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提升

2021-12-27 02:07赵秀敏
理论观察 2021年9期
关键词:理论课话语党史

赵秀敏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山西 汾阳 032200)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话语为中介实现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信息传递以获得沟通理解、接受认同的过程”。①洪坡:范式转换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它的主要功能是向受众群体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并对受众群体产生引导和影响,内化他们的思想品格,外化他们的行为,进而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主导权和控制权,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教育确保人和社会的发展,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高校思政课以增强学生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为重点展开教学,目的在于引领学生自觉将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融合在一起,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巩固与坚守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息息相关。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现状分析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的课堂状况不容乐观,从教育者角度分析课堂教学内容缺乏新意,教学方式缺乏创新难以吸引学生,从受教育者角度分析学生对课程重视度不高,课程参与度低。教育双主体之间缺乏有效话语对接致使高校思政课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巩固。分析原因、抓住机遇、对症下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教育主体实施教育活动条件受限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育主体借助一定的教育手段与教育中介来解释话语,从而达到教育效果。但是,当前多数教育主体在使用教育手段和解释话语内容方面受限,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能大打折扣。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就具有话语政治性强的特征。在日常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不仅需要讲清、讲透课本内容,而且需要根据时代要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及时融入一些会议内容、讲话精神、重要文件指示等政治性内容,以期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但是,将政治话语有效融入思政课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绝大多数教师仅仅依靠网上拼接信息来理解最新政治话语,最终只能做到在课堂上对官方报道内容的简单重复,失去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的吸引力与控制力。另一方面,多数思政课教师虽然具备较为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知识,但是对于不断出现的网络话语、新媒体技术关注度不够、接受缓慢,尤其是稍微年长一些的教师本身缺乏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有想法想要学习这门技术以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但是苦于没有学习的渠道与途径,只能通过一些零星的知识获取方法来拼凑获得互联网技术以及一些网络话语,无法与当前00后大学生的需求进行对接。这无疑对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的有趣性与实效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不利于话语权的宣传与巩固〔2〕。

(二)受教育者的认知能力尚不成熟

大学生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群体,他们富有激情、想法丰富、勇于实践、自我意识较强,有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有限,他们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尚且不足,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对诸多事物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兴趣。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目的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扮演的只是听众的角色,难以符合他们的心理诉求,增加了教育者的话语引导的难度。此外,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使得很多学生在对待专业课方面和公共课方面采取不同的态度。很多学生对于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认识不明确,认为真正影响他们将来的工作与前途的是他们的专业课,对待思政课持一种漠视态度,因此从心底不重视这几门课程的学习。所以许多高校思政课堂缺课率较高、课堂低头族较多。受教育主体对思政课的认知态度影响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目的的达成,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巩固〔3〕。

(三)教育活动双主体之间缺乏有效对接

教育目的的达成离不开教育双主体之间的相互了解与配合。但是,现实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许多学生甚至在学期末都不认识代课教师,不知道思政课教师的姓名,不能完整表述本学期所修课程的名称,就更不用谈对思政课程内容的把握了。这种现象折射出了教育双主体之间关系的冷漠,作为教育主体仅仅是迈上讲台讲课,迈下讲台走出教室,对学生不关注,更谈不上了解。作为受教育主体由于本身对于思政课程重视程度不高,所以在思政课上表现出一种上课只要相安无事下课万事大吉的态度。当然随着时代进步,为了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许多高校思政课堂也在尝试运用诸如超星学习通、智慧树等新媒体平台辅助教学。但是,大部分学生面对平台上发布的活动仅仅是把他们当成累计学分的一项任务,最终平台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成为师生用来统计平时成绩的一种手段,未能发挥这些平台真正的效能。这些问题的产生归根结底在于教育双主体之间的关系单纯地停留于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双方关系冷漠,理解不了对方的诉求,从而影响教育效果的达成。

二、党史教育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意义

党史是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能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正能量。对于高校而言,党史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是开展党史教育的主要阵地和有效途径。将党史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文化素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爱党之情、爱国之志,巩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一)党史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

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为了通过一定的话语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坚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最终达到话语传播效果〔4〕。而党史则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话语资源,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从党史中汲取营养。

中共党史实质上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升华而成的生动教科书。这本教科书中蕴含着丰富的能够解释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和先进性的生动素材;记录着红色政权是从哪儿来的、新中国是怎么建立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如何开辟的、伟大成就是怎样取得的,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生命密码和苦难辉煌的发展规律;包含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探索史、不懈奋斗史和自身建设史,是学生构建正确历史观的重要渠道。〔5〕将党史教育穿插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能让学生知晓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心路历程,明白社会主义的成长历程,懂得新中国由弱到强的基因密码。有助于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归属,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国家的认同。最终使得学生能够正确应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成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阵地的接力守护者,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高校思政课是开展党史教育的主要阵地

高校思政课是开展党史教育的主要阵地和主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党史教育相辅相成。“98方案”后,党史教育倾向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门课程,根据“05方案”又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6〕。可以说随着改革的深入,高校党史教育逐渐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中,高校思政课程体系中的毛泽东思想概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两门课程成为高校开展党史教育的主要阵地。

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机融合基于二者教育目的的内在一致性。高校开设思政课的目的在于通过传播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党史教育本身属于意识形态教育的一部分。〔7〕学史明理,知晓党史才能切实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学史增信,知晓党史才能树立并坚定学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心。学史崇德,知晓党史传承精神才能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史力行,知晓党史才能脚踏实地地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阔步前行。

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课教学相辅相成。高校思政课教学不是简单的一种技能传授及知识掌握,而是一项在接收知识的同时需要投入情感,最终才能实现转化的过程。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能够更生动诠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真理性,在增强思政课教学历史厚度的同时激发学生情感共鸣,让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入脑入心,从而转化为精神和现实的力量。如果没有党史素材作为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成为干瘪的说教,其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8〕在高校开展党史教育的主要阵地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将党史学习融入思政课教学能够较为系统、专业地让学生接受党史教育,找到个人与历史之间的有效联结点,从中汲取开拓前行的精神力量,接好时代的接力棒。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途径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群体是话语接受者,话语内容即通过开设思政课程向学生传递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从而坚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高校思政课教师则是连接话语内容与话语接受者之间的桥梁。其中话语传播者阐释话语的能力、话语接受者的参与程度,以及话语内容的可信度都会成为影响话语效果的因素。〔9〕

(一)活用党史提升思政课说服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体系,带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导向和价值观的塑造。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讲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讲好中国故事,更要讲清楚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政课教材在及时更新,但是由于它的理论性强、内容相对枯燥,许多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低头族”的现象并没有改观。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深入挖掘历史和现实素材,以提升思政课的说服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一种知识教育,更是一种信仰教育。让学生讲信仰,信仰必须具有说服力。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从局部执政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长期执政党,中国由弱到强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现实是最具说服力的话语解释。因此,党史、国史是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深挖的素材。在党史这本教科书中记载着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治国理政经验以及优良传统,也记录着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而付出努力甚至生命的一大批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和先进模范。这些都能成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马克思主义话语温度挖掘的资源。〔10〕比如在讲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时,可以结合党史中的重大事件,运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和辉煌史去解释基本原理,讲清楚党的理论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用中国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去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讲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时,可以运用党史中鲜活的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去引发学生的理解和共鸣,让学生在生动可感的党史故事中共情体验、感悟道理,从而自觉继承革命传统,争做时代新人。在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时可以采用历史故事重现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中去理解所学内容。在讲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时可以通过一些专题的形式以一些现实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终以故事链的形式将课程内容呈现给学生。比如在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内容时,不仅仅要向学生解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及具体内容,更需要向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解释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票证经济讲起对比今天的市场供给与消费情况,以线索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终达到教学效果。

(二)打造一批学习型思政课教师团队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页。这一论断表明坚持用真理说服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要将话语内容阐释到位,首先应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话语内容的理解,理解到位才可能解释到位。高校思政课教师大都经过专业的培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是了解的,但是存在研究不深入、不透彻,话语转述不足的问题。作为思政课教师一方面应该抓住这次党史教育学习的机遇,主动放弃自己依赖的“老本”,跳出教学舒适圈认真学习并研究党史学习材料,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静心倾听同行之间的学习交流讲座,不断充实自身文献阅读与提高分析能力,以期通过科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呈现得更加鲜活。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要在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在当前网络时代,思政课教师要主动培养驾驭“微媒体”的能力素养,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动信息技术与思政课的融合,将抽象的理论嵌入具体形象的史实中赋予教学话语以时代特色、情感特色、生活特色,反映学生的现实诉求,这样才有助于达成话语传播效果。〔11〕

为了进一步深化对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研究,各高校应该根据自有思政课教师的具体特点组织党史专题培训,满足思政课教师的党史学习需求。高校相关部门应该在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认真组织集体备课,力求搭建教师集体研讨、资源共享的平台。集体备课主要围绕“为什么讲”“讲什么”“如何讲”这三个问题展开。在集体备课前首先凝练出党史上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以及重要历史时期,然后组织集体研讨,将讨论主题的具体内容对应到某门课程某个章节,为日常教学活动提供新素材、新思路。在集体备课平台常态化的基础上,还应该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重要会议内容,以及微媒体操作技能这几个方面作为教学日常集体备课的重点内容展开,为提升思政课实效性奠定基础。

(三)借力党史活动激发学生话语参与度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关键在于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思政课教学中,让他们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微媒体时代受教育者通过互联网可以掌握海量信息资讯,甚至在一些领域掌握的信息要比教育者更加多元化。因此,教育者在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同时还应该激发他们的话语意识,给予他们话语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党史教育活动中录制党史故事小视频这一活动就能激发大学生的话语意识,作为教育者需要做的是给学生一个向导,在确保活动内容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展现自我。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既传播了主流价值观,也尊重和保护了受教育者的话语意识,在交流碰撞中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现。

在建党一百年的历史节点上很多高校响应党中央号召,通过召开各类党史相关讲座、去红色革命基地开展实践活动,以及举办征文、党史知识竞答、文艺展示、演讲比赛、录制党史小视频、重温革命故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党史学习过程中来。可以说通过参与这些党史活动,党史文化已经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了。大部分学生对于百年党史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认知,这就为高校开展思政课教学提供了基础。因此,在党史教育的学习热潮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结合本校党史学习情况,在充分了解学生投入与学习成效的基础上发动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所掌握的碎片化知识进行整合,以期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话语共享,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

猜你喜欢
理论课话语党史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党史上的今天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