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视角下基金项目成果应用贯通机制解析

2021-12-27 11:14吴卫红王晓雨李志兰张爱美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22期
关键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项目资助

吴卫红,王晓雨,李志兰,张爱美

(1.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29;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计划局,北京 100083)

1 研究背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1]。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2019 年全国(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R&D 经费投入强度达2.23%,与2009 年相比提高0.69%,其中基础研究经费同比增长了394.4%,应用研究经费增长了241.8%[2]。基础研究作为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研究资助机构,其财政预算投入从2009 年64.27 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11 亿元,在国家基础研究总投入中占比约为23%[2],在促进学科建设,发现、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提升基础研究创新能力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我国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产生了丰硕的成果。2009 至2019 年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累计产生科研成果约400 万项,其中包括期刊论文300 万余篇、专利25 万余项和专著5 万余篇[4]。然而,从科技成果的利用情况来看,我国科研成果从产生到实际生产应用之间还存着较大的差距,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程度较低。以高校为例,根据《2018 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全国各类高校全年拥有专利授权共16 万余项,其中以合同形式转让的专利约为5 900 项,转化率仅有3.6%[5]。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精神,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19 年将成果应用贯通机制列入新时期改革任务,旨在加强科学基金资助产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提高科学基金服务国家需求的效能[6]。

成果应用贯通机制是打通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化的重要机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为成果应用贯通的重要一环,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成果转移转化的研究多集中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模式思考和转移转化中遇到的问题,科技成果市场推广程度、中介服务能力、政策制度和成果转化后的跟踪服务等诸多因素被认为显著影响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但是,基金项目成果的应用贯通机制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的一次机制体制创新,不仅仅局限于科技成果转化,而是更加注重通过对成果的主动管理和战略布局,以市场需求为牵引,实现高效可持续的成果转移转化和优秀成果的持续产出,充分发挥科学基金对经济发展的杠杆作用。

综上,本研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以下简称“联合基金”)项目为例,基于全方位管理视角,通过分析联合基金项目成果应用贯通的实施环节、实施对象和利益相关者,探索构建联合基金项目成果应用贯通机制,以期为日后基金项目的成果应用转化和管理决策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2 概念界定与研究对象选择

2.1 “成果应用贯通机制”概念界定

为了进一步推进基础研究成果深度开发与推广,疏通基础研究与产业化连接的快车道,提高科学基金服务国家需求的效能,2018 年6 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李静海同志在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上首次提出了探索成果应用贯通机制[7]。基础研究所追求的是科学问题的解决和科学目标的实现,这类研究的成果一方面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一方面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和放大作用,是实现产业技术创新突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8],因此,一个有效的成果应用贯通机制不仅应当助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还应当促进更多优秀成果持续产出,形成“产出—转化—产出”的良性循环。相比于科技成果转化,成果应用贯通机制更加注重成果转化过程中体制机制的创新,通过对成果的主动管理和战略布局,在实现对现有研究成果转化的同时,还着眼于对需求牵引的主动谋划[7]。基于此,本研究认为成果应用贯通机制是基于全方位的视角,从成果全过程管理出发,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由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推动项目成果的持续产出,促进项目成果的转化、共享和传播,提高科学基金服务国家需求效能的管理模式。

2.2 研究对象选择

联合基金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有关部门、地方政府或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围绕各个地区、行业领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开展的基础研究,旨在引导和整合社会资源投入到基础研究中,带动产业技术核心创新能力提升,促进知识创新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的深度融合,推动我国相关领域、行业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9]。自2000 年成立至今,联合基金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截止到2020 年年底,已先后与广东等地方政府、中国科学院等行业部门以及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设立了40 多个联合基金,同时推动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等的发展。经过20 余年的发展,联合基金所资助的项目产生了丰硕的成果,包括论文、专著、软件、标准、重要报告、专利、数据库、标本库及科研仪器设备等有价值的科学技术产出。联合基金资助项目的选题多来源于实际问题,有些甚至是联合资助方生产实践及社会经济发展中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如何促进上述众多项目成果的转化应用和共享传播,是发挥联合基金服务企业、行业、地区发展需求效能的重要前提[10]。因此,本研究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项目成果管理所涉及到的环节、利益相关者,结合科学基金设立的宗旨及目标,探索构建联合基金项目成果应用贯通机制,明确贯通的环节及其相互关系,指出贯通的对象、内容和途径,提出贯通实现所需各利益相关者的职责,希望能够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我国各类科技项目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3 成果应用贯通机制设计

前已述及成果应用贯通机制的内容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涉及成果转化应用,还应该推动项目成果的持续产出、促进项目成果的共享和传播,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成果的效能。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对成果应用贯通的环节、贯通的对象和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和设计。

3.1 实施环节设计

与成果转移转化相比,成果应用贯通机制更加强调通过加强对成果的战略布局,科学地调整、优化资助政策、资助方向和资助体系,从源头上提高科学基金成果转化的可能性和效率。已有研究表明,科研项目立项的合理性及其成果的市场需求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项目成果能否顺利转化[11]。成果技术需求、市场需求和潜在受众需求是从源头上弥合基础研究到生产应用的关键,通过完善需求导向的项目形成机制,能够实现以高质量基金成果供给推动成果的应用贯通,因此,基金项目成果应用贯通的第1 个环节是“成果需求谋划”,这通常是通过基金项目的指南来明确的;项目指南确定了项目的成果需求,接着就是按照项目的评审程序选定项目负责人及其依托单位,项目负责人负责执行直至项目结题,这就来到了成果应用贯通的第2 个环节“成果产生”,其中科研人员的评价标准将会对项目成果产出的质量和种类有重要影响。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成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当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管理主要包含了成果收集、成果统计与分析、成果共享与传播和成果转化与应用等方面的工作,这些成果管理工作构成了基金项目成果应用贯通的第三、四、六、八环节。其中“成果收集”是成果应用贯通的第3 个环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产生的成果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如何全面、准确、高效地实现从项目负责人和依托单位那里收集到项目的成果,是实现成果应用贯通的基本前提;“成果统计与分析”是成果应用贯通的第4 个环节,进行成果统计和分析是全面掌握基金资助成果概况、进行成果发布、为领导及组织提供决策辅助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成果共享与传播的重要前提;“成果共享与传播”是成果应用贯通的第6 个环节,在大数据时代,进行科学数据的共享与传播和知识的分享可以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减少重复研究,也能促进科学和技术的互促,还可以对社会公众进行科学普及、提升国民科学素质,这是科学基金服务国家效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基金项目成果应用贯通的重要环节和内容;“成果转化与应用”是成果应用贯通的第8 个环节,这是基金项目成果发挥作用的核心环节,也是成果服务国家需求的效能,改善民生、提高社会生活水准的重要体现。

实现成果共享与传播和成果转化与应用还需要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成果挖掘”,这是成果应用贯通的第5 个环节[12]。由于基金资助项目成果数量巨大、类型多样,如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方法,设计合理的成果筛选标准与挖掘方法,从海量的基础研究成果库中挖掘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成果,推动基金项目成果的共享、传播及进行有针对性的转化应用是实现成果应用贯通的关键环节。

在成果实际转化过程中,成果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是制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成果能否成功实现转化应用,一方面与其本身的特征有关,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成果宣传推广的方式和途径,这就需要“成果宣传、展示与推介”,这是成果应用贯通的第7 个环节[13]。精准的成果宣传推介能够为供需双方提供可信任的平台,帮助消除信息不对称,发挥着沟通桥梁的作用。

有效的评估反馈工作是机制体制高效运作的重要环节,通过明确基金项目成果应用贯通成效、发现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总结相关经验做法,能够帮助相关部门动态调整项目资助和成果管理工作,从而最大程度发挥成果应用贯通机制的积极作用,因此,“成果评估与反馈”就是应用贯通的第9 个环节。

综上,成果应用贯通机制应当包含“成果需求谋划”“成果产生”“成果收集”“成果统计与分析”“成果挖掘”“成果共享与传播”“成果宣传、展示与推介”“成果转化与应用”“成果评估与反馈”等9 个环节,这些环节之间环环相扣、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基金项目成果应用贯通目标能否实现。

3.2 实施对象选择

基金项目成果应用贯通的主要目标是推动项目成果的共享与传播,促进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提高科学基金服务国家需求的效能[14]。要实现上述目标,就要考虑“成果共享与传播”“成果转化与应用”这两个关键环节中的贯通对象,以最大程度实现有效贯通。

20 世纪80 年代末的“新公共运动”席卷全球,强调结果、问责、透明和回应成为各个国家政府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15],在此背景下,社会公众开始要求相关部门说明公共资金的去向及其与公众所关心的问题的关联。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为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积极开展科学基金资助统计分析,不断加强门户网站对于科学基金资助成效信息的展示与传播;同时,明确科学基金的资助成效能够辅助政府决策、动态调整科学基金资助体系,充分发挥科学基金撬动经济的杠杆作用。再有,加强基金项目成果共享与传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加强科学知识交流、教育和普及来促进国家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以及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16]。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界的不断努力和公众对于科学技术的理解与支持,例如日本通过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研究数据库,为科学界和社会公众的科学知识交流提供了便利的桥梁;通过设立面向中小学生的科学知识普及项目,为科学创新发展培养了良好的氛围。可以看出,社会公众、政府部门、科学界是联合基金项目成果应用贯通过程中“成果共享与传播”环节的重要贯通对象。

科学技术在驱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需要经济发展的投入与支持,只有促进成果的转化和使用,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够形成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主体,是科学技术转化与应用的重要承担者,同时,考虑到联合基金资助方作为联合基金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中的各项需求本身就是联合基金项目设立的重要依据,因此,项目成果最终向联合资助方转化应用的可能性更大。据此,联合资助方和企业是联合基金项目成果应用贯通过程中“成果转化与应用”环节的重要贯通对象。

综上,联合基金项目成果应用贯通的对象主要包括社会公众、政府部门、科学界、企业和联合资助方。当然,这里的联合资助方包括参与联合资助的相关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明确成果应用的贯通对象,是为了有针对性地设计贯通的途径、内容和方式等。

3.3 利益相关者分析

项目成果应用贯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成果需求谋划、成果产生、成果收集、成果挖掘、成果宣传展示与推介和成果转化与应用等环节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和协同合作。首先,联合基金项目的成果需求来自于联合资助方发展中的实际需要,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相关专家以项目指南的形式确定,因此,联合资助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是“成果需求谋划”环节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其次,《管理办法》指出,项目成果收集工作应用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负责人和项目依托单位共同承担完成,以确保成果数据收集的系统性、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在成果转化与应用过程中,政府的引导、企业的主体地位、科学界的转化意愿、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和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合作等都是影响项目成果成功转化的重要因素[7]。因此,本研究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资助方、项目负责人、项目依托单位、政府相关部门、企业、科学界、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服务平台等作为利益相关者纳入联合基金项目成果应用贯通机制的建立中,通过明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职责及其相互作用,打通联合基金项目成果应用贯通的全过程。

4 项目成果应用贯通机制的建立与运行条件

4.1 机制的建立

成果应用贯通机制是将基础研究与社会需求紧密融合起来,把国家需求有效地反映到对科技发展的推动上,为创新型国家领导地位提供科技支撑[17]。在明晰了联合基金项目成果应用贯通的实施环节、实施对象和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一个以成果需求谋划为出发点,历经成果产生、成果收集、成果挖掘、成果宣传展示与推介、成果转化与应用、成果评估与反馈等环节,再回到新的成果需求谋划的闭环管理,同时涉及成果统计与分析、成果共享与传播等相关工作的联合基金项目成果应用贯通机制(具体见图1)。该机制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资助方、项目依托单位、项目负责人、政府部门、企业、第三方评估机构及平台、风险投资机构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以社会公众、政府部门、企业、科学界为贯通对象,运用成果数据库、成果共享服务平台、门户网站展示、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等多类传播媒介,在促进项目成果转化与应用和共享与传播的同时,实现了“成果需求谋划—成果产生—成果管理—成果转化—成果需求谋划”的良性循环。

图1 中:“○”代表着成果贯通机制实施所涉及到的九大环节;“□”代表着利益相关者和贯通对象;在各个实施环节中,粗箭头表示了成果应用贯通的流动方向,粗箭头中文字表明了成果流通的媒介,向内的细箭头反映了该环节应当包含的相关利益者主体,向外的细箭头则代表该实施环节的应用贯通对象主体。此外,根据《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依托单位在成果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承担着重要责任,是成果应用贯通机制高效运作的推动者和监督者,因此将其放在成果应用贯通机制的中心,表示其在成果应用贯通各环节实施中始终都发挥重要作用。

图1 联合基金项目成果应用贯通机制

4.2 机制运行条件

成果应用贯通机制的高效运作需要一定的条件,来明确各贯通环节中的重点工作内容及利益相关者的职责,以便贯通对象能够通过适当的媒介获取所需的贯通服务,使基金项目的成果发挥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效能。

(1)项目指南的制定要体现国家需求。项目指南是基金项目成果产生的初始阶段,也是成果应用贯通环节“成果需求谋划”的重要载体,为成果后期应用贯通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对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视,近几年各地政府也逐渐意识 到设立以需求为导向的项目指南的重要性。例如,2020 年出台的《河北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中指出,要通过改革项目指南形成机制,实现科技专项设置与经济社会需求由相对脱节向紧密结合转变[18];2019 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提出要将科技项目形成从“征集项目”向“征集需求”转变,以解决项目形成机制比较单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难等问题[19]。联合基金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挥导向作用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聚焦区域和行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领域中的核心科学问题,资助开展目标导向型的基础研究。根据《管理办法》规定,联合基金的联合资助方应根据协议规定的研究领域并结合其实际发展需求提出联合基金年度项目指南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依据科学基金发展规划、联合基金协议以及联合资助方的年度项目指南建议,制定并发布联合基金项目指南。联合基金项目指南是否能够体现我国相关区域、行业及企业发展中的现实需求是联合基金项目成果实现应用贯通的重要前提,因此,指南的撰写应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结合区域、行业和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解决关键问题和瓶颈问题为目的,从源头弥合科研成果与实际应用相割裂的情况。科学制定联合基金项目指南,需要作为项目成果应用贯通利益相关者的联合资助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共同努力,既要做好现实需求的收集整理工作,又要做好将现实需求转化为科学问题的工作。

(2)成果数据的收集和管理要多元集成、分类应用。联合基金资助范围广泛,涉及多个基础研究学科领域,因此其产生的成果类型也是多样的,如何对众多研究成果进行科学有效的收集并进行分类管理是项目成果应用贯通机制运作的重要前提。在联合基金项目成果收集过程中,项目负责人、项目依托单位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利益相关者均起到重要的作用。项目负责人作为项目成果的主要产出者和负责者,应当做好项目成果原始记录的采集和保存工作,并按照要求提交项目依托单位,确保项目结题报告和成果报告中科学数据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要认识到其对成果填写和成果描述的准确性是成果应用贯通的重要前提。项目依托单位作为科学基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联合基金项目成果管理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主体责任,根据《管理办法》规定,应当审核项目负责人所提交项目成果报告的真实性,并建立项目成果档案,积极做好项目成果提交和报告工作,完善项目结题的后期跟踪管理制度与程序,为成果的使用、转化、共享和传播奠定良好的基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负责组织项目成果的收集和相应的成果管理工作。首先在项目指南中就需要明确联合基金项目成果管理的政策,提出项目成果收集的要求,包括数据类型、数据与元数据形式及内容标准等;其次,需在项目负责人提交的成果报告的基础上,将项目成果准确分类并精准刻画,从多个维度、多个层次描述项目成果本体,对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不同年份的联合基金项目成果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在全面掌握资助成果概况的同时开展以应用导向的成果集成工作,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专业型、高水平的基金项目成果服务平台,打通成果数据之间的壁垒,为后续的成果发布、成果共享与传播、典型成果挖掘等成果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社会公众和科学界开放共享基金成果,实现提供决策辅助、分享学习、促进科学创新、互通资源、减少重复研究、普及科学知识和提升国民科学素质等多方目标。

(3)典型成果的识别与挖掘取决于成果应用贯通的目的。不同类型的联合基金项目成果有其不同的管理和贯通模式,选择适合的贯通模式才能使得成果使用效益实现最大化。成果挖掘的目的在于对成果贯通利用的前端进行管理,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成果设计合理的筛选标准与挖掘方法,从海量成果库中识别出典型成果。典型成果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有应用前景的成果和暂时没有应用前景的成果。对于暂时没有应用前景的典型成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媒体形式,发挥电子出版物、门户网站、微博和公众号等媒介共享与传播的作用,营造社会科学氛围,促进社会公众、科学界等对此类成果的认知理解;而对于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成果则应当加强其应用转化,因为有应用前景的成果意味着其符合企业、行业和区域发展的需求,有助于解决产业发展或地方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应该尽快推动这类成果的转移转化。

(4)项目成果的展示、宣传与推介要加强政府引导的作用。联合基金项目成果具有“精、深、难”的特点,所以大部分成果很难直接实现成功的转化应用,其转化应用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比如成果信息宣传渠道受限、无法匹配到合适的成果需求方等等,因此,在成果挖掘的基础上对典型成果进行宣传与推介是促进成果转化落地的关键一环。在成果宣传与推介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自然科学基金委、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和项目依托单位的引导作用,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的优势,建立科技成果信息数据库平台,结合成果分类和需求方的资源及诉求,精准匹配供需双方,为成果转化与匹配提供良好的平台环境,促进科技成果产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同时,积极邀请相关企业、风险投资等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平台等中介机构、科学界和多方媒体的参与,通过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推介方式,实现资源、人才、资金、政策等要素与科技成果精准对接,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宣传,促进典型项目成果落地开花。

(5)成果转化与应用的实现需要发挥“政产学研金介”的协同效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是联合基金项目成果产业化的最后一环,旨在实现科技成果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该过程需要“政产学研金介”等多类主体的协同努力。首先,政府部门主要应提供政策支持,重视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通过修订和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切实保护科研人员权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其次,企业或行业是技术转移的接受方,是项目成果转化应用的市场终端,在项目成果转化利用过程中企业应该与科技成果的转化方进行友好协商,对双方权益进行合理划分,积极筹措资金促进成果转化落地;企业还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对可转化成果的未来产品进行合理定价和推广,充分发挥成果转化后对社会经济的拉动作用。再次,在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还需注重加强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项目依托单位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管理,项目依托单位应制定相应的激励制度,鼓励项目负责人将新技术、新工艺等项目成果进行转化利用。最后,要积极发挥金融机构的赋能作用和中介机构作用,风险投资等金融机构应为成果转化应用提供良好的融资渠道,有效解决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面临的资金问题;中介机构应该在成果转化应用中提供成果评估、知识产权交易和合同签订等专业的服务,注重专业化人才的培养,协同政府部门提供知识产权工具包,提供一对一和多方知识产权协议模板,解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项目依托单位及项目负责人与企业合作中法律成本高昂、达成协议耗时较长、知识产权谈判难等问题,加速成果转移转化。

(6)成果评估需要多维度进行,评估结果要服务于基金资助管理。开展成果评估工作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行使自身管理职能、提高管理水平和展示资助资金使用效益及效率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充分发挥科学基金的引领作用,推动建立以资助效果评估结果为导向的基金资助体系,为日后的基金资金投入方式、资助规模和支持方向等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优化资助管理。成果评估需要多维度进行,可以借鉴国外经验,将第三方评估和跟踪评估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发挥内外部评估的共同作用,以明确联合基金项目的成果贡献度及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根据评估反馈的结果,一方面可以为有突出贡献的项目承担者在后期项目申请时提供一定的倾斜,完善评估与激励制度,另一方面有助于在成果实际应用时发现和总结新的问题和需求,从而进一步促进新的需求应用的产生,实现从“成果需求谋划—成果产生—成果收集—成果挖掘—成果应用—成果评估反馈”的成果应用贯通机制的良性循环。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成果应用贯通机制是一个从成果全过程管理出发,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由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在促进项目成果的转化、共享和传播的同时,不断推动项目成果的持续产出,从而提高科学基金服务国家需求效能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地,从全方位成果管理的视角出发,构建包括成果需求谋划、成果产生、成果收集、成果统计与分析、成果挖掘、成果共享与传播、成果宣传展示与推介、成果转化与应用和成果评估与反馈等9个环节的成果应用贯通机制,在此基础上,考虑到社会公众、政府相关部门、科学界、企业和联合资助方等不同贯通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成果应用贯通机制还应当满足以需求为导向的项目指南制定、多元集成和分类应用的成果数据管理、服务于应用贯通的成果识别与挖掘、强调政府引导的成果宣传展示与推介、“政产学研金介”协同的成果转化与应用和服务于基金资助管理的多维度成果评估等六大运行条件,最终实现“成果需求谋划—成果产生—成果管理—成果转化—成果需求谋划”的良性循环。

5.2 对策建议

但要推动上述成果应用贯通机制的常态化和高效化,还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我国科技研发机构的研发与产业体系相对独立,科研成果与国家战略、地方性产业需求的针对性和匹配性不足;二是成果数据收集不够精准,数据管理办法过于宏观,缺乏可操作性;三是针对成果的跟踪反馈仍需进一步完善,对于成果转化后的应用情况和相关后续需求不清晰,难以形成稳定、可持续的成果转化。为了持续深入提升科技成果应用效应,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及调整相关政策,需要从三方面着手。

5.2.1 建立需求导向的项目形成机制,从源头解决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需求的问题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是基础研究更精准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搭建研究机构与企业的联系纽带,拉近公共科研机构与产业界的距离,是从源头解决科学研究服务社会需求问题的关键。以需求为导向的项目形成机制,通过从需求侧发力,开展技术需求征集工作,能够从源头弥合科研院所、高校科研产出与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不够紧密的问题,从而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引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例如,以联合基金为代表的多元投入资助体系紧密围绕着国家战略和联合资助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展开资助,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项目形成机制,加速推动了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化,产生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5.2.2 加强科学研究成果数据库建设,推动成果数据分类管理、系统集成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成果数据的科学管理在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联合基金成立20 余年来,在成果管理方面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数据收集、统计分析和开放共享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成果统计信息存在元数据格式不统一、信息缺失等情况;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服务网和大数据知识管理服务门户网站中无法获取各类联合基金资助情况的总体数据,在成果检索时无法通过单一成果特征展开查询等。在基金项目成果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果管理经验,从制定政策和法律入手,注重成果数据的分类管理和系统集成;同时,依托大数据技术,对项目成果准确分类并精准刻画,从多个维度、多个层次描述成果本体。加强成果数据库建设,完善信息采集、信息编码、信息储存等功能,从而积极促进成果的共享与传播,也为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基础研究成果的落地转化奠定坚实基础。

5.2.3 注重开展成果跟踪评估工作,推动成果应用贯通可持续发展

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意味着项目负责人在结题时提交的成果报告难以真正体现一项成果的科学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结合联合基金2002 至2019 年结题项目成果的统计分析和实地调研结果来看,我们发现有些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执行期间申请专利数量较多,但结题后相关专利是否授权无从得知;其次,关于项目结题时已推广成果的经济效益没有后续说明。发达国家在基金项目管理方面的跟踪评价对我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其通过在项目结题几年后对项目成果的后续发展进行跟踪,既能够有效了解基金资助成效,又加强了项目负责人研究的责任感。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高效的成果追踪机制,对联合基金项目成果的后期发展进行跟踪和评价,通过随机抽查和项目依托单位定期汇报成果最新进展相结合的形式,采用多样性的评价方法,全面系统地了解项目成果后续产出情况,检验基金资助效果,加强项目负责人促进成果转移转化的动力,完善项目管理体系建设,为基金项目成果应用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项目资助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常见基金项目的英文名称(一)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Optimization Reform of Education Mode for Dissertations of New Media Major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e Discussion of Tittle on John Steinbeck’s Of Mice and Men
The Internet as a Forget-Cue: The Effect of Assumptions About Future Accessibility of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on Memory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我校喜获五项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