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计量学视角下智慧景区发展路径

2021-12-28 09:45刘亚静
当代旅游 2021年6期
关键词:期刊文献景区

刘亚静

洛阳师范学院国土与旅游学院河南省旅游公共服务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南洛阳 471934

引言

智慧景区是在“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旅游”背景下产生的[1],“智慧地球”在2008年被首次提出,其核心是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人们的交互过程中,从而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来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2]。国务院2009年11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决定将旅游业培育成国际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为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3]。景区作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我国建设“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的背景下,为了提高旅游满意度、解决日益增加的游客、打造数字化景区等需求下应运而生的。关于智慧景区的概念,目前还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概念,但是国内学者通过完善智慧景区蕴含的方方面面,对其概念作出一定的解释[4-9]。学者们在给智慧景区下定义时均提到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创新的服务理念和与时俱进的管理体系等因素。不难看出这些因素对智慧景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0]。为了了解国内智慧景区领域研究现状,本文以中国知网智慧景区领域文献为基础,从科学计量学角度出发,进行相关文献分析。

一 数据与方法

中国知网是国内收录期刊论文较为齐全的全文数据库之一,本文选择中国知网作为检索数据库,采用主题字段检索,主题为智慧景区,检索时间为2020年9月30日,共检索得到676条结果,去除咨询、部分影响研究结果分析的字段缺失的文献,最终获得663条文献记录。利用Excel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利用Bibexcel构建关键词贡献矩阵,利用Ucinet绘制高频关键词贡献网络图。从发文时序变化、机构与作者统计分析、来源期刊、被引于热点分析4个维度对下载数据进行计量研究,了解智慧景区领域的研究现状。

二 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发文时序分析

以中国知网检索到的663篇论文为基础统计得到智慧景区领域的论文时序分布图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发现,智慧景区研究领域的论文在2010—2016年间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在2016年之后智慧景区产出维持在一定的水平。2020年仅有56篇,主要是因为2020年检索时间不完整,导致部分文献还未发表并收录。国内最早关于智慧景区研究的期刊文献发表于2010年,对于智慧景区的研究可分为两个阶段,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相关政策的引导。2011—2015年为第一阶段,以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为标志,意见指出“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随后九寨沟景区成为我国首个智慧景区,智慧景区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至今为第二阶段,以2015年原国家旅游局发布《“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标志,指出到2018年将我国5A景区建设为智慧景区;到2020年实现4A景区中免费网络覆盖、电子售票、二维码讲解等功能,智慧景区的研究进入稳定发展阶段。

图1 2010—2020年智慧景区领域论文产出数量

(二)机构与作者分析

1 文献研究机构分析

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到的论文的机构进行清晰的整理,统计机构发文量超过3篇的机构列表如表1所示,广西师范大学是表现最好的单位。清华大学、郑州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等知名高校也出现在列表中,表明该领域的研究发文总量排名靠前的多为国内知名院校,但是大量的文献发表单位还是集中在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

表1 智慧景区领域发文量超过3篇的研究机构

2 作者分析

以普赖斯定律为基础[13],确定该领域的核心作者为发文超过两篇的作者群体,通过分析研究发现,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共71人,其发文量为167篇,占比仅25 %,远低于普赖斯定律中“学科文献总数一半是由核心作者撰写”[14]的结论,表明该领域核心作者群体还未正式形成。采用Ucinet绘制作者合著网络图之后发现该网络图密度较稀疏,表明该领域作者合著并不明显,学术交流并不广泛[14]。

(三)来源期刊分析

对中国知网的663篇文献的来源期刊进行整理,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期刊见表2。该领域的发表期刊主要以旅游纵览(下半月)、旅游规划与设计、度假旅游等旅游类期刊为主,部分期刊为计算机与网络、产业与科技论坛等科技类期刊。

表2 智慧景区领域期刊载文量排名前十的来源期刊

(四)被引分析

论文的被引频次是评价论文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智慧景区领域被引频次排名前十的论文列表如表3所示,截至本文检索日,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是2012年发表的“智慧旅游与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总被引频次为279。被引次数超过100次的5篇相关文献中,有1篇来自《旅游学刊》,1篇来自中国园林;被引次数超过50次的11篇相关文献中,仅有3篇文献来源期刊不是核心期刊。

表3 智慧景区领域被引用次数超过50次的相关文献

(五)研究热点分析

文献的关键词是学术论文研究主题的精炼表达。利用Bibexcel统计高频关键词,并构建其贡献矩阵,利用利用Ucinet绘制其网络图并计算中心度。表4列出了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及其中心度。

表4 文献的高频率关键词及其中心度

通过对频次较高关键词的文献追溯阅读,发现该领域研究分为以下四方面:

1 有关概念、内涵、外延方面

智慧景区领域最早从2010年发展至今,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学者致力于对智慧景区有清晰的概念界定,这对于后期智慧景区领域的发展至关重要。邓贵平[4]等提出智慧景区是能对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方面进行最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科学的可视化管理的创新性景区管理系统。季国斌、陈丽[9]等认为智慧景区是以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技术为基础,实现景区管理智慧化、景区服务智慧化和景区营销智慧化,最终实现景区环境以及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有其他相关研究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不难发现,学者一致认为智慧景区都需要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是景区管理的智慧化系统。

2 有关智慧建设管理方面

李悦,宋婧等[11]以常州市中华恐龙园、环球动漫嬉戏谷、淹城春秋乐园三大主题公园为例,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深度访谈等多种方法从智慧营销、基础设施、智慧游览、智慧管理四个方面入手,分析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的建议与对策,达到有效提高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和提升游客体验的效果;田梦[12]从升级服务、加强管理、创新营销、完善保障四个方面提出具体对策建议,这对于提升龙门石窟旅游景区资源环境保护水平,丰富游客旅游观光体验,优化景区运营管理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冯巧,徐育强[13]以庐山风景区的智慧旅游建设为例,从智慧管理、智慧营销、智慧服务、智慧通讯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庐山风景区智慧景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意见和对策。学者们以具体智慧景区为例,运用访谈、调研等方法,对智慧建设管理方面内容进行研究。

3 有关信息化方面

王妍[14]从新时期智慧景区信息化系统的组成部分、新时期旅游管理所面临的困境以及旅游景区的智能化三个方面,对新时期智慧景区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思考做出详尽的阐述,旨在促进新时期情境下智慧景区的快速与可持续发展;董磊[15]从游客、旅游管理部门、涉旅企业的不同需求入手,按照自上而下、从重点到分支,对智慧景区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了详细设计。甘晓利,廖峰针[16]对景区围绕旅游行为过程、旅客体验及景区管理业务等提供智慧化、智能化应用解决方案,构建各具旅游特色的智慧景区,提供优质旅游服务,打造景区品牌形象,增加景区经济收益。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是智慧景区发展的关键。随着科学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我国智慧景区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得到了迅速发展。

4 有关游客体验方面

邓捷[17]探讨了在海岛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新兴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将极大地提升旅游景点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游客带来新的旅行体验;范岚[18]以无锡梅园为例,从游客体验视角出发,探讨无锡近代园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张曼,彭蝶飞[19]基于智慧景区游客体验的视角,以南岳衡山景区为个案,通过调研收集了有关游客体验的数据,分析游客对智慧景区的体验感知以及满意度,提取影响游客体验的关键因素,从景区运营管理系统、游客服务系统二个维度构建“智慧景区”评价指标体系。智慧景区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改善游客体验为中心,越来越多的学者从游客体验角度出发,研究智慧景区建设与管理的相关内容。

三 结语

通过对中国知网中智慧景区为主题的学术论文的研究发现,智慧景区作为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还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对智慧景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还需要从技术、建设、管理等方面对智慧景区的研究内容进行补充丰富。智慧景区作为新兴领域,学者们需要理论联系实践,从多角度出发、借鉴新方法,对智慧景区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期刊文献景区
期刊简介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摘牌”
某景区留念
期刊审稿进度表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