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结构的形成、演变与调整建议

2021-12-28 08:41刘冬梅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6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农产品农民

刘冬梅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 以占据世界耕地面积的7%养活着世界超过22%的人口。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业产业的发展出现滞后的情况。 由于我国农民的收入低,导致城市与农村的差距过大,而农民、农业等问题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由于买方市场环境逐渐凸显出来,引发了农业经济结构不平衡的矛盾。 现阶段,我国农业也逐渐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农产品总量从供给不足,转变为供大于求的情况,生产活动也会受到销售活动的影响,不再是只要增产就能增收。 在此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农业生产总量,无法解决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各地需要将重心放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我国农业结构的形成与演变

(一)第一个形成与演变阶段(20 世纪70 年代末期到80 年代初期)

在此阶段,农业结构进行调整的核心动因就是政府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支持, 并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农民进行多元化经营[1]。 有关部门出台了积极发展多元化经营的文件, 并提出不能放松粮食生产的理念。 在这一时期,我国粮食总供应量超过800亿斤,农业结构的变化较为明显,各个地区都对粮食作物的面积进行了调整。 与此同时,在农业产业中,林牧业、渔业的占比份额不断增加。

(二)第二个形成与演变阶段(1985~1988 年)

这一时期也属于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在我国的农业产值中,畜牧业、渔业的占比不断增加。而出现变动的原因就是1984 年农业在连续几年丰收的情况下,再次获得了大丰收。 长期以来,棉花、粮食的供不应求情况发生了变化,农民遇到了卖粮难的问题。 政府相关部门提出了限制棉花生产、粮食供给的政策,鼓励发展其他销路的经济作物,提倡发展养殖业,以此对棉花、粮食的数量进行控制。 在此过程中,农民受到了卖粮难问题的影响, 实际的收入减少,大部分农业资源也流入非农产业当中,许多乡镇企业应运而生。 虽然农业产业发展停滞,但是也推动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三)第三个形成与演变阶段(1989~1994 年)

经过上一阶段的治理之后,农业产业逐渐恢复了发展,整体产量不断提升。 随着我国主要农产品全面恢复生产,买方市场环境逐渐凸显出来,许多地区也都出现了买粮难的现象。在1992 年之后,我国的农业结构调整速度不断加快。 为了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提升农民的收入,我国制定了追求质量、产量的基本方针。 但是,在此过程中,农业发展的走向,与提出的高质量、高产量决策有一定的差异。 尤其是,生产稻谷质量没有提升,也没有保证数量。 从1993 年年底开始,我国粮食的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上涨的情况。

(四)第四个形成与演变阶段(现阶段)

基于价格的影响,1995~1997 年我国农业持续丰收,农产品全面增长。 但是,需求的增长较为平稳,再加上宏观经济成功着陆,社会也无法吸纳短期内大幅度增加的农产品供给, 出现了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从1998 年开始,我国的农业结构进入了全新的调整阶段[2]。 在此过程中,农民的收入出现下降的情况,农产品的总量供大于求。 许多乡镇企业的经济增长也停滞不前, 进入了调整改革的阶段。 这一阶段的农业结构调整,主要就是以提升农民收入为基础,全面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二、农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产品加工链短,农产品附加值低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幅度较小,加工的水平也不高,还停留在供应初级产品、鲜活原料层面上。 这对于农业产业的发展来说,属于一项较为严峻的挑战,依靠初级农产品开拓市场的难度也不断提升。 我国农业的经济效益不高, 还存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的问题。 初级农产品经过精深加工后,实际价值能增加几倍。 所以,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推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十分重要,能够提供多样化、丰富的产品。这也是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突破点。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低,农村服务业发展滞后

农村服务发展滞后,无法紧跟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导致农产品市场不健全,缺乏农民信息,没有建设流畅的农产品市场流通渠道, 许多农产品也无法及时地送到消费者手中,出现了在农民手中积压的现象[3]。 随着农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导致产品的空间转运距离增加,对交易的精确度要求也显著提升。 如安全、程序、时限、质量等,都要求商业性中间组织不断发展。 通过健全农村社会服务体系,能促进市场与农民的良性沟通,减少较高的农民信息收集成本支出,从而推动农业市场化的发展与进步。

(三)农产品品种、质量结构不合理,供求结构失衡

我国农业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革, 农产品数量的问题已经基本上解决了,但是也存在质量不高、品种单一的问题。 从整体发展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农产品中普通的产品比较多,缺乏优质专用的产品,导致出现低质农产品积压的问题。 而大多数的优质农产品还比较紧缺,需要进口。 例如,我国的小麦产量过剩,成本较高但是售价较低, 而专用的优质品种则呈现供不应求态势,如面包、饼干、加工专用类面粉等。

三、中国农业结构的调整建议

(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 就是为了让人们能吃上放心的食物。 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就需要推动农产品加工与农业生产的发展, 引导企业加入到农产品深加工的过程中, 政府也需要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政策支持。 另外,要彻底转变传统的农业产品加工模式,鼓励企业不断改革与创新技术,引入现代化的加工设备,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生产农产品,推动销售、生产一体化的发展。

(二)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

现阶段,我国农村服务业存在发展滞后的问题。 在农村第三产业当中,商业与运输业的占比较大。 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出现了信息传递速度较慢、农副产品流通受阻的问题, 这些与农村服务业滞后也有直接的关系。 现阶段,发展农村服务业大都是以农产品流通为核心,主要是运输业、农产品批发等[4]。 今后要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发展饮食业、旅游业,合理安排劳动力,使得农民的非农收入不断提高。

(三)推广名特优作物品种和种植

我国需要扩大与发展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 还需要推广与引进名特优作物品种, 将重心放在研究新品种的技术方面,使得更多新品种被市场接受。 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需要更加注重推广与使用高新技术,并且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学技术含量, 不断提升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 此外,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宣传与推广优质特色农产品。 在传统品种的基础上实现新品种的创新与改良, 进而提升新品种的适应性,促进农业产业的结构升级。

四、结 语

总而言之, 为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与调整,需要实现加工、生产、流通等环节的相互融合,还需要结合各个地区的发展情况,确保生产规划与布局的合理性。 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过程中,要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还需要更加注重维护生态效益,以此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综合实力,为农村地区的稳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逐步推动我国农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农产品农民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伟参加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