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组织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12-28 08:41肖利华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6期
关键词:组织化权威集体经济

肖利华

一、农民组织化概念

组织化是维护政治稳定的重要方式。 农民组织化是农民的自愿联盟,其主体是农民,其主导为农民精英、龙头企业、基层政府。 农民组织按其主要功能可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等。 现阶段的农民经济组织主要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村民议事会是农民政治组织化的主要形式, 乡贤参事会是农民文化组织化的主要形式。 经济组织化对于降低农民靠天吃饭的风险有显著效果,有助于形成规模效应,使风险共担; 政治组织化使得农民能参与农村公共事务中来,进行自我教育、服务和管理;文化组织化对延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促进作用, 能通过非正式制度进行道德教化。

二、农民组织化问题分析

(一)农村人口外流,缺少人才支撑

随着农业机械化运作,农村的农业人口趋于饱和。现阶段,农村工商业尚不发达。 一方面导致农村劳动力供给过剩。 另一方面使农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村人口为谋生存、求发展,不断外流。农村日益形成了“老弱妇孺留守”的局面,这就使得农村缺少了青壮年劳动力,精英人才少、专业人才紧缺。

(二)集体经济软弱,缺少经济支撑

一些村庄缺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变成了空壳村;一些贫困村依靠扶持资金外部输血,集体经济的来源依托委托经营收取分红,缺少内生造血功能强的经济发展项目,导致村庄经济基础不牢固,缺乏长期持续性。

(三)凝聚力涣散,缺少权威支撑

权威的实质是内化于心的精神影响力。 以前,农村是遵循礼俗秩序的熟人社会, 以乡贤为非正式权力中心。 自实行村民自治制度以来,村“两委”是村庄的正式权力中心。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村干部身份逐渐行政化,村民身份逐渐分化,这就使得村“两委”成员尚未在村民中树立起广泛的、坚实的权威。

三、农民组织化对策研究

(一)吸引人才返乡,培育农村精英

一是政府可建立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吸引优秀大学生和转业军人进村。 二是推行村民返乡优惠政策,为背井离乡的村民就近创业、 就业提供便利和基础保障。三是通过选派代表参加专家座谈会、 经验交流会等,培育村“两委”干部的经营理念,提升其管理能力。 四是通过举办农村夜校、知识讲座,编制学习手册等方式切实增强村民的经济意识,提高他们的农业技能。

(二)强化集体经济意识,发展集体产业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立足本村村情,分析研判市场行情,发挥比较优势,探索“党支部+集体经济+农户”“龙头企业+集体经济+农户”“集体经济+生产基地”模式,采取订单农业、电商农业等多种生产经营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生产基地建设、集体经济办厂等多种形式提升经济项目内生造血功能。

(三)重塑乡村权威,汇聚党建合力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战斗堡垒,是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 推进农民组织化,首先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权威。 政治引领力、道德引领力和经济致富力是组织权威的重要来源。 政治引领力方面,基层党组织要多措并举, 切实提高党组织成员政治意识和治理能力。 同时, 可以通过经常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大会的方式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道德引领力方面,党组织应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可以将村庄道德楷模发展为农村党员。 经济致富力方面,党组织可以优先发展培育党员经济能人,使其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同时,也可以将农村企业家、 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农村经济能人吸纳入党,先富带动后富。

猜你喜欢
组织化权威集体经济
亚临界芝麻蛋白粉挤压组织化工艺研究
村集体经济是如何“无中生有”的?——杨陵区农村集体经济的成长之道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壮大集体经济的武夷山市实践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破解空壳村,党建如何引领——以汉滨区壮大集体经济为例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中国现代物流现状及展望
组织化管理模式对基层医院脑卒中患者随诊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