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河南黄河中药农业博物馆”的设想探讨

2021-12-28 08:41张志明
农村.农业.农民 2021年6期
关键词:花期中药材河南

张志明

一、项目概述

中医药是中国四大国粹之一, 是中国最具知识产权优势的产业,中药是中医防病治病的武器。 河南地处中国中部,东西交融,南北交会,中药资源极其丰富。 河南黄河两岸,西部伏牛山、西北部太行山以及南部的大别山和桐柏山山地丘陵区, 相对缺乏粮食生产的灌溉条件, 却具备中药材生产的小流域气候和理想的地理条件。 另外, 河南中药农业还具有不与粮食争地的特性,在适宜种植中药材的山区、林区和河流故道,采用规范化方式生产“真实、优质、可控、稳定”的中药材,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和发展潮流。 种植品种大多是适合当地特殊气候地理环境要求的,或耐干旱或吃杂草,多具有道地中药属性,经济附加值较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 大量驻村第一书记带领广大农民,从中药农业种植入手,瞄准市场需求,嫁接完善全产业链,把中药作为原材料,开展深加工、精加工,中药养生产品作为农民脱贫和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 在当下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时, 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讲好黄河故事之际,建立河南黄河中药农业博物馆具有传承和发展的时代意义。

河南黄河中药农业博物馆(简称“研学游基地”)规划建筑面积约1 万平方米。 分为5 个功能展区:河南道地中药材种植苑、药食同源中药养生厅、黄河中药农业展示长廊、豫膳堂、中医药养生体验互动馆(不含行政后勤保障)。

项目将以河南中药农业历史发展为主线,以药食同源中药养生文化为题材,以线上线下参与互动为重点,依托电子商务技术手段,建成中药种植研究、中医药文化、 养生保健、 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学基地。 通过项目建设,将河南中医药文化渗透到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开展“研学游”活动,推动中医药养生在人民中的认知度, 促使公众在防病治病的过程中能从中医药中获益,提高公众维护健康的能力,助力河南中医药产业链完善和升级,打造河南中药养生品牌,带动河南中医药文化的对外交流,为今后举办“国学国医国药论坛”和“世界中医药养生博览会”做好铺垫、打下基础。

二、展区方案

(一)河南道地中药材种植苑的规划

1.品种选择。河南中药材资源丰富,药用植物有2300 多种,有20 余种道地中药材。 选取河南道地产区的药材: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禹白芷、禹南星、裕丹参、封二花、息半夏、桐桔梗、山茱萸、辛夷花、连翘、冬凌草、嵩柴胡、卫红花、辉山楂、冬凌草、荆芥、夏枯草、菊花、白术、板蓝根、黄芩、猫抓草、栀子、何首乌、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瓜蒌、白芷、苍术、射干、红花、柴胡、玄参、牡丹、麦冬、白芍、茜草、天南星、白附子、千金子等河南省主要道地中药材。

2.展现方式。 该展区侧重中药材的生长特性,制订相应的种植方案,在馆区室外集中示范性种植。 此外,再建立两个面积千亩左右的塑料大棚, 以开展耕地种植。 中医药的养生种植可采用盆栽与落地相结合,以落地为主的种植方式。 具体品种将按照中药学分类种植。对一些常见的道地药材品种进行展示, 让游客在游园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医药知识。

对河南省境内中药植物根据其属性、分类、花期、成熟期、颜色进行科学合理搭配。 该种植园区具有展示功能,按照植物的外形和生命周期划分为不同的展位,设大棚室内花房、 室外种植两块。 放置介绍牌和二维码,供游客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与功效。 还具有科普体验、参与功能,顾客可亲自体验种植与收获,增加黏性。

与现代化农业生产有机结合, 利用具有生物效应的电、声、光、热等物理因子操控动植物的生活环境及其生长发育,促使传统农业逐步摆脱对化学农药、化学肥料、抗生素等化学品的依赖以及自然环境的束缚。 将广泛采用水肥一体化、雾培、水培、滴管、立体种植等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

3.特殊属性。 种植园区将还原中药材生长环境,遵循自然与人的和谐统一、兼顾“动静结合”、按照中药植物的运行法则和现场的视觉感受进行展区设计。 园区内将设计三条廊道:动态与静态事物和谐统一。 在观赏中药材种植的同时, 游客将欣赏到种植园区播放的音乐。 人行道,供游客欣赏参观;物流道,供运输装载;水景道,供连接景观。

4.整体呈现。 种植园区将从“阴阳互补”与“天人合一”的视觉等多方面遵循阴阳互补理念。 搭配药材植物的高低、颜色等特性。 人与大自然的旋律交融相和、和谐共存。 种植园区将添置微景观、水潭等景观,将旅游业与中药农业文化深度结合。

5.中药材特性种植分析。 怀地黄:内为黑褐色并有光泽,味微甜,断面呈菊花心状;花期5 至6 月,收获期为10 月下旬至11 月下旬。 怀山药:夏开细白花,大类枣花;花期6 至9 月,果期7 至11 月。怀牛膝:白色絮状花,花期7 至9 月,果期9 至10 月。 怀菊花:分白色、黄色花,秋季开花,收获期霜降到立冬。 山茱萸:落叶乔木或灌木,红色,花期3 至4 月;果期9 至10 月。 金银花:金色与银色,花期4 至6 月(亦秋季),果期10 至11 月。禹白芷: 绿色,5 月中旬至6 月上旬开花,6 月下旬至7月中旬成熟。 禹南星:白色,花期4 至5 月,果期7 至9月。 栀子:灌木,高0.3 至3 米;嫩枝常被短毛,枝圆柱形,灰色;花期3 至7 月,果期5 月至翌年2 月。半夏:浆果卵圆形,黄绿色,先端渐狭为明显的花柱;花期5 至7月,果8 月成熟。 连翘:连翘早春先叶开花,花开香气淡艳,满枝金黄,艳丽可爱,是早春优良观花灌木;花期3至4 月,果期7 至9 月。杜仲:树皮灰褐色,粗糙,内含橡胶,折断拉开有多数细丝;嫩枝有黄褐色毛,不久变秃净,老枝有明显的皮孔;芽体卵圆形,外面发亮,红褐色,落叶乔木,早春开花,秋后果实成熟。 柴胡:黄色花,春、秋二季采收。 辛夷:紫玉兰花朵艳丽怡人,芳香淡雅,孤植或丛植都很美观,树形婀娜,枝繁花茂,冬末春初花未开时采收。 白附子:多年生草本,植株常较高大;地下块茎似芋艿状,雄花金黄色,雌花棕红色,浆果熟时红色;花期6 至8 月,果期7 至10 月。银杏:银杏树形优美,春夏季叶色嫩绿,秋季变成黄色,颇为美观,可作庭园树及行道树,9 至10 月是银杏种子成熟、 采收时间。 木瓜:小乔木,浆果肉质,成熟时橙黄色或黄色,长圆球形,倒卵状长圆球形,梨形或近圆球形,花果期全年。 桔梗:花暗蓝色或暗紫白色,可作观赏花卉,花期7至9 月,次年秋季收获。 香附:黄绿色,果实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气香,二季度收获。 红花:橙红色,具特异香气,花果期5 至8 月。葛根:藤本,秋冬二季采收。山楂:落叶乔木,高可达6 米,花期5 至6 月,果期9 至10 月。独角莲:红色,叶大,1 至2 年生的只有1 叶,3 至4 年生的有3 至4 叶,花期6 至8 月,果期7 至9 月。 猪苓:多年生真菌,一般经过2 个生长季节即可采挖。 猫爪草:春季3 月开花,4 至7 月结果。 丹皮:根圆柱形,外皮灰褐或紫棕色,有香气;花期5 至7 月,果期7 至8 月,栽培3 至5 年后采收。 首乌:长椭圆形,黑褐色,花期8 至9 月,果期9 至10 月。 荆芥:青紫或淡红,花期7 至9月,果期9 至10 月;夏、秋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 甘遂:外表棕褐色,花期4 至9 月,果期6 至10 月,春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挖。 千金子:褐色或灰褐色,无皱纹,具黑褐色斑点;花期4 至7 月,果期6 至9 月,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 番白草:表面黄棕色或暗褐色,花、果期5 至9 月,夏秋二季开花前采挖。 远志:棕黑色,密被白色细绒毛,花期5 至7 月,果期7 至9 月,春秋两季采挖。 漏芦:冠毛褐色,花期5 至7 月,果期6至8 月。白芍:花药黄色,花期5 至6 月,果期6 至8 月。栝楼:雄花数朵总状花序,少有单生,花冠裂片倒卵形,雌花单生,子房卵形,果实近球形,熟时橙红色,花果期7 至11 月。 车前:花冠白色,花期4 至8 月,果期6 至9月。 薄荷:全株青气芳香;叶对生,花小淡紫色,唇形,花后结暗紫棕色的小粒果;小坚果卵珠形,黄褐色,被洼点,具小腺窝;花期7 至9 月,果期10 月。 杏仁:杏仁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杏或山杏的种子; 杏仁分为甜杏仁和苦杏仁两种;杏,花白色或微红色,花期3 至4 月,果期6 至7 月。 夏枯草:浅紫色,小坚果黄褐色,花期4至6 月,果期7 至10 月。 板蓝根:黄色,花期4 至5 月,果期5 至6 月。 冬凌草:花白色带紫红色,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7 至10 月开花,8 至11 月结果。

(二)药食同源中药养生厅的规划

1.品种选择。 在药食同源中药养生厅,展示既有药用价值又可以食用的药用植物。 国家《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管理办法》 中规范了101 种药食同源、 新资源食品及114 种可以用于保健食品的中药材种类。

2.展现方式。该展区侧重中药材的半成品或加工品,制订相应的展示方案。 对药食同源药用植物以单品种为单位,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化学及营养成分、药理研究进行展示。 以配伍使用进行介绍,关联的实物产品进行展示,让游客认知并使用中药产品。

3.特殊属性。以中药产品为主原料,以容器、内外包材为辅料,以农产品法规为依据,通过成品或半成品,亲身参与手工自制。 游客在体验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传统中药文化知识和应用, 集探究中药材家庭应用知识和舒展身心为一体,一举多得。

4.整体呈现。河南中药农业产业链1+5 模式为主题的模式与场景主场, 围绕中药材全产业链关键节点展示,形成大小场景呼应。 根据中药材使用部位、采收季节、加工过程、储存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室内空间,专门开设中药材产品展示、中药原材、中药饮片对照展示区。

(三)黄河中药农业长廊的规划

1.品种选择。 中药历史发展与非遗传承、河南地域与河南道地中药材分布、河南历史中医药名人与中药关联产品,三条主线形成立体展示。

2.展现方式。 该展区侧重中药材的历史文化,制订了相应的展示方案。 以图片、模型、实物为主,与黄河生态人文相呼应,同时,介绍河南产业集聚区食品园区的特色,河南中药农业研发支撑平台、科技厅高新技术中心、孵化机构、相关重点实验室、中药材第三方检测中心、医药质量协会等机构参与联盟。

3.特殊属性。介绍药品、保健品、食品、化妆品、农副产品的政策发展和商品化过程,围绕科研立项、研发后补助,知识产权制造、保护、运营、经营、服务,以及其他学科的交叉联动。

4.整体呈现。黄河中药材农业长廊是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开设专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大健康产品的展示区,中药材真假和伪劣对照区,中药材标本展示区等。通过展示可以使广大游客近距离观察、体验中药材实物。 同时,科普中药材的基础知识,为游客接受传统的中药文化提供场景。

(四)豫膳堂的规划

1.品种选择。 该展区以中原小吃和特色饮食为重点,以中药历史传说故事为背景展示内容,以河南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支撑,形成三条主线。 完全区分与中医诊所、中医药养生馆、中医药大药房的不同,突出食疗为主。

2.展现方式。 该展区侧重中药材的药膳,制订相应的展示方案。 采用专卖店的形式表现,保持原有字号和视觉风格,现场直播真人秀,集结河南各地不同风味小吃,以技术传承与弘扬的形式表现。

3.特殊属性。以安全、健康、物美、价廉为中心,结合便携食品,可以携带回家加工,网上通过电商购买。

4.整体呈现。突出地域特色,小单元多场景展现,并利用互联网平台和融媒体呼应配合。

(五)中药材养生体验互动馆的规划

1.品种选择。 以中药材相关产品为题材,结合物理技术和康复理疗技术形成互动体验。 以中医技法与非药物治疗为主,结合人体健康养生理念形成体验。 以民用健康产品为题材,结合信息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形成的体验。

2.展现方式。该展区根据中药材实物的特性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制订相应的展示方案。 建立智能化服务平台,将相关技术与产品进行结合,逐步发展加入物联网技术,最终达到智能化和智慧化。

3.特殊属性。 以供应链思维为指导,应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结合电子商务平台、物流配送体系,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 并根据中药农业全过程周期较长的特点,开展终端产品溯源。

4.整体呈现。 依托手机和智能终端,规模化线下场景,科普性强,多人集体参与,与该博物馆各展厅融合,实现场景内与远程场景外互动。

三、特殊说明

首先, 该博物馆的选择依托人口较多的大型城市交通便利的条件。 其次,由于研学游基地功能,应该配套容纳300 人的后勤保障场地和设施。 最后,该博物馆需要有较多大面积的室外场景配套, 最好依托生态旅游园区或绿化公园。

猜你喜欢
花期中药材河南
优质蜜源植物不同播种期对花期的影响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大豆:花期结荚期巧管理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