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2021-12-28 12:39胡惠娜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比划多长尺子

文|胡惠娜

学生在认识1分米的长度之前,已经对1厘米和1米的长短有了准确的认识,那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呢?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长1米、宽1厘米的纸条,每人一根。1米软尺一把,小棒一根,伸缩指挥棒一根)

一、初次操作,形成认知冲突

1.复习1厘米和1米有多长。

师:你能说说生活中1厘米长的物体吗?并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你还能比划1米的长度吗?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1米长?

(出示长1米、宽1厘米的纸条,让学生确切地感知1米和1厘米的长度)

2.认识新的测量单位:分米。

师:你认为1分米有多长?在1米长的纸条上撕下你心目中的1分米。

在黑板上展示三四条长度不一(有代表性的)的“1分米”。

二、借助实物,建立正确表征

1.量一量。

出示一根学具袋里学生常用的小棒,先估一估长约是几厘米,再用尺子量一量,刚好10厘米,10厘米就是1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2.记一记。

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先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小棒的两端,然后轻轻拿走小棒,大拇指和食指保持不动,记住1分米的长度。

3.找一找。

你能在米尺上找到1分米吗?学生可能说30~40厘米就是1分米,或者29~39厘米也是1分米等。

三、再次操作,逐层加深印象

1.撕一撕。

第二次在纸条上撕下1分米,展示三四条贴黑板上,与第一次撕下的1分米相比,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第一次长短不一,而这一次长短都差不多了呢?

2.找一找。

找身边约是1分米长的物体:手掌宽约是1分米,粉笔盒的高约是1分米,教室里的开关盒子的边长约是1分米等。

3.画一画。

(1)用尺子没有刻度的一边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再用尺子量一量,自己画得准不准?如果太长或者太短,需要调整准确。

(2)再用尺子没有刻度的那一条边,画一个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然后用尺子测量,哪一条边画得最标准。

4.估一估。

出示一根魔法棒,让学生估一估约是多长,先是2分米,第二次变长至3分米,再让学生估。然后再变至5分米,再估,最后变至9分米,再估,魔法棒越长,就越难估准确。你有估准的好方法吗?学生交流各自的好方法。

通过操作表征——图像表征——符号表征——估计表征等多种表征方式,引导学生经历从借助实物进行操作,到脱离实物在脑海中进行影像操作的过程,最终达到将分米表征“刻画”到学生脑海中的目的。

猜你喜欢
比划多长尺子
一秒有多长
需要多长的彩带
你来比划我来猜
在你胸口比划一个李佳琦
你比划我来猜
你比划我来猜
你的血管有多长
时钟就是尺子圈
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