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理念下学校课程体系构建

2021-12-28 23:13冯家传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3期
关键词:幸福教育体系建设校本课程

冯家传

【摘要】“幸福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师生获取与创造幸福的能力。对于这种幸福力的培养,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以下简称“圭峰小学”)深入阐释“幸福教育”与“校本课程”的内涵和外延,革新了课程目标、课程布局、课程内容等,重整了学校的课程结构,使核心素养的理念和要求贯穿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之中,通过文化课程、基础课程、生态校本课程三方面探幽幸福教育的最深处,落实优质的特色教育。

【关键词】幸福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建设

为什么用“幸福教育”理念来打造学校?这是教育发展规律的需要,基于学校自身的发展,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圭峰小学将“让幸福成为教育的不懈追求”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关键就是要培养师生的幸福力——体验幸福、智慧生长。

一、解读“幸福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课程”的深度密码

(一)幸福教育

我们不是“幸福教育”的首创者。在国内,在北京、上海和山东等地区,就有了“幸福教育”联盟学校。在2002年,高峰就提出并实施“幸福教育”的理念;杭州胡爱玉校长在其撰写的《胡爱玉与幸福教育》中推出“3﹢X”构建最具幸福感学校;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里详细提及所在的教育集团践行的“教育幸福观”。可见,“幸福教育”理念在国内受到很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校长的认同和赞赏的。在国外,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幸福就是教育里最重要的一样东西。美国对于教育上提及的各种理念,尤其是对幸福教育的研究,就有一百余所高校。当前,国内外在幸福教育的探索上都取得非常可取和借鉴的地方,这将为我们在本校开展幸福教育实践具体指导意义。

在此基础上,我们把幸福作为培养人、发展人的终极目标。同时,我们认同“幸福教育”需要持续的努力,不懈的追求,确立了“让幸福成为幸福的不懈追求”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

(二)幸福课程

实施“幸福教育”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聚焦“幸福课程”。“幸福课程”的构建是基于幸福教育的理念,把校本课程开发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相贯通,把课程评价与核心素养指标相关联。为此,我们从校园文化、课程设置、建设标准三大版块来构建学校幸福教育的框架,描绘学校幸福教育的蓝图,通过“弘扬国学和书香文化建设幸福校园;打造‘开放·活力·高效’课堂构建幸福课程;推进名师和青蓝工程成就幸福教师,落实优质和特色教育培养幸福学生”,形成了“立足新会——辐射五邑——知名广东——走向全国”的名校办学发展思路。

幸福课程是圭峰小学教育教学的最重要载体、最核心的元素。我们坚持构建“幸福教育”理念下小学校本课程体系,一方面,是把“学生终身发展”与“校本课程”相融,让学生们有获取幸福的体验;另一方面,透过重现课程活力,突出个性主体,培养学生们创造幸福的能力。最终,通过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努力发挥教师的特长和家长的资源,走出传统课程体系的瓶颈,实现校本活动课程常态化。

二、践行“幸福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课程”的深远建设

开展“幸福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课程建设实践,文化课程是主阵地,基础课程是磁场圈,生态课程是分会场,三者形成的“幸福课程”,是学生个性发展、幸福成长的“助推器”,也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三个挑战:幸福的校园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存在状态呢?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生命成长拔节的地方,幸福的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呢?学校内外的一切活动都是课程,我们倡导的生本课程体系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专家团队指导和引领下,圭峰小学提炼“幸福课程开发的价值”,形成课程理念;立足“课程体系校本化”,开发课程内容;拓宽“课程实施途径”,提升综合素质,为幸福课程校本化建设打下基础。

(一)文化课程引领,陶冶幸福情怀

构建“幸福课程”,“文化课程”为首。幸福的教师、幸福的学生、幸福的校园,就是我们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为此,圭峰小学从“营造书香校园、塑造诚信力量、重拾文化自信”三方面,依托丰厚的人文气息和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幸福教育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

1.营造氛围,塑造书香文化底色。圭峰小学一直提出“书香能致远”这一培养目标,通过营造“入眼即风景,随处可读书”的书香文化氛围来建设幸福校园。从2015年起,我们利用新会区特色学校建设资金,先后在“博学楼”“笃学楼”的各楼层设置了心灵读书角,共15个,还提出了“校园处处是心灵小书屋”的概念,在芒果林、古诗长廊、红色基地等地方安装,共20多个,先后建成古诗长廊、《弟子规》长廊、中华英雄壁画、“少年中国说”艺术浮雕,让学生时时处处都接受书香文化的熏陶,体味经典的无穷魅力。选派“读书之星”协调管理,提高图书流通率,为学生读书创造条件,成为一个能获取幸福和自我创造幸福的人。

2.身体力行,塑造诚信文化灵魂。“诚信是根本”,这是圭峰小学以精神文化建设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特色。一是以境育诚。设立班级诚信荣誉栏,每月开展一次“诚信之星”评选活动,营造公平竞争的校园气氛,创建了诚信同行的育人环境。二是以师范诚。每年9月10日进行年度“十大幸福教师”评比,教师以德育德,以行育行,树立诚信榜样;三是以行践诚。将师生内在的信念变成实际的行动,细化方案,多管齐下,启动“诚信阅读”“诚信文具超市”“诚信自助机”十几项計划,全面开放,使之行之有效。

3.树立自信,打造红色文化基调。文化上的自信,就是充分肯定自身的文化价值及信念。在文化课程建设中,融入红色文化来推进校园文化的发展,符合校园文化建设的需求,能输送氧气和土壤,能更好地营造自信的文化氛围,完善文化建设,提升内涵。圭峰小学开展“五开结合”(开创“红色打卡基地”、开启“红色三亮工程”、开设“红色先锋讲堂”、开展“红色护苗行动”、开拓“红色义心之路”)特色,有机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如,为“至圣先师”孔子立像,以“弘传统文化,塑君子人格”为主题,坚持每学年开展新生开笔礼、孔子诞辰开蒙礼等系列特色儒雅文化活动),突出新会地方文化特色,将传承优秀文化与打造办学特色相结合。不断挖掘选树各领域先进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校园红色文化课程发展,让红色基调在每个角落彰显,植根传统基因,铸就幸福烙印。

(二)基础课程引导,夯实幸福教育

我们以基础课程为着力点,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细化学科课程管理,提出并落实三特点(“开放·活力·高效”)和五模块(“初学感知、自学展示、合作探究、共学解疑、达标测评”)的“三五”式课堂教学模式。

1.“三五”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设基础

在课堂教学模式的建设上,我们革新了课程目标、课程布局、课程内容等,重整了学校的课程结构。拟定本校学生发展的幸福指标,形成了三维目标:文化基础、自主发展、课堂参与。提出观点:幸福的课堂应该是“开放·活力·高效”的,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释放学生的学习激情,突出课堂的教学实效,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2.“三五”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1)三个特点:开放·活力·高效

开放——开放课堂活动多元,全体参与体验,重视各学科间的相通相融,关注课内课外学习活动的整合,建立由单一的知识灌输到立体多向互动。

活力——活力课堂倡导尊重个性,课堂上,学生有充分的、有思维的碰撞、课堂有智慧的生成,让学生在原先基础上得到提升并且感受到幸福。

高效——高效的课堂,强调教学效率,重视“教”与“学”的效益,达成教与学过程的最佳效果,实现学生的持续发展。

(2)五个模块:初学感知、自学展示、合作探究、共学解疑、达标测评

初学——设计“预习小清单”,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先学后教,优化教学效率。(俗称“小清单”)

探学——确立“探究小主题”,自主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强调三个“展示自我学习成果”。(俗称“小探究”)

合学——加强“小组化学习”,进一步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更好地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学习面、知识量更大。(俗称“小合作”)

讲学——发挥“小老师”作用,共同解答疑难,并开展自觉共学模范组评选,进行知识的掌握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俗称“小老师”)

练学——必须要有“小练习”。精讲,精练,找准训练点,有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上下功夫,提升学习的质量与效率。(俗称“小练习”)

3.“三五”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样态

“开放·活力·高效”的课堂如何实施?我们强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形成“五式”课堂教学策略。

各学科深入教研,解读“三五式”课堂教学目标,形成高效化的课堂效应,促进“幸福课程”的发展。比如,语文课程中,在“三五式”的概念上细化整理,实施“整体感知——提出质疑——小组探讨——团体解答——读写结合”的阅读课教学模式。在这个基础上,全面在校园推广,做到“心中有法”“有例可循”,打造圭峰小学的教学特色。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我们用“随文识字”逐步取代“整体识字”,通过架设各种学习途径,带领学生走出原先的方框,通过有趣易记的方法,既牢牢记住,又能节省时间,学得扎实高效。在数学课程上,我们同样在“三五式”的概念上细化整理,提出数学教学模式“练学置疑——引学指路——合学探索——展学汇报——评学延伸”的基本模式,引导学生思考,强化应用意识,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同时,接受不同的反馈意见,掌握不同的课型,无论是群文阅读式、分組讨论式、欣赏鉴别式……都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与“合作性”,全方位迸发思维的火花。

(三)生态课程联动,助力幸福成长

生态课程是拓展性、探究性的课程。是以学校为主体、由自主开发并实施的课程。经过长时间的探究,圭峰小学构建起“九大课程”“七大社团”“五大节日”的生态课程体系,实现生态课程联动化。

1.生态课程联动的创新意义

(1)实现学科深度融合。如,“九大课程”中提及的“科技课程”,它就是跨学科能力素养的培养典范,它以数学课程为基础,以“信息技术课程”为研究,以“天文学”“力学”“社会学”等课程为拓展,打破学科界限,共同发挥育人合力。真正落实基于校情的培养学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在这其中,一是做好学科课程整体设计;二是研究基于校情的学科教学标准;三是实施学科分层教学。

(2)促使课堂教学重构。新课标颁布之后,各个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用“大课程观”代替“学科本位观”,“学科本位观”强调传授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大课程观”还同时强调培养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如,教学中采用“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合作探究”;教学过程可采用在线学习平台等。通过这些形式,重设“生态课程”的三维目标,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

(3)促进教学形式改变。生态课程以学生为本,分为必修和选修,如“科技课程”中提及的所有项目,分年级分类型,学生基本掌握,在此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兴趣及探究方向,选取了不同的选修点。提高了学习的参与度,还凝聚了团队精神,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竞争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2.生态课程联动的系列图谱

在生态课程的建构上,圭峰小学提出了“根·叶”的课程双轨发展理想。“幸福·根课程”是国家课程,是基础型课程,人人必修;“幸福·叶课程”是生态课程,是拓展型课程,分必修与选修。

3.生态课程联动的整合实施

圭峰小学注重生态课程的整合实施,构建“人人参与的机会、人人有展示展示的舞台、人人有自信的感觉、人人有成功的喜悦”,促进每一位学生个性和谐、幸福有才地成长。

(1)国家课程主题化实施

一是健全悦读课程建设项目——在经典教学中渗透健全幸福教育的研究;开展健全幸福教育的专题经典课程建设,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二是健全健心课程建设项目——完善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系列指导,做好师资培训、课程内容、课时计划安排和成果总结工作,让阳光照进心灵之窗。三是健全书法课程建设项目——完善书法实验班实验课程方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本着学生自愿、教师自愿、家长自愿组成兴趣社团,开设书法特长生实验课程,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四是健全生活课程建设项目——继续完善“年级衔接生活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生活课程”的趣味性和意义性,让生活与学习零距离链接。五是健全科技课程建设项目——落实学校“体验、创新、快乐、成长”的办学方向,加强科技课程建设,让探索成为一种思维方式。六是健全拓展外延课程建设项目——让家长走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家长进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全方面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七是健全艺术课程建设项目——让美常驻学生的心灵世界。八是健全雏鹰课程建设项目——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九是健全体育特长课程建设项目——让运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2)校本课程特色化实施

一是注重课程的本校特色开发,如,积极开展信息技术特色教育,由科组长牵头,自编校本教材,纳入学校正常的课程体系。二是注重课程的拓展形式开发,如:学校开展“书香节”主题读书活动,按照“分享会”的形式,全校各班每周一节分享指导课,设立分享角,开发了“分享链接”,形成年级分享沙龙。三是注重课程的文化节日渲染。如,设立一系列的圭小文化节日,每年开展“经典咏流传”“百灵鸟的春天”“STEM科技节(机械工程、Wondershop机器人、智能积木、结构与工程、刷卡机器人、FEG智能车、人工智能编程)”“秋季健体节”等活动。四是注重课程的训练营地管理。学校不仅开齐了所有课程,还为所有课程配备子不同的场室,如烹饪班、音乐台、身体加油站等20多个兴趣班,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学中得。

圭峰小学生态课程常态化操作(部分)

悦读课程

每学期开学一周内各班要制订好“快乐阅读”实施计划。全校统一的每周一课时的校本课程时间即周一下午第2节课,开展“快乐阅读”活动,地点是“教室+自主”,每节课都有一个阅读方法、习惯的讲授与总结,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并在学期第一课时颁发“快乐阅读卡”,对学生阅读成果进行评定。

进行“书香教室”评比活动。根据全班师生的爱好来设计,以“书香”为主题,彰显各班特色,如,一年级选用“读不同人的书”为主题,设置了班级书香文化的内容及措施,设立四大版块的展示区,每周更新一次,分别是“读中识字展示区”“作家知多少展示区”“经典名句展示区”“我来创作”展示区。

每学年举行全校性的“读书节”活动。开展好书共享、经典诵读比赛、识字游园会、国学小达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读书节活动,并通过故事会、朗诵、读后感、征文、手抄报等形式,进行读书汇报展示,对读书先进班级、先进学生进行表彰。

各班设计读书汇报会,每学期不少于2次。通过读书汇报会,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展示自己的读书点滴,同时通过互相交流,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每班设立读书小组,便于学生互相督促,互相帮助。

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以“好书漂流”的形式,实现学生藏书的班级共享。

生活课程

生活课程是圭峰小学近十年在校本课程研究上的又一突破。一直以来,学样都是半封闭式的学习,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基本是由上午7:30至下午5:30,时间较长,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兴趣本领,生活也是另一个主题,为此,学样专门设立“烹饪兴趣班”,按年级、班别的顺序,每班一天,轮流操作,其间,选拔出对烹饪特感兴趣的学生担任组长,有专长的教师定期作重点指导,课程内容既有实践操作,又有社会调研,更有点评总结,过程中,全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烹饪技艺,感兴趣的学生更是探讨了饮食的文化,体验“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创造性。

科技課程

围绕“机器人”“天文”“生物”等内容,学校成立科技兴趣小组。每周授课一节,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提出实验目的、问题、以及实验步骤和操作过程。各年级开展一系列科技节主题活动 着眼于学校科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围绕“机器人”“天文”“生物”等内容进行展开,着力体现“创新·体验·快乐·成长”的主题。该课程不仅突出了自身主题活动的明显特点,又与每年学校举办的科技节活动互相穿插,体现了科技教育内容的全方位性。

一年级:纸飞机比远比赛;

二年级:手指风车比远比赛;

三年级:“智力七巧板”比赛;

四年级:纸火箭比远比赛;

五、六年级:水火箭比远比赛。

拓展外延课程

“家长进课堂”是圭峰小学拓展外延课程的首站。从三年级开始,每周三下午3:45—4:25为“家长进课堂”时间,各班的班主任与受邀家长达到活动方案,落实活动安排,依照各班上学生的爱好或是当下的主题等选择内容,形式不一,有小组讲究式,有实践操作型、有室外观察行等等。

目前,校本课程“走班”科目分绘画、手工、创意、声乐、舞蹈、烹饪等8大类别81个小项,在人员分工,实施过程,评比考核等方面,都做了缜密细致的考察、部署和实时记录。

艺术特长课程

“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情感、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是圭峰小学“感受艺术魅力”艺术课程的四个方面。以艺术课程标准为依托,搭建了校本课程的结构框架,建立了“三四四”模式—三个领域,四个主题,四种表现形式的呈现。

从课程形式上分为:艺术特长学习板块、综合性艺术活动板块两大板块。艺术特长的学习板块坚持“享受艺术、展现美的个性”的理念,由合唱队、舞蹈队、器乐队、戏剧组、书画社、陶艺组等课程组成。

雏鹰课程

少先队集体活动是少先队员在集体体验、成长的有效途径。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有不同的主题,如在第一学期开设的“感恩”主题,就是遵循感恩教育的针对性、情感性、系统性的原则,开展主题活动,从“感恩他人”“感恩社会”“感恩自然”三个维度,分低、中、高三个学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适度发展。可见,学校通过感恩德育课程的发展目标的设定,让学生感恩身边的人,乃至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祖国,并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夯实做人的根基,从而全面而又创新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设定我校学生感恩教育阶梯式向上的发展目标:

一至二年级(小学低年级):知道父母工作生活的辛苦,能向父母问好道别;与同伴相处会使用礼貌用语,懂得谦让;对教师有礼貌主动问好;懂得自己是班级一员,找到服务小岗位;认识学校的教师、同学,熟悉校园环境;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社区、邻里,为所处的大楼、邻居做些小事;爱国旗,会唱国歌,升国旗要肃立行礼;知道水和空气是生命赖以生存的条件,知道绿色环保的重要性。

三至四年级(小学中年级):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自己的事情学着做;学会与同伴合作,主动帮助别人;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尊重老师的劳动;关心班集体的事,主动为集体服务;了解学校的历史,参与学校的活动;了解自己生活的社区的职能部门,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区的活动;初步了解祖国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爱护红领巾;了解自然环境变化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开展生态环保活动。

五至六年级(小学高年级):了解关心父母,主动分担家务;与同伴相处学会包容谅解;理解教师的关爱和教育;参与班集体活动,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了解学校的发展,能对学校建设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熟悉社区的建制和功能,有志愿服务的小岗位;了解祖国的发展,树立报国志向;初步懂得人类应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参加“变废为宝,资源再利用”等生态文明的环保行动。

5.生态课程联动的综合评价

学校紧密围绕幸福的三大指标,推出了“幸福券”“幸福章”与“幸福证”三大载体,既引导全面成长,又鼓励个性发展。

(1)设“幸福券”,助积极情绪。“幸福券”以1分、2分、3分的代金券形式在校园内流通,每学期下发到各个班级,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相应的“幸福券”获取办法。

(2)争“幸福章”,促全面发展。“章”是学校印制的十二生肖徽章,“争章”重在促进学生全面素养的提高,它综合体现了对学生素养发展的导向性。

(3)颁“幸福证”,成个性张扬。“证”是由学生自主申领的,每学期可申请一次,先是自行对照自己所取得的成绩,在德智体美劳中哪方面较为突出,在五大项属下的分项选择相应的幸福特长证。

“幸福课程”体系的构建,覆盖了学校教育实践全领域,以满树繁花的样态再上新台阶。

三、建构“幸福教育理念下的校本课程”的深刻思考

(一)要预防校本课程构建的种种陷阱

经过沉淀的校本课程逐渐渗透于校园文化中,体现国家教育方针,对国家课程产生积极影响。构建过程中,我们要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思考如何更加系统地规划本校的课程体系。我们围绕学生素质发展搭建的各种平台,要预防可能出现的陷阱:要警惕校本课程研究的科学性和实际性存在的不统一;要注意校本课程研究的“长期坚持”与“即见成效”间的矛盾;要注意家长的“分数论”与课程的“文化蕴”之间的冲突……要解决以什么为中心的问题,才能使校本课程回归正常的轨道。

(二)要强化校本课程实施的应对策略

长期以来,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一般是由学校的教师在实践中共同感知的,缺乏了相应的专业研究,那么,在实践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一是要树立大课程观的概念。要显现与国家课程的关联性、与地方课程的校本必、生态课程的可选择性。二是要树立发展课程功能观。深入挖掘校本课程的本质和内涵,体现教师的专业向纵深发展,学校的教学向大局迈进的理念。三是要掌握校本课程生活化的方向。充分挖掘本市、本区、校内外资源,发挥教师的特长和家长的资源,如,坚持走“将乡土红色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的发展之路,充分挖掘本区资源,通过筑牢“红色+”的育人目标,构建起“一花五瓣”式的红色课程体系,实现校本活动课程生活化。四是以核心课题为统领,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变革实践,对阶段性的课程开发进行系列化、目标化的整理,不断丰富校本课程的文化内涵。

(三)要突出校本课程发展的“幸福理念”

以“幸福教育”引領学校发展,其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获取与创造幸福的能力。一方面,构建幸福课程体系,把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相贯通,让学生们有获取幸福的体验;另一方面,透过重现课程活力,突出个性主体,始终把目光聚焦在学生的发展成长上,“幸福的学生”是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获取并掌握了更多本领,幸福成长了;“幸福的教师”是通过校本课程的探究,更深入地形成自己的特色课程,体现自身价值,幸福感满满;“幸福的学校”是通过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从“心”“身”“行”“貌”各处皆体现幸福观,走向实现人人都拥有幸福人生的教育大道,找到幸福的支点。无论是“学中动”的课程,还是“动中学”的课程,都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展现了幸福教育的独特魅力。

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发展,我校“幸福教育”经过萌发、成长、发展阶段,展示出一路繁花,幸福教育成果累累。近几年,我校先后获得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示范学校、2021年广东省基础教育校(园)本教研基地、“广东省少先队先进学校”、广东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创新团队、广东省最美阅读空间、广东省科普E站等荣誉称号;成就一批幸福名师,68位一线青年教师获区级以上教学比赛一、二等奖,其中国家级、省级18名,教师发表教育教学成果论文达250多篇;校本幸福课程已展示勃勃生机,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街道区以上奖励达4000多人次。学校成为街道、区、市的示范性窗口学校,学校幸福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在国家、省、市、区级报刊杂志、新闻媒体上进行报道。

幸福是一种能力。惟此,以“校本课程”插上“成长”的翅膀,借助“践行”的力量,也就可以一路找寻成功的彼岸——那就是幸福。

责任编辑  陈红兵

猜你喜欢
幸福教育体系建设校本课程
幸福教育理念下中职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幸福教育课程:儿童个性发展特需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如何创造幸福的教育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