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基于人海关系中“人的行为”

2021-12-29 11:37郭万洲
南海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海洋文明人类

卓 越 ,郭万洲

(1.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海南 三亚,572022;2.海南科技职业大学,海南 海口,571126)

海洋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对海洋石油、鱼类、海岸线等海洋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对海洋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对各国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不良影响。海洋生态问题已发展成为当前人类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世界各国已纷纷采取行动,加强海洋生态保护。

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和十分丰富的海洋资源,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对海洋产业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发展海洋经济为国家经济建设开辟了新的道路,但发展海洋经济带来的海洋污染现象也日益突出。现阶段,国家已开始大力治理海洋污染,修复海岸线,保护海洋生态平衡,把建设绿色、节约型社会作为战略目标,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人类的日常行为对海洋生态环境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同时人类也是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主导者,因此,在分析人类行为的基础上,要重点加强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体措施的科学研究,并把海洋生态建设积极落实到我们的日常行为中,构建人海和谐的共同体,从根本上有效控制海洋环境污染的势头,恢复和创造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把碧水蓝天留给子孙后代。

一、海洋生态文明研究回顾

“生态文明”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针对“海洋生态文明”的研究还不多。截至2021年8月10日,在中国知网中以“生态文明”为篇名的文章有47 372篇,以“人的行为”为篇名的文章有15 556篇,而以“海洋生态文明”为篇名的文章只有394篇。目前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人的行为研究”为主题的论文,仅有本文作者于2017年9月28日发表于《现代职业教育》的《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探究人的行为》一文。

在人与海洋的关系方面,陈建华提出,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行为主体各方应该用文明的意识、科学的理论指导自身的行为,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矛盾,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1)陈建华:《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海洋开发与管理》,2009年第4期。。雷泽远等指出,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人类社会、科技、经济等发展活动对于海洋的影响程度,特别是在沿海地区、近岸海域,人类活动的加剧尤其容易引起海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人海关系恶性循环(2)雷泽远、董彬、尉海东:《构建海洋生态文明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绿色科技》,2016年第8期。。雷新兰强调,要根治以天灾形式出现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必须从人自身出发,挖掘人类的道德理性,培养人类的海洋生态道德情感,规范和约束人类的海洋生态环境行为才是走出这个困境的合理出路(3)雷新兰:《海洋生态道德:人类文明的新征程》,《广州航海学院学报》,2010年第12期。。杨英姿指出,人与自然关系处在发展中,发展的程度、方向、性质是由人的活动来调整和控制的,这就意味着具有价值选择性的人类实践活动将影响甚至决定人与自然关系的走向,也同时赋予了人类改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可能性(4)杨英姿、李丹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在海南的实践逻辑》,《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3期。。综上所述,海洋环境问题是由人的行为导致的,研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人的日常行为表现、人们行为习惯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对于全面提升海洋生态意识以及对人的生态行为要求,推动人类与海洋的和谐相处,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正是基于此,通过分析人类行为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以保护海洋环境为出发点,提出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及构建人海和谐共同体对人类行为的具体要求。

二、海洋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涵

生态文明是指意识层面和行为层面的密切协调,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生态文明是一种观念,是一种品行,是一种意识层面的行为规范,更是一种制度层面的约束。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态意识文明,顾名思义,意识文明是思想层面上的一种进步的、正确的道德取向(5)杨俊中:《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生态文明建设》,《经济视角:下》, 2009年第4期。。因为人的行为主要受意识的控制,不同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只有在意识中有高度自觉的认知,行为才有良好的意识表现。二是生态行为文明,即在生态道德和生态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下,人们在具体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理念。如我国政府大力扶持新能源、生物技术等产业,以及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越来越注重贯彻落实节能减排理念。三是生态文明制度,即各级政府针对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生态问题的特点,建立起的具有约束性的制度体系,如《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建立主要是为了有效约束人类的不文明行为,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和强制性,并以相应的法律效力作为支撑。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简单的环境治理和恢复,也不是一种没有行动自觉的口头形式。它需要人们的意识和行为高度结合,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规避工业文明对生态的不利影响,以绿色环保、环境友好为原则和发展方向来安排生活和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以意识文明为基础,以行为文明为起点,以制度文明为支撑,从意识形态到具体事务的行动落实。

海洋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构建人类与海洋的和谐关系,实现人与海洋和谐的社会文明形态。意识决定行动,行动须有规范,规范的根本在于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因此,要建设海洋生态文明,首先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的高度,唤醒国民的海洋生态文明意识,其次要在海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明确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各方责任以及目标与原则,提高公众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参与意识和能力。

当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价值日益显现,要构建人海和谐共同体,人类要尊重海洋、顺应海洋、保护海洋,在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全过程中,把海洋资源节约、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态自然恢复放在首要位置,全面推动海洋开发活动向循环利用型转变。

三、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我国的海洋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海洋以其广阔的领域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据统计,我国90%以上的进出口贸易是通过海洋经济实现的。2019年,我国海洋经济实现稳步增长,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9.1%(6)朱江:《我国海洋经济实现稳步增长 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9.1%》(2020年5月9日),http:∥www.mnr.gov.cn/dt/mtsy/202005/t20200509_2511630.html。。但是,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因素和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明显加剧,这是导致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瓶颈的一个重要原因。海洋经济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承担着践行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7)张振举:《生态文明背景下湛江绿色海洋经济发展模式选择及实践探索研究》,《时代经贸》,2020年第1期。。在我国,以广东为代表的沿海省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在海洋资源利用和开发中发挥了示范作用,进一步加快了我国向小康社会迈进的进程。

海洋不仅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更是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重要平台。随着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与陆地的互补性不断增强(8)杨震、蔡亮:《“海洋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海洋合作和海上公共产品》,《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0年第4期。。但是,过度的海洋捕捞和海底资源钻探等人类活动也使海洋生态遭到破坏,造成了海洋环境污染、海洋生物多样性危机等严重后果。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海洋治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已成为世界性的话题,被提到了各国政府的工作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事业的发展,把建设海洋强国的任务纳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 23页。的基本方略,并多次就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作出重要论述和批示,“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要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10)李学勇、李宣良、梅世雄:《习近平集体会见出席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外方代表团团长》(2019年4月23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9-04/23/c_1124404136.htm。。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或修订了《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岛保护法》《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等法律,以及《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20余部配套法规(11)惠婕:《治理海洋环境 守护蔚蓝星球》,《世界环境》,2020年第4期。,为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我国各级政府不断增强大局意识,保持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增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积极建立和发展更加有力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加快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期间,国家各有关部门和沿海省份协调推进海洋资源保护开发,努力落实海洋强国建设任务,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坚持生态优先,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强化源头污染防控,陆域、海域一盘棋,多手段对海洋生态环境实行常态化监测;重点防控近海养殖污染,合理规划养殖空间,控制养殖规模,规范养殖行为,同时开展综合整治,加快新型材料替换升级,推动海水养殖业绿色发展,加强海洋环境生态修复,在开展海洋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和红树林、珊瑚礁等特殊生态系统管理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四、人类行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人类与海洋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人类从海洋中获取生物资源,其行为又影响海洋环境。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海洋产业活动的进一步集约化,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人类活动会直接或间接给海洋造成污染,而且随着这些活动的持续推进,海洋污染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污染程度也会越来越严重,不仅会损害海洋生物生长,破坏海洋资源环境,而且还会危害人类健康。

(一)海洋过度捕捞是最常见的海洋生态破坏方式

人类的过度捕捞已导致海洋中的某种鱼类种群不足以繁殖,一些地区现代渔业捕获的海洋生物已经影响到生态系统的平衡,使整个海洋生态系统退化。目前,在我国沿海大部分地区,原来大量存在的鲸鱼、海牛、海象、海豹、鳕鱼、海鲈、旗鱼、鲨鱼、鳐鱼等许多海洋动物,已变得非常稀少,甚至有些已经灭绝,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二)向海洋排放污水和垃圾,使海洋成为污水池和垃圾场

海洋本是自然界的聚宝盆和自净池,但是长期以来,人类往海里倾倒各种各样的垃圾,排放污水、废水,已严重污染海水。其中,工程垃圾及疏浚泥等会破坏海滨环境和海洋生物的栖息环境;工业冷却水和生活污水等入海后,会提高局部海区的水温,降低溶解氧的含量,影响生物的新陈代谢,甚至使生物群落发生改变。目前,靠近工业发达地区的地中海,早已无渔业可言,很多物种已在此灭绝。由于周围城市的扩大和工业的兴起,我国渤海也已出现这种发展趋势,曾多次出现大面积的红潮(赤潮)。红潮是一些红色或褐红色藻类因为营养丰富,迅速生长、数量激增的现象。其原因是海水中源自城市的污水富含红色或褐红色藻类所需的磷、氮等元素和有机物,其结果是这些藻类在死亡后腐败,消耗大量氧气,影响到其他生物,特别是影响鱼类生存。

(三)石油及其炼制品在开采、炼制、贮运和使用过程中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这是目前世界性的海洋污染

石油及其炼制品给海洋造成污染后,会在海洋表面形成面积广大的油膜,阻止空气中的氧气向海水中溶解,同时石油的分解也会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这样就会造成海水缺氧,对海洋生物产生危害,并祸及海鸟和人类。据估计,全世界经由各种途径入海的石油每年约有600余万吨,发生过多起原油泄漏的严重污染事件。如1978年3月16日,“阿莫科-卡迪兹”号油轮载着22.3万吨的轻质原油遭遇风暴,在法国布列塔尼半岛附近海域撞上岩礁,并迅速沉入海底,船上的原油全部泄漏到海里。1979年7月19日,多巴哥岛附近的加勒比海水域,满载原油的超级油轮“大西洋女皇”号和“爱琴海船长”号发生碰撞导致大爆炸,结果发生了迄今历史上最严重的油轮漏油事故。1983年2月10日,伊朗瑙鲁兹油田,一艘油轮与钻井平台相撞,造成油井以每天1 500桶的速度漏油。1983年12月,“东方大使”号油轮在我国青岛胶州湾触礁搁浅,溢油3 000多吨,严重污染了青岛海滨及胶州湾。1989年,发生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的埃克森·瓦尔迪兹事件,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四)人类活动产生的细菌、病毒在海洋中迅速扩散,加速了海洋生物的灭绝

据了解,海洋病毒在短短1秒钟之内能对微生物发起10万亿次进攻。在人类活动中,一些细菌、病毒会产生变异,如果没有及时对其进行消杀处理,直接排放到海洋中,会形成海洋病毒,从而毒害海洋生物并威胁人类的生存。此外,人类活动产生的噪声也会对海洋造成污染。如利用声呐进行导航和捕猎,让无脊椎动物深受其害;勘探船产生的噪声污染对头足类动物以及其他海洋动物的生存造成不利影响等。

人类行为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直接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从时间上来说,可分为近期和远期的影响,近期的如海岸线破坏、海面漂浮垃圾等,远期的如渔业过度捕捞导致海洋生物失衡、日本福岛核泄漏污染海洋导致物种变异、温室效应气温升高使海平面上升等。从功能上来说,又分为消极和积极的影响,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上所分析的海洋石油污染、工业污水排放污染、过度捕捞、海洋垃圾尤其是塑料制品造成的污染等,积极影响主要包括加强对海洋环境监测、海岸线修复、出台各类海洋保护法、推行休渔期等,后者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的关键是约束人类的不文明行为。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是人与海洋和谐相处的新型文明形态,其理念内涵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事实也证明,人与自然关系失调时,损失最严重的是我们人类自己(12)王书棋:《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生态文明理念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20年第8期。。因此,保护和建设生态海洋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

五、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海洋生态文明意识

人是一切问题的核心,要实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从思想源头上提升公众的海洋生态文明意识,践行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减少对海洋环境的破坏。所以,实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是提高人们的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意识的形成需要有效的宣传教育来实现。宣传的力度和频率要足够大,形式要多样化,宣传教育的效果要深入人心。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全社会的大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事,要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每个人每一天的小事情当中。不但要自己践行,还要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周围的人,要让“海洋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观念深入人心,让大家都自觉地投入到海洋环保的行列中。可以通过开展知识讲座、发放海洋环保材料、有奖小测验等形式,向广大市民介绍海洋生态环境现状、海洋生态被破坏的具体原因及海洋生态恶化的后果,说明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行为不利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从而不断提高公众的海洋生态环保意识,提高对海洋生态建设的重视程度。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不定期推送海洋知识宣传、环境管理提示,加大海洋环保意识宣传力度。在全国沿海城市建设海洋博物馆、海洋文化图书体验馆、海洋科普基地,组织海洋学科相关高校教师编写海洋历史、文化书籍,帮助广大群众提高海洋环保意识,自觉约束日常不文明行为。

(二)践行绿色理念,培育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新人

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是充分践行绿色理念。

一要建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培养建设人才。高校是创新前沿,是科技高地。在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高校应大力培育高新型科技人才,强化海洋资源保护意识,加强与企业科研合作攻关,加快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用海——护海——再用海——再护海”的良性循环,在保证海洋经济高效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海洋生态,从而使海洋经济发展获得更加持久的生命力(13)雷泽远、董彬、尉海东:《构建海洋生态文明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绿色科技》,2016年第8期。。

二要鼓励教育工作者主动以绿色理念开展教育活动,加大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容,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教学的水平,进一步优化教育模式,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软件,把海洋生态文明的理念带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海洋生态文明理念以大家熟悉和喜爱的方式深入人心。同时将海洋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教材体系,渗透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落到实处,提升公众保护海洋的意愿和主动性。如开展以海洋生态文明为主题的演讲活动、大学生海洋环保宣传三下乡活动等,让广大学生明白,我们既是海洋生态文明社会的受益者,又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主体,要主动践行海洋生态文明行为,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负责,尊重海洋、保护海洋,不断强化学生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日常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海洋生态文明素养。

三要在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加强海洋法治教育。不仅要强化对海洋排污受益主体的生态处罚力度,同时要加大对海洋生态建设的法治教育。大中小学应开设更多海洋法治教育相关课程,开展海洋法治教育与各省海情相结合的课程研讨。全国海洋高校要带头开设海洋法治课程和海洋考察实践活动,同时以讲座、讲坛为载体进行海洋法律知识教育,加强海洋法治理念和海洋文化道德的教育,培养海洋法治人才,持续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三)保持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的监控网络系统

在高新技术不断涌现、信息技术时代全面来临的新形势下,各级政府要善于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强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不文明行为的监控,大力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科研攻关,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动态完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这一有序实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

一要大力发展溢油监测技术,建立海、陆、空三位一体全方位、全天候覆盖的监测体系,一旦有溢油苗头立刻触动警报,安排值班技术人员第一时间迅速处理。

二要加强海洋环境预测技术研发,全面掌握不同海域、不同时段的海洋环境状况以及变化曲线,通过变化曲线分析海洋生态具体情况,提前做好防控和应急处理预案。深入开展海洋微塑料传输途径、环境行为和生物毒性研究,推进海洋垃圾与微塑料监测技术和风险评估方法研究(14)赵婧:《我国高度重视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治理》(2019年11月6日),http:∥www.nmdis.org.cn/c/2019-11-04/69531.shtml。。

三要从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上发力,开发推广使用环境监测系统,不断完善海岸、海岛、海域的监控体系建设。使用5G网络、AI+等高新技术,24小时不间断监控管理用海活动,确保安全无事故。同时以更加绿色环保的设备参与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减少治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二次污染。

四要严格执行《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口岸有关部门要随时开展对不达标的靠岸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工作,加大宣传和惩罚力度,建立齐抓共管的网络体系,加强对船舶涉污作业现场监管,督促靠岸船舶落实污染防治措施,排查并消除污染隐患。

(四)形成社会合力,加大海洋环境整治力度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保护生命本源的大行动,其理念符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范畴。全社会应当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一要通过建立城乡、工农业相结合的环境保护和治理综合体系,自上而下、由点到面形成有效的环境保护网络,从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两方面加强对工业污染的监测和治理,对违法的工矿企业在法律法规框架内采取措施进行整顿甚至停业(15)韩琳、李庶羽:《鱼与余——从探究人的行为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与保护》,2019年第11期。。

二要充分调动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不断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管理机制,如限制捕捞、禁止填海、杜绝海岸线过度开发,加强对每个沿海工业企业进行污染源排查。持续扩大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广大民众参加海滩清理活动,教育公众自觉转变消费习惯,提倡减少一次性塑料用品的使用,增强公众海洋垃圾污染防治的意识。

三要建立沿海省市区域合作机制,促进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合作治理污染的能力。改进对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方式,禁止生产生活垃圾倾倒入海,防止垃圾随河入海,减少海洋塑料污染,增加海洋垃圾的清理、收集频次,开展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污染综合防控示范区评比。

四要加强海洋法治建设。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和支撑,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大行动自觉行为。

(五)推行海洋循环经济,加速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我国目前有14亿人口,资源消耗巨大,其中很多资源来源于其他国家。资源紧缺已导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突显。海洋是人类的资源宝库,我们要不断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率,走海洋与经济社会、与人之间和谐共存的新型发展道路,努力发展海洋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从解决生态平衡的目的出发调整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当务之急就是走投入少、产出多的绿色经济发展道路。全社会要倡导生态伦理道德,自觉把尊重自然作为一种义务,不再无止境地向海洋索取、破坏海洋生态环境。每个人要养成勤俭节约、资源重复利用的生活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海洋生态意识,妥善处理好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体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的关系。要禁止进行拖网捕捞等野蛮作业,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及海洋生态系统功能,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有序利用。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1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5日),http:∥cpc.people.com.cn/n/2013/1115/c64094-23559163.html。。 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像关爱生命一样关爱好海洋,利用好海洋,保护好海洋,加快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造福全人类。

猜你喜欢
海洋文明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请文明演绎
人类第一杀手
漫说文明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爱的海洋
对不文明说“不”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文明歌
人类正在消灭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