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抢救中的效果及护理质量观察

2021-12-29 09:09石露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0期
关键词:急诊抢救抢救效果急性心肌梗死

石露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抢救;优化护理;抢救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阻塞后导致供血不足,进而诱发心肌缺血坏死现象,该病属急性冠脉综合征范畴[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胸骨后多伴有持久性、剧烈疼痛感,严重者可并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严重症状,对患者生命安全存在极大威胁[2]。有关数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3]。另有相关研究表明,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发作后,其动脉远端心肌细胞失去氧血供应≥20min后,可诱发心肌缺血性坏死,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4]。因此早期疏通梗死血管,及时恢复心肌血流灌注对急性心肌梗死十分重要。基于此,本研究主要对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偏头痛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护理干预,并对其效果及护理质量进行分析,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0例)与参照组(n=40例)。其中,参照组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15例;发病时间1~18h,平均(5.79±0.41)h;年龄45~80岁,平均(62.39±4.15)岁;心功能Ⅱ级6例、Ⅲ级18例、Ⅳ级16例。观察组男性患者有27例、女性患者13例;发病时间1.5~18h,平均(6.02±0.39)h;年龄45~81岁,平均(62.47±3.96)岁;心功能Ⅱ级5例、Ⅲ级18例、Ⅳ级17例。组间临床资料对比,存在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且经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检查确诊;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排除标准:临床资料缺失者;瓣膜性心脏病者;恶性肿瘤疾病者。

1.2方法 常规急诊护理方式用于参照组患者,具体内容:待患者入院后,将其紧急送入抢救室并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对患者行药物支持。采集患者血液样本并及时送往检验科进行检验。对患者各项生命指标进行密切关注并行相应护理干预。抢救工作结束后将结果告知患者家属,转送患者至相应科室并做好护理交接工作。

在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干预,具体方法:①优化接诊顺序:接到“120”求救電话后迅速出车到患者发病地点,转运患者途中予以其采取相应紧急救治措施,确保患者躺卧休息,建立静脉通道,氧气支持,连接心电图,根据患者症状以及各项指标对其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及时联系急诊科医务人员做好接诊准备工作,尽可能的缩短来诊到接诊所用时间。②优化分诊流程:患者入院后,急诊护士及时将其送至抢救室,同时询问救护车随行护士患者的相关情况,对患者症状进行观察,并予以其进行分诊评估。③优化抢救流程:待患者进入抢救室后迅速对其行基础救治措施,如氧气支持、心电图监测等。检查患者血氧、血压情况并根据结果对其病情作出判断。出诊断结果后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对于病情较危重者给予其气管插管以提升抢救效率。④优化转科流程:抢救结束后对病情稳定患者转科,提前联系相关科室做好接收工作。在转科过程中急诊护士将患者的病情以及抢救情况等交代给接诊护士,便于接诊护士制定护理方案。转科成功后,通知患者家属办理入院手续。⑤优化人员配置:对急诊护士严格实行责任制,予以科室相关人员定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心肌梗死救护相关知识以及救护技巧等,不同班次均需要配备专业人员已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救治措施,分层培训不同层次人员,同时制定明确的救治指南与分诊流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组间分诊评估用时、血液样本采集用时、心电图用时以及抢救用时情况,以及抢救成功率、1个月复发率情况,同时观察护理前后两组的LVESD、LVEDD、LVEF等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并作对比。

1.4数据处理 用SPSS22.0软件统计处理文中数据。c2检验计数资料,“例(%)”表述;t检验计量资料,x±s表述。P<0.05表明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组间抢救情况比较 观察组分诊评估用时、血液样本采集用时、心电图用时以及抢救用时均短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2.2护理前后组间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护理前两组的LVESD、LVEDD、LVEF等心功能指标作比较,统计学无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LVESD、LVEF指标水平均低于护理前,LVEDD指标水平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LVESD、LVEF指标水平低于参照组,LVEDD指标水平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2.3组间抢救成功率、1个月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1个月复发率低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诱发因素较多,如便秘、暴饮暴食、过度劳累、寒冷刺激、情绪大幅度波动等,该病发病突然,病残率、病死率均较高[5-6]。临床认为,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发作6h内是患者的黄金治疗时间,超出6h则患者死亡风险会明显升高[7]。本文研究就对选取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其急诊抢救中应用优化护理干预,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在急诊抢救中应用优化护理可以尽可能的为患者争取抢救时间,进而避免时间浪费耽误最佳治疗时机[8]。优化急诊护理包括:优化接诊顺序、优化分诊评估、优化抢救流程、优化转科流程、优化人员配置五项内容,可显著提高抢救效率,进而提升抢救成功率。优化急诊护理干预能激发护理人员主观能动性,充分做好抢救准备工作。

研究结果得出,观察组分诊评估用时、血液样本采集用时、心电图用时以及抢救用时均短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100.00%)高于参照组(80.00%),1个月复发率(7.50%)低于参照组(35.00%),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LVESD、LVEF指标水平均低于护理前,LVEDD指标水平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LVESD、LVEF指标水平低于参照组,LVEDD指标水平高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结果表明优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抢救中的效果显著,护理质量较高,研究可行。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抢救中应用优化护理,可明显缩短分诊评估用时、血液样本采集用时、心电图用时以及抢救用时,改善LVESD、LVEDD、LVEF等心功能指标水平,提高抢救成功率,且病情复发率显著降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急诊抢救抢救效果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全程优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探讨心脏内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抢救和临床治疗体会
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效果的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急诊冠脉介入术前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