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勘查与环境治理

2021-12-30 01:09王光华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勘探勘查

王光华

摘要:地质灾害勘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情况复杂,容易发生各种地质灾害,威胁人民生命安全;此外,地质灾害的发生也会阻碍各种工程的建设,这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十分不利。针对这一问题,需要技术人员开展地质灾害勘查,加强环境治理,减少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努力为人民创造安全稳定的生活环境。本文对地质灾害勘查的要点和环境治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地质灾害;灾害勘查;环境治理

1地质灾害简介

近年来,在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的严重影响下,我国许多气候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各种地质自然灾害的处理是典型的自然灾害。各种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的治理,主要是指在各种人类地质活动或自然环境破坏因素加剧下,由于整体地质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一系列自然问题,导致地质不稳定,该区域原有整体自然地质结构的破坏和坍塌。从目前各种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的研究成果来看,其主要有三个特点:突发性、破坏性和多致灾因素。地质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的首要前提是及时充分了解不同气候区域各种地质自然环境的治理特点,制定针对性强的灾害治理政策措施,确保及时应对各种地质和自然灾害事件。

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其具体成因具有很强的社会不确定性。这些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一旦及时发生,将对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总结以往的实践经验,一旦发生地质自然灾害,将带来以下重大危害:区域内的房屋建筑在地质灾害的直接影响下严重倒塌,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导致当地农作物产量大幅下降;甚至破坏区内移动输电线路和移动信号供电线路的基站倒塌,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工作、生活和生产。

2地质灾害勘查的要点分析

2.1做好勘察准备工作

为有效保证地质灾害监测与勘探管理工作的有效、顺利进行,做好充分的管理准备十分必要。严格、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与勘探准备和管理制度是提高地质灾害监测与勘探质量的决定性因素。灾害调查管理部门必须严格评估被调查员工的相关个人综合能力和素质,从根本上有效消除相关人员流动因素的各种负面影响,制定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对相关人员因素进行强有力的风险控制,确保每位被调查员工充分了解调查制度的内容,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义务。如发生测量误差,应追究相应人员的责任。此外,在调查之前,技术人员需要收集调查区域的信息,包括地形、地形、生态分区和当地环境。结合这些内容,需要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为后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2测量技术的合理选择

对于地质灾害的钻探和勘探,我国的勘察技术种类繁多,不同勘探技术的应用领域往往存在技术差异。因此,技术人员必须合理研究和选择各种勘察技术,确保所选择的勘探技术能够充分满足实际勘探工作的需要,减少勘探技术不利因素对钻探勘察和地质条件及灾害调查的不利影响。在地质灾害钻探勘察过程中,如果未选择钻探勘察方法,则认为有必要合理研究确定具体的地质勘察过程。常用的地质钻探勘察技术可分为单管协同双管钻探法,可有效获取局部地质信息。尽管地质调查方法也能及时获得事先准备好的地质调查数据信息,但这种调查方法仍存在一些主要缺点。在这一众多应用的过程中,不仅调查数量大,而且容易直接造成经济风险,产生大量的社会经济管理成本,还可能对自然环境资源造成一定的经济危害。在当代我国重大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的资源勘查领域,这一调查方法的广泛应用逐渐降低了发生频率。

2.3做好勘察样品采集工作

采样品样是地质灾害勘查的关键工作。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在调查样本采集过程中,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数据分析不准确,调查精度不足。这些影响因素包括人员因素、容器因素、技术因素等,不合格的样品会误导地质灾害勘查,容易使人处于危险之中。在调查样本采集过程中,应注意容器必须足够清洁和密封。样品收集到容器中后,应立即关闭,以防杂物进入。此外,采集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能够代表勘察区域的整体地质情况。为保证样本采集的合理性,可适当增加样本数量,扩大样本采集面积。

2.4编制测量报告和施工验证

勘探统计报告的编制是我国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钻探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因此,在编制报告时,必须注意保证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统计数据分析,确保调查分析结果的数据合理性和信息全面性。同时,编制了我国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勘查评价、减灾防灾实施办法等相关规范,为确保勘查工作的正确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一般情况下,调查报告经专家验证并确认完整无误后,可正式提交国家质量监督技术部门审批。

2.5更新工作理念

在准确掌握我国地质资源勘查工作的基础上,保证地质勘查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地质环境治理的工作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地质资源环境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结合相关国家官方颁布的最新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在掌握能够有效保证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的关键技术的前提下,推动当前区域环境治理的推进,促进我国地质环境与资源调查、勘探与设计朝着科学化、标准化、标准化三大发展方向健康发展,有效推进我国地质资源与环境治理调查工作,并且可以大大提高调查效果的真实体现。

3工程治理技术策略分析

3.1植物保护和生态恢复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目前,环境污染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强生态建设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事实上,许多地质灾害都是由环境破坏引起的;地质灾害发生地区的环境治理,可以通过种植垦殖,逐步恢复当地的生态,使地质灾害的影响降到最低,实现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进行。具体来说,绿色植物可以种植在有滑坡或滑坡的地区;种植前,需要对地形进行处理,填满沉降区,并对植物进行基本的抓地力,以减少水土流失。边坡工程防护体系是由砂浆砌体或钢筋混凝土与锚杆、锚索、砂浆砌体组成的边坡防护体系;边坡施工后,在网格中间填土,种植草、灌木。在这个防护体系中,格构梁框架减少了雨水侵蚀对边坡的影响;当降雨发生时,水流在边坡上的速度减小,对边坡的冲击和破坏减小。

3.2充分发挥减少地面沉降技术的作用

随着开采量的逐渐显著增加,开采过程中的废弃采空区必然会逐渐增多,这对地质环境的治理有着非常恶劣的直接影响,必然是地质灾害早期发生的重要组成原因。因此,在开采过程中,充分利用土地废弃物沉降材料,减缓现代矿区充填技术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实践证明,用废弃采矿材料充填采空区,不仅能尽可能降低塌陷坑的概率,而且能有效减少对矿区及其周边环境的严重污染,对促进地质自然灾害和地质环境的早期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3建立健全监测预警体系

防护减灾建设是应对高风险地质灾害的重要基础工作,监测信息预警系统建设是应对地质生态灾害的重要预测和保障工作。特别是在 一些地质生态灾害高发地区,要研究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动态监测信息和预警系统,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监测高发区地质生态结构和气候变化的相关数据和监测信息,并利用数据库进行整理和分析。当科学监测预警区可能发生的地质和物理构造灾害数据达到目前可能发生的地质构造灾害的相应监测阈值时,通过监测智能预警系统,可以快速、自动地进行监测和预警,实现对可能发生的地质构造灾害的快速、准确和预警,以便准确设定符合科学监测阈值的最佳值,并及时监测预警系统的工作。

4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地质灾害勘查与环境治理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但从中国未来发展看,对矿产等资源的需求仍然很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很容易对自然环境造成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增加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因此,在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的实际过程中,技术人员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在地质灾害的条件下,探索和实施环境治理策略,确保其可行性和针对性,全面实现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向宁,吴俊,唐祺.地质灾害防治的勘察和设计工作探讨叨.中國金属通报,2019(8):267.

[2]顾韶秋.地质灾害勘察方法与防灾策略研究[J].施工技术,2019,48(S1):1501—1503.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勘探勘查
浅析水文地质勘查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中国为何频频发现大油田
潜艇的由来
工程地质勘查的问题
矿产地质勘查的基本特点分析
绿色转型战略需要更明确的路径选择
探索小秦岭金矿环境治理问题及解决方法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可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
浅析勘查工程的要点及合理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