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项目式学习资源最优配置方法初探
——以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为例

2021-12-31 06:14李彩华廖先平
科学咨询 2021年11期
关键词:窗体资源探究

李彩华 廖先平

(盐田区云海学校 广东深圳 518000)

一、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资源最优配置原本是经济学中的概念,指一般经济均衡框架中的帕雷托最优状态。此概念引申到教育领域,可以理解为在现实可行的前提下,在教学中用最少的教育教学资源,达到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项目式学习是从真实问题出发,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教学模式。项目式学习跟传统的以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更加系统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经验背景构建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知识的生活原形,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因此,以项目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节约教育教学成本,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最优配置。[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在各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信息技术学科应用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处于探索期,在探索过程中发现一些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初中信息技术作为非中考科目,每班周课时为1 节,实行项目式学习存在课时间隔太长导致项目中途夭折的问题;跨学科整合也因课时制约导致项目进度受影响而流于形式。因此,需在当前教育资源和学习资源基础上,探索项目式学习资源最优配置的方法,最大程度地达成本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本文根据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项目式学习资源最优配置的方法。

二、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的基本流程及其意义

初中信息技术作为衔接小学与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着重巩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

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一般包含“项目导读—学习目标—项目实施过程—总结反思—评价”几个环节。首先,项目导读环节中创设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能够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情境,一般用小视频加一段描述性语言作为导入。在学习目标环节让学生明确完成项目的具体任务,内容是一些引发学生深层次思维活动的问题,让学生能通过思考问题了解整个项目。接着,项目实施过程环节着重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供利用的资源及时间把控等具体事宜,这一环节让学生利用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并作适当引导。在总结反思环节各小组将搜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加工,讨论、交流,形成研究报告,并进行研究成果展示。最后采用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的方式对探究成果、小组合作情况、组员表现等进行评价,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

三、重要环节资源最优配置方法探索

(一)优化项目主题,合理安排课时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实际情况,整个项目的实施需在课堂中完成,不能占用学生过多的课余时间,否则项目可能会中途夭折。因此,项目主题应在教材框架内,做适当的优化。项目主题的研究范围尽量缩小,做到一节课就能完成整个项目。如:探秘机器人系统等。对于较大的项目内容,可以拆分细化成多个小项目。如:智能机器人程序设计可细分成“制作楼道自动感应灯”“制作循迹机器人”等。

(二)项目实施过程流程化,学习资源形式多样化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导学PPT 引导下,将一个项目的总任务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实践小任务,一个项目最多拆分成三个小任务。教师根据每个小任务提供学习资源,一般包括“任务描述、相关知识、问题探究、任务实施”四方面的参考。

第一,任务描述用来指引学生完成整个任务的基本方法,如项目“感受可视化的程序设计”的小任务“了解窗体对象及其操作”的描述:通过查阅书本和微视频了解窗体对象及其操作的相关知识,然后通过编写“跳转的窗体”小程序体验窗体对象的各项操作。

第二,相关知识是教师提前准备的针对任务的学习资源,其中包含与任务相关的跨学科资源,有电子教材、PPT 和微课视频等供学生自由选择,同时允许学生必要时直接在网上搜索资源,如小任务“了解窗体对象及其操作”的相关知识:①书本P11-16 页;②微视频(窗体对象及操作.MP4);小任务“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①书本P3-8 页内容;②微视频(机器人的构成.MP4);③拓展知识(人工智能与神经网络.MP4)。

第三,问题探究是教师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性问题,问题一般不超过3 个,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已有的经验和能力,让学生随着问题的解决,知识积累呈螺旋式上升,最终完成整个任务,如小任务“了解窗体对象及其操作”的问题探究:①怎么增加窗体?②如何修改窗体名称、背景颜色、标题等?③怎么进入代码窗口进行编程?

第四,任务实施主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及时间把控,如:①分工参考:A、B 两位同学负责任务一,C、D两位同学负责任务二;②参考时间:8 分钟浏览书本及观看视频内容,2 分钟讨论。

(三)采用综合全面的评价方式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提倡学生在“做中学”的学习模式,是一个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学习模式。因此,对项目式学习的评价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评价方式,还要能完整体现整个学习过程。因此,我们采取过程性评价方式,主要通过学生自评、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学生完成项目后,教师通过随机抽签、自荐的形式让小组展示作品或述说观点,重点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展示过程中同一小组成员可以相互补充。最后,教师收集学生作品并通过共享方式供学生查阅,学生通过教师用“问卷星”设计的评价量表进行评价。通过综合性、全面性的评价,让学生不断认识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

四、教学效果分析

通过对初中一年级1 个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项目式学习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仅4.35%的学生不参与学习;学生能积极思考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仅2.17%的学生未解决任何问题;学生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获得较多的学习体验,80.43%的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73.91%的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对比相关知识,80.43%的学生学会与同学合作,60.87%的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56.52%的学生学会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发明。

五、启示

由此可见,项目式学习资源实现优化配置的方法有:

第一,优化项目主题,合理安排课时。可缩小探究范围,精准计划课时,避免项目因课时中断而中途夭折。

第二,项目实施过程流程化、学习资源形式多样化。可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使用学习资源,可以节省教师的讲授时间和学生的学习时间。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及时了解各小组项目的推进情况,并及时给予引导;学生则有更充足的时间思考、探索问题,并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另外,学习资源中的微视频可解决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需求问题,让学科整合落到实处,同时有利于节约教育资源。

第三,采用综合全面的评价方式。运用问卷星网络工具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更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作出相应的教学策略调整,增强了课堂教学反馈的时效性和能动性,很大程度地节约了教育资源;学生也可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更快捷、有效地获取学习资源,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窗体资源探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我给资源分分类
试谈Access 2007数据库在林业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基于Qt的多窗体快速并行图形绘制方法研究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WinCE.net下图形用户界面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