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以“VB程序设计”为例

2021-12-31 10:34常宏杰曹慧琴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1年8期
关键词:VB程序设计上机学时

常宏杰,曹慧琴

(河北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

计算机语言类课程是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能为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提供现代化工具,在新工科教育发展中起着基石作用[1]。在此类课程中,编程实践环节的训练非常重要,传统授课模式一般采用“课堂讲授+机房上机”的教学模式[2]。但随着笔记本电脑在学生中的普及,加之新时代学生思维活跃,个性积极主动,这种讲授和练习分离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每况愈下。

1 “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在笔者所在学校的机械类专业培养方案中,计算机语言类课程“VB程序设计”为32学时的专业限选课,教学大纲中安排有20学时课堂理论讲授和12学时上机练习。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每两次(4学时)理论讲授安排一次(2学时)机房上机实验的方式。在电脑不太普及的情况下,该教学模式较为合理。但随着近年来笔记本电脑逐渐成为大学生的标配,加之新时代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欲望强,这种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一方面,学生普遍对长时间课堂授课感到厌倦,希望边听课边动手练习;另一方面,机房上机与课堂讲授在时间上衔接不够紧密,有时间隔时间为一周以上,学生在练习时对前期课堂授课内容已有不少遗忘,需要先花一段时间复习教材或PPT中的相关知识,导致上机效率低下,而学校现有机房资源又不足以支持全部课时均在机房完成。因此,课程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逐年下降。

2 线上教学模式设计

基于上述原因并考虑到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线下开课的不确定性,采用线上模式开展新学期的“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建设线上课程资源,考虑到学生在编程练习时需要反复观看教师的讲解视频和PPT,因此采用了“视频授课+在线指导”线上授课方式,并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以保证教学效果。

2.1 丰富课程资源以提高学习效果

依托超星泛雅平台的强大功能,本课程建设了授课视频、PPT、电子教材、试题库、作业库、章节测验、学习资料库等学习资源。依托这些资源,一方面,教师可以随时发起各种课堂活动,如分组任务、测验、问卷、抢答等,以调节课堂气氛,收集学生反馈;另一方面,学生在课下也能轻松进行课堂知识的巩固、拓展和延伸,不限时间,不限次数。与以往单纯线下课堂教学相比,线上课程资源优势突出,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作用明显。

2.2 实践环节前移以提高学习效率

在线上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指导学生安装好编程软件,保证学生能独立进行编程实践。在此基础上,在不改变大纲中规定的理论/实践学时比的前提下,将实践学时前移。即在每次90 min的教学活动中,前45 min为教师授课视频学习,学生可边看边练习范例;中间35 min为限时编程实践训练,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题目的程序编写调试;最后10 min为课程点评总结。这样既避免了长时间理论学习的枯燥,又可在理论学习后及时进行编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2.3 限时编程训练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为让学生在每一次课上都能保持专注和投入,课前发布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和编程实践训练题目,让学生带着目标和压力去听课学习。视频学习完成后马上进入限时编程训练环节,学生遇到问题时既可以反复拖拽观看前面的课程视频,也可以在线请教教师。这样既促进了理论知识的吸收,又可以用理论去指导编程练习,提高了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学生在完成编程题目后,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将程序和运行截图提交到教学平台,教师会批改打分,给出成绩。为防止学生相互抄袭,训练题目尽量个性化,比如编程中需要输入和自己的学号或姓名相关的数据信息等。

2.4 双平台并用以实现师生即时互动

线下教学的优势之一是师生可以面对面交流,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表情或眼神变化中获取反馈信息,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讲解或调整。在本课程线上教学时,为实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除了点名、测验等课堂活动外,师生即时互动交流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编程训练环节。为此,除超星泛雅平台外,还利用QQ平台建立了课程交流群。学生在视频学习和编程训练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以文字、图片或小视频等形式在群中提问,教师可借此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效果,在群中予以解答指导,并随时补充或调整学习内容,实现了师生即时互动。此外,由于学生在网络上处在“隐身”状态,他们在QQ群中与教师的交流更踊跃、更大胆,互动效果更好。

2.5 多环节考核以客观反映学生成绩

以往线下教学过程中平时成绩多基于课堂考勤、作业和上机练习等环节来评价[3],评价对象的种类和次数均较少,成绩存在一定偶然性。本次线上课程利用平台数据统计的优势,将视频观看时长、签到率、章节测验、课堂练习和课下作业等纳入成绩评价体系,并设置适当的权重占比,相对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另外,在课程进行期间,教师可以随时根据各环节学生得分情况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发布学习预警和督学通知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避免掉队。

3 线上教学效果

通过上述教学设计,依托超星泛雅和QQ群等现代平台,加之教师和学生的努力, “VB程序设计”线上课程在本学期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4个教学班的平均得分均在83分以上,其中机械L183班更是超过了90分。为更加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收集学生对线上课程的意见建议,在课程结束时在QQ群进行了问卷调查。参与问卷的学生普遍对本课程线上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表示认可,对该课程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对课程学习质量感到满意,认为这种边看边听边练的学习模式有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编程能力的提高。

4 结束语

本次计算机语言类课程“VB程序设计”线上教学模式的尝试和探索改变了过去理论授课和上机实践脱节的状况,录播视频也有利于学生反复观看,在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的同时能实现师生顺畅即时交流。本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刚实施一个学期,有些环节尚需完善。一是应进一步增强限时编程练习题目的实用性、趣味性和个性化;二是课程后期应着力加强对学生编程思维能力的训练,适当增加题目难度;三是应进一步加强平台资源整合,促进教与学全过程融合,增强线上教学的优势。

猜你喜欢
VB程序设计上机学时
周金应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上机数控“可疑”的高毛利率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探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探究
浅谈VB程序设计的教与学
贯穿式案例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