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公证实验室内部精细化管理研究

2021-12-31 14:19杜凯
轻工标准与质量 2021年4期
关键词:公证感官棉花

杜凯

(东营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山东东营 257091)

棉花公证实验室是推进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力量,其通过专业、先进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对棉花纤维质量进行检测,形成全国棉花质量信息数据库,为广大公众提供统一、准确、及时、可靠的棉花质量信息,并且为国家宏观调控棉花市场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进而为棉花质量监督、市场规范等提供决策依据。由此可见,棉花公证实验室内部管理水平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棉花的流通效率。为此,应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指导,改造棉花公证实验室内部管理流程、提升实验数据的精准化程度。

1 精细化管理概述

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管理的方法、手段,更是工作人员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工作效果及文化氛围。精细化管理理念起源于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在钢铁厂中的工作经历,其在长时间研究、分析及对比工人操作动作后总结出“剔除冗余动作,改正错误动作,优化革新工具”的精细化生产流程,并于1911年发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为精细化管理的成熟与实践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精细化管理理念真正走入企业、单位是源于丰田企业的“精益生产”,即对每一生产环节进行精准控制、细致安排、严格限额,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精细化管理的应用范围不再局限于制造行业,而是渗透至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实验室内部管理中的精细化理念体现在多个方面,如以全面、完善的信息系统收集实验室内部各个流程的数据,在数据挖掘及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实验室内部管理的冗余环节并加以改进或剔除,形成高效运作的实验室内部管理体系;再如将精细化管理应用与实验室内部人员培训与管理中,以明确的工作细则、工作目标指导其工作行为,使其工作过程可回溯、工作内容有记录、工作结果有考核、工作效用有奖惩。

综合来看,精细化管理是一个较为宽泛且富于变化的概念,不同组织、不同战略适用于不同的精细化管理方法,其共同之处在于以健全的制度为引领,以简化且有效的流程为支撑,以全员配合及协同行动为核心促进组织的良性运转,不断提升组织内部的管理质效。

2 棉花公证实验室内部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伴随着我国棉花流通范围的扩大及业务的延伸,棉花公证实验室的战略定位也明显提高,其不仅是人们了解全国棉花质量信息的源头,而且是国家宏观调控棉花市场、监督棉花质量、规范市场行为的决策“参谋”,因此棉花公证实验室检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质量问题的检出率与相对率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全国棉花的整体质量水平及棉花流通的效率。综合来看,棉花公证实验室内部管理具有实验仪器设备数量多、样品规模大、实验精度及准确率要求高、实验流程复杂、人员素质及技能要求高、各环节产生数据体量庞大的特点。在高度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若想充分发挥棉花公证实验室的作用,便需要提升检验服务效率与质量[2]。

精细化管理的要义在于社会分工精细化、服务质量精细化。美国顾问及学者W•爱德华兹•戴明提出“为质量而管理”的精细化管理论点,指出组织应当通过一套完善的政策、规则等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找出质量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立足实际、聚焦问题,从多方面、多维度有效解决质量差异。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及“为质量而管理”学说映射至棉花公证实验室内部管理中,即将管理的焦点放置在影响检验服务质量的人为因素及其他外界因素之上,深入分析环境、人员素质技能、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等对于检验服务质量的影响,以制度的强制性约束及文化的柔性浸润创设争质量、争效率的工作氛围,通过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科学管理的作用显著提升棉花公证实验室内部管理水平。

3 棉花公证实验室内部精细化管理的路径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及棉花公证实验室内部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意义,文章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棉花公证实验室内部精细化管理体系。

3.1 棉花公证实验室质量管理精细化

检验质量是棉花公证实验室内部管理孜孜追求的目标。在高度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实验流程内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数据背后都蕴含着检验质量差异出现的根本原因。如果能对这些数据进行全面收集与深入分析,便能精准“定位”检验质量管理问题,识别低效率且高投入的冗余环节,通过实验室工作流程的重塑使扁平化管理、通过对工作方式及目标的精准化管控约束人员行为,以此大幅度提升棉花公证实验室检验质量水平[3]。为此,建议管理层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适时引入质量记录信息系统,从国家相关规定中吸取经验、反思教训,比如《棉花质量公证检验监督抽验办法》《监管棉花公证检验实施办法》等,针对棉花公证检验新标准切实做好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将颜色级检验纳入到实验室检验质量管理体系中,以信息化系统弥补人工记录工作中存在的漏记、错记等不足,保证样品交接、样品平衡、仪器检验、数据发布等各个环节有迹可循,质量责任落实到人。此外,在现有质量记录数据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验室质量手册,定期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对此进行学习,增强工作人员质量意识,鼓励其探索提升检验质量的创新化方法,进而营造以追求检验质量为目标的良好工作氛围。

3.2 棉花公证实验室样品管理精细化

样品的核查以及交接、保存管理是影响棉花公证实验室样品检验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相关企业提检样品不合规范、样品交接过程中出现污染等都会影响最终检验数据的精准性与可靠性。为避免检验时间延误,最大程度上提升样品的规范,建议制定一套完善的样品送检、交接流程核查制度。其一,将样品送检规范及标准化流程印制成册或转化为内容通俗易懂的视频,加大对棉花生产加工企业的宣传,要求其保证送检样品的量、完整打印并粘贴条形码、同一批次样品一次性送检、避免样品遭受污染等。同时,将样品核查环节前置,企业送检后立即对其样品进行核查,及时发现样品问题并责令企业整改,进而从源头上保证样品的规范性,为后续的感官检验、仪器检验奠定基础;其二,明确规定实验室对外交接人员、内部检验交接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细则与主要人物。首先是实验室对外交接人员,应当扫描条形码将样品信息录入系统内,对比后核查样品是否存在混批、棉样污染、不完整等违反规范的情况,如若发现则退回样品要求企业整改。其次是取样人员,需检查样品实际情况是否与交接单上的记录相一致,如果发现不一致需及时与实验室外部交接人员沟通,如需返还样品需说明原因。

3.3 棉花公证实验室补检管理精细化

棉花公证实验室所接受检验的样品数量规模庞大,为避免漏检情况的发生,需加强补检管理的精细化程度。

其一,大容量棉花纤维测试(HVI)人员在对样品进行仪器化检验之前需扫描样品条形码检查感官检验记录,不仅要检查信息系统提示样品是否经过感官检验,还需要检查感官检验负责人、记录的详细信息等,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样品的仪器化检验。如果系统提示样本尚未经过感官检验,需与当天负责感官检验的人员取得联系,填写好漏检记录表。HVI 负责人通知感官检验人员并补检完成后,要求操作人员将样品在标准温湿度下吸湿平衡24 h 后进行仪器化检验。

其二,棉花公证实验室内部技术人员应对照核算抽样反馈情况,监督HVI 负责人及操作人员、感官检验负责人及操作人员的工作行为,检查其所使用的检验方法是否科学合理、检验流程是否正确、补检记录是否完善等。发现违反规定的行为应第一时间制止并要求其改正错误操作。同时,应安排专人负责随时关注汇总国家纤维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考核结果与反馈建议,深入分析自身实验室检验数据差异产生的原因,督促各环节的检验人员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3.4 棉花公证实验室样品平衡管理精细化

在棉花实验室样品检验环节,实验室环境的相对湿度、实验室风道位置、HVI 设备性能等都会影响最终检验数据的可靠性、可比性与准确性,而实验室检验环境应处于温湿度的动态平衡之中。这就需要加强棉花公证实验室样品平衡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其一,在感官检验后及HVI 检验前,样品平衡管理人员将样品送至恒温恒湿的平衡间内进行平衡,此时需完整记录样品送至平衡间的时间、平衡间当时的温度与相对湿度等数据,并保证样品存放在平衡间的样品架之上能够得到完全充分的平衡,并确保先进先出的原则送样取样。

其二,保证样品吸湿平衡时间达到24 h。如果平衡期间样品间温度、相对湿度超过相关标准连续30 min 以上,需第一时间联系设备维修人员对空调系统进行调试,恢复相对平衡的环境。如果平衡间温度、相对湿度超过相关标准连续4 h,则需要重新确定样品平衡时间。

其三,完成平衡后的样品进行HVI 检验,如果检验结果数据出现明显异常,应当分析异常数据产生原因,排除干扰因素,重新平衡样品,并进行二次检验。

4 结束语

棉花公证实验室内部精细化管理的要义在于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与工作行为规则,注重对感官检验、HVI 检验、样品交接、样品平衡等各个环节的精准把控、细致管理,通过精简的工作流程提升检验工作效率,通过对人员行为的强制性约束、氛围与文化的渲染等激发其追求检验质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制定健全的工作细则指导实验室内部人员的工作行为,以此显著提升棉花公证实验室内部管理效率、水平。

猜你喜欢
公证感官棉花
棉花是花吗?
棉花
浅谈证据保全公证中如何保护利害关系人的个人隐私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积极拓展公证服务渠道 深化公证服务全覆盖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
哪些公证事项不能委托他人代办?
心中的“棉花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