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河县园林绿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21-12-31 16:11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6期
关键词:绿地城镇园林绿化

张 婧

(清水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园林股,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1 概述

1.1 城镇园林建设

城关镇南北依山,中间有河,可利用土地为一狭长地带。城关镇区北侧为北山,地形坡度较大,城关镇向北发展受限;镇区南侧也为山地,镇区向南发展也受到限制。因此,镇区今后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向西向东发展。清水河县政府也充分认识到城市园林绿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面貌的改观,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形象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对城市的投资环境建设越来越重视。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园林绿化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对居住、生活、工作环境的绿化要求、呼声也越来越高。这对于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开展有着良好监督和促进作用。通过近几年的城市绿地建设,城关镇镇区已形成了以清水河和南山、北山为依托的绿色骨架。

为优化清水河县绿地系统布局和结构,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提高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水平,扎实推进“创县亮城”活动,把握城关镇“山、水、林”相应交融的特点,进一步加快城镇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充分展现“水穿城中、城座山中、山隐林中”城镇空间布局,清水河县紧紧围绕“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镇”的建设目标,编制完成了《清水河县城关镇绿地系统规划》,绘就了“一带、两廊、三核、多楔”的绿地建设宏伟蓝图,制定并严格实施了城市绿线、蓝线管理机制,形成了规划引领建设、建设展示绿景的发展态势,走上了科学建绿,科技护绿的发展道路,基本建成了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的城镇绿地系统,进一步美化环境,提高城镇品位。按照“沿河打造、区块建设、南美北绿、综合治理、突出特色”建设思路,将清水河河道改造成集防洪、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景观河。

为了充分利用城镇空间布局,将绿地与运动场所有机地融为一体,在创造出自然景观的同时,也满足了城镇居民休闲娱乐、健身活动的需求,县政府于2017年组织实施了清水河县城关镇(东门桥)滨河景观带状公园,为清水河县城镇生态环境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该项目总占地面积9.4万平方米,其中绿化面积6.1万平方米,硬化面积3.3万平方米,该项目配套建设广场、健身步道、网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门球场、足球场、两个公共卫生间、景墙、坐凳、花架、凉亭等,是集休憩、娱乐、健身、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水景休闲公园。在滨河北路建设带状公园,总长2 659m,绿化面积4.25万平方米,建有景观廊架、凉亭、小广场、公厕,配有景墙、花池等小品设计。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让城镇融入大自然、融入人文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的独特风光及历史人文因素,建设集生态观光、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登山健身等内容于一体的银滚山长城公园,绿地率达到80%。同时,加大对城区以及南北山的绿化和滨河南北街两侧的美化亮化,逐步提高城区的整体形象和品位。城区绿化面积达到181万平方米,南山、西南出入、西北出入口绿化面积100多万平方米。

1.2 社会经济

201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5.4亿元,同比增长6.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29亿元,同比增长58.1%,增速居全市第二。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3亿元,同比增长2%。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 624元和9 713元,同比分别增长7.6%和9%,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面对经济下行、减税降费等因素,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保持高速增长,首次突破5亿元大关,累计完成5.05亿元,同比增长14.5%,增速居全市第一。

2 园林绿化现状分析

2.1 城镇绿地系统现状

2019年底城区建设用地为5.34km2,人口为3.84万人。绿地率为33.9%,绿化覆盖率为36.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2.45%,道路绿化普及率95%,城市干道绿化带占道路总面积比21.35%,新建居住区绿地率33.64%,旧居住区绿地率26.51%。

2.2 绿地分类现状

2.2.1 生产绿地。 生产绿地主要分布城关镇南山,该区域护坡面积大,以高密度种植小规格树苗为主,南山生态绿地面积占地约10.88hm2,占建成区面积的2.04%。

2.2.2 防护绿地。 防护绿地主要位于经四路北侧变电站西南周边,面积约1.46hm2,建成区以外防护绿地包括209国道清水河段一级公路绿化工程(宽30m)、清水河县旅游公路绿化工程(宽30m)、清水河县西南出入口、贾家湾大桥西侧山坡绿化工程建设项目(宽50m)。以上防护绿带现仍属于逐年加宽加长的建设阶段,防护林生长状况良好,防护功能初步形成,但树种品种较为单一,后期有待加强建设。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展,防护绿地将随之加宽,建议考虑其后期景观功能的挖掘,提升其综合功能价值。

2.2.3 附属绿地。 清水河县近几年坚持“生态立县”,在全力推进自然生态环境恢复的基础上,同时大力推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城关镇为例,近几年对多数企事业单位的附属绿地进行了整治,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居住绿化现状问题主要表现为新旧城区两极化明显,绿化难点主要集中在老旧小区整体绿化率相对偏低,集中增绿难度大的问题上,但通过近几年对空闲琐碎小空间整合成绿的探索,老旧小区绿地率有所增加,绿化率已达到26%。新小区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建设,绿化率基本达到30%。整体居住绿化率近几年呈稳步上升态势,城关镇附属绿地现状面积约122hm2。

2.2.4 其他绿地。 由于城市建设的时序性,规划范围内遗留很多城郊农田、荒地、林地等其他绿地,形式和质量等级一般都较低,对于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意义有限,随着城区扩建将逐步被其他用地取代,但部分绿地反而由于较长时间的闲置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内部植被生长茂盛、景观优美。

2.3 现有绿地存在的问题

①总体绿地面积不足,众多绿地指标仅刚刚达到自治区园林县城的标准;老城区绿地面积不足问题明显。②公园绿地面积不够且分布不均,存在着被挤占的现象。尤其是街旁绿地的欠缺导致居民缺少可以直接享用的小街景、小绿地、小游园。③现有绿地在配套设施、景观质量、使用便捷性上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尤其城区因空间限制因素,绿化数量和质量反而低于城郊的问题突出。 ④种植方面,城区街道行道树的普及度还有待加强;园林绿化物种选择上品种过于单一,生物多样性缺乏,缺少鲜明的绿化特色;城区绿化存在着城区种植密度普遍较低的问题。 ⑤养管方面,目前绿化种植中耐旱耐瘠薄粗放管理植物应用还不是十分普遍,还有很大一部分树木花草要靠远距离运输自来水浇灌,浪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绿化植物最佳生长效果的展现。

3 未来清水河县园林绿化应采取的对策

3.1 加强科研工作,提高绿地建设和管理水平

3.1.1 完善园林绿化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 按照建设需要,引进不同层次的园林专业人才,同时,积极培养现有技术人才;加强全行业的科技普及和教育,提高园林行业职工的业务素质。

3.1.2 完善绿地建设的管理体制,加强执法力度。 完整的管理体制是园林绿化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管理多头、职责不明、工作程序不严谨,执法态度不坚决,下一步需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3.1.3 加强城市园林科研工作。 探索适宜城关镇的自然、人文特色的园林绿化设计风格和园林绿地形式,开发和推广具有城关镇地域特色的应用植物品种。

3.1.4 加强信息化建设。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收集、整理清水河县绿地规划、建设、管理等相关信息资料,为城关镇园林事业发展提供真实、准确、快速的信息情报和科学依据。

3.2 制定经济管理对策,促进公众参与

①立足实际,制定经济对策,多方筹集绿化建设资金。 要进一步研究推动加快城市规划绿地实施的政策,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稳定的、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发挥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 ②提倡公众参与,采取鼓励措施,充分调动社会资源、集体、个人的参与积极性。 ③培育和开放园林产业市场,逐步壮大园林绿化产业。

4 结束语

城关镇还处于城市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对于城市绿化建设的资金不是十分充裕,虽然经过近几年阶段性建设发展,城市面貌和环境景观已有了进一步改善。未来想要形成完整有特色的城镇环境景观,还需要后续工程的持续建设,城关镇的绿化建设还面临着许多挑战。

猜你喜欢
绿地城镇园林绿化
园林绿化施工优化探讨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园林绿化施工与管理探讨
走进绿地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