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服装工艺课堂工作室模式教学实践研究
——以《双嵌线挖袋的裁剪配伍与缝制》教学设计为例

2021-12-31 21:42王秀秀
轻纺工业与技术 2021年12期
关键词:缝制订单教学模式

王秀秀

(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淮安 223400)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教育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社会即学校,整个社会才是教育的范围,各个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1]。可见建立名师工作室,搭建学校与社会之间沟通的桥梁,注重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通过走访调查历届服装专业毕业生发现,真正从事服装专业岗位工作的不多,究其原因,是学生对学校学习的内容只停留在表面,无法做到融会贯通,“学”与“用”相互脱节。因此,学生进入企业后,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是学生在学校无法预见的,这种脱节现象不利于学生进行实践工作[2]。学校与企业之间必须要搭建一座可以有效沟通的桥梁,在教学中借助工作室作为平台,将实际订单案例融入课堂教学中,解决学生从“学”到“用”的知识转变,实现真正意义上理实一体化教学。

1 工作室模式推动理念引领

1.1 工作室模式的起源

“工作室”这个名字起源于20 世纪20 年代,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把艺术和工艺有机地结合起来,延伸出以工艺活动为基础的“工艺作坊式”教学[3]。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把“静态”的理论知识,演变成一种“动态”的实践教学。

1.2 从“教学模式”走向“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到国内最早引入“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湖南大学等本科院校。早在20 世纪80 年代,这些学校就已经在艺术设计类专业进行实践探索,后来该模式逐渐被300 余所设有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采纳。在职业教育领域,浙江工商职业学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诸多院校[4],也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助推教学改革,并取得明显成效。

1.3 从“传统课堂”走向“高效课堂”

“工作室”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相比,更加注重所学知识的应用性,把书本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学成果不是以试卷的形式体现,而是以具体的作品呈现。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既掌握了理论知识,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取得了自己的成果。

1.4 工作室模式践行陶行知教学理念

用陶行知先生的话说,“教学做合一”就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就在田里学,在田里教”[1]。工作室教学模式,将实际订单案例与教学内容相融合,学生在完成订单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学中做,做中学”。该种模式与“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不谋而合,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践行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

2 工作室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以《服装缝制工艺》课程标准为例,“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掌握服装制作的工艺流程和方法技巧,教学过程要培养学生良好职业意识,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并且能够按照企业的质量标准,对产品进行有效检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将“教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教师借助学校“私人定制”工作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传统的学校封闭式教学,变为面向生产实际的开放式教学。在订单实践中,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以课程知识为基础,以专业技术应用为核心,以专业教师为主导,最终完成企业订单任务。

2.1 课题变案例重整教学内容

结合课程标准在工作室中的实践经验,将课程中枯燥的课题引入工作室订单,用实际的订单案例解决客户的不同需求。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通过一些典型案例实施,学生能够为客户解决生产问题,同时提升了职业核心素养,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对课题《双嵌线挖袋的裁剪配伍与缝制》进行分析,订单任务详情为:即将毕业的同学对于学校工作室量身定制的短裙不是很满意,提出整改意见,需要增加双嵌线装饰口袋。

教学中将工作室的两位老师请入课堂,带着任务传达给学生,最后带着结果离开。将学生进行有效分工,岗位编组,以完成具体工作的方式,实现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也能让学生有一种岗位劳动意识,明白学习是为了获取技能,而技能可以创造价值。

2.2 工作室教学模式下的“立德树人”

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有技能、肯吃苦、会创新”的中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因此,在工作室教学模式下,如何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背景下,牢固树立“先成人,后成材”的大德育理念,就是让服装专业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

课题《双嵌线挖袋的裁剪配伍与缝制》,在订单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主动与客户沟通,听取客户的意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学生运用所学帮助客户解决难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客户对短裙的口袋不满意,学生可以通过AI 软件提供不同的效果图比对,供客户参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客户最终提出整改意见:将原来短裙增加双嵌线挖袋,提高了学生实践创新的能力。

2.3 工作室教学模式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一般情况,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仅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因此,要从课程标准、学情分析和行业标准等3 个方面,对本次课程的重、难点进行突破。在《服装缝制工艺》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双嵌线挖袋的缝制方法,可以确立教学重点为:学会双嵌线挖袋的缝制方法。

教学难点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分析往届学生学习状况,以往学生做双嵌线挖袋时,容易造成口袋不方正、露毛等问题;二是分析企业生产实际,纯手工开袋速度慢,质量不稳定,还会造成剪坏换片等,影响生产效率的情况。现代生产过程,车缝辑线和剪袋口工艺逐渐由机器代替手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由此,可以确立教学难点为掌握双嵌线挖袋剪袋口的工艺技法。

2.4 教学策略有机融入校企合作

在教学当中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突破重难点,以《双嵌线挖袋的裁剪配伍与缝制》为例。

2.4.1 虚实结合

将3D 虚拟缝制软件与实物拆解相结合。课前学生对口袋实物进行步骤拆解,小组研究讨论拆解步骤,用3D 虚拟缝制软件进行模拟缝合,初步了解双嵌线口袋的制作流程;课上,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拆解动画分步骤展示拆解细节,一方面,快速直观地展示学生课前预习的内容;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总结口袋制作的工艺流程。

2.4.2 播放纠错视频

对待重难点的部分,改变以往老师教、学生做的做法,而是录制一些往届学生经常错误的示范视频,让学生主动研究发现问题,突破难点。以学促教,以教促进的方式不仅能提升教师自身素养,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意识。

2.4.3 线上线下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录制微课视频,用AI 软件制作工艺流程图发布在“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展示各道工艺细节,让学生线下可以随时回顾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口袋缝制”的工艺流程。

2.4.4 工学结合与学以致用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生产能力,突出工学结合的理念,通过观看结合企业生产实际的视频,观察企业生产中利用机器设备进行开袋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机械化生产中如何突破难点,提高生产效率。

2.5 教学成果具有探究性和生成性

俗话说:“学生有成品,有完成率,有应用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工作室模式,订单全部来自于企业,这种教学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对接,让学生在毕业前就能拥有一定的实践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一体化。

课题《双嵌线挖袋的裁剪配伍与缝制》,在工作室模式的订单体验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双嵌线口袋的缝制方法,而且全员参与探究,共同努力,最终帮助客户解决问题,完成订单任务。有结果有收获,这样的体验不仅仅有成就感,更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在给客户的短裙配置添加双嵌线口袋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质量标准意识,也体现了学习情境职业化,学习成果社会化。

2.6 教学评价贯穿教学始终

课例《双嵌线挖袋的裁剪配伍与缝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多元评价,检查学生学习效果。

2.6.1 教师评价

课中教师设置不同问题进行抢答,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过程性评价,设置各种类型的讨论环节,对各小组的表现和讨论结果进行评价。

2.6.2 学生评价

学生对自己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组内选优,各小组按照评价标准,选出小组最优作品并拍照上传平台,所有学生登录平台,进行投票选出最优,最优作品小组代表分享过程和收获。

2.6.3 客户评价

工作室的老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学生通过共同努力,完成不同尺寸的双嵌线口袋缝制,自检合格交给工作室,最终完成客户订单任务,客户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满意度评价。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合作、分享收获,表达出继续学习之旅的极大兴趣与信心。

2.7 特色创新活跃课堂气氛

通过反复研究工艺课堂教学实录,发现工艺课堂是比较严谨的,强调了学生的规范操作能力。学生表现比较沉闷,活跃度不高。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话语权,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创新教学:一是构建学习共同体。构建以学生、教师、企业师傅、服装企业的“四位一体”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在互教、互学、互助、互比、互评中共同成长。教师可以有效地进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从而达到“优帮差”,促进学生共同成长;二是建立小组竞赛机制。课上介绍竞赛规则,课中设置抢答、组内评优、组间速度比拼和投票选优等环节,利用小组得分统计表,实时量化统计小组协作动态,大大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和课堂活跃度。

3 工作室模式实践应用促进人才培养

3.1 工作室模式使教学内容具有前沿性

工作室模式实施教学,不仅使教学内容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也使教学效果具有探究性、生成性。将教学内容与工作室订单有机融合,改变教学内容的滞后性现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高科技带入到教学中去,通过科学技术把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在教学中进行详细的讲解,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时代性[3]。通过《双嵌线挖袋的裁剪配伍与缝制》课程的学习,学生按照要求熟练操作后,将客户提供的4 个尺寸的裙片,按工艺尺寸要求缝制双嵌线口袋,检验员检验合格,打包发给客户,客户的反馈非常好,学生完成合格率达到100%。

3.2 工作室模式利于学生学以致用

工作室教学模式一方面利于学生巩固技能,对课堂练习的不足之处进行二次修正;另一方面学生在完成订单任务的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据后期走访调查,企业人员表示,工作室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无论技能还是自身素养都非常符合企业的需要。学生提前了解企业岗位需求,对于企业的发展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双嵌线挖袋的裁剪配伍与缝制》教学设计,引入工作室教学模式,把传统的“实训”模式转变成以市场需求为主的“市场”模式。根据市场变化灵活制定实训课教学方案,既锻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又增强了市场竞争意识,教学效果非常明显。教师变“教学”为“导学”,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4 结语

工作室教学模式具有“真实任务、真实环境、真正使用”的“三真”特性,仍需要更多的适应性校本教材为依托。今后教学中,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培养更多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具体实践能力的服装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猜你喜欢
缝制订单教学模式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订单农业打开广阔市场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女衬衫缝制作业标准动作的优化设计
穿上了奶奶缝制的旗袍
蟾蜍的大帽子
缝制香囊小记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