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英语课程“师生合作评价”应用研究
——以翻译产出为例

2022-01-01 02:19欧阳伶泠李瑛瑛
英语教师 2022年17期
关键词:菜名英语课程译文

吴 兰 欧阳伶泠 李瑛瑛

一、研究背景

(一)中国文化英语课程

21世纪初,我国提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文化建设方针。《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在“相关专业课程知识模块”中明确“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为其选修课之一;在“教学要求”中指出英语专业学生应“对中国文化有一定了解”,“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2000)。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的号召。在此背景下,此后的十年间,各大出版社陆续出版了近十种中国文化英语教材,各大高校语言类专业纷纷开设中国文化英语课程。

在十年发展过程中,众多学者对中国文化英语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陈智淦、王育烽(2009)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从国家政策指导、教材编写、学生学习能力评估、教法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建议。瞿颖璐(2012)分析了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认为要加强师资建设、转变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组织方式、编写和整理教材及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参考书;张洋睿、欧阳咏梅、肖芳(2018)及高大鹏(2019)将慕课、翻转课堂等应用到教学中,认为此类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但是对评价的具体实施讨论比较简略。专门研究中国文化英语课程评价方式的文章几乎没有。

(二)师生合作评价

师生合作评价(Teacher-Student Collaborative Assessment,TSCA)是“产出导向法”(POA)创设的新评价形式(文秋芳 2016)。“我国大学英语班级学生数量大,教师工作负担重,对每个产出任务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价是教师面临的极大挑战”,TSCA是应对这一难题的新举措,“是对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机器自动评分等的一种补充”(文秋芳2016)。

TSCA的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教师事先对典型样本进行详批;在教师专业引领下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评价典型样本;学生课后自评或互评,然后采用机器评价;教师通过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学生的评价表现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文秋芳2016)。

TSCA的前期研究主要针对综合英语(孙曙光2020)及写作(张丽 2021)、口语(何佳、刘剑南 2019)等课型和语言技能,丰富了TSCA评价框架,提供了详细步骤、理念和原则。然而,学生的产出有多种形式,如演讲、辩论、翻译等,前期研究提出的理论框架并不完全适用于直接评价这些产出。

二、中国文化英语课程的评价内容和目标

中国文化英语课程的课型特点是语言与内容并重,教学目标包含内容与语言两个方面,既关注学生对中国文化内容的掌握情况,又注重培养他们的英语输出能力。在该课程中,学生的产出形式多样,有口头产出(如汇报、演讲、辩论等)和书面产出(如翻译、读书报告等)。如何对多形式、高频率的学生产出给予及时、细致的评价,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难题。

翻译是中国文化英语课程常见的产出形式,能够直观反映学生在语言、内容两个方面的学习效果。由于中国文化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翻译任务主要是汉译英,包括专有名词翻译、文化知识段落翻译等。中国文化英语课程内容涉及独特的中国文化,语言上出现“汉语中有而英语中无”的“零对应”表达很多,翻译难度较大,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转换原则,具备过硬的语言基本功,同时能够灵活处理文化差异。翻译练习中既有翻译方法的学习、总结(如中文菜名英译原则),又有具体词汇、表达的学习(如蒸、煎、炸、炒等具体烹饪方式词汇)。

本研究探讨在中国文化英语课程中如何对学生的翻译产出进行师生合作评价,并提出详细步骤和框架,为其他产出形式的评价提供借鉴。下面以“中国饮食文化”中的菜名翻译为例,说明运用“师生合作评价”的具体操作。

三、中国文化英语课程翻译产出师生合作评价

中国文化英语课程中的翻译产出与传统的口笔译专业课程中的翻译产出相比,有共性,也有特性。共性主要是语言要求,即译文要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体现跨文化交际意识,能被英语为母语的人理解。中国文化英语课程翻译产出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内容,口笔译专业课程的翻译产出内容只是翻译方法操作的载体,教师选择的随机性比较大。具体而言,口笔译专业课程中的翻译内容不需要学生掌握;而中国文化英语课程中的翻译内容是学习、考查的内容和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从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入手。

“师生合作评价”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文秋芳 2016)。

(一)课前准备

根据TSCA的设计,课前准备包含以下几项具体任务:学生完成、提交产出任务;教师找出、评阅典型样本;设计课内TSCA的重点和流程;准备课内学生评价材料,编制练习(文秋芳 2016)。

1.布置课前任务

教学班共70名学生。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在布置课前产出任务时选择教学材料(一份完整的宴会菜单,共20个菜品,见附录)的一半内容(另一半内容用作课堂练习和课后活动材料),共10个菜品,用企业微信在线文档编辑功能将其放在班级群中,明确每个学生的翻译任务和作业提交时间。每7个学生翻译一个菜品,每个学生要完成的任务数量不多,有充足的时间查阅资料,思考完成;每个菜品有7个学生的译本,所有学生都可以实时在线看到自己和别人的翻译,既可以避免抄袭,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督促、借鉴。

2.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课内TSCA的流程

在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根据完成情况预判他们的学习难点和薄弱环节,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提交的7个译本,选择、评阅典型样本。“限于课堂时间,选择性评价比面面俱到的评价更有效”(文秋芳 2016)。以难点“荷塘月色”翻译为例,这一译例既包含学习的一般性内容(中文菜名的普遍翻译原则和方法),又体现难点内容(直译与意译的权衡取舍),还涉及翻译实践中的语言外策略(如与厨师沟通、了解具体菜品信息)。正确翻译这一菜名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与厨师沟通,确定具体菜品形式(背景信息/沟通策略);(2)采用常规翻译原则和方法译出菜品名称;(3)考虑是否保留中文菜名并翻译为英文。重点是引导学生讨论,语言上是直译和意译的选择取舍,实质上是文本功能的影响。

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课内TSCA的流程如下:

(1)教学目标。

语言目标:学生掌握中文菜名英译原则和方法;掌握中文菜名中涉及文化差异信息的灵活翻译策略和方法。

内容目标:学生掌握重点词汇(主要烹饪方法、食材原料)。

(2)教学重点。

中文菜名中涉及文化差异信息的灵活翻译策略和方法。

(3)教学流程。

第一步,基于学生前期的学习积累,师生共同讨论、总结菜名的普遍翻译方法和原则;第二步,展示典型样本,学生独立评价,提出修改方案;第三步,教师引导大班交流,讨论不同修改方案;第四步,教师修改方案,引导全班总结菜名翻译中涉及文化差异信息的灵活翻译策略和方法。

3.准备课内学生评价材料

教师将学生提交的作业以Excel形式导出,从7个译文中标示出3个典型译文,便于在课堂上投影显示,师生参照讨论,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4.编制练习

教师应用企业微信的在线文档编辑功能将未翻译的另一半菜单编排为文档,供课堂练习和课后活动使用。

(二)课中实施

首先,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在菜名翻译方面的先期积累,如翻译要素(原料、烹饪方法、主要味型/调味料);通过举例说明,如“茄汁水晶虾仁”(Sauteed shrimps with tomato sauce),引导学生掌握一般菜名翻译原则。

其次,教师给学生讲清评价的要求和步骤,并展示典型样本,让他们独立评价,提出修改方案。

译例:荷塘月色

译文 1:Moonlight of lotus pool:A dish made of lily and fresh lotus seeds.

译文 2:Moonlight over the lotus pond(a dish with lotus seeds,agaric and Dutch beans as the main ingredient).

译文 3:Moonlight over the lotus pond is an icy,original and fresh soup.Its main ingredients are lilium brownii and lotus seeds.Lilium brownii is a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t has the effect of nourishing lungs,clearing heart and tranquilizing mind.Lotus seeds are also a kind of Chinese medicine.It is the seed of Nelumbo nucifera Gaertn.It has the effect of nourishing the spleen,stopping diarrhea,benefiting the kidney,nourishing the heartand tranquilizing the mind.

再次,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讨论修改方案,并提供“支架”和指引。

内容正确性:与厨师沟通(展示与厨师沟通的信息记录),明确具体翻译内容,而非就字译字,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翻译实践中的非语言影响因素。

语言正确性:专有名词的查阅、选择(如可以利用的官方网站、参考的平行文本;选择词语时应注意的地方)。

文体正确性:菜名翻译需要保留哪些核心信息,剔除哪些非必要信息(以译文3为例,菜单中的菜名应信息清晰、形式简短)。

最后,教师确定修改方案,提供专业引领。教师结合上述步骤的讨论,提出参考译文(Iced Lily Bulbs and Lotus Seeds),并让学生评价。学生边评边学、边学边评,将评价作为学习的强化、深入阶段(文秋芳2016)。

(三)课后监控

教师应用企业微信的在线文档编辑功能将未翻译的另一半菜单放到班级群中,并明确每个学生的翻译任务和作业完成时间。与课前任务不同之处在于,每个学生在完成自己的翻译任务后,选择同学的译文进行修改。然后,共同翻译某一菜名的7名学生组成小组,在综合原始翻译和修改意见的基础上给出最后的译文。

教师可以在文档中看到译文从一稿到修改稿再到最后译文的形成,并通过最后译文检测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监控练习效果和反思教学效果,针对性地提出查漏补缺的方案。

教师还要及时推荐优秀译文,将学生的优秀译文组合成一份完整、规范的英语宴会菜单,让他们体会任务完成的成就感,增强学习信心。

四、讨论

第一,“TSCA的评价对象是学生课外完成的产品”(文秋芳 2016),因此,如何加强对课外产出的有效监督是一个难题,需要教师提出可行的方案。一方面,在布置课外作业时要少而精,避免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敷衍交差;另一方面,布置的任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源头上保证课堂评价的效果。

第二,课前准备是教师备课的重点,关系到整体评价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内容、形式、实施步骤等方面要精心设计。在TSCA的实施中,课前准备不只是一个简单、独立的环节,还要求教师有“一盘棋”的全局观,实质是对备课、教学、评价、反馈等教学环节的有机串联。

第三,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选取真实的素材和创设具体的场景。教师可以基于迁移理论,在教学实践中搭建不同的学习场景和应用场景。在场景中解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应用,并在英语与汉语存在一定使用差异的基础上,利用知识迁移的正面效果,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第四,引入慕课。充分利用丰富的慕课资源,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任务时有一定参照,减少盲目性,增强操作性,提高成功率,从而在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习效果的同时,增强学习信心,培养自学能力。比如,在前文讨论的案例中,教师在给学生布置课前作业的同时,推荐学习资源,让他们先了解菜名的翻译方法,对语言、文化差异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第五,不足与挑战。师生合作评价的目的一方面是提高对学生产出评价的效率,扩大大班教学中评价的覆盖面;另一方面是促学,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产出质量。师生合作评价不是教师评价和同伴互评的简单叠加,而是与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的有机结合。在前文讨论的教学案例中,采用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方式,但没有充分利用机器评价,可以在后续研究中就这一点作进一步探索,使师生合作评价方式更加多样、科学。

附录

秋韵·青城宴菜单

(2019都江堰国际中医药康养文旅论坛材料)

道香品茗手工红茶

青城锋味六巧碟

青葱巧拌凤尾鸡

红袍巧烹粒粒香

至臻一品樟茶鸭

养身清秀虫草花

荷塘月色

豉香秋葵

福报(定食)

小米清粥鳕鱼丸

经典热菜

茄汁水晶虾仁

芙蓉鱼肚酿羊肚菌

道家(定食)

善根·青城谣配农家碟(豆花)

柏枝茶熏雅南黑猪

招牌金标牛肋骨

野生珍菌竹花

藿香家常鸭嘴鲟

香辣红汤黄辣丁

山药炒木耳

菁华·典藏汤鉴(定食)

川芎雪豆煨猪手

遇见

嫩玉米馍馍

野菜锅贴

猜你喜欢
菜名英语课程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从功能目的论视角浅谈中餐菜名的翻译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套路玩得深,点完餐的我泪流满面
弟子规
弟子规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
网友盘点最萌最“坑爹”菜名
16道中国菜名翻译你知道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