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研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究
——以Unit 1 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为例

2022-01-01 02:19
英语教师 2022年17期
关键词:语篇内涵绘画

刘 熹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境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内在逻辑结构、文本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信息,服务主题意义的表达(教育部 2020)。语篇是语言学习的主要载体(程晓堂 2005)。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篇知识、提升语篇意识的主阵地。然而,在当前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重视对单词、短语、句式、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教授,忽视对语篇的深度分析与解读,缺乏对语篇所包含育人价值的深层挖掘,更谈不上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此外,有些教师无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导致阅读课堂的学习活动设计欠合理,缺乏关联性、层次性和实践性,从而影响阅读教学效果。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的语篇形式多样,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文体素材。教师应充分利用阅读文本,提升语篇研读能力,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把握文本主题,挖掘文化内涵,梳理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合理设计课堂学习活动,引导他们从语篇的角度理解、学习和使用语言,帮助其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并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

一、语篇研读的内容

《课程标准》强调深入研读语篇、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对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语篇研读是落实教学任务的起点。教师设计的所有活动都应建立在语篇研读的基础上。《课程标准》提出的语篇研读模式即回答what、why和how三个问题,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解读。具体地说,what即语篇的主题和内容;why即语篇的深层含义,包括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等;how即语篇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

下面,以新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三Unit 1 Reading and Thinking板块A Short History of Western Painting为例,探讨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基于语篇研读设计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素养。本单元围绕“艺术”这一主题展开,通过中西绘画艺术的介绍,逐步引导学生了解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学会鉴赏艺术作品,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之情。对文本的研读如下:

【What】Readingand Thinking板块的主题是“学习西方绘画艺术的不同风格”,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语境下的“文学、艺术与体育”。文章介绍了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历程中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杰出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以及不同时期的绘画艺术风格与特点。

【Why】通过阅读文章,学生能够了解西方绘画艺术在不同时期的风格特点,探究推动和影响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学会分辨西方绘画作品的典型风格,并能结合所学内容,分享和交流自己喜爱的西方绘画风格,探讨艺术的内涵。本单元选取这一体裁,正是为了激发学生对西方绘画艺术的兴趣,让他们在了解西方绘画简史的过程中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美。

【How】该阅读文本是一篇典型的知识性小品文,是一个客观的介绍和说明,旨在让读者对事物有客观和准确的认识。文章篇幅较长,生词和长句较多,但主题鲜明,脉络清晰,开篇介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目的,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展开,各有独立的小标题,介绍各时期的绘画风格、优秀画家及其代表作品。文本逻辑性强,使用了说明、举例、对比等写作手法,并运用了大量的语篇标识词,使文章结构更加合理,逻辑更加清晰。

文本结构清晰,采用“先总后分”的信息组织方式,先通过引言介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目的,然后按时间顺序介绍四个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各有独立的小标题。文章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西方绘画艺术的兴趣,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文本逻辑性强,通过使用 at the beginning、by the Shang Dynasty、the Qin Dynasty、Today等表示时间的词,使文章脉络清晰、行文逻辑紧密。

二、语篇研读的实践

教师只有先认真研读教材,理清思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计由浅到深、由易到难不同层次的活动,才能帮助他们在掌握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的同时,深刻理解文章内涵,掌握阅读技巧,提升思维品质,真正做到激发兴趣、引发思考、达成产出,落实《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研读语篇类型,分析篇章结构和语言特点

该阅读文本出自选择性必修三,与之前所学教材相比,语言难度、内容广度和内涵深度等方面的要求都更高,且文章结构清晰。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先从宏观角度引导学生阅读整篇文章的脉络,把握语言特点,再分析具体内容,由易到难,降低学生理解文本的难度。

为了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展示不同历史时期西方著名绘画作品的图片,通过提问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此如:What do you know about it?What kind of painting is it?Who painted it?In which period was it painted?通过图片引出话题,使学生对话题有直观、形象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作出相关表述,如“It was an oil painting/a masterpiece created by Da Vinci during the Renaissance period.”等。接着,利用文章结构清晰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解读标题、巧设问题揭示第一段的目的,又从揭示第一段的目的到揭示整篇文章的4个部分,一步步引导学生把握主题语境,为他们理解具体的文本信息作好铺垫。

通过宏观分析,学生获取了文本的主要信息,了解了知识性小品文的主要写作目的和语篇结构,对语篇有了整体的把握。在从宏观层面分析了语篇特征后,在微观层面则要从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手段的使用入手。

由于文章是按时间顺序展开的,教师可以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主体部分,从文中找出西方绘画艺术在不同时期的风格特点,整理出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变化的时间线。通过这一阅读策略,学生可以准确获取文段的核心结构,快速、有效地提取对应的信息,直观地体会事物的发展变化。此外,该学习活动为下一学习活动的完成作了很好的铺垫,降低了学习难度。

从语篇研读的角度进行讲解和训练,使学生真正理解语篇的主题及语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简化阅读过程,缩短阅读时间,提高阅读效率。

(二)研读语篇内容要点,加深对语篇的理解

作为单元的第一个语篇,该板块对于传递单元主题意义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在研读语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上“Identify change”的阅读策略,挖掘文本中与“变化”相关的词汇,梳理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变化的线索,更好地理解语篇要传达的意义。下面以第三部分“Impressionism(late 19thto early 20thcentury)”为例,梳理和归纳文中关于“变化”的表达。

1.单词

development、invention、until、find、new、emerge、new、while、unlike

2.词块

no longer、but not、focused on、sought to、not just...but...

3.句式

While many impressionists painted...,others,such as...,focuses on...

He sought to show not just...,but...as well.

在梳理完这些表达后,学生结合自己标记的内容和教师提出的问题(Why have Western painting styles been changing?What have influenced the changes?)分组讨论推动和影响西方绘画艺术变化的因素。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含有“变化”之意的单词和短语,并根据这些语言信息提炼要点,推断影响西方绘画艺术发展变化的因素,并使用刚刚梳理出来的词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从宏观分析语篇结构转向微观分析具体信息,对文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词句进行分析和归类总结,从而加深对语篇内涵的理解,并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自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所学的阅读策略和技巧,如识别语篇中的核心词语、梳理相关线索和结构等,可以运用在之后同类篇章的阅读中,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要点。

(三)研读语篇深层内涵,提升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

语篇承载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其背后隐含并传递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梅德明、王蔷 2018)。教师在研读语篇时不仅要关注语篇的内容要点,还要挖掘语篇的深层内涵,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也就是解决“语篇为何而写”这一问题。

在前面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了解了有关西方绘画艺术简史及其变化,初步感知了西方绘画艺术的特征和魅力。为了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呈现有代表性的西方绘画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分辨它们的创作时期,并说明理由。这一活动既是对语篇内容的回顾,又创设了合理的语境,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认知体验,并使用文本中的核心词汇或句式表达对西方绘画艺术的看法,实现语言的内化和迁移运用。这也是教师在深入研读文本后挖掘的“关键点”——在语篇中找到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信息,并引导其分析、辨别与评价,从而提升其思维品质。

在完成画作与不同时期的匹配后,教师提出两个开放性问题:(1)Which period of Western art do you like most?Why?(2)How do you understand“What is art”?学生小组讨论,并发表观点。每个人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思考角度不同,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对不同画作的感受。同时,可以提示学生回顾Opening Page板块对相关名言的探讨,如“Love of beauty is taste.The creation of beauty is art.Art is the use of the imagination to express ideas or feelings,particularly in painting,drawing or sculpture.”等,深化他们对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与思考。

教师对文本的研读会直接影响学生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应厘清作者想传递什么样的内涵、意图、情感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和价值观等具有深刻内涵的内容,并基于所学内容表达观点和态度。

结语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时要认真研读和分析语篇,在引导学生挖掘主题意义的活动中,整合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意识形成和学习策略运用,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英语教学中的语篇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承载着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只有深入解读语篇,才能把握好其核心内容,确保教学过程有效,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深入研读语篇,并将其与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联系起来。

作为语篇学习主阵地的阅读课堂,不应只是为了传授词汇、语法等基础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从语言形式的微观层次提升到语篇教学的宏观层次。《课程标准》指出,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还有助于他们使用不同类型的语篇进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有关语篇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在对文章表层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文本特征、深层内涵和作者想要传递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提高其理解语篇意义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语篇知识获取和传递信息,并有效地思考、表达和交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英语学科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语篇内涵绘画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活出精致内涵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内涵漫画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