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2022-01-01 07:05
关键词:金城走廊甘肃

叶 淑 媛

本期刊发的三篇文章的论者从不同视角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

程金城先生致力于丝绸之路艺术的研究。基于人类文明史和全球史观、中华文明探源和丝绸之路视域的学术背景,先生借鉴考古和历史研究成果,在综合相关知识基础上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提出“黄河-长江文明走廊”的命题。他指出,这个走廊是贯通丝绸之路东段中国文明与东亚文明的区域文明走廊,是凝聚多元一体中华文明与文化共同体的原发文明走廊。(参看程金城《黄河-长江文明走廊在全域丝绸之路的时空维度和多重意义》,《甘肃社会科学》2021年第4期)立足于此,程金城先生继而在《中国非遗与中国文化基因蠡测》一文中指出,“黄河-长江文明走廊”非遗事象中,孕育和负载着重要的中国文化基因信息,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中国非遗整体观,并论证了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传承文化基因的各自表现与功用。非遗出土文献与非遗传承互证文化基因、传承文化基因等观点。作为一篇立意高深、思想宏阔、学术创新的文章,蕴含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多个学术增长点。欢迎学者就程金城先生提出的问题一起讨论。

彭金山先生长期致力于民俗学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常年在田野考察,足迹遍布甘肃大地。《关于甘肃非遗及保护、传承的若干思考》一文是他对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进行的深入思考。彭先生在论文中对甘肃非遗资源的基本现状,形成的原因,甘肃各地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问题都进行了充分论述,并对当下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本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坚持保护优先原则,确立本色传承的主体地位”等六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对甘肃非遗事业的发展具有高度的现实指导意义。

安少龙老师所在的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开设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他一直在教学和科研中思考甘肃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产业化的问题。“花儿”是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民歌形式,在新的社会语境中面临着的多重传承和发展困境。《数字媒介时代“花儿”传承的文化产业向度》一文,将西北“花儿”的保护与传承置于数字化、媒介化的产业进程之中,试图为其找到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同时也为传统音乐类非遗在新媒体时代持续葆有生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金城走廊甘肃
“追寻金城记忆,书写兰州芳华”
神奇的走廊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走廊上的时光
甘肃卷
走廊上
等 待
金城的漫画艺术与漫画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