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积极人格

2022-01-01 09:05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李璇
区域治理 2021年46期
关键词:消极心态人格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李璇

一、积极人格的起源与界定

积极(positive)一词,源自拉丁文字positum,其原意是指“实际而具有建设性的”或“潜在的”意思。当代心理学中所谓的“积极”,一般是指“正向的”或“主动的”意思。人格来源于希腊文“persona”,原意是指演员所戴的面具,后来逐渐演化为演员所扮演的角色,代表戏剧中人物的身份。

积极人格起源于20世纪末,是由塞里格曼提出的,是在积极心理学基础上进行的,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人格心理学很长一段时间只关注人格中消极的一方面,研究者认为只有发现人格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发现人格的两个方面积极人格和消极人格是可以相互改变的。研究者认为当人们的内心不断被注入积极的力量就可以抑制甚至消灭消极人格,这更有利于促进人的积极发展。积极人格提倡侧重关注人格积极的一面,认为激发个体的潜在能量可以促进积极人格的形成,帮助个体缓解人格的消极方面,从而有益于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提高个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积极人格就是指充分激发身体内外部和社会环境三者的交互作用从而形成个体的积极人格,最终在结合个体的自我认知和实践活动中逐渐把积极人格内化为个体成长必备品质。积极人格特质主要包括“主观幸福感、自我决定性、乐观”,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交叉发展促进人格的积极发展。

二、当代某些大学生的人格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互联网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主流的生活方式。这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与过去的人格特征相比发生了一些改变。新时代的大学生,生活和成长在互联网新时代科技不断地进步和创新背下,这让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更加开放与时俱进,从而更愿意和更容易去接受新的事物,可以更加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但是也有相对不好的影响。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一些大学生被保护的太好,没有面对过真正的困难,这就导致会出现一些迷茫的现象。当他们真正独自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心理的承受能力较差,很容易接受不了打击。因此生活在科技信息不断发展的时代,虽然大学生不断接收着各种不同的、新的知识,思维能力不断增强,但是却缺乏坚持毅力,责任心不强,对所有的东西都是三分钟热度。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祖辈的关爱和鼓励下长大,没有受过挫折,使得他们对任何事都充满了自信。但是过度的自信就变成了自我。当代的大学生大多都过于自我,很少为别人考虑以自我为中心。这是由于现今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温室一样的环境里,没有真正地靠过自己,没有真正独立过。这也导致了虽然当代大学生都渴望独立,但是没有真正独立的能力,在碰到事情时首先想到的都是去寻求帮助而不是独立解决,对家长和老师充满了依赖。

当代社会的教学模式也对大学生的人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现如今虽然一直强调双主体,但在真正的教学中依旧是教师占主体地位,学生只被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不是过程。家长和老师都采用填鸭式和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成绩这一结果的追求,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也就导致了当代大学生缺乏创造性,发散思维较弱。但是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并接受所学的知识,那么学生对所学知识真正地理解、内化和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格。只有健全了学生的人格,学生才能提高积极性,从而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

积极人格理论强调塑造一个积极全面健康的人格,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对事物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和优势。但是,就如上面所提到的,在以往的教育中并没有给学生人格教育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被忽视,这种方式损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碍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

三、如何塑造当代大学生的积极人格

(一)个人方面

积极人格就是要塑造一种充满正能量的精神世界,以积极的姿态面对真实的心灵世界。大学生的人格还处于发展阶段,其可塑性强,又因为大学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所以具备基本的判断、反思和学习的能力。要想促进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发展必须要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不断激发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积极态度,使其不断努力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一切事物。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个体内在的积极品质,人生的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如此也可以让大学生在逆境中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从而激发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大学生在面对消极事情时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会积极面对。通过不断地实验吸取教训从而改正,并不断接近正确。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因为一次的失败就产生消极的情绪,要在失败中吸取经验,积极面对消极的情绪。大学生还要建立合理的认知系统,对自身内部有一个合理的认知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积极人格。积极的品质是大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会把前进路上的困难看成是一次挑战并充满信心地去克服它,只有一直保持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才能在前行的路上不断地进步。

大学生还应该建立自信,对自己保持自信但是不能盲目自信,盲目的自信会变得自我。大学生保持充分的自信可以克服其心理上的自卑感,可以使其在处理问题时保持冷静的判断,可以提高其自身的內驱力,积极地去追求自我的提升和完善。在面对压力时可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会方寸大乱,可以很好地提高自己的成绩以及自我的认知能力。

大学生还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责任心,对待任何事物不应该总是半途而废。当代的大学生要克服心理障碍,要明确自己想要什么,从而确立明确的目标并且一直坚持下去,而不是面对一点的困难就换一个目标再去探索和完成。当然大学生还应该提高自身的独立性,在面对任何困难时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的意识,而不是过度依赖老师和家长。

(二)家庭方面

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父母,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庭因素在大学生形成积极人格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家庭关系的和谐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父母的关系是影响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父母承担着孩子的教育和健康问题。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在面对挑战和困难也是充满了自信的。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其形成的人格品质更加积极和平衡,也更加乐观,很少会产生消极和自卑的情绪,其人际交往能力也更强。因此要想促进学生积极人格的形成,有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在和谐的家庭环境的基础上,父母也应该关注孩子的教育,特别是人格方面的教育问题。有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在这种环境下父母不对孩子的人格方面加以教育,只是一味地溺爱,也会导致孩子性格方面的缺失。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严而有爱地培养他们的应对能力。在成长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应该教会孩子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来克服和战胜面对困难时所产生的消极心态。

(三)学校方面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重要的教育场所,所以在塑造大学生积极人格方面,学校也应该发挥其育才的作用。高校对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应该给予重视并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高校应该开设积极心理学课堂。虽然现在的高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但是并不是针对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而建立的,而是为了应对大学生的消极心理而开设的。因此高校应该开设积极心理课堂,针对大学生不同的人格特点因材施教,不断开发大学生人格的积极品质,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人格积极发展的正确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积极心理课堂的开设要在实践中进行,不能是盲目的空想主义——仅仅用理论来支撑而没有针对大学生相应的生活实践,应该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高校应该为大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更容易开发大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可以以积极的心态来克服困难。在高校的学习中更应该重视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学生自身对问题的积极探索,而不是把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在相对自由和开放的环境下,学生才能不断地加强其自主性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高校应该加强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师是学生的典范,但现如今有些教师并不能做到“学高为师,行为世范”,甚至出现了道德败坏和违法乱纪的现象。在这种氛围中会导致学生有样学样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因此高校应该加强管理的力度,更加关注对教师和学生道德方面的检查和管理,不断挖掘学生的积极心理,大力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加强积极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塑造一个可以给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模仿的对象。因此高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让教师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并且释放这些正能量来感染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让学生感知教师所带来的积极力量。

高校应该建立自己的高校文化。高校是一个城市的代表,所以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是关注学业方面的成就,更应该关注学生人格方面的成就。高校应该多组织一些校园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让学生在高校中不只是提高了学习成绩,也培养了积极的人格。可以将积极心理学倡导的积极人格理论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促进对当代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首先可以通过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和了解什么是积极人格以及形成积极人格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应当引导大学生充分对自我进行认知,了解自身所具有的积极人格特质,充分发挥自我优势和潜能从而形成自我认同感,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再次,应培养大学生寻找自我优势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善于用正面、积极的眼光看待生命中的人和事,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开阔的心胸。

四、结语

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可以提高大学生面对困难的应对能力,让大学生不再面对困难就只是一味地放弃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反思,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可以让大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促进大学生发展的内在动机,让大学生可以积极地面对一切消极的事情,减少大学生产生的消极情绪;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让大学生在面对任何事情时都有信心去完成,提高大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战胜自卑的心理;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可以提高其责任心,让其在面对问题和选择时能从一而终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不是半途而废;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还可以健全其人格发展,促进其人格的全面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大学生自身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要有判断力和自我反思能力,在家庭中父母要以身作则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学校也应该创造条件,让大学生充分体验积极的情绪,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家庭和学校的作用,还可以利用利用媒体大力宣传和报道积极的社会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

猜你喜欢
消极心态人格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做谦逊的人
让自己发光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漫画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