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的广西研究生培养路径探析*

2022-01-01 09:05韦瑾梁罡陈本兴蓝启先雷桢
区域治理 2021年46期
关键词:研究生广西思政

韦瑾,梁罡,陈本兴,蓝启先,雷桢

1.广西民族大学;2.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思政理念旨在构建一种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全新形式,力求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具体做法是将思政课程中的价值理念、精神追求等教育元素融入日常的各门课程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积极影响。课程思政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已成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序列中的最高层次教育形式,担负着教育强国建设的重任。自建国初期研究生在校人数629人,发展至现如今研究生人数已突破300万人,我国已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制度,研究生群体已成为社会各行业中的精英人才和中坚力量,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开始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过渡,尤其注重对高层次人才的个人品格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与锻造。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有1万余名临床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坚守临床工作岗位,以坚强意志和实际行动向世界展示了我国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良好精神风貌。进入新时代,研究生的培养教育工作更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研究生的思政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贯穿课程思政理念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近年来,学界对于课程思政理念的研究和探讨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涌现出大量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从学理层面对课程思政的理念进行整体性的分析与把握,如薛桂琴的《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哲学意蕴》[1]一文揭示了课程思政理念的哲学意蕴,帮助高校师生厘清思想误区,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理念的深厚意蕴,具有较高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段云华的《高校“课程思政”实效评价体系构建》[2]一文认为“课程思政”应突出“育人”实效,避免显性化、形式化的做法,从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积极构建更为合理的评价机制。其二,从具体的案例入手,分析“课程思政”理念的具体实践与应用。如杨文琳的《“课程思政”背景下〈软件工程〉教学改革与举措》[3]一文提出应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对《软件工程》课程的专业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标准等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确保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卞红梅的《高职“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4]一文提出“幼儿园环境创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忽略环创教育理念和文化育人等问题,因此应积极引入“课程思政”的理念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职业修养,实现优秀文化和理念的传承与发扬。其三,探究课程思政理念与其他教学理念的相互融合关系。如卢丹丹等人的《课程思政与BOPPPS教学在成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5]一文以具体的教学案例细致分析了课程思政与BOPPPS教学理念在成人护理学教学中的具体融入方式及产生的积极作用。

通过上述梳理可知,目前学界从多个角度对课程思政理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阐述,取得了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但就目前而言,针对研究生教育中课程思政理念的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尤其是对于在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中如何贯彻课程思政理念的分析与阐述更是稀少。鉴于此,本文将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对广西研究生的培养路径进行重新梳理,以此总结提炼其中的经验。

一、广西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性

从广西大学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以来,广西研究生培养工作已走过四十余年的发展历程。现如今,广西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已达15所,占全部高校的19.2%,2019 年广西共计毕业研究生0.98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毕业人数占98%,博士毕业生占 2%。同一年度,全国有毕业研究生 64.0 万人,其中硕士生 57.7 万人,博士生 6.3 万人。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广西的研究生教育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但在国内范围来看,仍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因此,广西的研究生教育必须在吸收借鉴国内其他高校研究生培养经验的同时,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实际,努力走出一条适合广西研究生培养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

走特色发展之路必须对广西的区位特征有清晰的认知。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是多民族聚居区域,共有十个世居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广西民族文化。同时,广西也是革命老区,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除此之外,广西毗邻东南亚各国,是重要的对外交往通道。在认可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广西基础经济相对落后、人才培养水平尚有欠缺的事实。因此,广西研究生培养必须立足广西的发展现状,充分挖掘和利用广西现有的条件,贯彻“课程思政”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走人才培养的特色之路。

二、加强红色教育,传承红色血脉

就本质而言,课程思政还是一种育人方式,目的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要求避免单一的说教,而是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在专业学习之中蕴含思政教育的内容,达到以思政之“盐”融入专业教育之“汤”的效果。就广西研究生教育而言,应充分利用广西现有的红色资源,讲好革命传统故事,让广大高层次人才得到精神的洗礼与升华。

加强红色教育,应选择恰当的方式。充分挖掘广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老区等红色教育场所,利用主题当日、主题团日、社会实践等活动,通过实地考察、调研采风、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研究生前往红色教育场所接受教育。需要注意的是,前往红色教育场所不应占用过多的专业学习或科研时间,最好能够利用研究生进行专业调研和外出实训的机会,将两项活动内容合并进行,一则可以充分利用时间,二则可以更好地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学习相融合。

加强红色教育,应注意思想的引导。在进行红色教育时,要避免将教育活动演变成一般的参观游览,必须安排指导教师负责统筹管理,注重及时引导和提升研究生的思想意识。在完成实地考察之后,要及时组织研究生展开思想交流与总结,汇报参观学习的心得体会,从而避免参观教育流于形式。

加强红色教育,重在精神的传承与实践。组织红色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广大研究生的思想认知,实现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因此,必须始终明确并牢牢把握思想认识提升这个重要的考核标准。要通过红色教育切实提高广大研究生的思想认识,并贯彻到日常的学习科研和就业生活之中,在实践中不断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三、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特色资源

作为多民族的聚居区,广西具有丰富多元的民族传统文化。这既是广西特有的文化资源,也是实行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有利条件。利用广西特有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课程思政具有如下几方面的优势:其一,可以就地取材,大大方便了课程思政教育内容的设计以及准备工作,减少了不必要的负担。其二,促进广大研究生加深对广西的了解和认知。研究生群体中广西区外的学生占有较大比重,对广西的风土人情并不熟悉,通过对广西民族文化的研习可以极大促进广大研究生对广西的了解和认知,为日后服务于广西地区发展奠定基础。其三,形式灵活多样,内容更为丰富,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广西多样化的民族构成决定了广西具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以此作为课程思政的资源不仅可以生动体现民族团结的精神,更增添了学习的趣味性。在利用民族地区的特色资源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活动时,应注意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利用广西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应注重寻找两者的契合点。在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应首先对广西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和整合,选择其中富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内容进行重点介绍,避免刻意求全、泛泛而谈。在选择内容方面还应注意将民族文化的相关内容与课程思政教学紧密结合,从精神品质、核心要义、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对广西民族文化进行深入解读,使之成为课程思政教学的生动案例,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利用广西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广西的民族文化资源形式多样,具有较高的趣味性和传承性。对于民族歌舞、手工艺品、特色饮食、民族器乐等具体的民族文化载体,在欣赏的同时也应该鼓励广大研究生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实际参与加深对广西民族文化的体会和认知,切身感受多元的民族文化带给国家和社会的多样色彩与不同体验,从而坚定自身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守。

利用广西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应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与提炼。必须明确,引入广西民族传统文化内容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课程思政教学。因此,在引入广西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分清主次,切忌喧宾夺主。要注意及时引导广大研究生在广西民族传统文化的研习中发现和提炼其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从而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

四、深入开展田野调查,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对于研究生群体的课程思政教育应注意体现出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教育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术科研能力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针对研究生群体的课程思政必须要符合研究生教育的根本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研究紧密结合。就广西研究生的课程思政而言,应鼓励研究生群体将专业研究与服务广西地区的发展相联系,做好振兴西部的大文章。

其一,通过社会实践、科研项目等方式,鼓励广大研究生参与广西的乡村振兴、城市治理等具体工作中。广西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量还比较大。因此,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应鼓励广大研究生群体走出实体课堂和实验室,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的第一线,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研究生培养单位应积极与广西相关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加强沟通与合作,通过组织社会实践、研究项目立项等方式鼓励广大研究生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广西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个个具体问题。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专业素养,同时也培养起研究生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和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

其二,通过专业知识讲解、学术讲座等方式,向广大研究生介绍广西的现实情况,引导他们对广西的区域发展积极思考、贡献智慧。引导研究生群体关心广西地区发展不仅需要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积极引导,同时也需要广西相关部门的主动作为。广西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学术讲座、人才招聘、企业宣讲等多种方式,深入校园和研究生群体之中,向他们介绍广西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与现实,重点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取得的重大发展成就,大量生动的案例使广大研究生懂得广西的发展与党的领导和国家的政策密不可分,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此同时,也通过增进广大研究生对广西的认知和了解,让他们树立起扎根祖国边疆、服务社会的崇高理想和信念。

五、结语

近年来,广西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可喜的发展成就,但就全国范围来看,仍存在诸多不足和缺陷。为弥补研究生培养中的短板,广西的研究生教育必须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在课程思政这一育人理念的引领之下,广西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将课程思政理念与广西的研究生教育实际相结合。首先应充分挖掘广西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对研究生的红色文化教育,让广大高层次人才得到精神的洗礼与升华;其次应利用好当地的民族文化资源,让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融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更为生动的了解和认知;再次应鼓励广大研究生将专业研究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在具体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过程中培养起研究生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和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

猜你喜欢
研究生广西思政
广西贵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