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格网络流行语的“成语化”初探

2022-01-01 18:03王子杰温丽平钟舟海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熟语流行语成语

王子杰 温丽平 钟舟海

(江西理工大学国际汉语系 江西·赣州 341000)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各式网络流行语日渐丰富,其中不乏一些具有一定成语特征的网络流行语,这些网络流行语是当代发展成语文化的丰富资源。

1 部分四字网络流行语的类型归纳

本文关注网络流行语中出现成语化趋势或有成为成语潜力的部分,并鉴于这一点注重于其中的四字格网络流行语(因成语中四字格成语占绝大多数,故本文默认仅讨论网络流行语中的四字格流行语)。现从其中选择几个较有代表性的四字格网络流行语,以这数个网络流行语为例对语义内容和所属类型做简要分析阐述。

(1)谐音改造类:如“耗子尾汁”、“此颜差矣”等。“耗子尾汁”诞生于某位“功夫大师”在一次比武失败后指责对方,让对方好自为之,由于口音发音类似“耗子尾汁”而来,又因其一些行为话语乖张奇特而为网民调侃使用。“此颜差矣”用于形容某人长得不好看,又因为和此言差矣谐音,带有一定的趣味性,故受到网民欢迎并被使用。

这类网络流行语内部可以划分为以“耗子尾汁”为代表的改形保义型和以“此颜差矣”为代表的改形改义型。前者改变了部分形态,但其核心含义并没有变化,后者改变了部分形态使得改造出的网络流行语相对于原来的词语有了含义的变化。这类网络流行语由于发音易与原词混淆,导致使用混乱,成语化可能性不高。

(2)热点流行类:包括“砥砺奋进”、“正龙拍虎”、“原地炸裂”等。“砥砺奋进”一词产生于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对过去发展的高度概括,形容艰苦奋斗的历程。“正龙拍虎”一词出自2007年10月周正龙虎照事件。该词被引申为用欺世盗名的手段获取个人利益,而相关部门沆瀣一气指鹿为马的现象。“原地炸裂”“原地”一词有“当场”的含义,而“炸裂”一词则表示“心情崩溃”等含义,“原地炸裂”表示某事令人当场心情崩溃(有时也带有愤怒的情绪)。

这一类型伴随着人们对相关热点事件的讨论而广泛使用。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网络流行语,热点流行类网络流行语的一大优势在于有固定类型的流行文化或热点事件作为依托,有一定的喜爱相关流行文化或关注相关热点事件的人群作为较固定的使用人群。由此可见,一些健康的,有内涵的热点概括类网络流行语出现成语化的可能性较高。

(3)缩略语类:包括“喜大普奔”、“不明觉厉”等。“喜大普奔”是由“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词各取首字缩略而成。而“不明觉厉”则是一个句子的缩略,即“不知道是什么,但是感觉很厉害”,指新手外行对于专业人士的崇拜,引申为对别人不知所云的言语及难以理解行为的吐槽,或隐藏自己的托词。

这类大多在娱乐性和趣味性上有所缺失,并且其语义透明度较弱,甚至看起来近乎是几个随机组合的汉字,如果不明白其背后的完整结构则很难理解它的含义。但是这种网络流行语具有丰富内涵的同时言简意赅,深受大众的欢迎。缩略语型网络流行语一定程度上也具有成语化的可能性。

(4)化用字体类:如“是个狼人”等。由于“狼”字比“狠”字多了“点”的笔画,引申为“比狠更狠一点”,形容某人很厉害。

这类网络流行语往往娱乐性较强,有时也不甚严谨。但是其部分意义丰富,指义明确,同时生动传神,具有较强的表意效果,受到广泛的欢迎。较好的化用字体型网络流行语同样有成语化发展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不能对此类网络流行语抱有乐观态度。

综上所述,部分类型的网络流行语从理论考虑到部分社会实际因素的考虑确实有成语化的可能性,但是持久的生命是网络流行语成语化的必要前提,而社会选择是网络流行语生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于是探索社会选择成了必要。

2 网络流行语成语化的社会具体现象调查分析

社会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关于网络流行语成语化的考量不能停留在学术层面,应当结合理论分析和社会情况综合考虑。网络流行语的社会生命历程通常会有三种情况:(1)爆红后迅速消失;(2)爆红后使用频率趋于稳定并长期存在;(3)爆红后使用频率逐渐下降直至消失。

可以认为,网络流行词能否成为成语,关键在于大众的选择,但“大众”也有其偏重,能对网络流行词能否成为成语产生较大影响的是出生成长在网络已经普及时代的年轻一辈。而恰恰也是这一代总体上受过更好的教育,于是他们不仅仅有时间也有能力,去考验以及见证一个网络流行词是否能成为成语。这是调查偏重于90后以及00后等年轻一辈的一个重要原因。

研究团队在网络上发布了一份名为《网络流行词能否成为未来的成语》的问卷进行调查,截止2020年12月27日共回收207份。其中00后为主体占比76.81%,90后占比8.7%,两个年龄段人群合计占比超过85%,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在问卷中,约九成参与者表示经常接触网络文化,并且95.65%的人员表示对网络文化接受程度良好;人们在不了解相关网络文化时多数也会选择利用网络来搜寻相关信息来进行了解。这些情况,反映了网络的普及,以及人们对于网络的使用情况。而后,在人们不了解某些网络文化时,除利用网络搜索之外,还近乎一半的人员表示过段时间自然能够了解,这也反映出了网络的普及性,不仅如此,这还反映出网络流行文化的“流行”之广泛。

这些数据有力的反映了在现代化的社会中,网络对于人们生活的渗透尤其是新一代群体的渗透,或者说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主要成分之一了。而针对问卷的第二个关注点网络流行词部分的现象:基于网络深度融入日常生活,人们对于网络流行词的接受程度也是极高的。数据显示,仅仅1.45%表示完全不能接受网络流行词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多数人不可避免的在日常生活中会听见朋友使用网络流行词,更甚是 94.06%表示本身日常生活中也会使用一些网络流行词。

这是上文中提到的网络流行词能在爆火的流行时段过去后还能继续存在的一个重要因素——大众认可度,即社会选择。一个网络流行词拥有的庞大使用人数可以反映出它的大众认可度高。应当说明的是,这里的“大众认可度”不是指大众对某一网络流行语的内容、内涵认同或认可,而仅仅表示日常用语集合对该词的接纳,即大众接受该网络流行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综合此次调查结果,网络流行语的成语化,除了基于其本身不俗的流行能力流行于各种人群中之外,还需长久的社会实践来磨砺,而从调查来看对其使用人群是可以做乐观估计的。

3 网络流行语成语化模式展望

网络流行语的成语化存在这样一条可能路径:线上到线下,网络流行语发展为熟语,在熟语的基础上经历长期的社会的检验发展为成语。具体发展过程可归纳如下:

(1)网络酝酿阶段:某一流行语先诞生并流行于某一小群体,随后在使用者跨小群体的使用中被扩散到更大的群体中,这一阶段主要在线上发展。在这一阶段中,由于不同亚文化群体或事物的差异性,扩大使用将伴随着意义扩大,或者认为意义扩大是扩大使用的前提。在这样的发展中,网络流行语成型,具有了初步的结构凝固性。在这一阶段中,意义扩大为主,这使得某一网络流行语冲出原有小群体广泛流传。

(2)成语化初期:当某一网络流行语在线上广泛传播时,它就不可避免的对现实生活产生影响,使用范围从线上交流扩散到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进入这一阶段的网络流行语的使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但相对第一阶段来说语义的扩大较小,总体上以使用范围扩大为主。其原因在于,网络流行语可以大范围进入线下时它应当已经在第一阶段就具有相当广泛的语义内涵,这种广泛的语义内涵构成了它进入生活的基础。这一阶段可以称作熟语化时期,通过这一阶段的网络流行语可以被称为熟语化网络流行语。

(3)成语化中期:基于线上阶段和线下阶段,此时的网络流行语已经具有了相当的使用人群和语义范围,具有了初步的意义整体性和基本的结构凝固性。这一阶段,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人群由于已经从线上搬到线下,会进一步传播、带动与督促原本不太上线的人群以及影响其他本不使用该词的人群,由此使用人群将进一步扩大,由在网络上较活跃的人群扩展到网络上较不活跃的人群或接触网络较少的人群,进入这一阶段的网络流行语的受众进一步扩大,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成语化前期。

(4)成语化定型:某一网络流行语在进入线下阶段之后,会在线下线上共同发展,进入最为关键的成语化定型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主要由时间检验和社会选择来决定这一熟语化网络流行语能否成为成语。社会的发展是难以预测的,但研究者发现一些因素可以促进网络流行语的成语化进程:

①官方媒体主流媒体的大量使用,有助于提高民众的认可度。如“砥砺奋进”一词自2017年起长期使用,有助于成语化进程。

②词本身容易引起情感共鸣。如“喜大普奔”一词,表达情感高亢,易引起情感共鸣,在使用时易于被大众选择。

③词语产生于影响范围较大的事件。如自2019新冠疫情下“大疫大考”“生命防线”都是因疫情的重大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已经广为人所知。

从网络流行语拓展到更广泛的范畴上来说,成语的来源中如口头俗语等仍然存在,当代社会中仍有形成成语,发展成语文化的土壤。我们应当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把某一网络流行语交由长时间的社会实践和广大人民群众来筛选并决定某一词汇能否最终成为成语。

猜你喜欢
熟语流行语成语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巧借 流行语
浅析熟语认知机制的分类——以中韩熟语为例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