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育人,用心交心《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创新探析
——以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为例

2022-01-01 19:42胡普树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助人师生关系

胡普树

(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7)

1 对课程教学现状思考

1.1 教学的痛点与难点

新入学的大学生们,以00后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他们对生活的品质有更高的追求,对大学的目标更务实,对新事物、新科技有更高的接受能力,对新环境有更快的适应能力。他们一部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期待太高,认为该课程能解决所有问题,上完课就能立竿见影,然而期望越高,往往失望越大。一部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无欲无求,认为课程无用浪费时间。一位已经大学毕业学生曾说:“回想起大学时上过的这门课很想说没有用,自己的心理健康自己知道。在社会上遇到挫折了,失败了,受苦受难了,那时候自己的心态需要自己去调整,谁能帮得到你。这种形式主义的课有什么用,再说就算有用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种千篇一律讲到底的课能有什么帮助”。据《光明日报》调查,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需求多样,但满意度却低,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评价上,84.0%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只有35.6%的学生表示很满意,57.6%的学生表示一般满意,6.8%的学生则表示不满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总体效果不明显。这是目前教学现状的痛点与难点,也是我们教学创新的出发点。

1.2 教学目标的拓展与提升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认为还应该从个人、集体、师生关系三个层面加以思考确定新的教学目标。

1.2.1 个人层面:打开一扇门、敞开一扇窗

打开心灵的窗口,才能使人在困难面前一往无前。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因为一些挫折或苦痛,让负面情绪在自己身上占据上风。但其实只要我们打开自己心灵的窗口,用希望和乐观接纳一切,往往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打开心灵的窗户,才能够在苦痛的背后,发现世界的缤纷与美丽。本课程教学的重点就是引导大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每个人的心灵都有一扇窗,为美好而打开,那你看到的便是幸福;若为不幸而打开,那人生便只剩痛苦!作为人生的主人,告诉自己,要敢于为自己的幸福,学会勇敢接纳幸福,让困难与坎坷不再羁绊双脚,让乐观与微笑,永留心间,向美好打开自己的心灵之窗。

1.2.2 集体层面:实现助人自助

健康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在学校集体环境中,需要良好的氛围营造,一个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集体无疑为同学们提供心灵的港湾,更利于个人的成长。因此集体层面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助人者,首先必须自助,通过教学让同学们具备助人的能力,方能助人。“独立自主、自助自强”是助人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助人自助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一个“互助”的过程。一个人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自己不仅可以得到他人的帮助,并且可以通过助人的实践,达到提高自身能力的效果,助人自助,最终目的在于教会被帮助的人学会帮助自己,使他人具有自助的能力。如此循环往复,在助人与自助的过程中将同学们共同得到发展和提升。

1.2.3 师生关系层面:上课一学期、交心一辈子

在很多的课程教学中往往有这样的尴尬局面,既上课是师生、下课两不看,没有建立深厚的师生情感,一学期课程结束后有的学生甚至老师名字都没有能记住。我们把这个师生关系比喻成“露水型”师生关系。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身使然,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打破这种“露水型”师生关系。我们认为在教学目标中,必须明确师生关系目标,推动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既上课一学期,交心一辈子的师生关系。这个师生关系是对教师的高标准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这既是对“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老师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终身负责制的一种责任担当。

1.3 教学理念的转变与优化

突破“三教中心”模式,打造“合作探究”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教室中心。“以教定学”是以“教师如何教”来设计“学生如何学”,用教师的“教”来决定学生的“学”,其逻辑是教师教得好,学生必然学得好。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学生教学的需要。本课程教学创新重点打破的三教合一模式,彻底摒弃“为教而教”教育观,建立以学生发展、心身健康需要为逻辑起点,变“适教课堂”为“适学课堂”,变“以教定学”为“以教辅学”,秉承“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激趣—激活—激动—激醒—激励—激情”逐层递进的整体化教学创新设计,重塑学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确认识。师生角色互换,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教师以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其中,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并改变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根据职业高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定制个性化的培养计划,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以新课堂观焕发课堂生命活力,以新教学观激发课堂青春力量,以新学习观点燃课堂学习激情,积极创设“为学而教”课堂。

2 课程内容创新设计

2.1 人生百味、式口为珍,让课程内容“多起来”

在教学中学生层次往往存在差异,即学生基础有差异,接受能力有差异,行为习惯有差异,心理状态有差异,如果对全体学生按同一目标,同一练习来进行教学,显然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我们必须让教学内容“多起来”,这里的多不是让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纷繁复杂,而是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尽可能的囊括到每一名学生。在教学目标、学习效率、课堂提问、作业布置、质量检测各方面均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我们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进行了课前分层设计、课中分层教学、课后分层辅导、作业分层完成、测评后分层激励,让课程内容多样化。

2.2 “激趣—激活—激动—激醒—激励—激情”逐层递进整体化教学设计,让课程内容“精起来”

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是上好课的基础。我校使用的教材是《自助与成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本教材将所教授内容分为十二章。按照迫切性、针对性、有效性、可塑性的原则,我们在认真分析全面把握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校职业本科学生的心理特点,经过分析研究策划,对教材知识体系进行重构。以“激趣—激活—激动—激醒—激励—激情”逐层递进整体化教学设计,将原来的12章转化为6个专题。具体设计如下图所示:

通过内容重构让课程教学突出重点,直面问题,教学更加有的放矢。经过调查,重构后的教学内容学生们更加喜欢,尤其对于重构后的第三讲更是直面学生的痛点、敏感点、需求点。对于当前大学生理性处理各类情感问题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无疑进行了一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供给侧改革。

3 教学创新效果反思

3.1 做到了让课堂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第一步打破“三教中心”“为教而教”等传统教学观念,让课堂先“活起来”。课堂革命就是要破除这种知识权威,改变这种教学关系,使教学关系由单向变为交互,促进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由“教师中心”变为“学生中心”,促进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变革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第二步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让课堂“火起来”。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分享见解与信息,鼓励学生深层理解学习内容。学生则主动作为、积极回应,以强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合作实效性,理解、吸收、迁移所学知识。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学生有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课堂也就火起来了。

3.2 做到了让道理从“讲出来”到“悟出来”

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心理学知识、道理“悟”的启发,而非知识的陈述。通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造成学生自觉地积极地要求学习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维,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设计有创造因素的课后实践作业,在作业中“悟”出道理。我校以设计开放性、探究性、自省性的课后实践作业为主,设计好课后实践作业的主题、组织形式、反馈形式,尽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团队合作、自我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校课后实践作业有:(1)我的大学九宫格,(2)一封家书,(3)观影《前任 3》,(4)大学生手机上网情况调查,(5)我的内心世界(小论文)。如一封家书的作业,设计为给自己的家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可以是你埋藏多年的小秘密、或不便当面诉说的话语、或特别想告诉对方事和情感等等,根据内容选择写信对象。鼓励同学们在这个网络的时代里,用书信形式来诉说情怀。同学们写信的过程就是一次坦然面对“情感问题”、解决“情感问题”过程,也是培养提升同学们沟通能力。在这过程中有忐忑、有激动、有期待,当同学们收到回信的那一刻,已是云开雾散心结已开。这就是一次美好的情感之旅。

3.3 做到了让学生从“让我学”到“我要学”

本课程长期进行教学创新改革,实施案例导入、问题中心和个性化教学等。将每次授课按照“专题讲座”讲授,采用“案例导入与问题设置”教学法,选用真实和精彩的个案引出主题,设置问题并形成中心主题进行展开,以“真情、真心、真讲”“三真”原则开展教学。使教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体现问题解决,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与兴趣。实行“自我体验式作业设计”为主的考核方式,使大学生密切联系自身问题并予以解决。从而让学生发生“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助人师生关系
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新趋势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手段的实施途径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