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资管理与国企改革要点分析

2022-01-01 23:41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公司制国资国有资产

王 湄

(珠海九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珠海 519000)

国有资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经济形势下,为适应国有企业改革需要,还需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体系进行同步改革和升级。党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环境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必须对国有经济的布局进行优化,并加快结构调整、战略重组,以此来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在国有企业改革及国资管理中,企业管理者应将阻止国有资产流失作为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为我国所有制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新形势下国资管理任务和国企改革内容

1.国有资产管理任务

我国市场经济资产种类丰富,层次多样,其中,国有资本的数量占据较大比例;作为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国有资产的管理极为关键。新形势下,有必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的管理体系,确保各区域的国有资产管理切实可行,并促进国有资产社会职能的充分发挥。国资委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核心。在国有企业改革及市场经济深化发展背景下,还应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建多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系。一方面,在国资管理战略规划中,应由国务院国资委负责制定与规划最高层级战略的具体内容;另一方面,对于运营公司而言,其应按照国有资产配置、经营、管理的政策,实现国有资金的合理配置。此外,新形式的国资管理体系应具有合法性、高效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的实现[1]。

2.国有企业改革内容

(1)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有企业在国家宏观调控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颁发,开启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这为新时期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2020年5月,在2020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从大量政策措施来看,国有企业改革应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基础和标志,在实际改革中,不仅要做到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而且要实现体制相融合共同发展,以此来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竞争优势与作用。

(2)公司制改革

公司制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9年,政府发布了《中央企业公司制改制实施方案》,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深化发展指明了道路。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应不断向公司制发展,创新自身治理体系,继而做到自负盈亏和产权清晰。这种经营模式实现了全面市场化经营理念与国有企业的深度融合,其有助于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和持续发展。

3.国有企业合并重组

新形势下的国有企业改革还包括国有企业的合并和重组。在企业合并与重组中,不仅能实现国有资金、资产的高效配置,而且能实现劳动力、技术、管理等要素的优化配置。这样能在横向联合和纵向整合中,突出主业,做强主业,实现国有企业经营模式的进一步创新。与此同时,其能为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注入活力,提升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实现国有企业的深层次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中现存的主要问题

1.资产流失问题严重

从法律层面来看,国有资产为国家所有,并且在国家建设发展中,国有资产还能提供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使得国有资产成为国家现代化治理的重要物质基础[2]。新时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体系的不断优化,国有资产在国家行使各项治理职能时的作用更加突出。这要求在国有企业管理中,应重视资产的保值与增值。然而,市场化经营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不仅会给国有企业发展带来风险,而且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如辽宁本溪钢铁集团“家族化”乱象、广州市国营白云农工商联合高管非法侵占国有资产等。这些问题警示我们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应严防资产流失问题。

2.过度竞争问题严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尤为激烈,而当这种竞争缺乏管理时,容易产生过度竞争、恶性竞争等问题。过度竞争和恶性竞争对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具有较大威胁,一方面,其会导致企业内部生产链的闲置,另一方面,其会在阻碍国有企业稀缺资源的使用效率,影响稀缺资源向更高效率产业部门的转移。从国有企业改革过程来看,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是造成过度竞争的重要因素,受此影响,部分企业陷入了“进入壁垒低而退出壁垒高”的循环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造成限制作用,丧失了国家的利益。譬如,在土耳其机车招标中,中国北车和中国南车就存在恶性竞争问题,这造成了国有资本的大量流失。

3.经营效率较为低下

经营效率不高是国有企业发展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在传统经营模式下,国有企业的政府属性较为明显,在管理人才上,其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进行人才选用,这选择的管理者虽然具有较高道德素养,然而部分管理者缺乏较为专业的企业管理能力。同时,出于保护民营企业考虑,部分地方政府会选择性地将国有企业和即将破产的民营企业合并,这给国有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此外,国有企业过去还存在结构臃肿、竞争缺乏、创新能力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发展步伐。

4.去产能形势不容乐观

新形势下,我国强调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中,要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基于这一要求,国有企业在发展中还要不断地控制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在一定程度上,能源结构的调整使得国有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进行技术、设备更新,这相应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成本。另外,受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因素的影响,市场需求降低,这容易造成产能过剩问题,不仅影响了国有企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对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均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新形势下国资管理与国企改革的要点

1.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的有机统一。在国有企业发展中,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不仅能起到把握国有企业发展方向的作用,而且在保障国有企业发展战略执行上也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3]。新时期,不论是对国有企业的改革还是对国有资本的管理,均应坚持党的领导作用。一方面,国有企业管理者应积极学习党的新时期治理思想和理论,确保党的重大部署以及重要决策能够在国有企业中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应积极按照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的内容,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宏观规划和部署,以此实现国有企业经济发展与党建工作的协调统一,促进国有企业协调发展。

2.创新国资管理体系

国有资本管理是国有企业改革管理的核心。新时期下,面对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任务,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应重视以下几个要点:其一,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应对合并、兼并、收购等环节进行系统管理,确保管理过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其二,应积极发挥国资委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作用,按照国资委发布的27个制度规范开展国有资本管理;其三,在国有企业开放式重组环境下,还应对国有资本管理的体系进行不断创新,以此实现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国有资本管理过程的监督,彻底解决国有资本流失问题。

3.完善国企管理制度

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正在朝公司制转型,面对全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国有企业还应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完善,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一方面,在现代国有企业管理中,不仅要做到权责清晰、产权明确,而且还要实现管理科学、政企分离,确保企业管理制度符合公司制经营管理要求。另一方面,公司制改革使得国有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的大环境当中,新时期,要进一步发挥国有企业转型公司制后的管理优势,做大做强国有资本,还应积极利用市场的无形作用,对国有企业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深层次利用,以此促进国有优势企业的持续增长壮大,提升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4.重视市场作用发挥

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4]。新形势下,要想培养出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就必须考虑市场条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即在国有企业管理中,应牢牢把握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努力实现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有机统一,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治理模式改革和业务调整,而且能形成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以适应市场发展需要。此外,国有企业还应积极开展经济全球化的研究,在发挥市场机制有效性的同时,参与到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竞争当中,促进国有资本及所有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结论

国有企业改革和国资管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新形势,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及国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中,只有立足混合所有制基础,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通过创新管理体制解决国有企业以往经营问题,实现国有企业的合并重组和公司制发展,这样才能实现混合所有制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联动,进而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实力,做大做强国有资本,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公司制国资国有资产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
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超218万亿元
试析烟草行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特定问题调查:向国资“亮剑”
浅析新形势下的国有资产管理
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动人”又“动产” 山西国资改革按下快进键
国资委将深入推进央企公司制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改制
公司制企业与股份合作制企业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