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值在高级别胶质瘤与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中的比较

2022-01-05 07:28吴玲王冬女朱华勇李杨飞李欣庞坚信郑珂胡安夏季文斌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中线淋巴瘤水肿

吴玲 王冬女 朱华勇 李杨飞 李欣 庞坚信 郑珂 胡安夏 季文斌*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淋巴瘤[1],高级别胶质瘤(HGG)是成人脑内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二者在影像学上有较多相似点[2],由于治疗方案差异较大,因此术前准确诊断PCNSL和HGG至关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二者常规MRI平扫、增强、扩散加权成像(DWI)特点,并测量肿瘤实质区的ADC值进行定量分析,为HGG与PCNSL的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放射科图片存档及通信系统(PACS)中经手术、病理或穿刺证实的PCNSL和HGG的患者。纳入标准:(1)无任何免疫系统疾病;(2)扫描前未经过放疗、化疗等治疗;(3)术后病理诊断HGG或PCNSL。排除术后随访发现有其他系统淋巴瘤。最终纳入10例HGG[男4例,女6例;年龄(58.70±12.26)]和10例PCNSL[男7例,女3例;年龄(56.60±9.02)岁]。

1.2 方法 (1)检查方法:采用美国GE 3.0T Discovery 750 MR机器,8通道头线圈,对所有患者行常规T1WI、T2WI、FLAIR、DWI及增强扫描。参数如下:T1WI,TR 1750 ms,TE 24 ms,矩阵 320×256;T2WI,TR 4600 ms,TE 110 ms,矩阵320×320;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TR10000 ms,TE70 ms,矩阵320×256,FOV24 cm×24 cm;DWI序列,b=1000,TR6265 ms,TE101.6 ms,NSA1,矩阵100×100;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为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剂量为0.1 mmol/kg,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以上序列层厚5 mm,层间距1 mm。(2)数据测量和分析:应用高级图像后处理工作站GE ADW4.4,使用FunctionTool6.3软件对所扫描的DWI原始数据进行分析,由经过培训的住院医师在工作站得到ADC图,选取病灶最大层面,在病灶强化的实质部分及对侧正常区域(若对侧无正常脑实质,选取远离病灶水肿区的正常脑组织作为正常对照区域)分别放置感兴趣区(ROI=32 mm2)测量ADC值的大小,且每次放置时ROI的大小以及形状保持一致,放置时应尽量避开出血、坏死、脑沟、脑室以及邻近的血管等结构,每个位置的ADC值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以减小随机误差。(3)图像资料分析:所有患者均由2名主治医师在不知道病理结果的情况下,通过PACS系统依靠以下定性指标进行诊断:①病灶数量;②肿瘤的部位;③肿瘤形态,有无囊变、坏死、出血、钙化;④瘤周水肿;⑤信号特点;⑥强化特征。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

2.2 两组常规MRI平扫及增强图像特点 10例GBM患者共12个病灶,病灶分布位置主要为额颞顶叶,其中2个病灶发生跨中线生长,以中重度水肿为主,12个病灶均发生囊变,以内部囊变为主,6个病灶出现点状或片子出血,强化特点以花环样强化为主,部分呈轻度线样强化。10例PCNSL组共20个病灶,病灶分布位置以基底节区、丘脑、枕叶等靠近中线区的位置为主,1个病灶累及胼胝体、扣带回跨中线生长,水肿程度多为轻度水肿,3个病灶出现囊变,未见出血病灶,强化以明显均匀强化为主,部分出现“握拳征”。见图1、2。

图1 左侧海马胶质母细胞瘤

2.3 两组患者DWI信号、ADC值比较 见表2、3。

表2 两组患者DWI信号比较(n)

图2 胼胝体压部淋巴瘤

表3 两组患者ADC值比较

2.4 病理结果 HGG镜下见异型细胞排列密集,弥漫性分布,见多灶性坏死,周边肿瘤细胞放射状排列,见多量瘤巨细胞,间质血管增生,部分区出血;仅有3例做基因检测,其中2例IDH野生型,1例ATRX野生型,TERT 突变型。PCNSL10例均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镜下显示:淋巴样细胞弥漫浸润性生长,细胞体积大,胞浆较丰富,核大圆形,卵圆形,肾形或不规则形,染色质均匀,核仁明显,核分裂易见,见大片凝固性坏死组织。

3 讨论

本资料显示,PCNSL与HGG患者平均年龄和性别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二者从发病年龄和性别上很难进行鉴别。由于二者的治疗方案不同,因此影像学诊断对于患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尤为重要。PCNSL是指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CNS)和/ 或眼内的淋巴瘤。PCNSL占原发脑肿瘤 3%~6%,>95%的PCNSL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本研究排除系统性淋巴瘤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和AIDS相关缺陷淋巴瘤[3]。其发病部位多以中线为主,研究报道60%~70%为双侧对称室管膜下多发病变,30%~40%为单发病灶,可位于大脑半球深部、脑室周围、蛛网膜下腔、胼胝体或小脑,也可累及脑膜[4]。本研究共10例PCNSL患者,有5例患者多发病变,分布位置以中线为主,与之相符。MRI图像上,PCNSL具有一定的特征:T1WI呈稍低、T2WI稍高信号,周围水肿轻,囊变、坏死少见,DWI呈稍高信号,增强后大部分呈明显均匀强化,可见“握拳征”。病理上PCNSL是乏血供肿瘤,但由于肿瘤呈血管中心型生长方式,肿瘤细胞侵蚀破坏固有血管,并于血管壁和血管周围呈袖套状生长,导致血脑屏障破坏,对比剂渗透入病灶,出现明显强化。MILLS等[5]研究表明脑淋巴瘤在组织学上无明显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缺乏新生血管生成,血流灌注量也较低。有研究表明[6],PCNSL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可出现脐凹征、握拳征、马蹄征、尖角征、蝶翼征等多种强化方式,这可能与肿瘤内部呈多中心生长相关。HGG病灶多单发,部分可跨中线生长,囊变、坏死多见,MRI多表现为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多呈花环样强化[7]。本研究10例HGG患者共12个病灶,2个病灶跨中线生长,12个病灶均发生囊变,以内部囊变为主,6个病灶出现点状或片状出血,强化以花环强化为主。与之符合。HGG多呈浸润性生长,新生肿瘤血管丰富,因此随着肿瘤的生长内部血管不能供应增殖的肿瘤细胞,此时就会出现囊变坏死。但当肿瘤未发生坏死、囊变时,常规影像学表现鉴别二者有一定困难。

扩散加权成像(DWI)已被广泛用于脑肿瘤评估,被认为是检测活组织水分子扩散差异的最敏感方法。而DWI所测量的分子运动是以ADC来表达,ADC值与肿瘤细胞结构密度呈负相关[8]。本资料中两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文献报道相似。肿瘤细胞异型性越高,细胞越丰富,细胞体积越大,细胞间隙变小,则弥散受限。PCNSL的肿瘤细胞比HGG的排列更密集、核浆比例高、细胞体积大、细胞间质减少、细胞外间隙小,导致PCNSL的肿瘤细胞水分子弥散受限更强,在DWI上信号更高,ADC值低,而HGG的肿瘤呈浸润性生长,新生肿瘤血管丰富,易出现囊变和坏死,导致DWI信号不均匀,内部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导致信号降低。

猜你喜欢
中线淋巴瘤水肿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水肿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消除水肿呢?
从水肿捕捉疾病的蛛丝马迹
课本内外
课本内外
——书写要点(三)
课本内外
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
无误解无伤害关于淋巴瘤,我们只要正解!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