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港打造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的路径
——以迪拜健康城为借鉴

2022-01-05 01:46谢雷星易泽阳周登峰
南海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迪拜目的地海南

谢雷星,杨 政,岳 岩,易泽阳,周登峰

[1.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海南 三亚 572013;2.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海南 海口 570311;3.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100089]

[通信作者]周登峰(1972—),男,山西运城人,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博士,研究方向为医院管理。

建立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海南自由贸易港“三区一中心”重要战略定位之一,而打造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则是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重要内容。医疗健康产业在海南现代服务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构建网格化紧密型医疗集团,促进资源下沉、医防融合,总结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经验,研究支持海南建设区域医疗中心”(1)《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2020年6月1日),http:∥www.gov.cn/zhengce/2020-06/01/content_5516608.htm。。《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高质量发展医疗健康产业”(2)《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2021年3月31日),http:∥plan.hainan.gov.cn/sfgw/24888/202103/2165690f08d447729cd136a677f36226.shtml。。《海南省全域旅游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实施方案》和《海南省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都要求积极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医疗、养老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但在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和建设路径方面,以上政策方案中缺少具体内容。因而,如何利用已有的政策和医疗旅游资源建设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以医疗健康为目的的旅游活动不断增多,学术界也开始将目光投向医疗旅游领域,国内医疗旅游的相关研究成果逐渐增加,尤其是近五年的相关研究成果增速明显。但绝大多数的研究仍停留在理论回顾上,缺乏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深度研究,特别是基于医疗旅游产业融合背景下,如何建设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如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等实践性的研究仍较少。

关于医疗旅游的定义,Jagyasi指出医疗旅游是指一个人经常长途旅行或穿越边境,以直接或间接参与休闲、商业或其他目的的医疗服务的一组活动(3)Hong W.:Global Competitiveness Measurement for the Tourism Sector,Current Issues in Tourism,2009,no.2.。张文菊认为医疗旅游是指人们在常住地的医疗服务不能满足其医疗需求的情况下,到目的地接受各种特殊医疗护理、治疗和其他各种形式的特殊医疗服务与旅游服务的过程(4)张文菊:《我国医疗旅游发展对策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第18页。。侯胜田等认为医疗旅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医疗旅游是指以治疗为主的旅游服务,而广义的则包含所有以健康为主题的旅游服务,其主题包括医疗、养生保健、体检、康复与护理等。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世界卫生组织对医疗旅游的定义,即“以医疗护理、疾病与健康、康复与休养为主题的旅游服务”(5)侯胜田、刘华云、王海星:《北京市医疗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探讨》,《医院院长论坛-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有研究表明,医疗保健能够促进国际旅游经济增长,其在增加国民收入和外汇、提高就业率和提高区域经济效益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关于医疗旅游目的地,国内外学者有较为丰富的研究。Heung等人发现主要旅游地区成为医疗旅游目的地的关键原因在于其基础设施、医疗设施、政策、语言文化、政府态度、专业技术限制、经济因素以及投资潜力等各个方面的表现。认为香港作为亚洲医疗旅游目的地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在于,政府和私立医院都缺乏对发展香港医疗旅游持续的激励。并认为态度、主观行为、积极乐观的期望是影响游客选择旅游目的地的三个重要指标,旅游地品牌形象与感知对影响游客态度有着显著性联系(6)Vincent C.S.Heung, Deniz Kucukusta, Haiyan Song:Medic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 Anassessment of the Barriers,Tourism Management,2011,vol.32,no.5.。张维亚等人提出,医疗旅游目的地应当提供心境的混合产物来丰富体验和获得较高的满意度(7)张维亚、陶卓民、蔡碧凡:《基于心境理论的医疗旅游者满意度研究》,《社会科学家》,2013年第1期。。

在医疗旅游目的地路径建设方面,Bookman等将医疗旅游分为3类,以手术治疗、医学诊断以及医疗保健为主(8)Bookman M.Z.,Bookman K.R.:Medical Tourism in Developing Country,New York and Hampshire: Palgrave Macmillan,2007,pp.21-65.。叶洋洋等认为医疗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径需考虑医疗旅游产业的技术、功能、特征及与旅游产业的关联方式,整体上在技术、产品或业务以及市场三个方面上形成融点,进而形成产业链条(9)叶洋洋、唐代剑:《产业融合视角下医疗旅游融合发展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21年第2期。。

在医疗旅游目的地指标体系方面,Fetscherin等设计出医疗旅游指数MTI(medical tourism index),即一个新的基于国家表现方式测量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指数(10)Marc Fetscherin,Renee-Marie Stephano:The Medical Tourism Index: Scal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Tourism Management,2016,vol.52,no.5。白琦瑶建立起中国医疗旅游目的地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39个(11)白琦瑶:《中国医疗旅游目的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第51-52页。。

二、迪拜健康城案例分析

迪拜位于东西方交会处,是一个贸易中转地,辐射区域人口达22亿,涵盖非洲、欧洲、中东、独联体国家、中亚和印度。经过多年的发展,迪拜经济逐渐摆脱了对石油的依赖并获得持续高速增长。在自贸区带动下,迪拜的网络城、媒体城和工业城获得了巨大成功,多个行业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其健康产业却相对落后。2014年,迪拜政府宣布推出医疗旅游发展战略,目标是发展成为区域医疗旅游中心。2016年,迪拜政府启动“迪拜健康战略2020”,规划了未来5年健康医疗行业发展蓝图,计划到2020年每年吸引医疗游客50万人次,医疗旅游收入达到7.1亿美元。

根据迪拜旅游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迪拜旅游总人数达到1 592万人次,其中接待了33.7万名国际医疗游客,约占总游客量的2.1%。医疗旅游收入同比增长5.5%,达到121亿迪拉姆(约3.17亿美元)。虽然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在持续,迪拜仍然没有降低其每年50万人次医疗游客的目标。其信心来源是:截至2021年5月底,迪拜所在的阿联酋疫苗接种数量突破1 200万剂,接种率为每100人121.68剂。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计划2020年举办的迪拜世博会延期至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举行。健康产业的持续发展推动医疗旅游业不断发展。根据迪拜旅游局的预测,世博会期间将会接待游客2 500万人次。经过短短十多年的发展,迪拜健康城已经成为世界医疗旅游目的地,其产业集群的建设路径对海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一)围绕清晰的产业定位,打造健康产业集群

迪拜健康城以满足生活在中东欧和西亚之间的约22亿人口的医药和健康需求为目标,建成世界级健康管理中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迪拜健康城集聚了医疗、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医疗健康全产业链形态,主要分为医疗和康养两大功能区,其中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和长期保健设施、临终关怀和诊断实验室、医学院、护士学校、生命科学研究中心、诊所和医院以及专门的实验室。骨科、运动医学、皮肤病学及护理、牙科和生育治疗是目前迪拜医疗旅游的顶级医疗项目,近两年吸引了大量医疗游客。其中,运动医学康复成为欧洲众多高水平运动员的首选。此外,迪拜将自己定位为领先的医疗旅游目的地,并与业内机构和人士合作,吸引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医疗游客。

(二)一流的政策软环境,吸引国际医疗机构纷至沓来

迪拜健康城实施100%免税、100%外国所有权、无公司税、无所得税、无关税、无限制的资本、贸易堡垒和配额等。同时,为迪拜健康城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免除所有税收。50年内,市场主体把资本、股息或工资转移成任何币种和转移至迪拜健康城以外任何目的地时都无任何限制。迪拜健康城凭借其极其优越的政策优势和国际化的投资环境,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高端医疗服务资源。

(三)“三环”产业布局,构建完善服务体系

迪拜健康城以穆罕默德·本·拉希德学术医学中心为核心,聚集了2家大规模综合医院,超过120个专业门诊中心,超3 700家专业医疗实验室,形成医疗区。周边还建立起了健康社区,配套的商务会展、娱乐设施、综合医疗网络、医药物流和医药零售产业,通过高质量的交通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不断吸引人才和医疗旅游人群向迪拜的核心医疗区聚集。

如图1所示,“三环”产业布局是通过医疗健康产业集聚为核心,凝聚一批实力雄厚的医疗机构,牢固树立强有力的专业优势地位。产业链延伸的不断加强,通过相关配套政策和客观环境的打造,吸引一批综合实力强且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入驻,丰富产业体系,壮大产业链。迪拜健康城进一步加强医疗环境和功能布局的建设,注重以人为本,形成多元功能的深度融合。

(四)六大支撑保障让迪拜健康城高效运转

1.完善的医疗旅游引流体系。迪拜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处于西亚东欧北非的4小时经济飞行圈范围内,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口能够轻松访问。迪拜医疗签证程序简单、灵活,患者通过所选择的医疗机构即可完成签证申请流程,且医疗机构还可代表患者申请签证,患者可以根据需求选择不同逗留期以及单次或多次旅行。迪拜健康城可为海外病人申请最长延期至9个月的医疗旅游签证。为吸引海外患者,加强迪拜的医疗旅游竞争力,迪拜卫生局(DHA)打造“迪拜健康体验(DXH)”品牌,与顶尖医疗机构合作,研发设计用户界面友好的智能应用程序及医疗旅游网站,其服务语言包括阿拉伯语、英语、中文、俄语等,内容涵盖医疗套餐及医疗项目、签证、阿联酋航空机票、酒店、保险和旅游信息等。

2.特色医疗服务体系。阿联酋以其整容手术而闻名,是具有丰富经验的医疗专业人士的聚集地,这里的整形外科医生人数与手术需求保持一致。统计数据显示,阿联酋每1.8万人拥有1名整形外科医生,而美国则是每5万人拥有1名整形外科医生(12)《阿联酋——全球首选医疗旅游目的地之一》(2018年11月20日),https://www.sohu.com/a/276628529_816777。。此外,许多世界知名整形外科医生也都飞往阿联酋提供手术服务,政府甚至为这类医生提供短期签证,以鼓励更多的世界级医疗专业人士到阿联酋执业。健康城中还汇集了全球各地的治疗方法,除了西医,还有顺势疗法、印度草医学、中医等领域治疗方法。

3.通用医疗保险和国际标准保障体系。迪拜除了强制所有居民办理医疗保险外,还推出医疗旅游签证,并为游客提供健康或旅行保险,免费提供紧急医疗服务。同时,与其他医疗旅游目的地相比,迪拜医疗系统对标全球最高标准的JCI 认证(13)JCI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认证是公认的国际医疗安全与规范化管理的标准,代表了全球医疗服务、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又被称为验证医疗机构的“金字准绳”。,但医疗服务价格相对较低,有着极强的竞争优势。

4.康复疗养保障体系。优良的术后康复软硬件设施、完备的医疗设施能够满足各种类型的康养需求,并且工作人员接受过专业培训,可以处理从一般到紧急各层次的护理。

5.医疗质量保障体系。迪拜健康城与美国哈佛医学国际部合作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中心(CPQ),实施严格的质量临床标准,并监督医疗保健计划临床服务中落实的程度,通过细化系统对临床和计划的管理监督,确保病人护理质量和安全性。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实施以医疗质量为中心的国际化管理是迪拜健康城在国际上打开知名度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6.医药及器械进口使用服务保障体系。随着中东地区人口快速增长,面对庞大的医疗需求,迪拜政府一直在积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使用已经通过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或者通过欧洲药品局审核的创新性和普通性药品,并且加快新药的注册速度,将市场上注册新药的流程缩短至2到3个月,远远快于海湾区域内邻国。1975年以来,迪拜通过举办“迪拜医疗设备展览会”,吸引了全球各地区的医疗领域专家和器械厂商,使得展会成为中东最大、最具盛名的医疗器械展,并通过展会让迪拜各家医院保持医疗技术与医疗设备及时更新,与全球最新技术同步。

(五)借鉴意义

打造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迪拜健康城首先有明确的定位和清晰的目标客群,在设立之初就十分明确——满足生活在中东欧和西亚之间约22亿人口的医药和健康需求,建成世界级健康管理中心。迪拜以清晰的定位和良好的硬件环境为基础,全面的政策支撑为建设手段,从而吸引全球的医疗机构入驻。其次,迪拜提供了比自由贸易港更优惠的税率,即健康城实施100%免税、100%外国所有权、无公司税、无所得税、无关税、无限制的资本、贸易堡垒和配额等。再次,围绕定位与产业规划,打造“三位一体”的产业体系,即产业内核(多层次医疗体系)、产业支撑(医药仓储物流、第三方检验检测、设备研发制造)、产业配套(餐饮住宿及相关配套服务)。最后,通过营销、服务、质量、保险、康复、设施等六个方面的保障体系,实现迪拜健康城的高效运转。

三、海南打造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面临的问题

(一)产业聚集度不高,没有形成产业集群

海南医疗健康产业集群发展慢、聚集度不高、产业链不完整。例如海口高新区药谷工业园,虽然已聚集了海药、海灵、齐鲁等知名医药生产企业,但上游研发和下游医疗服务机构仍相对欠缺,产业链不完整,与本地医疗研发和医疗服务机构(例如海南医学院、海南省人民医院等)结合不紧密,没有形成“产-学-研”的医药研发生产体系,也没有形成“医-教-研”的医疗服务体系。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具备诊治重疾患者和复杂疾病的医疗服务能力,但仍接诊大量普通病人,没有在周边形成紧密的三级诊疗医联体,没有与周边康养机构合作形成全周期的“术前-术中-术后”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总体来看,海南大多数三甲医院都脱离了区域合作建设,未形成聚集效应、示范效应、虹吸效应,致使周边医学产业单一,无核心支撑体系,综合服务能力不足。

(二)国际化就医环境缺乏,国际认证医疗机构少

迪拜、新加坡等全球自贸港都在建设高水平医疗旅游目的地,且具有先发优势、资本优势、人才优势,海南需要后来追上有一定难度。海南医疗机构以本地患者为主,缺乏具备国际化服务能力的医护人员和服务体系。泰国已经形成南亚医疗中心,并以其低廉的手术价格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成为全球最大的求医旅游目的国之一。以美国JCI认证为例,截至2021年5月27日,全球JCI认证的医疗机构共计939家,中国有49家医院获得JCI认证。而整体医护资源落后于我国的泰国已经有42家医院和诊所获得JCI认证,位居东盟国家第一(14)《天风证券:国际医学(000516.SZ)中心医院通过JCI认证,维持“买入”评级》(2020年5月31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1244326324028405&wfr=spider&for=pc。。

(三)岛屿经济要素价格不断上升,服务成本不具备竞争优势

由于岛屿经济的原因,海南土地、人工等要素成本不断上涨,是一些东南亚国家要素成本的2倍以上,在建设医药制造、康养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时,不具备成本优势。例如,在同等情况下,泰国的医疗费用比大多数西方国家和中东国家便宜40%~70%。再如,在美国进行心脏搭桥手术大约需要10万美元,而泰国曼谷医院手术费用在1.2万美元左右,仅是美国的1/8。泰国凭借价格优势,吸引欧美和世界各地的患者蜂拥而至。海南还在高水平医科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所、专利技术、生命健康大数据等高级医疗生产要素领域相对匮乏,建设高水平“医-教-研”产业集群基础十分薄弱。

(四)医疗与旅游、康养、会展等产业结合度不深

海南大多数医院和医疗机构都是单独矗立,或者是医疗机构的简单聚集,没有围绕患者需求和医疗机构需求打造产业集聚区。医疗与旅游、康养、会展、购物休闲等服务产业结合度不高,还没有形成产业深入融合的产业联合体,缺乏围绕患者需求的“院前-院中-院后”完备医疗康复服务体系,未形成省级旅游部门与医疗、药品等监管部门的深度联动发展合力。

四、海南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的发展路径

海南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的建设,不能简单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需要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和本地要素资源特点,提出可行的闭环发展路径。本文借鉴迪拜健康城发展模式,结合海南建设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面临的问题,以PDCA戴明环为原型(15)雷壮吉:《浅谈戴明环循环的管理模式》,《石油库与加油站》,2004年第2期。,创造性地提出“四步法”医疗旅游目的地建设路径,包括明晰定位、精准施策,核心产业、形成集群,建立指标、定期评估,完善服务、打造体系(如图2)。

(一)明晰定位,精准施策

1.明晰定位,依托国内和东南亚20.5亿人口大市场,实施差异化竞争。中共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沈晓明在2021年4月1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是一个‘8’字形,海南就在这个‘8’字形的交汇点上”(16)罗霞、苏庆明:《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全面扩大开放,做好消费回流文章——开放海南汇机遇》,《海南日报》,2021年6月1日,第A07版。。海南的国际医疗旅游以自贸港制度型开放为依托,基于海南地处双循环交汇点的特殊位置,背靠大陆14亿人口大市场,面向东南亚6.5亿人口,打造服务20.5亿人口为主的区域性国际性医疗旅游目的地。海南可以避开成本劣势,与东南亚差异化竞争,专注尖端医学和中医药特色产业。在尖端医学领域,依托博鳌超级医院、解放军总院海南医院、海南医学院等本土尖端医疗机构,以技术、药品、器械与国际“三同步”的领先性,吸引国内和东南亚高端医疗人群来海南就医。依托海南中医药服务能力尤其是南药和黎药特色,发展中医药康复旅游,打造“大健康+南药种植”融合发展体系。加大对槟榔、益智、牛大力等优势南药种植支持力度,加强医疗服务与森林温泉等康复资源的协同,形成“南药种植-研究治疗-生态康复”中医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2.精准施策,打造国际医学港,立法促进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迪拜医疗城提供了比自贸港政策更优惠的政策,50年内实施100%免税。海南自由贸易港不是全球避税港,无法采取类似措施,但可以采取五年内免所得税、免场地租金,采取产值奖励、研发奖励、医疗保险奖励等措施,全方位降低医疗机构经营成本和患者支付成本,吸引全球医疗服务机构落地海南。由于医疗旅游在国内发展时间较短且不成熟,而医疗旅游涉及旅游服务、医疗服务、药品药械监管、质量体系、法律纠纷等事务,需跨部门监管,因此应以制度集成创新为抓手,立法打造国际化的医疗服务促进和监督协调机构。建议由旅游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牵头,市场监督、商务和外事等部门参与,成立以法定机构形式存在的医疗旅游促进局,来整体负责医疗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建设、招商引资、国际营销、行业监管和行业评估,整体推动医疗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同时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医疗旅游促进条例”,加强医疗旅游的行业规范,优化医疗纠纷的国际调解、仲裁机构和人员的培训,打造有法治保障的医疗旅游大环境。

(二)核心产业,形成集群

1.核心产业,打造“医-教-研”产业内核,形成核心竞争能力。围绕核心医疗资源,打造“医疗服务-医学研究-医学教育”三位一体的核心产业集群。例如,在北部地区围绕海南医学院、海南省人民医院及周边恭和苑等康养资源,结合高新区药谷工业园的CRO、CDMO医药研发制造机构,构建“医-教-研”产业集群。在南部地区,以解放军总院海南医院(301)、三亚市中医院为核心,结合三亚海棠湾的康养旅游资源,引入临床医学院,积极申请省部共建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国际医疗质量管理中心、国家中医药研发中心,以医疗旅游需求为牵引,打造“医-教-研”三者有机融合、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

2.打造“产业核心-产业支撑-产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在形成产业内核以后,围绕产业内核,持续加强产业支撑、产业配套体系建设和融合发展,打造产业内核(多层次医疗体系)、产业支撑(医药物流、第三方检测检验机构、医药及设备研发制造)、产业配套(餐饮住宿及相关配套服务)“三位一体”的产业体系。例如,在海口和三亚医疗产业集群的产业支撑和配套上,要注重保税药械物流仓和第三方检测检验机构的规划建设,这是保证医院及时准确获得检验结果,保证患者及时获得国际同步的医药、设备和技术服务的关键所在。在患者消费服务配套上,注重在大型医院和医学中心周边资源的整合与重构,保证围绕三甲医院和国际医疗中心有足够便利化、国际化的酒店、餐饮、康养设施和药品企业零售机构,形成“院前-院中-院后”完备的产业服务体系。

(三)建立指标,定期评估

1.建立海南医疗旅游指数(Medical Tourism Index),用指标指导医疗旅游目的地建设和评估。医疗旅游指数(MTI)最早由国际健康研究中心和美国医疗旅游协会在2016年共同发布,每年发布一次排名,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该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属于安格鲁-撒克逊价值体系的评价指标,对于亚洲国家并非完全适用。为了掌握国际话语权,海南自贸港在对标国际指标的同时,应增加中国中医药特色、全域旅游、医养融合等指标,形成具有海南特色同时国际通行的医疗旅游指数。一级指标体系建议包括:目的地环境、医疗旅游特色产品、医疗旅游设施、医疗旅游服务、医疗旅游融合、医疗旅游费用、国际化水平和目的地管理水平等指标。

2.定期开展评估,向国际发布评估结果,推广海南国际医疗旅游品牌。基于指标体系,海南可选择以省域为单位,也可选择具体市县、医疗园区、医疗集群作为评估对象,定期用中英双语向国内国际发布评估结果,引导舆论导向,吸引国内医疗消费回流,最终让游客们在东南亚的中高端医疗旅游项目中选择海南。学习免税行业的《穆迪戴维特报告》(The Moodie Davitt Report),与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海南国际传播实验室、智库机构和国际媒体共同发布年度报告,形成基于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舆论风向。报告发布机构建立与相关省市、医疗园区、药械企业、康养机构的深度联系,通过“颗粒度”更细的评估和评价,引导机构积极参与和优化医疗旅游服务质量,共同打造海南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

(四)完善服务,打造体系

1.完善服务,强化医疗旅游配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医疗服务国际化水平。以指标体系为准绳,调整优化现有医疗旅游目的地的建设。迪拜、泰国等知名医疗旅游目的地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地区之所以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医疗旅游目的地,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医疗基础设施、休闲设施、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人才、合理的价格(交通、住宿、医疗等)等(17)刘德浩、庞夏兰:《海南医疗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研究》,《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年第12期。。因此,海南在加快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的同时,还需要围绕重点国际医疗机构,提高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包括进一步优化医疗旅游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建设;集医疗康复、养生保健、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医疗康体旅游项目的特色品牌建设;加强国际医疗旅游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对医疗机构、旅游部门相关服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语言培训建设;提供“私人定制”中医理疗服务和机票、签证、餐饮、住宿、翻译等相关配套服务等。

2.打造体系,加强医疗旅游目的地管理,建设海南自贸港医疗旅游目的地品牌。目的地管理是医疗旅游活动的重要支撑,主要包含行政管理和市场管理两大方面。在行政管理领域要加强医疗旅游信息服务、游客投诉反馈机制、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医疗旅游监督机制的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保险合作范围、医疗保险报销程序,放宽各类保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鼓励外资医疗保险机构在海南开展国际化医疗保险服务。市场管理领域要加强医疗旅游的品牌和形象,加强与国际医疗健康产业领域社会组织的合作,深度融入全球健康产业链。与全域旅游宣传相结合,“全省一盘棋”开展海南“自贸港国际医疗旅游目的地”品牌的宣传,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建议由海南省旅文厅、省卫健委联合各医疗产业集群,打造“海南自贸港医疗旅游目的地”品牌,进行全球营销推广,提升海南医疗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猜你喜欢
迪拜目的地海南
恋爱中的城市
迷宫弯弯绕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杂忆
动物可笑堂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我在迪拜教书法
重庆“灰姑娘”,嫁了个“迪拜王子”
迪拜—天堂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