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再生让高密农村路焕发新活力

2022-01-08 12:05高密市交通运输局吕伟王强葛彬
中国公路 2021年21期
关键词:高密市铺筑西路

文/图|高密市交通运输局 吕伟 王强 葛彬

随着山东省高密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公路交通量日益增长。由于服役时间的逐年增长,以及大中修养护不及时等原因,高密市部分技术等级和承载能力较低的农村公路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

高密市交通运输局通过全市农村公路摸底调查发现,高密市部分农村公路已经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其中不乏超期限服役的农村公路,其路面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沉陷、龟裂及坑槽等病害。这样的农村公路,已经不能依靠简单养护根治病害,而大规模的大中修工程,又必然会给县级财政带来沉重的资金压力。

面对沉重的财政资金压力和提高农村公路整体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在2019年交通运输部颁布实施冷再生技术规范后,高密市交通运输局密切关注冷再生技术的应用情况,并在谭西路、北平路等农村公路的改造工程中,陆续推广应用了冷再生技术,并取得比较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谭西路始建于2003年,原有路面结构为两层石灰土含量分别是8%和10%的底基层、1层13厘米的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和1层3厘米的AC-13沥青混凝土面层。改造前,谭西路已经超出设计使用年限多年,路面破损及坑槽等病害较多,运输效率低,改造迫在眉睫。

近年来,高密市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网络,有效地改善了农民出行条件,为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2019年,谭西路改造工程首次采用了冷再生技术。工程技术人员通过现场勘察发现,谭西路路面底基层整体完好,部分路段出现沉陷,主要问题是由水稳基层和路面面层的严重老化所导致。如果按照传统的中修工程方案,需要把水稳基层和面层铣刨清除,再重新铺筑基层和面层,而仅铺筑基层需要的粗细集料就达到近万立方米,这意味着沉重的环保和资金压力。

近年来,国家愈加重视环境保护。一方面,矿产资源开采管控趋严,直接导致公路工程所需的粗细集料供应紧张,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另一方面,在养护工程铣刨环节中,产生的大量废弃料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也引起了各级各方的重视。此外,由于高密市地处平原地区,石料资源匮乏,所用石料基本是从外地购入,运距较远,备料周期较长,运费较高。

针对传统中修工程方案中存在的问题,高密市交通运输局的工程技术人员通过检测分析谭西路的基层铣刨料发现,其矿料颗粒的压碎值和颗粒级配等指标都能满足重新利用的要求,公路基层及面层的破坏也并没有造成矿料颗粒品质的明显改变,铣刨产生的矿料混合料经过拌和站的重新配比优化,以及二次拌和后,完全可以作为路面基层集料使用。

试验验证表明,在铣刨混合料中掺加8%的10毫米至20毫米粗集料和7%的20毫米至30毫米粗集料,再掺加4.5%的42.5号路用缓凝水泥,按最佳含水量拌和并标养7天后,其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了3.8兆帕,相较于同等强度但完全使用新矿料的做法,仅多耗费0.5%的水泥用量。

按照试验确定的最佳配合比完成铺筑后,谭西路成型效果良好,取芯验证满足规范设计要求。从通车两年的运行情况看,路况保持良好,整体质量符合竣工验收标准。2021年,高密市在农村公路北平路改造工程中继续应用了冷再生技术。

实践证明,采用冷再生技术的谭西路改造工程,首先仅路面基层就比传统施工方法降低了65%的成本,成本优势明显,能有效缓解县级财政的资金压力。其次,就地铣刨、就地运回拌和站冷再生,大大缩减了备料周期,减轻了储备材料的资金需求。最后,冷再生技术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新工艺,能实现废弃材料的循环利用,可大幅减少矿产资源的过度开采,符合环境保护的大趋势。

猜你喜欢
高密市铺筑西路
罕乌拉西路
西路站里油味浓
山东省高密市家纺新材料产业集群情况及发展措施分析
梦里东方——CoCo都可白塔西路店
广州市荔湾区环市西路小学作品集
“铺筑”远大前程
Teacher's story makes your Thanksgiving
高密市志愿者协会发展历程
山东省高密市粮食局 扎实推进粮食市场监管创新
公路沥青路面铺筑技术与质量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