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对儿童发热就医的影响

2022-01-10 09:09黄宇玲陈华丽李文睿
现代医院 2021年12期
关键词:患儿新冠儿童

黄宇玲 陈华丽 李文睿

1 广州南方学院 广东广州 510000;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广东广州 510000

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机体的防御机制并不完善,容易受到各类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导致发热[1]。儿童发热具有起热快、病情变化快、反复发热的特点[2]。由于机体各项机能未发育完全,儿童发热后易引起并发症,如高热惊厥等,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3]。儿童家长作为患儿的第一发现者,对发热患儿进行早期及时有效的处理尤为重要。但据调查[4-9],部分家长对于儿童发热的相关知识缺乏,采用了错误的降温方法进行护理,这可能导致患儿出现低体温、疾病加重,甚至掩盖病情而耽误治疗等不良后果。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具有传染性强、发病急骤、死亡率高等特点[10]。因而监测体温成为了初筛感染者的最主要且有效的措施,能够早期鉴别潜在风险人群,及时隔离送治,这也引起了群众对发热的关注[11]。 目前新冠疫情在国内得到有效的控制,但群众对于病毒的顾虑依然长期存在[12]。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发热认知与需求、对发热处理方式,研究新冠疫情对儿童发热就医的影响,为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儿童发热门诊开设、儿科诊疗、发热知识普等提供数据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患儿家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3~14岁患儿家长;②新冠疫情前及新冠疫情期间患儿均有发热史;③患儿家长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5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 调查方法

自编《新冠疫情对儿童发热就医的影响调查问卷》,并于2020年12月—2021年2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儿科门诊、住院部及广东省某县多间小学的150位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 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冠疫情前及疫情期间儿童发热时家长的优先处理方式

在150位患儿家长中有67.33%(101/150)患儿家长对孩子发热的处理方法有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9.695,P=0.001),见表1。新冠疫情前及新冠疫情期间及时送医就诊的患儿人数分别为27例及58例,新冠疫情期间及时就诊人数明显增多,但仍有36.67%的家长选择自行物理降温,多数使用退热贴和冰敷降温。

表1 新冠疫情前及新冠疫情期间儿童发热时家长优先处理方式的比较 [n=150,n(%)]

2.2 新冠疫情前及新冠疫情期间儿童发热是否及时就医的原因

表2~3结果显示:疫情期间儿童发热时家长及时送医更多的是因为“相信医生及觉得去医院安全”“担心孩子为新冠病毒感染”;而未及时就医的原因中“自认有经验、有专业知识”的占比相对下降,部分家长出现了对 “就诊时感染新冠病毒”的担忧。

表2 患儿发热后及时就医的原因 n(%)

表3 患儿发热后未及时就医的原因 n(%)

2.3 新冠疫情前及新冠疫情期间对发热患儿就医场所选择

由表4可见,在新冠疫情发生前,患儿家长倾向于就近就医,而新冠疫情期三甲医院为最多的选择。

表4 新冠疫情前及新冠疫情期间对发热患儿就医场所选择的比较 [(n=150,n(%)]

2.4 新冠疫情发生后患儿家长对发热知识了解情况及需求

新冠疫情发生后对发热患儿处理方式有改变的101名家长中,有83名(82.18%)家长表示在疫情期间有进一步了解过与儿童发热的相关医学知识或信息,多为发热的程度分级、热型等相关病情判断(表5)。新冠疫情发生后有126名(84.00%)家长对进一步学习儿童发热知识有需求,其中多数家长希望通过医护人员、宣传手册及医学相关书籍等途径来获取相关知识,见表6。

表5 新冠疫情发生后患儿家属对发热知识的了解情况 (n=83)

表6 家长获取小儿发热相关知识的理想途径 (n=126)

3 讨论

新冠疫情对我国现有医疗体系发起巨大的冲击[13],改变了群众的就诊意识与求医行为。目前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长对发热患儿的处置方式,在就医时机、就医场所、就医知识需求的方面发生改变。本研究通过对新冠疫情前及新冠疫情期间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新冠疫情使家长改变发热患儿就医行为的影响因素。

3.1 儿童就医行为改变的原因分析

3.1.1 新冠疫情期间家长焦虑心态提高就医率 新冠疫情发生后患儿家长在就医行为上反映了其对新冠病毒感染的焦虑心理状态。通过调查,新冠疫情前及新冠疫情期间家长对发热患儿优先处理方式存在差异(P<0.05),且更多的患儿及时就医的原因为“担心感染新冠”“认为在院就医安全性高”,家长对发热的观念变化可能是导致患儿就医率提高的直接原因。

3.1.2 疫情发生后保健知识教育改变家长的就诊行为 疫情发生后,家长通过相关部门、媒体对新冠防控知识的宣传,接受并学习社区及医院教育信息,增加了对发热等疾病的认知。本研究结果显示,69.88%的家长能对发热的程度分级、热型进行判断,同时84%的家长意愿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这可能是促进就医率提高的条件。且随着家长的相关知识增加,就医及时率也在增长。因此,全民普及保健知识有利于规范群众医疗行为。

3.2 儿童就诊行为改变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3.2.1 减轻家长对患儿就医的顾虑 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部分家长认为去医院增加感染新冠的风险,因而就算患儿发热严重也选择在家自行服药治疗,未能及时就医[14]。因此需要加强家长对医院针对新冠肺炎开展的院内防控情况的了解,可通过家长比较倾向的方式进行信息共享,如医疗机构公众号信息发布、小视频、宣传手册等,传播疫情最新资讯,引导发热患儿的就医途径,促使发热患儿及时就医[15]。同时,院内建立并完善发热患儿的标准操作程序,包括门急诊区设置预检分诊,监测体温、流行病学史的询问与记录,以及发热患儿隔离治疗的应急预案等[16]。

3.2.2 加强家长对儿童发热相关的知识宣教 家长在处置发热患儿时,仍然存在错误的处理方法,通过加强向家长普及儿童发热的相关知识,改变其就医观念,有利于减少误治率。医护通过直接教育、宣传手册、信息平台等家长更倾向于接受的途径进行健康教育,加强家长对小儿发热的重视程度,并针对性地宣教物理降温的原理与方式、指导家长选择退热药物和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此外也要加强家长对新冠肺炎及防疫知识的普及。家长只有对发热及防疫知识更加了解后,才能在疫情期间对小孩发热做出更为正确的处理。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疫情使家长对患儿发热的处置方式有影响,疫情发生后患儿就医率提高、家长对就医信心增加,在一定程度反映群众对发热的关注度提升。同时,知识宣教可提高家长对发热患儿处置的正确率。医疗机构与相关部门应规范发热患儿医疗行为,为家长提供正确的就医指引和保健知识。

猜你喜欢
患儿新冠儿童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新冠病毒的自白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