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硫唑嘌呤对CD肛瘘手术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2-01-10 14:16兰豫湖南省岳阳县第二人民医院湖南岳阳414114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肛瘘括约肌单抗

兰豫(湖南省岳阳县第二人民医院,湖南 岳阳 414114)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属肠道炎性疾病,易受炎症刺激、局部免疫功能障碍引发肛瘘。在对CD肛瘘患者手术治疗后患者仍持续存在肠道内炎症反应,影响其康复能力,需积极治疗[1]。硫唑嘌呤(Azathioprine)属巯嘌呤咪唑衍生物,通过拮抗嘌呤抑制淋巴细胞增殖而产生免疫作用,多用于CD患者临床治疗,以提升其免疫能力,改善炎症反应程度,但单一用药效果有限[2]。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dyyb)属机体免疫调节药物,在对CD病治疗中,通过调节机体免疫能力、促进黏膜愈合以改善临床症状[3]。相关研究表示[4],在对CD手术患者药物治疗中,应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预后。为此,本次研究选取96例CD肛瘘手术患者,探究以上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96例CD肛瘘手术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奇偶法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14例,年龄20-56岁,平均(25.97±2.64)岁;Parks分型:括约肌上型3例、经括约肌10例、括约肌间型35例;病变部位:回结肠25例、回肠12例、结肠11例;观察组男性37例、女性11例,年龄20-58岁,平均(26.01±3.11)岁;Parks分型:括约肌上型2例、经括约肌12例、括约肌间型34例;病变部位:回结肠26例、回肠10例、结肠12例;组间资料相近(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2年·广州)》[5]中CD诊断标准;②均伴肛瘘,且均接受手术治疗;③精神状态正常,可配合完成治疗;④患者、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②合并凝血功能障碍;③合并心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④近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⑤研究期间失访、脱落。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括约肌挂线引流术治疗,术后3d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术后当天对照组实施硫唑嘌呤口服治疗,每日用药剂量为2.5mg/kg,持续治疗40周。观察组术后当天、术后2周、6周、14周时应用英夫利昔单抗静脉滴注治疗;术后第14周开始应用硫唑嘌呤口服治疗,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持续治疗40周。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6]:治疗前后对患者以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评估,显效为CDAI评分下降>70分,有效为CDAI<150分,无效为CDAI升高>70分;有效率为显效、有效两者百分比之和;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12(IL-12)、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7(IL-17),均以酶联免疫法检测;③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包括CD4+、CD8+,均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并计算CD4+/CD8+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25.0分析,(±s)、(%)分别表示计量、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92%,较对照组的85.42%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 治疗前两组IL-12、IFN-γ、IL-17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2、IFN-γ、IL-17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s)

组别 n IL-12(ng/L) IFN-γ(IU/mL) IL-17(µ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 150.15±26.13 72.87±12.48 21.03±2.37 8.13±1.02 29.78±3.57 13.71±3.03观察组 48 154.30±24.75 64.49±10.30 21.59±3.41 7.40±1.38 30.46±4.12 11.96±2.79 t 0.799 3.588 0.934 2.947 0.864 2.944 P 0.426 0.001 0.353 0.004 0.390 0.004

2.3 治疗前后免疫功能 治疗前两组CD4+、CD8+、CD4+/CD8+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CD4+/CD8+水平较对照组低,CD8+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比较(±s)

组别 n CD4+(%) CD8+(%) CD4+/CD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8 48.34±2.63 44.97±3.42 36.48±2.21 38.77±4.29 1.33±0.20 1.15±0.22观察组 48 49.01±3.32 41.69±4.30 37.18±3.66 42.35±5.24 1.34±0.15 1.00±0.13 t 1.096 4.136 1.134 3.663 0.277 4.067 P 0.276 <0.001 0.260 <0.001 0.782 <0.001

3 讨论

CD伴肛瘘为CD最常见并发症,出现流脓、肿块、疼痛等表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7]。手术为CD伴肛瘘主要治疗方式,但受患者肠道免疫状态、炎症反应状态等因素影响,可影响其手术康复质量,增加CD肠道炎症反应程度,影响预后[8]。因此需加强治疗,以抑制消化道炎症反应程度、保证治疗效果。

硫唑嘌呤广泛应用于免疫异常疾病治疗,口服用药治疗后,在体内分解为巯嘌呤,抗原对机体刺激引发免疫反应后,免疫活性细胞会出现大量增殖,增殖期间需嘌呤类物质,而巯嘌呤可拮抗嘌呤,以抑制RNA、DNA、蛋白质合成能力,进而可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抗原敏感淋巴细胞转化,进而产生免疫作用[9]。英夫利昔单抗,可与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以透膜、可溶形式高亲和力结合,使肿瘤细胞坏死因子失去活性;同时可增加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内皮细胞、白细胞表达黏附分子、白细胞迁移,纠正机体免疫反应[10]。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应用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提升,且治疗后观察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免疫因子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考虑原因为,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后,患者的肠道免疫功能增强,可抑制患者肛瘘术后炎症反应,维持其免疫能力稳定,并提升其肠道炎症反应抑制能力,在促进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基础上,加快其肠道功能恢复,提升治疗效果[11]。

综上所述,对CD肛瘘手术患者实施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炎症反应水平及免疫程度,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肛瘘括约肌单抗
FOLFOXIRI联合贝伐单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
医院静配中心曲妥珠单抗剩余液信息化管理与成效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手术可以根治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肛瘘微创手术治疗进展分析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为什么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