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应用于周围型肺癌诊断的价值观察

2022-01-10 14:16宋红岩天津市北辰医院天津300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低剂量标志物准确率

宋红岩(天津市北辰医院,天津 300000)

癌症发病原因不清,包括多种多样不同病理分型,还有许多不同亚型,尤其是肺癌。根据病灶所处位置,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及弥漫性,周围型肺部肿瘤以肺部腺癌最为常见,弥漫肺癌病变常常因类似于炎症组织弥漫性的改变,而不见明显的肿块或结节灶,与感染性病变很难鉴别[1]。而由于早期诊断、早期确定临床分期,对于患者延长生存期及提高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作用[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诊断为周围型肺癌的患者,以不同剂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联合血清标志物检测,现将其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2010年肺癌诊断与治疗指南专家共识(中国版),均经病理组织学证据。排除标准:非周围型肺癌诊断。将我院近期(2016年10月-2020年10月时期)收治并以周围型肺癌为诊断的6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各30例,其中30例患者以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为低剂量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1-78岁,平均(55.1±2.9)岁,肺癌分期:3例Ⅰ期,16例Ⅱ期,8例Ⅲ期,3例Ⅳ期。另30例患者以常规剂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为常规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0-79岁,平均(56.5±3.4)岁,肺癌分期:4例Ⅰ期,16例Ⅱ期,7例Ⅲ期,3例Ⅳ期。两组资料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设备采用美国GE公司64排螺旋CT扫描仪,参数: 电压120 kV,螺距1.0,层厚1.25mm,矩阵512 × 512,肺窗宽1500Hu,中心为600Hu,纵膈窗宽400Hu,中心为40Hu。低剂量组行低剂量(130kV.30mA)CT,常规组行常规剂量(130kV.100mA),自上而下从肺尖至膈肌侧穹隆。两组均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抽取晨时空腹静脉血2ml,置入1000r/min离心机离心10min后,检测上清液。使用西门子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系统检测CA125及CEA水平,操作过程均严格按照SOP文件及试剂盒检测说明书进行。

1.3 评价标准 比较容积CT剂量指数(CTDlvol),并计算剂量长度积(DLP)、统计相关指标与诊断准确率。相关指标为扫描范围、图像质量、肺内针道出血发生率、咯血及气胸发生率。并比较活检阳性率及联合检测阳性率[3]。计算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dose index,CTDlvol)(mGy),并计算剂量长度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mGy·cm)。CA125<35U/ml,CEA<9.7μg /L,以此为金标准,若高于该数值为阳性[4]。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数据用χ2校验,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CTDlvol、DLP指标对照 低剂量组患者CTDlvol、DLP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CTDlvol、DLP指标对照(±s)

表1 两组CTDlvol、DLP指标对照(±s)

组别 例数 CTDlvol(mGy) DLP(mGy·cm)低剂量组 30 2.05±0.36 41.37±6.57常规组 30 7.13±0.87 137.51±19.43 t 29.552 25.673 P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的扫描范围、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肺内针道出血发生率、咯血及气胸发生率均为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s,n(%)]

表2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s,n(%)]

并发症肺内针道出血 咯血 气胸 总计组别 例数扫描范围(mm)图像质量(A)低剂量组 30 102.53±7.34 30(100.00) 0(0.00) 0(0.00) 0(0.00) 0(0.00)常规组 30 101.13±8.05 30(100.00) 0(0.00) 0(0.00) 0(0.00) 0(0.00)χ2/t 0.704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P 0.484 1.000 1.000 1.000 1.000 1.000

2.3 两组诊断准确率对照 两组患者在穿刺活检、肿瘤标志物及联合检查中的准确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诊断准确率对照[n(%)]

3 讨论

近年来,癌症已逐渐成为我国首要的死亡原因和重要卫生问题[5]。2015年癌症报告显示,每天新增1.2万名癌症患者,在我国,排在癌症前三位依次为肺部、胃部、食道病变,肺癌患病率不仅仅在我国居于癌症首位,在全世界也占到第一位,成为我国、全世界最关心问题之一[6-7]。血清标志物检查为常用的癌症检查手段,但诊断准确率并不高[8-9]。而在CT引导下的经皮肺活检的诊断方法在肺部病变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也是一种微创的检查手段,诊断率高、并发症少[10-11]。但穿刺活检往往需要重复多次扫描引导穿刺针进入患者的胸腔,并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12]。而考虑到用此方法检查,辐射剂量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相关的应用[13]。而近几年兴起的低剂量技术与常规剂量比较,优势较大,对其的研究也逐渐兴起。其作用机理为通过调整CT扫描参数降低辐射剂量[14]。既往研究证实可在不影响穿刺成功率前提下降低辐射剂量,但在不同的低剂量间,在CT引导下穿刺的活检辐射剂量、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率是否有差别缺乏对照研究,并且以往研究大多都未充分考虑肿块大小、位置等因素对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率的影响[15]。本研究中,低剂量组患者CTDlvol、DLP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扫描范围、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肺内针道出血发生率、咯血及气胸发生率均为0.00%,两组患者在穿刺活检、肿瘤标志物及联合检查中的准确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以低剂量CT 扫描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可行性较高,在不影响穿刺成功率及安全性前提下进一步降低辐射剂量,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可获得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帮助临床诊断。

综上所述,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以低剂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可获得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而与常规剂量CT引导下穿刺相比,可显著减少对患者的辐射剂量,效果理想,有在临床上普及、推广、使用的价值。

猜你喜欢
低剂量标志物准确率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肺部疾病应用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检查的分析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乳腺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瘤的特异度及准确率分析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2015—2017 年宁夏各天气预报参考产品质量检验分析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