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肺炎患者肺功能指标、运动耐量、咳嗽、咳痰消失以及生化指标恢复时间的影响分析

2022-01-10 14:16孙雅丽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天津3018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耐量乙组甲组

孙雅丽(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天津 301800)

肺炎属于呼吸内科常见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该病可由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等因素感染引起,其中以细菌性和病毒性肺炎最为常见。肺炎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有时还会出现浓痰或血痰,并伴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症状。在积极治疗的同时,早期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控制肺炎病情恶化、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具有重要意义[1]。常规的护理模式大多为被动地执行医嘱,护理方法缺乏系统性、综合性,难以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综合护理将护理程序作为工作核心,系统化护理程序,使各环节相扣,能够为患者提供整体协调的护理服务[2-4]。为进一步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肺炎患者肺功能指标、运动耐量、咳嗽、咳痰消失以及生化指标恢复时间的影响,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收治的86例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患者就诊时间均为2018年7月-2020年6月。根据患者接受的护理干预模式将其分为甲组、乙组,每组各43例。纳入标准:①经动脉血气分析、肺部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肺炎的患者;②年龄≥60岁;③发病至入院时间≤5d,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②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或存在影响记忆和依从性的精神疾病;③肝肾功能不全,伴有其他感染性疾病。甲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60-79岁,平均(70.42±4.21)岁;病程1-5d,平均(2.63±0.42)d。乙组中,男21例,女22例;年龄62-80岁,平均(71.03±4.47)岁;病程1-5d,平均(2.71±0.45)d。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所选病例已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甲组进行常规护理:根据医嘱监督患者按时按量用药,患者住院期间,定时清洁病房,保持通风,给予健康合理的饮食,开展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告知患者注意休息、保持适当的运动,避免接触其他感染者。

乙组进行综合护理:①生活干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应适当调节病房内的湿度、温度,使室内湿度维持在60%-65%之间,使室内温度维持在24℃-28℃之间;定时开窗,保持良好的通风,使室内空气流通,严格按照消毒杀菌流程用消毒液给病房消毒;夜间休息时,紫外线照射30min,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根据患者的喜好制定健康科学的膳食护理方案,食物需富含热量、蛋白质,但是要注意清淡,不油腻,鼓励患者多吃蔬果,以保证维生素C的摄入;坚持多餐少食的原则,禁止患者进食生冷的食物、吸烟、饮酒。注意保护患者个人隐私,引导患者适当参与体育活动,通过功能锻炼改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②呼吸道干预:指导患者保持合理的体位,在其颈部、背部下方铺垫软垫,使其头部抬高;协助患者及时清理口鼻腔中的分泌物,对于痰液较多的患者,可由下往上拍打其背部,振动肺内的分泌物,促进排痰;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护理时需注意多协助其翻身,指导其学习掌握有效的咳嗽,避免痰液蓄积或呛咳引起吸入性肺炎;必要时,可采用雾化装置给予雾化吸入。③并发症预防及干预: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肺炎健康知识手册,同时利用短视频、电视广播等方式加强健康宣教工作力度,告知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方法,帮助其缓解内心压力,积极、正确面对治疗中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变化,出现异常时即刻上报医生进行处理。对于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措施,必要时可给予降温药物;对于主诉胸痛的患者,可协助其取侧卧位,同时给予按摩,尽可能减轻疼痛。④吸氧干预:对于轻度缺氧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采用冷空气疗法助其改善缺氧状态,若该疗法见效较慢、效果不明显,则可给予低流量吸氧,控制氧流量为1.0-1.5L/min;对于重度缺氧患者,护理人员可给予持续性高流量吸氧,控制氧流量为2.0-4.0L/min。吸氧期间需要对患者的呼吸频率、深浅度等状况进行密切监测,同时,定时检查患者面色、四肢末梢皮肤颜色、口唇发绀等变化情况。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运动耐量(即6min步行距离);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咳嗽、咳痰)消失时间、生化指标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算研究数据,以t检验计量资料(±s),P<0.05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的FVC、FEV1、FEV1/FV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乙组的FVC、FEV1、FEV1/FVC水平均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FVC(L) FEV1(L) FEV1/FVC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甲组 43 2.54±0.27 3.57±0.36 1.67±0.41 3.01±0.32 65.92±5.64 72.64±7.07乙组 43 2.58±0.24 4.29±0.33 1.63±0.47 3.67±0.35 66.06±5.28 80.03±7.13 t 0.55 8.37 0.32 7.95 0.09 4.69 P 0.872 <0.001 0.154 <0.001 0.638 0.008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耐量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的6min步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的6min步行距离均较甲组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耐量对比(±s,m)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运动耐量对比(±s,m)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1个月后 干预3个月后 干预6个月后甲组 43 367.72±19.23 391.26±18.25 399.36±20.21 404.98±22.78乙组 43 366.04±20.17 424.72±17.83 457.52±21.73 496.34±21.74 t 0.31 7.55 10.79 15.50 P 0.589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生化指标恢复时间对比 乙组临床症状(咳嗽、咳痰)消失时间及生化指标恢复时间均较甲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生化指标恢复时间对比(±s,d)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生化指标恢复时间对比(±s,d)

组别 例数 咳痰消失时间 咳嗽消失时间 生化指标恢复时间甲组 43 7.45±1.20 6.22±1.03 8.54±1.44乙组 43 5.54±1.25 4.98±0.76 5.11±1.27 t 6.51 5.84 9.93 P 0.002 0.003 <0.001

3 讨论

肺炎多发于体质虚弱的老年人群,可引起老年人原有呼吸、循环系统等常见慢性病急性加重,是老年慢性病患者及长期卧床、体质虚弱者间接或直接致死的常见原因。在治疗的同时,科学的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加强病情的控制效果,防止患者感染加重,促进肺功能的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乙组干预后的FVC、FEV1、FEV1/FVC水平均高于甲组(P<0.05),该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老年肺炎患者的肺功能。开展生活干预,为患者制定科学健康的膳食方案,可以使其机体丢失的水分和营养得到及时补充,有利于毒素排出;同时,开展呼吸道干预,指导患者学习掌握有效咳嗽,协助其进行叩背、翻身等动作,及时清除口鼻腔中的分泌物,能够避免痰液蓄积或呛咳而加重肺炎,从而促进肺功能的改善;自主呼吸功能较弱的患者为了代偿缺氧,往往会加快呼吸频率,此时给予吸氧干预,有利于减轻肺部的压力,促进肺功能的恢复[5-6]。在郑莉[7]的相关研究中,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后FVC为(3.72±1.31)L,FEV1为(3.25±0.34)L,本文研究结果与之相似,进一步印证了综合护理对患者的肺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乙组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的6min步行距离均较甲组远(P<0.05),该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老年肺炎患者的运动耐量。本研究综合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早期康复训练,不断提高免疫力和肢体运动功能,促进运动耐量的改善[8-9]。本研究结果显示,乙组临床症状(咳嗽、咳痰)消失时间及生化指标恢复时间均较甲组短(P<0.05),该结果表明综合护理干预是有效促进肺炎症状改善的关键措施。老年肺炎患者在病情发作时通常存在水电解质紊乱、意识障碍、感染性休克等一系列并发症,同时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力下降,脏器储备功能难免受损,一旦发生感染或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将会导致脏器功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衰竭,甚至引起心功能不全等症状[10-12]。因此本研究针对患者的生活进行护理干预,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努力为其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同时给予患者健康营养的饮食,通过加强营养支持帮助患者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助于保证治疗效果,从而促进临床症状的消失和生化指标的改善[13-15]。

综上所述,对老年肺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其肺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有助于加快临床症状的消失,促进生化指标恢复正常。

猜你喜欢
耐量乙组甲组
心脏康复联合运动训练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脏储备功能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影响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在子宫肌瘤护理中的实施及可行性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阻止接球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一道奇妙的竞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