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2022-01-10 14:16陈惠婷陈荣钊张爱玲广东省开平沙冈张立群医院广东开平5293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补阳汤加减后遗症

陈惠婷,陈荣钊,张爱玲(广东省开平沙冈张立群医院,广东 开平 529300)

中风是常见心脑血管疾病,预后较差,是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相关报道指出[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中风发病率呈现不断攀升趋势。中风患者常伴有半身不遂、口眼㖞斜、意志障碍等后遗症,不仅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也会增加家庭及社会负担。现阶段临床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时主要采用纠正水电解质、预防并发症、降血压、给氧等措施[2],不过疗效欠佳。中医将中风后遗症归于“偏枯”、“偏风”等范畴[3],认为其诱发机制主要是气虚血滞、脉络瘀阻等,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基于此,本文就中风后遗症患者接受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接诊且行西医常规治疗的9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同期接诊且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的9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47例、43例,年龄47-69岁,平均年龄(57.4±6.8)岁,病程7-19个月,平均病程(13.5±1.5)个月;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49例、41例,年龄48-67岁,平均年龄(58.4±6.7)岁,病程6-18个月,平均病程(12.7±1.6)个月。基本病例资料组间无差异,P>0.05,可对照研究。

1.2 方法 全部入组病例接受抗凝、降压、降糖、活血等治疗,在此基础上,再采用不同方案分别治疗。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口服尼莫地平片(用药剂量:每日3次,每天120mg)+阿司匹林肠溶片(用药剂量:每日1次,每次100m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常规疗法同对照组,同时服用补阳还五汤加减,即:地龙10g、红花10g、川芎10g、黄芪60g、赤芍10g、桃仁10g、当归15g,并且结合患者体征与症状加减,包括:下肢功能障碍则加用天麻10g;语言功能障碍则加用菖蒲10g;上肢瘫痪者则加用桂枝10g;口角㖞斜者则加用全蝎5g、僵蚕5g、白附子5g;便秘者则加用适量肉苁蓉。上述方剂按常规方法煎煮,每日1剂,早晚各服用1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个月,且嘱咐患者心情愉悦、饮食清淡、定期翻身等。

1.3 观察指标 ①血脂指标:取3ml空腹静脉血,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甘油三酯(TG)、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C)[4];②免疫功能指标:取2ml空腹新鲜血,以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③血液流变学变化:以全自动凝血仪测定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全血黏度;④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依次参照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简称:FMA,分值0-100分)、改良Barthel(简称:ADL,分值0-100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简称:NIHSS,分值0-24分),评分高则运动功能强、日常生活能力高、神经功能缺损严重;⑤不良反应: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观察数据均以SPSS23.0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存在对比价值。

2 结果

2.1 分析血脂指标 组间比较,TG、胆固醇、HDL-C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TG、胆固醇更低,HDL-C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对比(±s,mmol/L)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对比(±s,mmol/L)

组别 时间 TG 胆固醇 HDL-C对照组(n=90) 治疗前 3.88±0.34 7.42±1.78 1.16±0.12治疗后 3.52±0.26 6.95±1.53 1.36±0.21观察组(n=90) 治疗前 3.95±0.29 7.37±1.58 1.15±0.13治疗后 1.68±0.15 4.97±1.38 1.94±0.23 t(组间治疗前/后) 1.486/58.154 0.199/9.117 0.536/17.667 P(组间治疗前/后) 0.139/0.000 0.842/0.000 0.593/0.000

2.2 分析免疫功能指标 组间比较,IgG、IgA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IgG、IgA更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对比(±s,g/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对比(±s,g/L)

组别 时间 IgG IgA对照组(n=90) 治疗前 7.28±1.12 0.87±0.21治疗后 8.16±1.23 0.99±0.30观察组(n=90) 治疗前 7.34±1.38 0.88±0.23治疗后 10.28±1.69 1.67±0.35 t(组间治疗前/后) 0.320/9.622 0.305/13.994 P(组间治疗前/后) 0.749/0.000 0.761/0.000

2.3 分析血液流变学变化 组间比较,FIB、HCT、全血黏度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IB、HCT、全血黏度更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对比(±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对比(±s)

组别 时间 FIB(ρ/g·L-1) HCT(%) 全血黏度(mPa·s-1)对照组(n=90) 治疗前 4.56±0.58 46.88±3.64 5.54±0.68治疗后 3.36±0.62 44.41±4.38 4.74±0.68观察组(n=90) 治疗前 4.59±0.64 46.58±3.39 5.58±0.69治疗后 2.92±0.87 39.64±2.77 4.43±0.66 t(组间治疗前/后) 0.329/3.907 0.572/8.732 0.392/3.103 P(组间治疗前/后) 0.742/0.000 0.568/0.000 0.696/0.002

2.4 分析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 组间比较,FMA、ADL、NIHSS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ADL更高,NIHSS更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对比(±s,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对比(±s,分)

组别 时间 FMA ADL NIHSS对照组(n=90) 治疗前 54.66±10.78 60.85±7.68 20.42±2.43治疗后 66.65±11.45 73.85±9.56 15.92±2.16观察组(n=90) 治疗前 54.65±10.68 60.72±7.75 20.39±2.55治疗后 79.62±11.55 85.86±7.97 12.92±2.81 t(组间治疗前/后) 0.006/7.566 0.113/9.154 0.081/8.030 P(组间治疗前/后) 0.995/0.000 0.910/0.000 0.936/0.000

2.5 分析不良反应 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仅发生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包括1例头晕、1例药疹),对照组仅发生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包括3例胃肠道不适),P>0.05(χ2=0.206,P=0.650),上述不良反应均自行消失。

3 讨论

本次研究表明,补阳还五汤加减对于治疗中风后遗症有较好疗效。中风后遗症患者通常因体质虚弱,容易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提升血液黏稠度,本次研究发现补阳还五汤加减能够改善此类患者的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促进病情好转,主要是因为:阿司匹林等药物虽能改善血流量,预防血栓形成,不过停药后复发率高,而补阳还五汤源自《医林改错》,方中当归活血祛瘀,黄芪促血行,地龙、红花、川芎、赤芍、桃仁行气开郁、活血化瘀,并且现代药理研究指出:方中黄芪既能使动脉内膜表面光滑,也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效果,利于血液循环;地龙可以保护血管内壁,防止血管痉挛;桃仁、川芎、地龙可以清除氧自由基,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血流变,全方兼具通经活络、补益气血之功效,因此,有助于改善血脂指标、血液流变学[5-6]。近年来,相关报道提出“脑卒中免疫学”概念,指出脑卒中后同时有免疫抑制、免疫激活状态,其中前者可减少T细胞、淋巴细胞,保护卒中后脑组织,不过容易提升感染风险,而后者容易加速促炎因子生成,刺激粒细胞增殖,清除坏死组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中风后遗症患者进行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能改善其免疫功能,考虑原因为:现代药理研究指出,补阳还五汤加减中的当归存在免疫佐剂活性,能够加速脾细胞增殖,促进B、T细胞增殖活化;黄芪可以提高巨噬细胞活性,激活网状内皮系统,调节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因此,有助于提升IgG、IgA水平,改善抗感染能力。相关报道认为,补阳还五汤可以提高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肢体功能,增加脑血流量,促进脑组织微循环改善,抑制神经元凋亡,促进血管新生,加速脑神经功能修复。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FMA、ADL、NIHSS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上述观点,主要是因为:方中黄芪既能抑制血栓形成、增加脑血流量,也能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动力学,而川芎兼具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功效,可以预防脑血管痉挛,加之当归可以补血活血,辅以黄芪有助于加速脑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元修复,从而提高运动及日常生活功能。此外,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均自行消失,提示补阳还五汤加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对中风后遗症患者实施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补阳汤加减后遗症
补阳还五汤通过NLRP3/caspase–1调控大鼠髓核细胞退变的机制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保元汤加减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观察
春天的“后遗症”
复方参蓉汤加减治疗脾肾两虚型斑秃的临床疗效观察
Study on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of serum exosom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的临床研究
PFNA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两分钟的脑震荡诊断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