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早期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2-01-10 18:53钟林洁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钟林洁

摘要:目的:分析产后早期康复护理实施后,产妇产后盆底肌力及性生活质量恢复情况,研究其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入选样本为66例盆底肌障碍产妇;分组方法为随机数表分组法;组别设置:研究组(33例:产后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对上述措施实施后,患者盆底肌力、性生活质量进行记录,并加以对比,对产后早期康复护理的可行性进行评估。所有患者入选时间:2020年12月-2021年11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盆底肌力优势显著,P<0.05,数据对比有意义;研究组性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结果有意义(P<0.05)。结论:产后早期康复护理临床价值较高,在产妇产后恢复中发挥了显著优势,可以提升性生活质量。

关键词:产后早期康复护理;盆底肌力;性生活质量;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1--01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又称盆底支持组织松弛、盆底缺陷,中老年妇女本病的发病率约为20%-40%[1]。数据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率高达18.9%。各种原因,如盆底手术、药物、怀孕、分娩、雌激素缺乏等,均会导致盆底支撑薄弱,盆腔器官移位、盆腔器官位置和功能异常[2]。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多数妇女,尤其是产后妇女,对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认识不足,加之相关医院医务人员对该疾病重视不够,导致围生期妇女盆底功能锻炼指导方案缺乏针对性[3]。本文以66例该类产妇为例,表明对产后早期康复护理对盆底肌力及性生活质量均具促进作用,推广价值较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20年12月-2021年11月,收集66例盆底肌障碍产妇资料,在随机分组下,分为各33例的两组(研究组、对照组)。前者:初产妇、经产妇分别为20例、13例;病程3個月-5个月,平均病程(4.23±0.11)个月;平均年龄(27.49±0.69)岁(20-36岁)。后者:初产妇、经产妇分别为18例、15例;病程2个月-5个月,平均病程(4.26±0.12)个月;平均年龄(27.18±0.75)岁(19-35岁)。SPSS20.0:上述指标显示P>0.05,统计学无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产妇产后实际状况,进行口头健康教育,教授产妇正确清洁乳房,叮嘱产妇产后禁止性生活等。

研究组:产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1)体位护理:产妇分娩后72小时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减少心力衰竭。选择产妇左卧位和半卧位,提高睡眠质量。鼓励产妇身体恢复后尽快下床,减少血栓。(2)盆底肌肉功能训练:分娩后的第一天,告知骨盆底肌肉训练的方式、目的、重要性。取平卧位,弯曲下肢,吸气时肛门和尿道收缩。收缩时间控制在10s左右,直到产生盆底肌肉抬升感觉,呼气时放松身体。每30次为一组,3-5次/d。(3)有氧运动:包括传授产妇放松训练、健身球练习的正确方法和体操步骤。产妇肌力恢复正常后,有必要教产妇做仰卧起坐、猫伸展、胸肌强化运动、背部幻椅训练,从而尽快恢复产妇盆底功能。(4)避孕教育:护理人员需要向孕妇及其家人传授避孕知识,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减少分娩后短期内二次妊娠的发生,保障产妇健康。护理人员还需要向孕妇介绍避孕方法,合理避孕,提高避孕成功率。

1.3观察指标

盆底肌力:1-5级;性生活质量(性功能指数量表):性高潮、性唤醒、性欲、性交满意度,总分设置为10分,分数与性生活质量存在正向相关关系。

1.4统计学分析

在SPSS20.0(计量资料检验方式、表示形式分别为T、x±s;计数资料分别为X2、n%)中输入所有样本资料:P<0.05,表示对比有意义,反之(P>0.05)为无意义。

2结果

2.1 盆底肌力: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对比有意义(P<0.05)。见表一:

2.2 性生活质量:对照组总分为(7.12±0.45)分,研究组总分为(8.89±0.36)分,后者高于前者,统计学数据对比有意义(T=17.6439,P=0.0000)。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病是指由于盆底支撑结构缺损、损伤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包括应激性尿失禁、盆底器官脱垂、女性性功能障碍,以盆底器官脱垂、应激性尿失禁最为常见[4]。国内外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骨盆手术、年龄、绝经、阴道分娩、肥胖、怀孕次数等是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有学者表示,大多数产后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怀孕期间,随着子宫重量增加、胚胎的发育,盆底的支撑组织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盆腔器官位置变化。在助产士的指导下,分娩时的会阴保护措施尤为重要。

通过产后盆底肌肉力量训练,可以提高会阴和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和张力,进而提升盆底肌肉的功能,减少阴道松弛的发生。有氧运动可以提高产妇盆底肌肉功能的恢复速度,增强其肌肉张力,改善产妇心脏功能,优化产妇血液循环,从而提高产妇产后性生活的正常能力和耐力,并显著提高性生活强度和性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于瑞香. 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20):3726-3730.

[2]马越,雷治国. 延续护理模式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5):221-223.

[3]汪文燕. 产后康复护理对减少产后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及增强盆底功能恢复的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1):139-140.

[4]罗仁华,罗俊菊. 呼吸推挤法联合仿生物电疗在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163-164.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紧急宫颈环扎术治疗宫颈机能不全致宫颈扩张临床分析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效果初步评定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早期应用大剂量美托洛尔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