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的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22-01-10 19:13王淑苹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摘要:本文分析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状况,结合建筑行业发展态势、新技术应用和对企业进行调查,在对建筑企业相关的岗位能力、工作任务进行详细解析,借鉴其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基于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的优化基础,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课程内容的优化、实践教学的开展、师资和教材改革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给予了相对详细的建议。为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提供参考以及借鉴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建设工程管理;人才培养;建筑技术应用

1 引言

教育部在2019年《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高职类学校要主动配合和对接教学要求,完善和整合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培养体系,使办学水平和学生质量持续提高。高职高专的培养总体要求,培养对像是趋向于生产、建造、服务的第一线人员。这一意见对于高职教育的定义和总要求有了明确的定义。国家产业结构升级改革,全生命周期注入建筑行业,今后大型项目集成应用BIM技术将被提上日程。而且装配式建筑的到来,以及《职教20条》中1+X概念的引出,对建筑学生的养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人才培养不改革,学生的教学质量和就业形势将会越来越严峻。如何培养出适应建筑业新技术发展的人才,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当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急需面临的问题。

2 现行建设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

2.1 人才培养与技术发展脱节

建筑业的新技术,在近些年,可谓是飞流直上,不断改革。速度之快,也使得很多企业应接不暇。更何况三年一订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但企业和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变,永远要跟随技术的进步,适应建筑技术的发展。理论能运用到实践。而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受到编写人员对行业调查深度的缺失,及对建筑技术的观念更新速度限制。往往对于课程的设置和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技术发展脱 节。还暂停留在普通技术工种的建筑施工及管理人才上。而忽视了行业所需的最新前沿技术的融入。使得培养的人才需要进企业进行多层次加式,才能适应企业需求。

2.2 人才培养目标缺少特色

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专业办学目标过于大众视野。没有对接最新行业先机进行特色人才培养的研究。缺少适量的专业特色课程。且很多在专业设置中忽略了本地区特色需求,所设计专业只考虑普遍需求。通过我们调研,许多高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匹配最新人才需要和技能要求,教学更是缺少特色。

2.3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重视

高职院校中,对于工科类专业,普遍缺少实践方面的硬件投入。对于最基本的实验、实训没有最起码的开设场地。对于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大量的技术需要在实验中验证,在实训中锻炼和加工。但在这个方面都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只愿花最少的投入办教育。个别在存在课程设置比例不符合要求的现象。

2.4 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单一

大部分专业院校没有考虑到专业的特殊性,对于专业人才培养评价采取较为单一的方式开展。没有充分考虑课程的特色和学生掌握的情况。其实这种方式已过时,不适合新时代建筑业新技术发展。部分也结合了企业评价在其中,但都过于阶段化,普遍是毕业生就业情况中的实施而进行的片面形为,是事后评价,对于当下人才的培养,意义并不重大。

3 改革的目标

结合各方面調研,服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完善对接建筑技术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健全培养体系,创新培养方式、方法。深入教材研究,确保教育保障体系。

(1)基于建筑业的新技术、1+X思路的大背景下,确定和优化建设工程管理专业能力;

(2)结合行业、企业、高校的人才需求和培养现状,制定新形势下建设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标准;

(3)基于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体系;

(4)深化教学改革,从企业项目入手,校企合作,开发以项目为导向,新型活页式、立体化、新形态一体化教材,融合企业相关资料,积极改革教材内容。

(5)创新课堂教学,改变原有教学模式。

4 基于建筑业新技术应用下的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4.1 精准定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人才培养目标,要在对本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建设、市场调研和行业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建设项目的建设程序和教育科学规律,以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构建适合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满足学生自我追求和发展的建设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教学目标:即以培养具备新技术BIM、装配式施工、1+X证书应用的全过程项目管理能力的人才为核心目标,在系统总体目标的前提下,按学年设定分阶段能力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建设全过程的核心业务能力,重点培养本专业的学生具备在各阶段进行项目的管理能力。

4.2 优化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

学院根据所定的专业特色和所属地方特色,在校企共建的基础上,将BIM、装配式施工、1+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育教学体系进行融合。把人才培养方案当中的课程分模块,分学期进行层层递进式安排。分为公共课、专业平台课、技术类课程、经济类课程、法律类、管理类、信息类。每模块设定一个综合训练项目,以测试学生的学期任务目标达成情况。最终形成以专业公共素养向专业专项能力,再到专业综合能力,阶梯串联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4.3 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教学的方式方法方面,配合建筑新技术特性,从更新技术观念开始,注重新技术引进,依托信息技术、开发新的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的方式方法。区别不同的课程,结合自己的院校特点,不断优化出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例如综合知识点教学项目,采用课外实践、讨论式方式方法;专业课程教学项目,采用课外实践、启发式方式方法。学期阶段教学项目,在校内工作室完成和进行项目实践、运用探索式方式方法;毕业实践教学项目需在校外项目部完成,进行项目实战,和采取研究式方式方法。

4.4 深化教材改革

新技术不断的更新,人才培养需要跟上和适应新技术需求。教材做为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更是需要进行内容的更替和形式的转变。校企联合编制是一种较为普遍的方式。活页式教材、立体化教材、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等层出不穷。也给建筑类专业教材提供了一个个转型案例。要是能在内容和形式上两者相融合,更能让学生在课本中吸纳到更多的专业精髓。不断提高专业对新技术的融入度。

4.5 创新实践教学

在实践教学上,三年使用同一套图纸,不断贯穿工程的各个阶段,使学生掌握相对连贯的工程知识体系。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结合校企合作的实际项目入课。同时,深入与企业的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形成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和特色。

4.6 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建立保障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的保障体系。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议,教材的更新和建设等一系列配套服务的完善。为本专业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利条件。

教师团队建设方面,是对教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保证教学的效果,必须对老师指导水平和能力提出明确的要求,为达到相应教学项目指导的能力,开展指导老师的队伍建设。要结合采用“外引”和“内培”措施:从校企合作企业中引进高級工程师充实教师队伍,派出指导老师外出进修BIM、装配式相关技能,提高专业技术能力。

实验和实训场所等硬件的投入,对于工科院校必不可少。只有学生在不断的验证,和多层的实训训练中,才能出成果。对于技术性人才的培养,BIM类综合实训室,装配式等施工实训室,仿真实训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力学实验室、测量实训室、项目管理实训室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逐项建立。

4.7 增强校企联合培养

与大型且具有新技术、引领行业发展的企业合作办学,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通过产学项目合作,积极建设企业实践基地。校内与校外实践基地相结合。设置不同的目标层级,各自发挥训练优势。针对学生实践项目逐一进行实施。由小到大,从浅入深,让学生参与实训和企业项目,通过校内与企业实践项目锻炼工程实践能力。

5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建筑类专业,想要在学生培养上出成果,一定要结合当前最新的行业发展和需求。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要适应建筑业新技术发展。要融入最前沿技术类课程,并给予充足的硬、软件保障。才能使人才的培养和输出与行业相匹配。才能使建筑技术的未来更为充备的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杨国庆.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47(1):1-6.

[2]刘文霞,郑立鹏.产教融合、校企共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7(6):9-10.

[3]梅友松.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与实践[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12-16.

[4]邱兰.BIM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28):135-137.

[5]罗振华,钟蒙繁,潘海泽,吴伟东.BIM时代工程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78-82.

课题:广东省高职教育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教学改革项目(YGL201827)

作者简介:王淑苹(1981-1),女(汉族),陕西省渭南人,高级工程师,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