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支持对白血病化疗患儿营养状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2022-01-11 09:56钱经纬
当代临床医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白蛋白白血病

钱经纬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西区),安徽 合肥 230031)

目前,白血病主要通过化疗方式治疗,但化疗会引发病人的不良症状,尤其在化疗过程中应用的缓解类药物,病人会引发食欲不佳、呕吐、恶心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病人饮食困难[1]。因白血病患儿的本身成长及肿瘤对身体的消耗,促使患儿需求较多的能量,以至于患儿的营养状况不良,在化疗过程中对白血病患儿的不良症状进一步加深,从而对患儿的预后及治疗问题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帮助白血病化疗患儿改善其营养状况及不良反应,本文将对白血病化疗患儿进行营养支持探索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将我院2019 年8 月至2020 年8月收治的100 例白血病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 例。研究组男27 例,女23 例,平均年龄(7.85±5.83)岁;5 例高危患儿、15 例中危患儿、30 例低危患儿。对照组男26 例,女24 例,平均年龄(7.92±5.91)岁;6 例高危患儿、16 例中危患儿、28 例低危患儿。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文件。且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审核。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VDLP 方案化疗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具体如下:(1)由本院的儿科营养医生对患儿营养状况、病情严重程度、肠胃功能及生长发育状况等进行评估,根据患儿的情况制定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案。(2)给予白血病患儿的全肠内营养支持,结合使用整蛋白类的儿童营养制剂及短肽类的儿童营养制剂。对白血病患儿饮食控制脂肪的摄入,建议蛋白质为整日能量的2/3 含量,膳食脂肪为整日能量的1/5 含量。(3)对于进食含量低于推荐量3/5 的患儿,给予静脉注射肠外营养。肠外营养主要包括1/5 的力肽、1/5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以及1/5 的脂肪乳注射液,再加上氯化钾、脂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及氯化钠等进行辅助。化疗时间与营养支持时间成正比,研究时间为四周。

1.3 观察指标(1)不良反应。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非血液系统并发症状况及血液系统并发症状况。(2)营养状况。对比患儿化疗前及化疗后的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上臂围、总蛋白、三角肌皮褶厚度等指标。可使用速率散色比浊法及溴甲酚绿法检测。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非血液系统并发症情况比对 研究组黏膜炎、腹泻及恶心呕吐等非血液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非血液系统并发症情况比对(n,%)

2.2 两组血液系统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血液系统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液系统并发症情况

2.2 两组营养状况比较 研究组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上臂围、总蛋白、三角肌皮褶厚度等指标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营养状况比较

3 讨论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是常见的临床白血病,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改善白血病患儿的不良反应及营养状况具有重要作用[2]。本文给予白血病患儿营养支持后,对比黏膜炎、腹泻及恶心呕吐等症状的引发概率,研究组的概率低于对照组;对比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最低值,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对比输悬浮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最低值、粒细胞缺乏症的维持时间,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的视黄醇结合蛋白、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上臂围、总蛋白、三角肌皮褶厚度等指标,研究组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营养支持干预可降低白血病化疗患儿的肝损伤情况,提高白血病患儿的免疫能力、体内抵抗力及对于药物的耐受能力,改善了患儿的营养状况,减少了患儿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了白血病患儿引发黏膜炎、腹泻及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概率。

综上,营养支持干预可明显改善白血病化疗患儿营养状况,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强患儿体内的化疗耐受力及自身抵抗力。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白蛋白白血病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1~12月龄肺炎住院患儿的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评价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白蛋白不可滥用
阅读理解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