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临床静脉药物治疗情况调研

2022-01-11 11:36静,王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1年24期
关键词:质子泵注射用骨科

张 静,王 羽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药学部,江苏,南京,210008)

静脉药物治疗作为一种快速、精准及有效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国作为一个公认的“输液大国”,随着静脉输液率的逐步升高,各层级医院静脉输液率均在90%以上[1-2]。然而开放静脉通路可以使药物直接入血,所带来的不良反应风险也远高于同种药物的其他给药方式。中国近10年来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合理和安全地进行静脉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因此本研究对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科病区静脉药物治疗情况进行摸底调研,以期通过结果分析为临床一线更为合理和安全的静脉药物治疗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从2018年8月的495例骨科出院患者中随机抽取1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7例,女69例,年龄2~91岁,平均(43.65±21.71)。156名患者中24例患者为非手术患者,其余132例患者均接受 “腰椎间盘切除术”“右肱骨肿瘤病灶刮除植骨术”和“左全髋关节置换术”等骨科手术。手术切口类型为Ⅰ型121例,Ⅱ型为8例,Ⅲ型为3例。患者术前1 d 的21:00开始禁食,术后麻醉复苏后6 h即可普通饮食。统计分析患者住院时间、静脉给药持续时间、每天最多静脉给药种类及静脉给药情况。

2 结 果

2.1 患者静脉药物治疗情况

所有手术患者均接受静脉给药治疗,24例非手术患者中18例患者未接受静脉给药治疗(6例患者接受静脉给药治疗),静脉给药率88.46%(138/156)。患者静脉连续给药最长时间为67 d,静脉给药时间与住院时间比值为7∶16,患者静脉给药的药物种类最高达22种/d,平均 (8.40±4.30)种/d,患者需调配的静脉药物最多可达13袋/d,平均(6.00±3.00)袋/d。

2.2 患者静脉药物使用情况

骨科患者基本使用以下5个类型静脉药物:① 抗菌药物(使用占比48.08%);② 质子泵抑制剂(PPI,使用占比72.44%);③ 镇痛剂(使用占比80.13%);④ 辅助用药(使用占比78.21%);⑤ 晶体/胶体液(使用占比44.20%)。同时使用③④药物的患者116例(占比74.36%);同时使用②③④3种药物的患者102例(占比65.38%);同时使用①②③④4种药物的患者56例(占比35.90%);同时使用①②③④⑤五种药物的患者40例(占比25.64%)。

根据用药人次、用法用量、溶媒、疗程统计本院骨科2018年8月份镇痛剂、PPI及辅助用药的静脉给药情况,结果见表2。骨科使用的辅助用药为注射用七叶皂苷钠、长春西汀注射液(润坦)、注射用骨瓜提取物(益骨泰)、注射用盐酸川芎嗪、脑苷肌肽注射液、脱氧核苷酸注射液,使用率较高的是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和脑苷肌肽注射液,占77.02%,联合使用2种或2种以上辅助药物的患者31例,占所有使用辅助用药患者的25.41%。

骨科术后镇痛方案多选择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凯纷),少数使用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特耐)。静脉给予镇痛药时,近1/3患者偶有口服或者外用镇痛药作为补充剂,口服镇痛药包括非甾体消炎镇痛药(NSAIDs)、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奇曼丁)、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及外用丁丙诺非透皮贴剂。

表1 2018年8月份静脉药物具体使用情况

3 讨 论

近年来,国内报道[3-5]静脉用药不适宜医嘱的类型主要由配伍禁忌药物转变为配伍后浓度不适宜、超剂量和溶媒选择不当。以上调研数据分析表明,本院骨科静脉用药在浓度、剂量及溶媒的选择上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使用,但主要存在以下几点的问题:① 静脉给药率高,所有手术患者均使用静脉给药治疗。② 静脉给药疗程长。最长静脉给药患者使用静脉输液67 d,住院过程中至少一半时间进行静脉给药治疗。③ 静脉给药组数多。平均每位患者每天输8组左右的静脉药物,四分之一患者同时静脉给予抗菌药物、PPI、镇痛剂、辅助用药及晶体/胶体液[6-8]。

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凯纷)作为非选择性NSAIDs,应在不能口服药物或口服药物效果不理想时应用,骨科绝大部分需要镇痛剂的患者都给予了静脉给药方式,疗程大于3 d的患者占50.88%。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特耐)为选择性COX-2抑制剂,用于手术后疼痛的短期治疗,一般本品的使用不应超过3 d,本研究中8月份使用帕瑞昔布钠(特耐)疗程大于3 d的患者占46.67%。2014年版《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9]认为,所有的口服NSAIDs镇痛药物均可用于意识清醒、非胃肠手术和术后胃肠功能良好患者的术后轻中度疼痛的控制及大手术后静脉镇痛后的延续及补充,静脉注射给药适用于门诊手术和短小手术。由于药物血浆浓度峰谷比大,镇痛效应不稳定,对术后持续痛者需按时给药。2016年版《美国术后疼痛管理指南》[10]认为,应用NSAIDs类镇痛药物口服或静脉用药差别不大。

骨科术后使用PPI主要包括注射用泮托拉唑钠(韦迪)、注射用兰索拉唑及注射用奥美拉唑,使用目的主要是预防术后发生急性胃黏膜损伤。注射用兰索拉唑说明书中明确适应证是“口服疗法不适用”的伴有出血的十二指肠溃疡,疗程不超过7 d,且经本品治疗前3 d止血后应改用口服用药。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潘妥洛克)说明书中也明确本品仅短期(一般不超过7 d)用于不宜口服药物的患者,一旦患者可以口服药物,则不可继续使用。《湖南省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试行)》[11]中有关围术期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规范中明确指出,一般手术术后(无术后禁食),非应激性溃疡(SU)高危人群患者不建议术后预防性使用注射用PPI,即使是SU高危人群,临床出血风险降低且经口进食满足所需营养时,也建议停止使用注射用PPI,术后使用不超出24 h。本院骨科患者术后预防性使用注射用质子泵抑制剂的疗程超过24 h的患者占所有使用PPI患者的83.20%。《湖南省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试行)》[11]对预防性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剂量也做出了明确规定,推荐兰索拉唑标准日剂量30 mg、泮托拉唑40 mg、奥美拉唑40 mg。

根据说明书中适应证,长春西汀注射液(润坦)、注射用盐酸川芎嗪和脱氧核苷酸注射液都不适用于骨科患者,属于超说明书用药。超疗程用药中,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占12.35%,脑苷肌肽注射液占9.30%,注射用骨瓜提取物(益骨泰)占28.57%,以上3种辅助用药的用法用量全部为日极限使用量。根据《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2版)》[12],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大多为静脉给药,极少数为口服给药。术后仍持续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76例,占患者总数的48.72%。用药疗程为0.50~28.50 d,平均使用(6.20±6.10)d。接受注射用药的感染患者经初始注射治疗病情好转并能口服时,应及时尽早转为口服用药。术后用药患者中选择抗菌药物除万古霉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及头孢西丁无口服制剂外,而其他一代、二代和三代头孢覆盖的抗菌谱如头孢呋辛、头孢唑啉等都有口服制剂可以替代。

综上所述,骨科患者术后麻醉复苏后均意识清醒,无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吸收障碍,未禁食,可普通饮食。因此应严格遵守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倡的“能不用则不用、能少用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给药原则,如需提高生物利用度,静脉给药治疗迅速达到有效浓度,且临床治疗效果好转后应尽早改为口服用药,以降低静脉给药比率,缩短静脉给药疗程及减少用药种类,减少开通静脉通路带来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诊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质子泵注射用骨科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质子泵抑制剂对反流性咽喉炎的疗效研究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住院患者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质子泵抑制剂增加病毒性肠胃炎风险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第十期数字骨科技术(CAD-RP)应用学习班暨第六届南总创伤骨科高峰论坛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