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关系”的创新设计

2022-01-12 04:24魏鹏琪宋丽颖
物理教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弹力弹簧变量

魏鹏琪 宋丽颖

(1.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上海 201209;2.上海市浦东复旦附中分校,上海 201209)

1 设计背景

弹力,作为高中物理力学部分重要的内容之一,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关系”是节选自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物理》(必修1)第3章“相互作用与力的平衡”第1节“生活中常见的力”当中的学生实验.该实验是新教材中第一个出现的探究性实验,因此,对于学生科学探究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弹力的大小与形变量有关,但基本都是基于观察的定性了解,对于定量关系还没有掌握.从基本能力上讲,学生已经具备了简单实验操作能力、基础数据分析能力,但是对于DIS实验系统的运用能力尚有欠缺.

基于以上分析,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理解胡克定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历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2 设计思路

2.1 教材实验的装置及原理

在教材当中,原理是利用二力平衡,将测量弹簧弹力转化为钩码的重力.通过悬挂不同质量的钩码,测量弹簧对应的形变量,分析相应数据,得到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图1

2.2 教材实验的教学作用及局限性

教材实验的设计具有两个优点.一是原理简单、便于理解;二是能锻炼学生对于基本实验器材的操作能力,如刻度尺度数、描迹作图等.同时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用刻度尺多次测量弹簧长度容易产生多次误差;二是每一次都等待钩码静止后方可读取刻度尺示数,因此整个实验耗时较长,效率不高.

基于以上分析,又鉴于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也为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DIS实验操作能力,本文替换了部分实验器材,重新设计了实验方案,以此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3 实验装置的改进

2.3.1 升级硬件、提高精度

在该实验中,用DIS一体式位移传感器代替刻度尺,测量弹簧形变量,用DIS力传感器代替力传感器,测量弹簧弹力,如图2所示.本文主张采用数字化的测量仪器,主要出于3点原因考虑:首先是便捷.数字化的测量仪器操作简单,可视化窗口方便学生获取信息,且可以便捷地更换弹簧,进行对照组实验,从而引出劲度系数和弹性限度两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其次是准确.传统刻度尺读数,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而一体式位移传感器可以测量到小数点后3位,所以,数字化的测量仪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测量的精度,凸显实验改进后的效果.

2.3.2 节约用时,提高效率

首先,使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可以仅仅通过一次对弹簧的拉拽,就获取比传统实验多出几十倍的实验数据,从而极大地减少作图产生的误差,效果见图3.其次,利用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可以获取一组连续增加的拉力值,整个实验过程快速、高效,仅仅需要10s,就可以完成传统实验20min的探究过程,极大地提升了实验效率.

3 实验教学过程

3.1 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弹簧的伸长量越大,产生的弹力越大.那么不妨以弹簧作为研究对象,弹力与形变量之间,又有怎样的定量关系呢?

3.2 实验器材和装置

弹簧上端悬挂在固定好的力传感器的挂钩上,下端与绕过定滑轮的细绳相连,调整位移传感器与弹簧末端的圆盘侧边正对.将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器与计算机相连.搭建好的装置如图4所示.

图4

其中力传感器可以测得各个时刻弹簧的弹力,位移传感器可以探知各时刻圆盘的位置,即弹簧末端的位置.

器材连接注意事项:

(1)关于调零: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需在开始实验前(弹簧和圆盘静止状态)进行调零,以保证力传感器所测力为弹簧在某一时刻的弹力,位移传感器所探测到的位置值就是弹簧的伸长量.

(2)位移传感器的测量范围是15c m—600c m之间,因此放置其下方圆盘和弹簧时要注意间距保证实验中d>15c m.

(3)固定滑轮组装置:可以实现对弹簧竖直、稳定的拉拽过程.此外,为避免施加拉力时圆盘发生抖动或者转动,引起形变量测量误差,应缓慢拉动细线.

3.3 实验原理

DIS传感器可以准确获取物理量的信息,我们可以用力传感器测量弹簧弹力F,用位移传感器测量弹簧的伸长量x,在一次弹簧的伸长过程中得到F与x的一系列数据点,通过计算机直观观察到F-x的关系.

3.4 实验操作和数据收集

学生活动1:初步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1)打开 DISlab7.0,选择“通用软件”,点击“图像模式”,点击“图线选择—添加”,将位移传感器测得的形变量x设置为横坐标,将力传感器测得的力F设置为纵坐标如图5所示.

图5

(2)点击“采集控制—调零—开始”,同时拉拽细绳,在一次拉拽过程中得到F-x形成的离散的点,如图6所示.

图6

(3)用图线拟合得到F-x图像,如图7所示.

图7

说明:通过此环节可以得到“弹簧弹力与形变量成正比”的实验结论.传统实验,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借助本装置,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

学生活动2:探究弹簧劲度系数的物理意义.

更换弹簧,重复上述实验.换用不同弹簧,重复刚才的实验操作——我们会发现,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依然成正比,但是斜率却明显发生了变化,如图8.这说明,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比值与弹簧自身有关,我们将之定义为:劲度系数.

图8

说明:弹簧原长、材料、弹簧丝的粗细、弹簧圈的直径、单位长度的匝数、甚至是环境温度等都可以引起弹簧劲度系数的改变,如时间充裕,本实验中也可以改变其他实验条件,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方案,探究哪些因素会引起弹簧劲度系数的改变.

学生活动3:探究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

对弹簧进行大幅度拉拽,观察弹力F与伸长量x的关系图像,如图9.会发现,在形变量超出某个数值后,二者不再成正比关系.这表明,在外力作用下,当物体的形变超过其弹性限度后,所产生的形变不能完全恢复或完全不能恢复,即物体产生了塑性形变(也称为范性形变).

图9

说明:此处需要向学生指出的是,不能认为当物体发生塑性形变就完全失去了弹性,此时只是其形变与外力的关系已不再满足胡克定律而已.此外,通过此实验也可以提醒学生今后不要过度拉拽弹簧,防止其损坏,养成爱惜实验器材的良好习惯.

3.5 实验结论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与弹簧的形变量x成正比,即F=k x,其中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3.6 交流与讨论

思考1:没有一个实验是完美的,但是可以逐步逼近完美.请你从分析教材实验与改进实验,各自的优劣?

说明:此处可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回答.学生课堂最开始经历了传统实验,相对而言,原理较为简单,且可以锻炼其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等;通过创新实验,学生可以感受到科学技术对物理学进步的推动作用.两个实验侧重点不同,各有千秋.因此,我们应该客观理性的看待二者优缺点,取长补短,养成“根据需要制定合适的实验方案”的科学探究意识.

思考2:实验的过程带给了你哪些启发和感想?

说明:这一部分可以从创新设计的3个实验引导回答.当做完第1个实验,得到“弹簧弹力与伸长量成正比”的实验结论时,学生会觉得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很快,劲度系数的引入,丰富了胡克定律的内涵;再往后“弹性限度”的提出,又让同学们了解了任何规律都有其适用范围.而“所谓科学,也不是给出一个永恒存在的真理,而是给永远存在的错误在不断地划定着界限.”

4 针对该实验设计的评价与总结

(1)该实验的改进装置,连接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对器材的摆放位置有一定要求,如一体式位移传感器的测量范围是15c m—600c m,测量正对面积需大于4c m2,因此对于轻质泡沫圆盘的面积有大小要求.连接后需要对装置进行细致的安装、调试.

(2)整个实验过程中,仅完成的是对弹簧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探究.后续还可以换用不同种类的弹簧,实现对于压缩量的研究,从而使胡克定律的探究过程更加严谨、完整.

(3)物理学中有很多微观化的物理现象、抽象概念、生活的前概念认知阻碍等,都必然要求物理实验现象明显,可视化强.数字化实验在快捷收集处理实验数据,显性化研究物理规律,定量化建构物理概念,可视化建立物理规律方面的作用十分显著,因此,本实验中,利用DIS数字化信息系统,学生更能体会到科学发现与探究的无穷乐趣,实现了理论与实验的完美结合,从而激发兴趣,培养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

猜你喜欢
弹力弹簧变量
联合弹簧(天津)有限公司
巧用弹力带防治颈肩痛
抓住不变量解题
析弹簧模型 悟三个性质
也谈分离变量
如何求串联弹簧和并联弹簧的劲度系数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
弹力球
弹力是什么?
如虎添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