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教学评一致的文言文阅读测试命题研究

2022-01-12 09:08廖丽萍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答题命题试题

摘 要 面对一线教师日常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语文教学质量监测时,要关注文言文阅读题的编制。命题者要对接课标、梳理教材,明晰文言文测试的基本要求及内容,编制的试题要契合教学目标。一份监测卷中的整组文言文试题要体现文言文教学规律,题目中要渗透联结、想象等阅读策略,引导学生读通、读懂、读透文本,将日常教学内容融入试题。测试文本要适合学生阅读水平,题目编排要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答题支架要科学有效、顺应学生的学习心理。

关  键  词 文言文教学 教学评一致 阅读测试 命题研究

引用格式 廖丽萍.指向教学评一致的文言文阅读测试命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2022(02):66-69.

文言文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是落实“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一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相比之前的教材,统编语文教材进一步提升了对文言文的关注度,共收录文言文15篇。文本内容涉及名人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民间传说等,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

然而,笔者在教学调研中发现,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喜爱度较低,某校三至六年级不喜欢文言文学习的人数达75%。通过交流,发现学生“不喜欢、不爱学”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开展文言文教学时,过程比较简单、方法比较粗暴,设计的教学活动基本是带领学生熟读,根据注释或借助资料理解意思,最后积累背诵。一线教师文言文教学时存在着“死记硬背学得死”“浅尝辄止品得浅”的现象。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活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无法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一核心素养的培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1]。因此,笔者近三年在区域六年级学生语文学业水平质量测试中,有机融入了文言文阅读考查,希望通过评价引导教师重视文言文教学,反思自身教学活动并积极加以改进,推进文言文教学的变革。

一、试题编制要契合教学目标

组织学业质量监测的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高质量的测试题能让评价与教学紧密相连,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检测和改进等功能。《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教学、评估和命题的依据,命题者只有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深入研读教材、充分考虑学情,才能实现精准命题,发挥试题的导教导学功能,促进教学改革。

1.对接课标,明晰测试要求

《课程标准 》对文言文学习提出的目标要求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关于评价目标,《课程标准》则提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的文言文,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1]。由此可以發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测试的能力层级主要在于“理解”,即读懂并大致领会其中的意思。由于文言文教学的价值重点在于感受古人的文化智慧和精神财富,因此这一要求也应反映在文言文的阅读测试中。只有对“标”设计、依“标”编题,才能更好地引导教师教学的目标方向。

2.梳理教材,明确测试内容

统编语文教材对文言文选文涵盖的朝代范围比较广,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代表性,是经典之作。从选文类别看,以人物传记为主,还选取了寓言和神话故事。这几种选文故事性都较强,活泼生动,适合儿童阅读理解,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这些文言文一方面引导学生从人物传记中习得古人的优秀品质,另一方面从寓言和神话故事中又能感受到蕴含的深刻道理。如此编排充分体现了教材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感受表达特点,感知传统文化的编写意图。

研读教科书中文言文课文的课后习题,发现编写者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主要指向三大方面: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内容; 积累背诵。这三方面要求,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十分关注。但是,教师只是机械地要求学生读好、读懂并背诵,极容易出现教学流程化现象,导致学生厌学。如何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方法地朗读,读出节奏;有策略地理解,读出感悟;有技巧地背诵,做到有兴趣地积累。这是教师教学的追求,也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监测需要引导的方向。

在解读课标及教材后,小学阶段文言文阅读测试的目标是:努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帮助学生感知文言文朗读、理解、感悟的方法策略,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文化精髓,提升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只有厘清课标、教材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才能在评价监测中精准定位,不出现目标错位、缺位及越位的现象。

二、试题编制要融合教学内容

作为区域性质量监测,要对全区师生日常教学方式起到引导的作用,要反应高质量的教与学的活动。因此,在文言文阅读的测试题中要尽量融合日常文言文教学的内容,使教师透过测试题感受到教学方向、教学重点及学法渗透等。

1.整组试题体现文言文教学的规律性

阅读是一种文体思维,在文言文阅读监测命题中,要结合文言文这一特殊文体的教学活动展开思考。设计的整组阅读题,既要符合文言文教学活动的逻辑性,又要符合学生接受学习和接受评价的心理规律,编制的题目要尽量体现日常文言文教学的规律性。如下图是一组文言文阅读的题目设计及每道题传递的对教学活动的引导。

例1,文言文《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 》阅读题及评析。

以上这组题目,紧扣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测试所提出的“理解”这一能力要求而设计。首先,聚焦关键,集中突破,理解词语;其次,抓住停顿,结合朗读,理解句意;接着,提取关键,整体梳理,理解内容;然后,联系上下文,想象揣摩,理解情感;最后,链接生活,文我对话,理解主题。题目设计由词及句,由内容至主旨,考察了学生对文言文这一特殊文本不同层次、不同层面的“理解”。整组题目编排具有连贯性,将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点与教师课堂中的教学点有机衔接,在评价目的上实现师生教与学之间的统一。

2.单项试题突显策略应用的延伸性

“对学的支持”要成为命题的重要理念,要让评价监测也成为学生学习的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样的学习视角。文言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不是学生的日常阅读内容,教师更要重视阅读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在质量监测中,命题者要努力通过每一道试题的编制,巧妙渗透有效的阅读策略、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迁移实践,引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文言文阅读策略指导的关注。

(1)联结旧知,以迁移规律,读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小学阶段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正确的停顿有助于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大意,形成良好的语感,对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在命制文言文朗读测试题时,要善于联结课内学习过的文本,提供熟悉的范例,引导学生发现停顿规律,从而为陌生的文言文做出恰当的停顿划分。如下例:

例2,文言文《关羽刮骨疗毒 》阅读题。

例2的考查指向是有节奏地朗读文言文。题中的范例来自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命题者呈现范例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句子中,人物后面或者事物后面一般都需要停顿。通过范例唤醒学生旧知,再让学生标注新的文本句子中的停顿记号,既降低了答题的难度,又强化了文言文朗读停顿的方法。在监测过程中,关联旧知,让学生再一次感受文言文的音韵之美,同时让所学知识走向结构化。

文言文阅读能力监测,读懂文本是学生完成所有测试题的基础。命题者除了通过提供注释、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外,还可以在题目中让学生联系旧知理解新文本,这是帮助学生理解陌生文本的有效策略。如下例:

例3,文言文《猴弈 》阅读题。

例3的题干引导学生根据原有认知经验推测陌生文本中相同或相近词语的意思。这样的题目就是根据学生原有的能力起点,进行适当延伸实践,既帮助学生建立语感,又渗透了学习策略,让学生树立起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2)想象补白,引有意扩展,读懂。小学生阅读的文言文往往篇幅短小、语句精炼,但精炼表达背后,却留下极富张力的想象空间。因此,引导学生在文本的关键处想象拓展,还原画面,既能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还能通过想像补白,读通读懂文本,感受人物形象。如《铁杵成针》讲述李白深刻领悟老人磨针背后的决心、恒心和毅力,下定决心自己也要像老人这样做事。回到山中,李白会怎样读书学习呢?文本只用了“感其意,还卒业”6个字。基于此,命题者编制了如下题目:

例4,文言文《 铁杵成针 》阅读题。

命题者在题干中给学生答题提供了方向,要求围绕主人公的言行展开想象。答题过程中的想象,充分激活学生思维,语感在生活经验的唤醒与文言文学习中鲜活起来,实现文本与生活的勾连。通过想象这一图像化策略,让文言文阅读具有互动性、趣味性,引导学生把文本读厚、把内涵读懂。因此,想象补白这一阅读策略,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学习心理,是阅读文言文的重要策略。

(3)情境创设,赋古文新态,读透。文言文无论是表达形式还是文本内容均离学生生活较远,这是学生阅读文言文感到困难的重要因素。在文言文阅读能力评价监测中,教师要努力创新试题形式、营造答题情境,让文言文阅读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结。学生在具有时代气息的情境中答题,会自觉利用联结、想象、整合等策略完成阅读任务,读透文言文传递的人文内涵。

例5,文言文《欧阳修苦读 》阅读题[2]。

假如古人要建一个“勤学群”,车胤和欧阳修分别写了入群申请书。请结合文章把欧阳修的申请书填写完整。

例5的文言文阅读题创设了建“勤学群”這一活动,富有时代感、趣味性,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激发了答题动力。在情境性支架的引导下,学生要完成“申请书”,须借助阅读材料提供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联结阅读经验,观察范例,通过类比、对照、联想等策略理解文本,读懂文本中人物“刻苦勤学”的品质。

好的答题情境,就是一个集思想渗透、情感激发、文化熏陶、情趣体验的学习场。命题者通过题目主题情境的引领,整合测试指向要求,使题目在具备工具性的同时充盈人文气息、生活情趣,学生在阅读与答题中实现了育人价值。因此,情境促阅读,加深理解,体悟内涵的方式应成为文言文教学的重要策略。

正如布鲁纳所说的那样,任何知识都可以通过一种特别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在文言文阅读能力监测中,每一道题目的编制也是传递知识、方法的途径, 让阅读策略通过题目形式展现出它的意义,使师生均能感受到科学运用阅读策略的重要性,从而更有效地开展文言文阅读。

三、试题编制要符合学习心理

为减少学生对文言文的陌生感与距离感,命题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试题编制要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只有以严谨的态度设计测试题,才能确保题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1.选择测试文本要精心,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

虽然统编语文教材增加了文言文阅读的篇数,但教科书中现有的文言文课文篇幅较短,最长的也就百余字,文本内容故事性也较强,符合小学生的阅读心理,学生容易理解。作为能力监测的测试文本,命题者要在准确把握小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选择篇幅适中、故事情节明显,和教科书中文言文阅读难度相当的文本作为能力考查的测试材料。只有和学生能力水平适切的文本材料,才能真正反应学生的阅读水平,才能提高评价监测质量的科学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2.编排测试题目要精巧,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

浙江省教研员余琴老师依据阅读心理过程,综合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将阅读能力由低到高分为提取信息、形成解释、整体感知、作出评价、解决问题五个层级。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考查虽然无需如常规文本阅读考查,同时监测五个能力层级,但在试题编排过程中依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思维与阅读层级。如前文所列举的例1, 整组试题编制符合学生文言文阅读思维的逻辑性,只有在朗读理解,初步感知了文本内容之后,学生才能展开想象,发表阅读感受。试题编排按照从浅入深、层层推进的规律,引导学生呈现真实状态下的阅读,发展思维水平,提升阅读能力。

3.设计答题支架要精妙,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为降低学生文言文阅读测试的难度,命题者要关注答题支架的设计,为学生解答题目提供助答系统,帮助学生有策略、有方法地答题。常用的支架有范例支架,如前文所列举的例题2、例题3,都在题干中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答题范例,暗示了答题的思路与方法。“与生活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是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命题者也应创设情境支架,活跃学生思维,将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生活现象相联结,让学生融于情境,完成阅读任务。这些答题支架的设计,切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符合他们的阅读思维,让学生的答题过程既完成了阅读任务,又实现了知识体系的构建和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整体发展。

总之,要实现教学评一致的文言文阅读监测命题,命题者需要深入研读课标与教材、更新理念、立足课程、明晰目标和内容,以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阅读策略为导向,让命题在学习与评价之间架起一座通向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桥梁,使命题准确评价“学”的成果,精准引导“教”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6-30.

[2] 廖丽萍.从“内容理解式阅读”到“策略运用式阅读”——谈指向阅读策略训练的阅读命题[J].小学教学设计,2020(31):11-14.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答题命题试题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浅谈“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
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