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梯度在问题研究课程中的建构

2022-01-13 09:16蔡叶斌
地理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蔡叶斌

摘 要: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在不同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即素养梯度。问题研究课程在案例選取时侧重一定的时效性、思辨性和深广度,是素养水平提升的理想场域。本文选取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章节的“问题研究:该不该引藏水入疆”为案例,搭建深度思维平台,通过问题、资源和反馈的梯度呈现引领学生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问题研究;素养梯度;藏水入疆;区域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2)02-0057-03

2017版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的层次等级由水平1至水平4呈梯度提升形态,形成了独特的素养梯度,其划分依据涵盖两大向度即“情境”和“深广度”。

问题研究课程是人教版教材特有的教学形态之一,是基于真实情景下指向问题解决的学习类型。选取的案例具有时效性、思辨性和深广度,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良好的提升培育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资源、问题及师生教学反馈搭建素养梯度,帮助学生完成由单一或多个要素特征归纳向地理要素关联特征和总体特征归纳的跨越。

“问题研究:该不该引藏水入疆?”本文选取网络热议的红旗河工程进行深度解析,既有基于现实发生、发展的“情境”,又有因备受质疑而独具的“思辨”和“深广度”,是素养培育和梯度提升的良好载体。为进一步强化学生资源获取的多样性和客观性,笔者还将课堂环境转移为带网络的计算机教室,促成学生对资源获取、筛选、提炼能力的提升。

课程按照情境(新疆地区农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受水资源的约束强烈)、问题(学者提出了引藏水入疆的工程,你对此持什么意见)、行动(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选取材料,组织观点和语言并进行决策)、生成(阐述观点“引藏水入疆利大于弊”或者“引藏水入疆弊大于利”并加以论证)为线索进行问题设计,简要过程如表1所示。

一、资源与素材处理中素养梯度的搭建

地理实践力素养关注积极行动的意识、从实践中获得基本感知、借助感知推断事实、实事求是论证的习惯等。其对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明确的层级标准。问题研究场景需要用到更多教学资源,也会对学生获取、筛选、提炼资源和素材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学生准备了三类教学材料进行素养梯度的搭建。

1.利用简单材料搭建第一层次素养目标

第一层次,利用给定的、简单的材料,要求学生进行简要归纳总结,地理核心素养层级指向多要素特征归纳的水平2,如在教学环节“一个改造新疆的逆天创意”中设置如下教学过程。

材料:新疆位于我国西部边陲,地广人稀,区域内主要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因此,其复种指数一直维持在1.0左右,即大多数耕地属于一年一熟耕作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新疆粮食生产波动最大可达±20%,而全国平均水平一般在±5%以内。新疆南疆地区部分绿洲农业分布示意图略。

思考: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推测新疆粮食生产产量不高、波动频繁的原因。

参考答案:水资源短缺——农业灌溉用水难以保证,导致减产、绝收;冬季寒冷——复种指数相对较低,总产量不高;技术不足——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身居内陆,气温年较差大,自然灾害频繁——易造成农业减产;荒漠化严重——沙漠侵袭农田;人口增加,过度开垦——粮食产量不稳定。

2.利用复杂材料搭建第二层次素养目标

第二层次,利用给定的、复杂的、图文并茂的材料,要求学生进行筛选、提炼和浓缩,并最终对问题阐述自己的看法。地理核心素养层级指向地理要素关联特征与总体特征归纳的水平3至水平4,如在教学环节“一项舍近求远的巧妙设计”中设置如下教学过程。

材料节选(图1):

思考:阐述为何要提出引藏水入南疆?

参考答案:西藏地区水资源丰富但是需求量不大,其农业发展主要的制约因素是热量,相较于水资源,热量条件更难以改造;新疆地区面积大、可耕地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两者之间由于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差异导致“产”“销”矛盾。此外,疆藏两区域在空间上相对较近,也是促使藏水入疆的重要原因。与北疆相比,南疆地区光热条件更充足,但水资源的约束性更强,水入南疆可以更好地弥补水资源短缺导致的农业生产波动,促进其农业稳产、城镇发展和社会稳定。

3.利用开放材料搭建第三层次素养目标

第三层次,利用开放的、复杂的、无限的材料,在给定前提之下进行资料查找、甄别和筛选,并选取切口进行论证。地理核心素养层级指向地理要素总体特征归纳的水平4,如教学环节“一场改变中国的多方博弈”中设置如下教学过程。

思考:通过对已有资料的研判及网络信息的检索,组织语言与论点、论据并进行论证,最后阐述观点:若藏水入疆工程所需资金得以解决,你认为究竟该不该引藏水入疆?

以上三个层次的思考、表达与材料获取由单一到多元、由简单到复杂、由固定到多变,思考问题由指向明确到思辨批判,为学生搭建了合适的素养梯度,可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二、设问与追问设计中素养梯度的体现

问题式教学围绕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问题式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至关重要,既应涵盖课程教学程序的安排与推进,又应以梯度形态由浅入深地帮助学生深入剖析。在课程中,笔者也尝试通过问题形态以及贯穿内容不等的问题链串联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素养梯度。

1.主问题链的梯度设计

例如,教学环节“一项舍近求远的巧妙设计”主要借助各类地图和资料对藏水入疆线路进行分析,理解其线路布局的合理性。在此环节中,笔者采用问题链设计如下。

思考1:据图指出藏水入疆线路所沟通的流域(河流)。

思考2:借助百度地图,对藏水入疆线路进行审读:①其穿越了哪些省级行政单元;②其经过了哪些主要地形单元;③线路为何要在青藏高原边缘绕行?

思考3:在资料包中查阅资料,进一步阐述为何要引藏水入南疆。

在整个问题链中涵盖了两组不同层次的问题:第一组为思考1至思考2,思考1通过阅读现有图表可以获得藏水入疆线路所经过的主要河流名称(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长江、黄河、塔里木河),达到核心素养水平1层次。思考2需要借助地形图或给定的百度地图(图略),通过区域认知,熟悉其所经过的行政区、地形单元,并据人口、城市、地形等要素的分布进行分析,达到核心素养水平2至3层次。思考3则需要借助更加丰满、客观、翔实的资料进行筛选、提炼和浓缩,并阐述自己的观点。

参考答案:线路主要穿越藏、滇、川、陕、新等省级行政单位;雅鲁藏布江谷地、横断山区、川西高原、黄土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等地形单元。沿青藏高原边缘进行输水管建设,可以避免地势的强烈起伏,降低施工难度,青藏高原边缘地区人口相对较多,沿途可进行供给,促进输水效益最大化;边缘地区地势降低,可自流输水,降低输水成本。

2.次级问题链的梯度设计

在思考2中笔者又设计了次级问题链,依据读图要求和思考过程的难易进行梯度设计(表2)。

建构主义认为,问题是被赋予了挑战性、真实性以及困惑性的任务,通过问题求解的过程可以获得高阶能力,核心素养是通过学科学习所获得的高阶能力和品格观念的综合体现。在问题研究课程中,教师可以不囿于教材、资源的约束,更自由地组织问题设计,搭建适切的素养梯度,完成学生核心素养由低到高的阶梯式培育。

三、讨论与理答过程中素养梯度的提升

由于在问题研究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多层次的思辨,因此,学生讨论和分享、辩论的过程应当成为课程设计的亮点和重点。在教学环节“一场改变中国的多方博弈”中,笔者就在学生自主查询资料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进行观点阐述。

思考:若藏水入疆工程所需资金得以解决,你认为是否应该引藏水入疆?参阅、查找、筛选资料,并选取某角度有理有据地进行论证。

按照“查阅资料—选取切口—筛选汇总—交换意见—阐述观点”的梯度顺序进行分享和辩论。通过激烈的讨论,学生自拟角度进行了观点综述。

例如,认为“不应该引藏水入疆”的学生进行了如下的表述。

学生A:(藏水入疆工程)会导致土地盐碱化;

学生B:(藏水入疆线路)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太复杂,施工难度过大,会引发地震;

学生C:(雅鲁藏布江属于)国际性河流,会存在外交压力;

……

通过作答情况可发现学生们受核心素养的浸润,观点表达清晰,关键词及重点突出,但语言组织单薄,逻辑联系松散,多为单一要素的特征归纳。在此基础上,笔者遴选一位学生进行观点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给予2分钟左右进行观点综述。

学生D:新疆地区蒸发强,如果排水不畅,易引发土地盐渍化;淡水引入并非水质型缺水的解决对策;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工程难度大;向东部地区输送水量减少,影响水质;受地质灾害影响大;调水无法真正改变南疆生态脆弱现状;外交压力(印度);对调出地会产生不利的生态影响;南疆沙漠土著植物可能会消失,生物多样性可能会减少……

通过该生的综述可以研判其对“不应该引藏水入疆”问题分析和思考全面,层次丰富,逻辑与关联性提升,体现了多要素和部分关联性的特征归纳,但总体性的特征归纳仍偏弱,语句之间逻辑关联性较弱,仍需进一步打磨。

参考答案:新疆地区深居我国内陆,以大陆性气候为主,蒸发旺盛,且当地农业生产技术和排水设施落后,若大量引水入疆可能會加剧当地次生盐碱化;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南疆的生态环境脆弱,并非简单由水资源短缺导致,因此引水入疆无法彻底改变当地生态环境;藏水入疆线路虽然设计巧妙,但由于路程长,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等原因,施工难度较大,且易对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雅鲁藏布江为国际性河流,中国在协调、维护流域的开发利用方面负有一定义务,若大量调水可能会产生国际矛盾……

在课程中通过自主作答、归纳综述和师生理答等环节,构建了不同层次的素养梯度,完成了学生素养水平的梯度提升。

问题研究以问题的发现和问题解决为要旨,丰富的情境素材以及梯度进阶的问题链让问题研究成为主题式教学设计的“素材库”。无论是资料的筛选、问题的设计还是探讨的组织都可以在理想场域中建构素养梯度,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思维进行深度学习,利用全景资料进行客观的评价,并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促成学生核心素养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京燕.论地理实践力素养培养途径(连载一)[J].地理教育,2017(4):4-6.

[2] 付媛媛,户清丽,李洁琼.基于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动”栏目教学策略——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模块为例[J].地理教育,2021(5):44-47.

[3] 韦志榕.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 于蓉.从“采点”到“采意”——基于SOLO分类的地理主观题分级评分的实施途径[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半月),2017(8):50-52.

[5] 王佳莹.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

[6] 汤国荣.教材“活动”设计的整体布局与螺旋提升[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上半月),2020(11):30-33.

猜你喜欢
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核动力财政可持续与财政一体化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探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流转问题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十三五”期间嘉兴市与沪杭同城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