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出口转内销要有战略性眼光

2022-01-14 09:15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内销战略性出口

白 明

作为外销严重遇阻时惯常使用的应急手段,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蔓延后,我国的政府部门尽力支持出口企业通过出口转内销寻求出路。但随着出口形势好转,一些企业对出口转内销的热度有所下降。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出发,政府部门和出口企业在推进出口转内销时要将短期安排提升为长期战略性部署,最终从战略高度入手将其制度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战略性出口转内销,应当指的是出口企业对国内市场的拓展不仅仅是为克服外销遇阻压力而采取的应急性措施,而且还是将国内市场也作为企业长期目标市场加以培育。

一、应急性出口转内销存在战略缺陷

迄今为止,政府部门及出口企业更多将出口转内销看作是应对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的应急手段。按构建以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这种应急性举措存在一定战略缺陷。

一是应急性出口转内销在营销渠道建设上投入意愿弱。由于国内市场仅被看作是规避国际市场压力的“避风港”,一些企业在出口转内销时过于注重短期回报。一方面,在拓展国内市场上的投入不足,仅将国内市场看作是清理尾货的场所,而在营销网点、售后服务设施、广告宣传等方面缺少投入意愿。另一方面,在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上也不敢投入。根据温州当地部分服装出口企业反映,开发适合国内市场的版型需要从设计到成品的全流程改造,相当于重开一家工厂。

二是制度差异对出口转内销形成制约。在质量标准认证、商标注册、专利许可、品牌授权等方面存在的规则差异对出口转内销构成制约。尤其是对加工贸易型企业而言,生产产品的型号、款式和规格等几乎都是由外商确定,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内销,容易侵犯外商的知识产权,造成商业纠纷。

三是应急性出口转内销容易带有一定盲目性。在缺乏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情况下,一些出口企业对国内市场的商业模式、客户实力、订单要求、交付周期、消费偏好等基本特征认识不足,尤其不适应回款时间过长。同时,如短时间内在某些类别产品上出口转内销规模过大,也容易造成国内市场过度负载,对国内市场上的原有企业会带来挤压效应。

四是应急性出口转内销在信贷、质押融资、保险保障等方面过多依赖相关政策的扶持,容易造成国内市场扭曲。为了帮助出口企业解困脱困,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鼓励出口转内销的配套政策。但如果各地竞相攀比,造成支持鼓励政策倾斜过度,则不仅对国内市场原有企业不利,而且也容易造成政策资源的配置扭曲。

五是某些支持出口转内销的政策执行期较短,对企业帮助有限。财政部等部门曾经在2020年4月15日出台政策,暂免征收加工贸易企业内销税款缓税利息,但仅免征至当年年底。对某些在筹划准备、网点建设、渠道对接、部门审核等方面需要耗时较长的出口转内销业务,这类支持政策的执行周期往往短于业务实施周期。

二、出口转内销应当更多体现出战略性

针对应急性出口转内销的上述缺陷,今后更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寻求推进出口转内销的战略立足点:

一是推进战略性出口转内销需要立足于抓住产业和消费“双升级”所导致的巨大市场需求。作为当今世界上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与人口最多的消费市场,随着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释放出更多市场需求,国内市场将会溢出的更多潜在发展机会。对于出口企业而言,通过推进战略性出口转内销,可以让这些潜在发展空间最大限度转变为现实发展机会。

二是推进战略性出口转内销要立足于增强出口企业面向国内市场的提供能力。出口企业要按照内销要求,扩大现有产能与国内需求种类之间的叠加范围,增强对国内市场的适应性。2020年11月,广西商务厅发出通知,推选若干“广西外贸出口转内销官方店”,要求入选企业每年度内开展电商促销活动不少于4次。通过类似官方授权平台,可为供求双方创造更多对接机会,给国内市场带来更多优质商品选择。

三是推动战略性出口转内销要立足于巩固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出口转内销并非要在外销遇阻时知难而退,而是要在做好长期战略谋划基础上,以退为进,为重返国际市场而“留得青山”。出口企业要将国内市场作为全球市场的“中国分场”,通过形成“出口+内销”并存格局,增强拓展国际市场的底气。

四是推动战略性出口转内销要立足于促进内外销之间融合发展。针对内外销管理体制机制上存在的差异,要做好有效衔接,从法律法规、监管机制、经营资质、行业标准、数据交换等环节入手,实现内外销业务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最大限度良性互动与资源共享,为出口转内销清除制度障碍。

五是推进战略性出口转内销要立足于利用好本土便利。一方面,出口转内销的本土便利要有利于在风险识别、规则适应、商业惯例、消费偏好、信息采集等方面降低难度,最大限度规避在“客场”所遇到的不确定性干扰和歧视性待遇;另一方面,本土便利也可以通过出口转内销转化为缩短物流距离、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等方面的竞争优势。

六是推进战略性出口转内销要立足于拓展与培育国内市场相结合。在推进战略性出口转内销过程中,切忌重拓展、轻培育。出口企业不仅要尽快熟悉国内市场并深入挖掘其中机会,而且也要积极投身培育国内市场,将国际市场最新流行趋势及时向国内市场反馈,在国内市场营造新的消费热点。

三、推进战略性出口转内销的主要措施

在实施战略性出口转内销过程中,要确保各项部署得以落实,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突破应急性出口转内销局限。

一是要及时锁定出口转内销的主打产品。对于出口企业来说,不能将出口产品简单搬到国内市场,而是要在事先做好调研基础上,增强对国内市场的适应性。根据本土消费者的购买偏好及自身的竞争优势,更多从寻求国内市场增量空间入手锁定主打产品。建议重点建设一批内外贸融合发展基地,打造柔性制造体系,增强内外销产能的低成本转换能力。

二是要为加工贸易转内销创造更加有利的便利条件。海关、税务、商务、外汇管理等政府部门在国内市场可进一步延长加工贸易内销申报纳税时限至账册有效期。同时,落实海南自贸港加工贸易转内销免关税实施方案,争取在2025年封关运作之前,让海南更多的加工贸易企业有更多机会在“两头在外”与“一头在外”之间做出选择。

三是要扩大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在推进出口转内销上的用途。建议商务部、财政部、银保监会等部门扩大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范围。更多从提供信贷贴息、扩大保险覆盖等方面帮助出口企业在国内市场上增加影响力,建设营销网络,完善售后服务体系。

四是要对出口转内销实行分类管理。建议由工信部牵头,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参与,共同制定针对出口转内销的鼓励清单和限制清单。一方面,对在国内市场有潜在成长空间,能够满足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需要,而在国际市场受制于市场饱和及贸易壁垒的产业,要鼓励出口转内销。另一方面,对于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且与“稳就业”关系紧密的产业,要限制出口转内销。

五是要利用好进博会渠道,增加国内市场对出口转内销企业及产品的认可度。建议商务部适当扩大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馆面积及国内参展企业数量,让更多出口企业有机会利用进博会平台拓宽出口转内销空间。可酌情将位于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出口转内销企业视同为进博会的合格参展商。

六是要积极打造高水平的出口转内销专业化促进平台。商务部、国家贸促会要携手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与各进出口商会,共同做好出口转内销的促进与服务工作。除继续举办“外贸优品汇扮靓步行街”等促进出口转内销活动外,也要促使出口转内销活动系列化、定期化,强化针对出口转内销的线上促进力度,最终形成能够长期运作的出口转内销平台。

猜你喜欢
内销战略性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国际化的推进策略
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出口转内销“转”出新机遇
温州城市“拥江发展”的战略性和现实性思考
外贸企业拓展内销市场困难不少,电商平台已纷纷出招帮扶
评《西部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书评)
群策群力!罗非鱼产业上下游积极扩大内销市场,今年将迎来多重利好消息(附2019罗非购苗指南)
给情绪找个出口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近九成香港中小企业将开展内地内销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