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公共价值视角的PPP项目建设方应急策略优化的演化博弈分析

2022-01-14 10:07杨天YANGTian
价值工程 2022年3期
关键词:失灵居民应急

杨天YANG Tian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

0 引言

PPP项目是为解决经济、社会问题而实施,但工程的负外部性往往由特定的居民群体承担,由此产生一系列例如“邻避”效应[8]等事件,亟需建设方的关注与参与。近年来,伴随PPP工程建设数量增多,临近居民对工程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关注度和敏感度不断提升,由此引发例如天津PC化工项目事件、什邡钼铜项目事件以及宁波和昆明的PX项目事件[19],这些事件对社会经济因素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优化PP工程中项目建设方的应急策略是亟需解决的重点。

公共价值主张公共管理者创造公共价值,拓展公众参与,建立开放型的、灵活的公共服务获取和递送机制[20]。国外学者研究公共价值理论的主流是从公共管理、经济学和法学等角度将公共价值与公共行政、公共管理相结合[4]。近年来,不少国内学者引入公共价值理论探讨此类应急事件现象的缘起、分析框架和解决对策。王佃利等[8,9]认为“邻避”问题是公共价值创造、传递、失灵和规范的整合,并且指出社会各方应在能够帮助弥补公众价值失灵时采取行动并有所作为。钟俊弛等[21]在公共价值的视角下,结合茂名PX项目对应急事件构建了“价值—过程”框架并进行分析验证,提出“公共、合作、合法”的战略三角模型,提出应创造和解、协调的平台,在合法性的框内提供稳定和谐的制度,应急事件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于鹏等[3]建立了环境邻避治理中的公共价值集和基于战略三角模型的环境邻避治理整合机制,为达到“公共价值集”价值最大化的最终目标,提出环境邻避治理的关键在于摆脱维稳妥协式的思维定式,重塑各方公共价值使命。

综上所述,公共价值理论是一把能够弥补过往理论的不足、解决PPP工程应急事件的新钥匙。以上引入公共价值理论的研究中虽均指出建设方在解决PPP工程应急事件中应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公共政策的调整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但由于公共价值难以在合同体现,公共价值理论方面缺乏相关定量研究。PPP工程本质上应向居民提供其相应的公共价值,外部性事件的产生导致了部分公共价值的失灵与缺失。因此,基于公共价值视角优化项目建设方的应急策略,本文分析了PPP项目应急策略的演化历程,以寻找各个阶段优化的突破点。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公共价值引入应急事件应急策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模型计算与定量分析,为应急策略的调整和完善提供理论指导。

1 PPP项目建设方应急策略的演化博弈分析

当建筑工程引起的应急事件发生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通常只关心自身最大化收益。建设方的应急策略也应做相应的调整,及时最大化弥补失灵的公共价值。在公共价值理论视角下,建设方在应急事件的双方博弈中应起到引导作用[6,8],搭建社会公共价值传递的平台,使双方能够充分参与且达成价值共识,此时建设方干预程度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讨论以建设方干预程度为变量的PPP项目应急策略的演化历程,提升居民安全感,建立演化博弈模型,将建设方进行强势应急策略(建设方干预程度强)的决策为目标,度量如何在不浪费社会资源的情况下,使失灵的公共价值最大程度弥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居民通常只关心自身最大化收益,而建设方机构则关注最大化法规对促进建设工程建设的影响。如果居民选择不合作,则当建设方机构选择强势的策略时,居民不合作采取的举措将使居民付出更多的费用,例如罚款等,并且建设方机构的利润将增加,例如获得上级部门的认可。如果居民完全配合建设工程的建设,而建设方机构对建筑设施选择强势应急策略,那么居民将获得一些补贴,例如补偿金等经济补偿或其余资源优先分配等软性补偿。

1.1 模型假设及参数设置

演化博弈模型中的参与者一方为建设方,记为Gi(i=1,2,…),另一方为居民群体,记为Ei(i=1,2,…)。建设方有两种策略,对于应急事件选择制定强势应急策略或选择制定弱势应急策略,分别记为Gs,Gω,当补偿策略较为温和时,表现为建设方的弱干预,对事态的发展起较为放任的态度;当补偿策略较为强势时,表明建设方强干预,此时居民若是坚持表达不满,将付出成本。居民群体存在两种战略选择:居民对PPP工程的建设表示合作;或者居民表达不合作,分别记为Es,Et,当居民选择不合作时应急策略可能失败。建设方和居民群体随机选择策略进行演化博弈,在博弈的第t阶段时,建设方选择Gs的概率(或份额)设为x(0≤x≤1),则Gw的概率(或份额)为1-x相同的,居民表示满意即Es的概率为y(0≤y≤1),则Et为1-y。模型中的参数定义如表1所示,运算矩阵如表2所示。

表1 参数设置

表2 运算矩阵

1.2 演化博弈模型计算

分别计算选择Gs,Gw,Es,Et策略的参与方的期望收益(或效用),以及G组和E组的加权平均期望收益,分别记为

建设方采取强势补偿策略、居民表示愿意合作采取配合措施时的动力学方程为:

△用于描述策略的成功程度,用预期收益与加权平均收益之间的差异表示。等式(1)和(2)即为:

计算得:

总结六种可能的情况列于表3。

表3 六种可能情况

由于(x,y)∈[0,1]×[0,1],可以确定纯策略的平衡点A(0,0),B(1,0),C(1,1),D(0,1)。

经 计 算,混 合 策 略 平 衡 点V(x*,y*)=,对于平衡点,我们需要分析其稳定性以找到ESS,将部分平衡点稳定性分析的雅可比矩阵用于评估演化平衡稳定性。雅可比矩阵为,其相应的迹线和行列式为:

根据雅可比矩阵的部分稳定性分析方法:

分别分析表3中列出的六个情况,可以获得平衡点的特性,如表4所示。

根据表4,我们可以获得演化博弈的动态图像。当该点不稳定时,在x或y方向上都不是最佳解决方案。当此点为鞍点时,它是一个方向的最大值,而另一个方向的最小值。当这是ESS时,它是所有方向的最佳解决方案。结果如图1所示。

表4 平衡点分析

图1 显示了6种情景下建设方与居民之间战略互动的演化路径和均衡稳定性。在情况1中,x的概率继续增加,当yy*时从1减小到0。对于居民而言,△E34>0意味着对建设方给出的补偿策略完全满意是严格控制的策略,因此y一直保持增长直至收敛到1,而与建设方策略的变化无关。在情况2中,x份额的变化趋势与方案1几乎相同。不同之处在于,y的变化趋势相反。建设方的战略选择最终会融合到强势的补偿策略中,但是居民的战略选择最终会表现为采取措施表达不满。在情况3中,一方参与者的战略选择取决于对方的战略选择。当x

图1 六种情况的系统动力图

1.3 模型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六种情况,可将PPP项目建设方应急策略的演化历程分为雏形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如图2),具体来看:

图2 PPP项目建设方应急策略的演化路径

①在情况2和情况5中,无论建设方采取什么策略,居民都不愿选择合作,这意味着建筑的影响远远大于居民通过应急策略能得到的补偿,充分说明了应急策略的制定不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从应急策略制定的角度出发,造成情况1和情况5的可能原因有:一、目前多地案例中出现的单一的经济补偿策略,而不考虑现如今居民所需的软性补偿策略。例如,垃圾焚烧站对周围造成的环境污染仅发放补偿金,而未采取措施改善该地的生态环境。对此类问题可采取针对不同项目采用不同应急策略和其他制度有机结合的方式,通过投资修建基础公共设施改善当地环境,做好前期宣传工作等消除居民在风险感知方面的刻板印象等。二、应急策略制定的过程不公开不透明,公众参与率低,建设方完全不依“公心”制定相应的应急策略,其合理性受到居民质疑。例如,京沈客运专线案例中,建设方部门以经济效益作为建设方的绩效首要目标,未达到公众所期望的公平互动[6]。在此情形下,建设方应在博弈过程中起积极的引导作用,工作原则以公共价值为导向,充分听取民意,主动承担起搭建建设方与居民共同沟通平台的责任。从结果来看,情况2和情况5可归为同一类结果,此时影响突出,公共价值失灵。

②在情况3和情况6中,建设方的补偿策略是弥补公共价值主要动力,完善的应急策略能够最大程度弥合造成的公共价值失灵。从公共管理理论的角度看,此类情形多发生在由传统公共管理理论为理念的公共策略向以公共价值理论为主导的公共策略的转变时期。当公共价值的失灵时,通过不断完善建设方应急策略,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弥合失灵的公共价值,降低建筑工程带来的外部影响,是不断学习、探索和实践的时期。例如,谭爽[25]列举的三起垃圾焚烧厂治理事件中,工程项目的决策均引发了当地居民的不满,但后两起案例中建设方机构通过与居民商议,选择配合进行垃圾分类实践、建立厨余垃圾运输专线、建立“绿房子”设施等措施,不仅减低了垃圾焚烧厂建立的负面影响,而且推动该市垃圾管理策略优化,通过多元的应急补偿策略化解居民的焦躁情绪的同时解决建筑工程引起的外部性,弥合了失灵的公共价值。

③在情况1和情况4中,当△E34=εRE-ηCE>0时,不管建设方的策略弱势还是强势,居民选择合作获得的收益都超过了付出的成本,进化博弈的结果与认知一致,这也意味着社会风险从根本上解决,建筑工程对周边居民的外部性被先进技术消除,或应急策略发展到最理想的阶段,通过最先进的技术避免公共价值的损失,或最优的应急策略能够最大化弥合公共价值。此时如果建设方实施强势策略,会造成社会资源一定程度的浪费,弱势策略下居民也会选择合作。

2 结语

通过多元应急策略高效化解建筑工程引起的应急事件是当前建设方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建筑工程应急事件建设方应急策略的优化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引入公共价值管理理论是一种新的探索。

在应急策略的演化过程中,居民是否表示合作,取决于该策略在决策方案中是否占主导地位。因此,为了最大化弥合失灵的公共价值,必须确保在有效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合作是居民的首选战略,现阶段建设方的干预程度至关重要,不能采用弱势应急措施陷入“摆平—妥协”的怪圈,也不能过于强硬导致失去“公心”,使公共价值失灵。本研究将六种不同的结果分为三类,结合实际案例做出解释并给出建议,实例证明在现阶段,建筑工程应急事件发生后引起不同结果时,采取多元化的应急策略能够有效弥合失灵的公共价值,这就要求当地建设方在综合应急能力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把握干预强度,提升居民合作率。这也证明建设方关注公共价值管理,将应急策略和民主建设相结合,对提前化解建筑工程引起的应急事件起重要作用。在今后的研究中,也可以结合更多博弈论的模型,例如心理博弈论的经典模型,考虑居民的更多情感因素。

猜你喜欢
失灵居民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失灵的指南针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幸运拍”失灵了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浅论固体废弃物治理的政府失灵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