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房地产之变革

2022-01-14 00:46黄奇帆
商界 2022年1期
关键词:城市化房价耕地

黄奇帆

今后十几年新房的销售交易量会有一个比较大的下降,这个变化就是,从这几年的顶点到了拐点开始往下,趋势性的总量缩减。

我们回顾一下中国房地产这20年的总量是怎么增长的。

在1998—1999年的时候,中国房地产一年新建房的交易销售量刚刚达到1亿平方米。随后从1998—2008年,这10年里涨了6倍;2007年的销售量本来已经到了将近7亿平方米,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房产交易量也下降到6亿平方米。2012年前后,房地产交易量翻了一番,从6亿平方米增长到12亿平方米。2012—2018年,又增加了5亿平方米,达到17亿平方米。

那么,今后的十几年会怎么走?是一直保持17亿平米,还是继续每5年、10年还要翻一番变成30亿平方米、34亿平方米?

今后十几年,中国每年的房地产新房的交易量不仅不会总量增长翻番,相反还会每年小比例地有所萎缩,或者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十几年以后,每年房地产的新房销售交易量可能下降到10亿平方米以内,大体上减少40%的总量。

过去20年,中国房地产交易总量之所以能翻四番,有四个原因:

一是城市化。过去20年里,中国城市常住人口城市化率上升了近26个百分点,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人口扩张,不仅是农民工进城市,还包括小城市的人到中城市、大城市、超大城市,人口在城市之间迁徙。城市规模的扩大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增长。

二是旧城拆迁改造。在城市扩大的同时,为了交通道路建设、商务集聚区的建设,而拆除一些工厂区、住宅区,各种因规划功能布局调整进行城市改造,也能产生较大的新房建设销售交易量。

三是住房质量。中国人造房子,80年代后,农村是砖瓦房,城市开始建造钢筋混凝土住房。砖瓦房一般15年到20年要重建。最初造的钢筋混凝土住房,由于水泥质量差、钢筋质量差、建筑结构差,使用了30年左右基本上也要拆了重建。

四是人均住房面积增加。1990年中国人均住房面积只有6平方米;到2000年,城市人均住房面积也仅有十几平方米,现在城市人均住房面积已达到40平方米。原来人均住房面积偏小,也会产生改善性的购房需求。

今后十几年,房价或趋于稳定,既不会大涨,也不会大跌,房价的平均增长率将低于GDP的增长率。

全国城市新开发房屋的平均交易价格在1998年是每平方米2 000元,2018年全国平均价格上涨到了8 800元。如果当地和当地比,那么不管是东部,还是西部,都翻了两番以上。比如,成都2000年主城房价均价1 000多元,到了2017年上涨到10 000元以上,翻了三番多。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南京、杭州等热点的一线城市房价基本上翻了三番,涨了8倍,有的地方甚至涨了10倍以上。

一些一线城市,家庭收入30年、40年不吃不喝买不了一套房,房价收入比是很高的,与世界比较来说也是最高的。

过去十几年,中国的房价跟房地产的开发量、生产量是相同的趋势,都是五年翻一番、十年翻两番、十七八年翻三番的状态。

產生这个状态的原因是什么呢?大体上有3条:

第一个原因,就是供求关系。过去20年,中国房地产是供不应求的,人均从10平方米往20、30、40平方米的这个过程是短缺经济下的补短板的过程,强烈的改善需求规模支撑它越造越多。在越造越多的过程中还供不应求,就造成房价不断往上涨。

第二个原因,房价上升当然和货币有关,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中国的M2从2004年、2005年开始,差不多有十几年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一年普遍有百分之十几的增长率,有若干年份甚至达到了百分之二十几的增长。

M2去哪里了?

中国的M2在2019年6月份到了190多万亿元,去年是180多万亿元。而在2004年的时候,M2才20多万亿元。也就是说,十几年,M2涨了8倍!

这当然会影响社会经济。被房地产吸收了一大块资金,房地产成了M2超出增长的一个吸收器,使得整个社会商品的物价指数增长平稳,但也自然导致房价出现了每3年、每5年翻一番的现象。

所以这些年房价上升,也是通货膨胀的现象。

第三个原因,一个国家房地产的价格也会受外部影响、受汇率影响、受国际购买力影响,当然也会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中国经济增长的过程,会吸引外资投资或购买中国的房地产。

在房地产供求关系方面,我们尽管已经进入到局部还会有供不应求的时代,但总体来看,供不应求的时代结束了,且已经进入到总量过剩的阶段。所以,供不应求造成房价上升、推动房价上升的动力下降了。

我们过去供应土地,东西南北中是逆向供应的,越是中小城市土地供应越宽松,但这些城市实际上的扩张需求又很低。我们有一种对城市规模的恐惧症,一般要求小城市离土不离乡。

在这个意义上,支持小城镇发展、中等城市发展,一到500万人口以上就开始限制,一到1 000万人口以上就封顶了。

在这个意义上讲,土地供应的政策就出现了越是大城市、人口越多、建设量越大的地方土地供应越紧,当然地价就越高。

土地如果供不应求,地价就上升,一般楼面价是这个地方商品房价格的三分之一,如果楼面地价1万元/平方米,那么,这个房子造好后的一般价格必定是三四万元一平方。所以要降低房价、控制房价,很重要的措施是要控制地价、降低地价,就要在高房价的地区增加城市土地的供应。

今后十几年按照房地产高质量转型的发展要求,在城市土地价位上会根据“产业跟着规划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土地跟着人口和产业走”的原则来供应土地。

这样走的过程,我们可以用一个形容词叫作“爬行盯住”。

走一步看一步,人口不是一步到位的,土地也不是一步到位的,但是土地可以预支一些,人口到了1 000万给多少,人口到了2 000万给多少,就是“爬行盯住”的过程。但不再是中小城市宽松供地,大型城市紧俏供地的逆向调控,这样就不会出现西部一些小地方只有两三百万人,但是给了五六百平方公里的城市空间。

我们知道,一个人平均一百平方米,一百万人就是一百平方公里的城市,给多了就是浪费土地资源。在这个意义上,中西部中等小城市土地要给,也应该鼓励支持,但不能鼓励泡沫,不能鼓励成空心化的结果。

反过来,对于热点地区,土地当然要正向地给予积极的鼓励。有的城市现在都接近2 000万人了,城市建成区面积才1 000多平方公里,所以地价就会特别高。

今后十几年,中国城市会实现按规划、按人口、按产业需要精准地供应土地,从而避免城市因土地短缺造成畸高的地价、因土地短缺而造成产业发展束缚。

全世界的城市化过程都是农业耕地增加的过程,而中国这40年农村的耕地是不断地减少,许多中国经济专家或者行政管理人员都会认为,城市化过程不可阻挡地会让耕地减少,所以城市化必须要节约用地——这也是中国房地产发展过程中土地地价不断涨高的一个原因。

为什么世界各国两百年城市化过程没有出现农村耕地减少,反而增加了呢?那是因为任何人在农村,一般除了耕地以外,都会占用建设性用地,农村每人一般会占用250~300平方米。因为城市是高楼大厦,各方面比较集约节约,所以城市的人口人均建设性用地、城市化用地是100平方米,不管是欧洲、美国、中国,都一样。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有1亿人进城,农村里面的建设性用地理论上可以减少250亿~300亿平方米,而城市里面需要扩大100亿平方米。在这样的过程中,一进一出扣抵后就会多出1万多平方公里的耕地。

从这个角度看,城市化过程当然是一个农村的耕地、整个国家的耕地增加的过程。

为什么中国这40年没出现这个状态呢?因为我们的农民是两头占地的,进城总要在工厂里工作,最终总要占地。人均100平方米是刚性的,所以我们有3亿多农民工在城里,当然就增加了3万平方公里的城市化用地。

但是农民进了城以后,在农村当地占用的建设性用地,人均300平方米土地并不退出,城里占100平方米,農村占300平方米,两头都占,这样就出现了中国城市化进程耕地只减不增的特殊现象。

中国的耕地大体上占世界可耕地的9%,我们的人口数量占世界的20%,人均耕地面积是全球人均耕地面积的40%,但我们的土地供应是不够的。所以城市化发展中,耕地不能再减少,这是一个底线要守住。

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城市和农村的建设性用地资源调度占补平衡,如果城市征了1亿亩,农村的建设用地减少占用1亿亩,形成城乡之间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建设用地总量不变,总的耕地总量不变。

以上几个方面的趋势有土地供给、有企业供给、有成本价格的供给、有资本货币的供给。总体来说,供给侧的这些变化会影响社会方方面面、影响整个房地产其他各个枝枝节节的变化,因为它是根基型的、主干型的,它的变化会形成整个房地产业各个方面的变化。

猜你喜欢
城市化房价耕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保护耕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两大手段!深圳土地“扩权”定了,房价还会再涨?
防范未然 “稳房价”更要“稳房租”
去库存的根本途径还在于降房价
2016房价“涨”声响起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