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的对策研究

2022-01-15 22:13徐送燕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4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

徐送燕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对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任职的班主任重视德育渗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引导者,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整体素质,重视学生的管理工作。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作为管理的主要依据,一定要树立道德管理、育人的理念,重视小学生的道德教育,在良好的环境中培养学生,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人道德。下面将从当前小学班级管理德育渗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详细探讨德育渗透到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策略,使班主任能够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妥善解决问题。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渗透德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小学班级管理的工作并不容易,由于当前各种社会原因的影响,道德教育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小学生的个人思想和行为习惯仍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因此,班主任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为学生今后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要从小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按照小学生的思维逻辑进行管理,在这一过程中有效落实德育内容,帮助小学生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为了落实这一教育理念,班主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做好育人工作,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对德育工作不重视

一些班主任教师不重视道德教育,在班级管理的日常工作中,主要关注班级管理制度、学生学业安全、健康习惯等;在完成学校政治教育部门交办的德育任务时,存在一种轻视、应付和拖沓的心态。例如,当一个教育部门对班级负责人的工作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许多小学负责人的工作记录主要是班级管理、健康要求、行为和纪律,德育工作计划中存在重大差距,缺少组织道德教育活动和实施道德教育,这就反映出班主任们并不重视德育工作。而且部分小学班主任进行德育渗透工作时,形式单一,只注重德育的形式,却不能保证德育的效果。

2、德育教育内容缺乏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忽视了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认为班级管理里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是基础知识学习[1]。在这一观念的影响下,德育工作无法实现和推进,也无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新课程改革后,教育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和完善,但班级管理仍然是遵循着传统的方式去进行的,没有真正把德育纳入班级管理之中。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对学生道德理解的教育、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意志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实践。然而,在当前的班级管理德育渗透中,这些方面的教育却十分薄弱。教师不能巧妙地将教育的重要部分结合起来,也不能将这些内容渗透到班级管理中。

3、班主任德育素养较低

现阶段,在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中,教师的道德素养较低,不能认识到道德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而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学生的道德素养,这并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应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此外,班主任不能很好地管理与学生的关系。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不能积极引导学生走出困境。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不仅不认真地开导他们,而且还恶意地讽刺和批评学生,这使得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加僵化,导致班级管理工作无效。

二、德育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渗透的具体策略

1、把复杂的科学问题简单化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逻辑不成熟,理解知识的能力与成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导致班主任在道德知识理论教育方面未能取得良好效果,但班主任不能忽视这方面的内容,对小学生的教育失去信心[2]。班主任必须进行自我反省,通过多种渠道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管理中充分推动,使德育内容得到有效落实,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领域中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班主任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领导作用,以身作则,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中理解德育内容,最终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班主任可以为学生举行道德课堂会议,或者引导学生早上阅读、学习中国古典文学、背诵故事等。

2、将德育与情感相互结合

每一位小学教师都应善于将德育和情感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小学生的感性知识强于理性知识。通过在德育过程中适当地添加情感因素,所有的德育功能都会更加柔和、更加感性。当然,这比教师的枯燥教学要好得多[3]。在德育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因素得到充分调动和激发,在德育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愿意敞开自己封闭的心扉,与班主任进行诚实有效的沟通。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往往不信任学生,这既不利于教师管理和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新形势下,教师德育工作应摒弃这种模式,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和谐氛围中传递和释放德育内容。这样,班主任的教学活动将变得更加容易,学生的理解也将更加深入。

3、加强德育工作的创新性

小学教师应通过学习和培训,加强对领导、德育等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工作水平。班主任通过加强自身修养,严格尊重教师职业道德,为学生树立榜样,这样才能加强德育的影响力。在德育形式上,还应将德育与班级管理相结合。例如,在将小学教师管理融入德育的有效途径中,刘辉认为,在教师管理中创造一个更有利于学生未来长期发展的良好环境非常重要。在营造环境和班级文化方面,教师可以制定班级规定,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在道德教育方面,老师对“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内涵解释时,应该让学生知道,注重平时的清洁实际上是培养自我修养,从而沉淀高尚的道德感。

结束语: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观念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在对小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贯穿德育的内容渗透,才能有效地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和基本素养的提高,会使学生的身心发展更加全面。所以说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观念,认清小学阶段中班级管理的实际目标,同时重视德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从而丰富德育的方法和内容。

参考文献

[1]迟丽萍.对新时期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及德育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

[2]倪悦.新时代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价值及实践路径探索[J].才智.2019,(03).

[3]刘辉.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融入德育的有效途径[J].文 教 资 料,2019,(01).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浅议初中英语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浅析小学语文的德育教育
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
高等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探讨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