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地理学科有效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2022-01-16 13:46陈小山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内容评价

陈小山

[摘           要]  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理念。结合教学实践,探讨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助力教学资源构建、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评价反馈,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关    键   词]  有效教学;教学资源;课堂组织;评价反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4-0064-03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效益。因此,所谓的“有效教学”应该是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教师教学的效率,反映的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投入、产出比,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二是学生学习的效果,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基本理念,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指标。因此,是否实现了有效教学,“教学有没有效益,主要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者教得有没有效率,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者低效率的教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量的研究表明,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很有效果。有效教学的模式应该是教师主导下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性学习。

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教育的信息化浪潮已经到来,线上学习成为主流学习方式,移动端在线学习将成为大势所趋。面对这一趋势,一线教师应该紧跟教育信息化浪潮,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大胆运用各种实用的教育信息技术,从而提升教学效益,帮助学生发展,实现有效教学。比如,积极学习实践慕课、微课等课程学习资源内容开发与制作的相应技术,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充实、优化教学资源;比如,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分组协作、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学生的考核评价方面学会运用问卷星、超星学习通等软件提供的在线测评、自动批改、实时反馈、自动汇总等数据分析功能,实现评价的科学有效性。

基于上述的教育理念和时代背景,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从教学资源呈现、课堂教学组织、师生互动评价三个方面积极探索思考,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科学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发展进步,实现有效教学。

一、利用信息技术充实、优化教学资源,增进教学有效性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基于这一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改变旧有的教学观念,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积极参与融入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在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教材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以及校际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积极运用地理信息资源和教育信息技术充实、优化、丰富地理教学资源,构建开放、共享的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泛在化的学习资源包,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大大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地理课程标准建议:“进行有关地域文化、区域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文字、地图、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素材,通过学习通等软件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并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学习主题方案,按照学生自己喜爱的方式制作成抖音、微视频等多媒体为载体的作品,并在班级内展示、交流。”[2]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不是机械地记忆相关的知识点,而是能积极融入相关的主题内容,生成表达自己的情感价值观的鲜活有趣的东西。

这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地理學习能力和表达能力,这才是真正的有效学习。

当然,在构建教学资源包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进行材料的收集堆砌,要体现出时代性、科学性、合理性、生活化、个性化、特色化。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也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2]的课程理念。因此,我在收集构建教学资源时努力做到生活化、乡土化,用学生身边的案例替代教材提供的案例,用学生身边的现象去引导学生探索思考。例如,教学地球自转、地方时、月相等内容时,引导学生通过了解、观察、记录当地的日出日落、月相的变化、海潮每天的涨落时间等现象,学会结合地方时计算、月相变化等知识内容,理解、推算月相变化、海潮每天的涨落时间变化规律特点。教学气旋内容时,引导学生结合理解气旋不同部位的风向特点,预判当地台风来袭前后的风向、降水特点,并观察、记录、验证、反思,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相关内容。

此外,在地理课程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结合融入不同专业的特色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相关的内容,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而不是某个学科的知识增长积累,提高最终的学习成效。例如,教学太阳高度角时,可以把它与建筑专业的“建筑楼间距”相关内容结合,提供相关素材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学生学习“建筑楼间距”等专业内容打基础。学习经纬度、时区划分等内容时,可以与“建筑测量”等专业学科内容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在建筑测量学科学习中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内容。

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革,要求我们顺势而为,积极适应变革,勇于探索实践,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充实、优化教学资源,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

二、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提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教学活动实效的关键,有效教学要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组织活动才能真正得到落实体现。传统课堂教学一般采用的是“五段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知识中心的教学模式,教与学常常是脱节的,往往是教师的单方面输出,学生被动记录、接受,师生的教与学关系就是简单的: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师生缺乏良好的互动交流,课堂上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寻求一致性的问答活动多,鼓励创新、发展个性的发现探索活动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未能得到激发,也就不能真正融入课堂的教学活动,课堂氛围会变得单调沉闷,学生对学习因而变得缺乏兴趣。学习过程受限于有限的课堂教学活动学时,课堂上学生的个体差异往往难以被顾及,无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有的学生碰到疑问时往往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答疑,错过最好的学习时机,最终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目标明确、重难点得到有效突破、内容适度、面向全体学生,有效组织、有效练习答疑的教学活动,应该是能够帮助学生取得进步、获得成长的教学活动。

新时代新的课程背景下,依托“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借助智慧课堂平台,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得到质的改变与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时效性、趣味性大大提升,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能被顾及,学生的疑惑也能够得到有效解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得到充分的落实保障。

借助信息化技术,课堂教学时间、空间被延长、放大,学生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老师或同学发问,老师也可以随时进行答疑解惑,课堂教学时间不再仅仅局限于一节课四十五分钟,教学活动的场地也不再局限于狭小的教室空间乃至自己的学校,而是拓展到互联网所提供的广大空间。

借助信息化技术,课堂教学目标、重难点也能得到有效的突破、实现。例如,通过智慧教学平台的“词云”功能,老师可以准确、有效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普遍不解的重难点,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帮助学生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在学习反馈上也能大大增强时效性,不用等到单元测试或者期中期末考试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学习上的困惑与知识上的缺漏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反馈,从而帮助教师第一时间调整、改进教学进度、策略,促进学生学习实效的提高。

信息技术能够整合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上的内容展现方面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教材单一而枯燥的文字、图片,可以是动画、图片、音乐、视频、仿真软件、VR虚拟现实等各种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教学资源素材,能够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感官角度给予学习者形象、直观、有趣的学习体验,学习效果也能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学习水循环、热力环流等动态变化的知识内容时,如果仅仅依靠单纯的文字描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感到抽象、枯燥、乏味,情绪状态不佳,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往往难以有效地理解掌握。借助信息技术,我们可以通过动画演示,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多感官维度让学生感知、接受相关知识信息,从而强化学习、记忆效果,帮助他们轻松直观地感知理解相关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课堂教学组织中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将带给学生愉悦、美好的学习体验,激发學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此外,许多在线测试练习系统能提供自动批改功能、统计汇总和答疑解析功能,既帮助老师节省了作业批改和成绩登记的时间,学生在提交作业练习后也能第一时间知道对错,从而及时发现错误得到解疑,学习效果将大大提高。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个体间的层次差异往往难以被全面顾及。而通过运用信息技术,课堂的时间、空间被延长、放大,老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设置简单、正常、挑战等不同模式的内容和问题,从而让不同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实现课堂上的分层教学和有效提问,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三、采用信息技术转变、改进评价反馈,促进教学有效性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习的评价应注重多途径收集信息,准确反映学生地理学习的结果及过程,激励学生有效学习,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评价时,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弱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评价应体现课程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评价应注重评价目标全面性、评价手段多样化,实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把评价落实到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克服“一张考卷定终生”的弊端;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演讲、演示、绘图、读图与分析、观察与观测、调查、制作等各种活动都进行评价,使评价过程变为教育过程。要重视多元评价,调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

传统的评价模式方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激励功能往往得不到体现。传统的教学评价常常是单元、期中、期末之类单次、终结性的知识结构方面的考核评价,学生的日常学习状态、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思维、表现性得不到体现,也不能反映出学生的动态变化过程,往往导致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及时得到正向激励,而不好的毛病过错得不到及时纠正调整。

科学、准确、有效的评价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学会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学生多维度、多元化、个性化、过程性、全面性的即时互动性评价,特别是注重对学生的正向激励评价,从而实现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借助信息技术我们能得到的不是简单的成绩文字评价结果,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得到学生学习考试过程中的速度、准确率等时效性的评价数据,可以生成直观动态化的图文表格,形成多维度、多元化的评价结果;此外,信息技术的自动数据处理功能也能帮助我们免除传统的数据汇总统计等工作,大大节省了我们的工作时间,提高了评价方面的工作时效。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积极探索实践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评价活动。例如,借助信息技术生成得到学生多元评价雷达图(如图1),从而轻松实现对学生的多元、多维度评价;也能直观有效地帮助学生科学评价、准确认识自我,发现不足、增强补弱,促进其成长、提升。

四、结语

总之,有效教学是教师主导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习绩效、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过程。信息时代背景下,我们应积极顺应趋势,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助力教学资源构建、课堂教学组织、学生评价反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杨云.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读写算,2021(4):9-10.

编辑 司 楠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内容评价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新型教学资源在综合课程中的应用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