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关联统计分析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及持续改进机制研究

2022-01-17 08:58周雪梅张勇刚许德新王显峰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5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毕业

周雪梅 张勇刚 梁 洪 许德新 王显峰 原 新

(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国家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海洋强国”“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与倡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的核心工作。自2016年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成员后,国内高校工科专业基本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由于兵器类专业的特殊性,我国于2019年2月正式启动兵器类专业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1]。

如何建立面向产出的持续改进机制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问题,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达成机制、毕业要求达成机制、课程目标达成机制是否有效运行并持续改进,其中课程目标达成是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达成的重要支撑,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结果为教学活动的评价和再设计提供依据[2]。

目前各高校广泛采用的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未能形成科学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课程评价标准对于不同类型课程区分度不足,没有根据各自特点按需制定,使得基于课程评价结果的持续改进方案的针对性不足[3]。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根据专业认证的最新要求重新制定了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课程体系,结合本专业的特色形成了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方法,建立了多元关联统计分析模型,完善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机制,夯实课程目标达成持续改进课内微循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反馈机制并纳入专业质量管理体系,为探测制导与控制专业课程达成度评价提供参考,大力推进兵器类专业课程目标达成评价及持续改进工作。

1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持续改进机制

探测制导与控制专业为了保证学生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建立了完整的持续改进机制,结合毕业生、用人单位、教师、学生的综合评价,保证持续改进体系有效运行。其中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是持续改进体系的基础,因此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持续改进机制建立尤为重要。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度持续改进机制包括:评价、反馈和持续改进,由专业和任课教师共同完成。面向持续改进体系,需要完善评价机制运行的三个循环:针对课程目标达成评价的课内循环、针对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的校内循环、针对培养目标达成评价的校外循环。

首先,由国家战略及经济发展需求、学校定位与学院特色、学生发展、用人单位期望和专业需求建立具有专业特征的培养目标。其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学生毕业时需要达到的12条毕业标准。最后,由毕业要求分解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达成的课内循环评价结果直接支撑毕业要求达成和培养目标达成。三重评价相互支撑实现整个评价体系的完成和持续改进工作。

2 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法

现行的课程评价方法主要以学生的课程考核成绩为依据,通过对成绩的统计分析来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这种评价方法无法确保考核成绩能够反映课程目标,因此其有效性经常受到质疑。为了保证课程评价的有效性,采用课程前置评价和课程评价两个环节。课程前置评价判定课程大纲的合理性,审核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内容及考核方法对毕业要求是否有明确的支撑,为后续的课程评价提供合理性依据。课程评价任课教师依据课程目标,基于多元关联统计分析模型实现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综合评价。

首先根据加权计算得到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直接评价结果。获取学生自我评价数据后,利用统计学相关分析如皮尔森相关、斯皮尔曼秩相关等评估直接评价与间接评价的相关度,找出矛盾所在并改进。将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估与直接评价是否存在较大矛盾并改进。最后运用多元关联统计分析模型,分析数据中的差异性、相关性,对评价方法进行修正,实现课程目标达成情况的精准评价。

依据课程目标每项考核目标的权重分为主观经验权重和先验知识权重两部分,先验知识权重依据前三年该课程各项考核内容得分及其后续课程、毕业设计的分数等,利用统计学模型如线性回归,估计考核内容与学生后续表现的关联度。最后,对每项课程目标,对上述主观经验与客观知识进行加权计算,得到多维目标评价结果。

图1为基于多元关联统计分析模型课程目标达成评价方法。该模型数据来源有两类:(1)每个课程目标的多个考核环节所得到的直接考核结果(即学生各项成绩分值);(2)根据前三年度该课程各项定量评价分数与其前置课程、后续课程、毕业生工作签约率等,利用统计学方法如线性回归模型推导本门课程各项考核目标对课程整体评价的权重。例如课程A共有M个目标,其中目标i的达成度由N个考核点支撑,设共有K个学生,在第j个考核点的分数为;设前三年共计L个学生本课程该考核点的归一化分数为,后续课程归一化总成绩为,利用线性回归模型构建本考核点与后续课程的关联,以本考核点对后续课程的影响效应量作为考核点对考核目标的权重。以此方法,分别计算出各考核目标在定量评价中的权重,以及定量与定性评价在课程最终评价中的权重。该反馈型评价策略以课程对学生未来成绩的影响力作为证据支撑,以本年数据作为输入,能够准确度量各评价目标对最终成绩的效应。

图1:基于多元关联统计分析模型课程目标达成评价

3 不同类型课程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结果是衡量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的重要依据,因此课程目标达成评价依据的科学性至关重要。对于教学环节中不同类型的课程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实际情况,因此需科学有效的不同类型课程评价标准。

实验实践环节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评价方法对考核学生能力的效果也是不同的。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以及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等形式,基于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价依据也应具有独立的评价依据,充分考虑实践课程的特点,形成科学有效的实验实践环节课程目标达成体系。

4 结语

课程目标评价方法及持续改进机制的核心是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通过课程目标评价方法的落实执行,从根本上改变教师教育教学的理念,把专业认证的三要素:学生为中心,输出为导向,持续改进带入课堂,实现毕业要求的达成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目标评价方法及持续改进的研究和推广还能进一步促进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和提升,以评价结果促进课程改革,达到国家“一流课程”建设要求,最终实现“一流专业”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毕业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我们今天毕业了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毕业季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