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研究

2022-01-18 08:55王紫薇杨颖红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服务化河南省制造业

□文/王紫薇 杨颖红

(沈阳化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

[提要]制造业服务化作为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一种现象,已成为经济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制造业现状进行分析,运用河南省市级经济数据回归分析影响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因素,并提出制造业服务化实现路径。

一、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因素

(一)数据来源与指标分析。我国统计部门只在尾数为逢2和7的年数编制并公布投入产出表,由于2017年数据部分缺失,2022年尚未编制出台,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中国地区投入产出表》中河南省2002年、2007年和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来计算河南省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运用河南省下辖的18个市的独立混合横截面数据进行实证验证,相关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和河南省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整理得来。

本文选取的影响因素指标有:(1)经济发展水平。本文运用河南省人均生产总值(PGDP)来表示经济发展水平,由于地区生产总值在统计时以当年的价格来计算,为了回归的准确性,需要运用价格指数剔除价格因素对地区生产总值所产生的影响。(2)劳动者素质。本文用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People)作为劳动者素质及人力资源水平指标。(3)创新能力。科学技术进步是创新能力的表现,本文用研发支出占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Innovate)来表示创新能力。为了数据的统一和方便查找,直接用R&D经费内部支出(万元)占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来表示。(4)产业集聚水平。城市化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要素集中供给程度,所以本文将其作为产业集聚水平的指标,用来验证产业集聚水平对制造业服务化产生的影响。

(二)模型构建与回归分析。河南省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作为因变量,用来表示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直接消耗系数越大,表示两部门的技术经济联系和产品之间的技术联系越紧密,即制造业服务化水平越高;将经济发展水平(PGDP)、劳动者素质(People)、创新能力(Innovate)、产业集聚水平(Urbanization)作为自变量来研究这些因素对制造业服务化的影响。本文建立的模型如下:

y=c1+β1PGDP+β2People+β3Innovate+β4Urbanization

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表1)

表1 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影响因素回归结果一览表

对于建立的模型是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可以通过Hausman检验来验证,Hausman检验的原假设是随机变量与解释变量不相关,即假设该模型为随机效应模型。在随机效应模型的窗口进行Hausman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Hausman检验的P值为零,说明在5%的显著性下,拒绝原假设,即我们的回归方程适合固定效应模型。另外,从方程的拟合优度和检验系数来看,固定效应模型要优于随机效应模型。(表2)

表2 Hausman检验结果一览表

(三)回归结果分析。根据上述分析,最终选取的回归结果如下:

相对于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混合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更加让人容易接受,所以我们选取混合效应模型来分析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创新能力、产业集聚水平通过了显著性水平5%的检验,且模型的整体回归也通过了t检验,表明该回归模型是显著的,回归结果是有效的。

创新能力的系数为0.67,表示河南省创新能力每提高一个单位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便提高0.67个单位,且通过了t检验,说明系数值是显著的,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创新能力越强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也就越高。产业集聚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制造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使生产和销售成本不断降低,有利于技术交流和产品研发;使产品价值链条优化,加强服务性,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实证分析表明,河南省的产业集聚每提升一个单位,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便提升0.018个单位,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产业集聚化水平越高,越可以促进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

经济发展水平的系数表示经济发展水平每变化一个单位制造业服务化水平便随之变化0.33个单位,两者之间的系数是显著的,但系数值为负,呈负相关关系。这可能是因为数据是阶段性的,本文所选取的时间节点恰好包括了2008年金融危机,其影响力是十分广泛的;而时间截至2012年,不同行业的恢复速度和整体经济不同步,往后延伸的时间也不够长,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会影响回归结果,所以经济发展水平与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呈负相关是可以接受的。

劳动者素质选取的指标是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选取的18个市由于经济和政治历史等原因,本身的高校数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城市间的差别也较大,这些都会影响回归结果,但劳动者素质与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相关性不能因此而否定掉。劳动力资源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一般说来,社会生产的发展需要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但应与物质资料的生产相适应,与其他资源比例相协调,若超过物质资料的生产,不仅使生产资源浪费,而且使劳动力资源分配失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经济活动人口素质的提高,随着生产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劳动者素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愈来愈重要。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认为这次的实证检验是有效的,可以运用数据来更清晰地表示经济发展水平、劳动者素质、创新能力和产业集聚水平与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关系,回归结果与分析基本与实际和理论相符。

二、制造业服务化实现路径

(一)制造业服务化路径分析。2016年底,河南省为了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加快生产型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出台了《河南省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2017~2020)》,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培育出200家综合实力强、提质增效显著、行业影响大、带动能力强的省级服务型制造业示范企业。预计以龙头企业为主导,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技术支撑,以一系列国家战略的成功获批为发展机遇,坚持利益共享和共同发展原则,利用示范企业的信息优势从长远角度出发,实现整个制造行业信息的完全性,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从示范企业到整个产业链的各个企业,再到整个制造业的绝大多数企业,这是整个省的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由个别到普遍、由单一企业的制造业服务化到整个行业的服务化转型,是制造业的纵向比较。

(二)制造业服务化路径设计。本文运用“微笑曲线”价值链理论,设计制造业企业加强制造业服务化的路径。任何制造企业的服务化都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提升了自身实力,增强企业竞争力。

1、下游产业链服务化。指制造业企业在生产产品的同时参与到产品的销售环节,运用专业的营销手段增加企业的服务化水平。企业产品的品牌推广、宣传销售、售后服务与产品维修都是产品产业价值链下游提升产品价值、扩大产品销量的重要手段,每一个都可以为单纯的制造业生产企业提高服务化水平。下游产业链服务化这条路径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要素要求不高,风险系数低,特别是河南省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水平一直不高,加强下游产业链服务化来提升服务化水平是十分容易实现的。

2、上游产业链服务化。指制造业企业增加产品研发与设计的环节,核心科技与产品设计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创新能力的体现。若企业产品上游产业价值链服务化发展到一定水平,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基础上可以为第三方提供技术支持和研发设计等服务,此时可以转变企业的发展方向,将研发设计作为企业的重点之一,可以为企业更高水平的服务化做好基础。上游产业链服务化需要制造业企业技术投入,对资金、人才等要素要求比较高,相较于路径一来说门槛比较高,且风险比较大,属于制造业服务化的中级水平。对于河南省的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来说,发展上游产业链服务化是提高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一项有效路径,尤其可以促进资源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型。

3、上下游产业链服务化。毫无疑问,上下游产业链服务化指制造业企业涉及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方方面面,涵盖产品的全部生命周期。融合路径一与路径二实现以产品为中心的全部增值服务活动,实现产品一条龙服务,加强各个环节的联系与沟通,使产品更适应消费者的需要。上下游产业链服务化除了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的要求外,整个企业的管理、协调各个部门的关系、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转对企业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该路径适用于竞争力比较强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对企业的战略选择、组织结构、科技能力、运营模式等都需要改革,从而实现高水平的制造业服务化,尤其是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服务化水平的提高。

4、完全去制造化。指制造业企业完全退出产品生产领域,只从事产品附加值比较高的上下游产业链服务环节。该路径是在路径三的基础上,在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下,专注于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维修等,将产品的生产完全外包,以提高生产要素利用率,获得更大的利润。此时的企业相对于路径三来说发展得更加成熟,企业的运营更加完善。若制造业企业实现了此路径,则此时的企业拥有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是竞争力十分强的知名企业。河南省的制造业企业在实现服务化的过程中应选择与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符的路径,在服务化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从而不断增强河南省制造业的综合实力。

猜你喜欢
服务化河南省制造业
制造企业服务化程度、服务化模式和服务化收益研究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战略研究
制造服务化发展战略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制造业服务化对提升制造型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