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小微企业融资研究

2022-01-18 08:55缪仁亮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宁波市普惠小微

□文/缪仁亮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浙江·杭州)

[提要]宁波市在全国率先试点建设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的基础上,又获批成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基于多年普惠金融实践经验,宁波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探索出一些有效模式和特色路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对宁波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典型实践经验进行剖析,分析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调查问卷,解析小微企业融资实践存在的问题,并为宁波市推进普惠小微企业融资提出建议。

普惠金融体系在“小额信贷”“微型金额”等形式基础上不断发展,倡导让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能够获得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宁波市在普惠金融发展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宁波市在全国率先试点建设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2019年11月宁波市获批建设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在着力建设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新形势下,宁波市加快改革进程,改进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一、宁波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实践经验

经过多年的普惠金融实践,宁波市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上探索出了一些有效模式和特色路径。通过借助先进金融科技手段、完善基础设施等措施支持小微企业融资。

(一)搭建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作为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宁波市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移动互联等技术赋能金融服务,致力于缓解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成本和风险。平台的主要作用:一是实现信用信息共享,畅通了与市公共信用信息的共享,能够实时调取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数据,并对接全省“保证贷款登记系统”“企业信用信息平台”以及国家发改委“信易贷”平台;二是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查询服务,推出了企业风险预警、培育池企业推荐、不动产即时查询等信息查询服务,金融机构普遍将平台查询作为信贷拓展和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2020年平台查询量超过230万次;三是对接融资,汇集了各家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并提供信贷产品申请、需求登记等服务,能够快捷地匹配用户信贷需求。

(二)拓展首贷户专项行动。首贷户是指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查询不到贷款记录的企业,因首贷户征信信息少、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银行难以客观评价风险,因而很多小微企业较难获得银行贷款。为解决“首贷难”问题,从2019年底开始,浙江省人民银行分支行联合金融机构开展首贷户拓展专项行动。在此背景下,2020年6月宁波市奉化区成立省内首家首贷服务中心,并发布《奉化区首贷户拓展三年行动方案》和首贷通产品,计划通过三年的时间,降低首贷户的融资门槛和融资成本。奉化区首贷服务中心借助多个平台,连接辖区25家银行,可获得宁波市60多家银行提供的信贷资源;对于企业非定向提出的融资需求,通过集体推送,由银行“抢单”对接。另外,奉化区财政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区内首贷户贷款的风险补偿、贴息等。2020年12月,在宁波市奉化、北仑等8家区县(市)首贷服务中心成功试点的基础上,成立了宁波市首贷服务中心,进一步推动首贷户专项拓展。

(三)创造外贸企业融资新模式。作为外贸大市,宁波市正在实施“225”外贸双万亿行动方案。2019年12月,宁波市商务局和财政局面向中小微外贸企业创新推出“甬贸贷”融资业务,涵盖信用保险融资、信用融资和信用保证融资三类产品,通过“政府+银行+保险”三方协作模式,借助出口信用保险、财政风险补助资金等手段,以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杠杆,扩大信保融资覆盖面,支持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该业务无需抵押、担保,具有贷款利率低、速度快的优势。截至2020年末,“甬贸贷”风险池资金实际到位达到1.28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7亿元。“甬贸贷”为破解外贸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开发了新模式。

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调查分析

随着宁波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持续向好。本研究针对宁波市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情况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85份,回收有效问卷372份,问卷回收有效率96.62%,通过问卷调查更深入地了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情况。

(一)融资需求满足度较高。小微企业的融资规模一般不会特别大,在对小微企业融资满足情况调查中发现,74.19%的小微企业主表示当前能够满足融资需求,而25.81%的小微企业主表示当前不能满足融资需求。可见,当前宁波市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满足程度较高。融资需求满足度较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宁波市普惠金融改革显效,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二是受经济形势仍未出现明显改善的市场环境影响,小微企业的生产投资意愿并不强烈,从而不愿融资来扩大生产经营;三是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弱,不愿增加财务杠杆风险,更愿意通过自身的经营发展解决资金问题。

(二)高利率融资意愿弱。据调查,随着融资利率的增高,小微企业接受度逐渐下降,仅1.61%的小微企业可接受8%以上融资利率;反之,小微企业可接受的最高融资年利率为8%(含)以下的占比高达98.39%,足见小微企业对高利率融资的意愿之弱。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宁波市推动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引导商业银行加强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随着宁波市普惠金融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微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增强,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小微企业有了更多的底气“谈利率”。(图1)

图1 可接受的最高融资年利率统计图

(三)融资期限需求长期化。在对小微企业期望融资期限调查时,有46.77%的小微企业主表示希望贷款期限为1~3年,36.29%的小微企业主希望贷款期限可以为3年以上,16.94%的小微企业主希望贷款期限为1年以下。可见,大部分的小微企业希望获得长期稳定的信贷支持,而希望贷款期限在1年以下的小微企业对贷款金额的需求普遍较小。融资期限的错配将抑制小微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稳定的资金支持对小微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小微企业需要更长周期进行技术改造,更新设备,提升经营管理水平,而不是获得流动性为目的的短期融资。(图2)

图2 期望融资期限统计图

(四)融资渠道选择多样化。小微企业在进行融资渠道的选择时,多数小微企业主选择的是商业银行,所占比重为62.10%;其次是向亲朋好友借款,所占比重48.39%;通过微贷公司、民间借贷、信用卡取现渠道融资的也占有一定比重;另有13.71%的小微企业主会选择外部投入、财政支持等其他渠道融资。小微企业主普遍认为亲朋好友之间的资金借调是一种最为便捷的融资方式,而这需要有良好的信用营商环境支撑。除了向商业银行和亲朋好友融资外,微贷公司、民间借贷、信用卡取现以及其他融资渠道的选择并不少。尽管银行贷款利率相对较低,但申请要求相对更高、手续更繁琐,面对小微企业自身存在的经营不规范、抵抗风险能力弱、缺乏有效的抵质押物等问题,一些条件较差的小微企业在有资金需求的时候,更愿意以更高利率选择向亲友借款或民间融资。(图3)

图3 融资渠道的选择统计图

(五)贷款信息需更深入了解。商业银行是小微企业获得融资的重要途径,但根据调查发现小微企业对于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和贷款程序了解并不全面。有20.16%的小微企业主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和贷款程序很了解,有56.45%的小微企业主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和贷款程序有点了解,有23.39%的小微企业主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和贷款程序不了解。可见,小微企业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和贷款程序很了解的只占了一小部分,使得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不能很好地传达给商业银行,从而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有力支持。这就需要加强小微企业对商业银行贷款融资信息的了解和熟悉。

调查得知,58.06%的小微企业主通过银行员工推荐了解到商业银行的贷款信息,商业银行应重视这种贷款推广方式;47.58%的小微企业主是通过朋友推荐了解到贷款信息,银行带给客户的优质服务能起到口碑宣传的效果;小微企业主通过媒体广告、微信朋友圈和宣传单这三种传媒途径了解到银行贷款信息的,分别占比37.10%、28.23%和12.10%;另有13.71%的小微企业主通过银行官网、主动咨询等其他途径了解到贷款信息。在贷款推广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通过更加有效的方式扩大贷款产品在小微企业中的了解程度,进而加速小微信贷业务的发展。(图4)

图4 了解商业银行贷款信息的途径统计图

(六)最为看重贷款效率和利率。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小微企业主在申请贷款时,最看重审批速度的占32.26%,最看重利率的占31.45%,合计占比63.71%,审批速度和利率是小微企业申请贷款最为看重的两大因素。小微企业受规模限制,资金周转空间有限,一旦出现资金缺口就难以通过应收账款以及其他资金来源解决,因而对贷款的时效性要求高;因经商环境不佳,小微企业更关注利率,以缩减经营成本。审批条件(17.74%)也是小微企业申请贷款最为看重的因素之一,展开分析:审批条件严格的贷款项目适用面较窄,部分不符合申报条件的小微企业无法申请,同时审批流程较复杂、时效性较差。贷款额度(8.06%)、服务满意度(6.45%)、银行知名度(4.03%)等因素对小微企业融资选择的影响较小。(图5)

图5 申请贷款最为看重的因素统计图

三、小微企业融资实践存在的问题

(一)小微企业层面问题分析

1、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宁波市大多数小微企业仍采用传统的家族式管理模式,经营方式较为粗犷,财务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一是小微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现代企业管理能力;二是财务制度不规范或者没有建立财务制度;三是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甚至部分企业是由不懂财务管理的小微企业主兼任财务人员;四是日常经营报表、票据等数据不齐全,财务信息披露意识差。这使得小微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时,银行难以有效判断实际经营情况和客观评价财务状况。

2、小微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宁波市有着扎实的制造业基础,但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传统制造业在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占比权重超过60%。小微企业长期在低端制造业竞争,存在核心竞争力弱和创新不足的问题。在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小微企业因自身的规模、层次和产业结构问题,受到的冲击更大,影响更深远。小微企业不仅要面对国内外需求不旺盛的市场环境,还处在去产能、去库存的阵痛中,企业普遍出现订单下降、产能不足、资金短缺等问题。

(二)银行信贷服务问题分析

1、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银行在为小微企业授信时,为控制信贷风险,需要充分获取并了解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和实际经营状况,但要充分获取这些信息并不容易。一是获取的企业信用信息有限。银行可以通过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宁波市普惠金融信用信息平台等渠道查询小微企业的贷款记录、工商税务、抵押等信息,但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动态信息以及未上信用系统的融资情况、道德风险等信息难以获取。二是判断小微企业的真实融资需求难度高。由于缺乏详细的小微企业经营信息,银行很难判断小微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也难以把握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违反贷款用途、高杠杆投资、涉及民间借贷等风险。

2、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成本较高。一般银行贷款流程包括受理、调查、审查、审批、放款等环节,即使目前很多小微贷款可以通过网络便捷操作,但出于审慎原则,尤其是在小微企业信息不完善或需要提供实物资料的情况下,要想顺利获取贷款,一些流程仍需要通过人工服务操作,进而拖慢放款时间。小微企业所具有的数量众多、行业分布广泛、经营能力弱的特征,以及“小、频、急”的融资需求特点,对于银行而言,资金成本、管理成本、风险成本等贷款成本相较大型企业会更高。因此,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相对高风险、高成本,按照市场规律银行经营这项业务应当获得高收益;若这种高贷款成本转嫁到小微企业时,就造成了“融资贵”问题。

3、商业银行考核机制不匹配。商业银行对于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缺乏配套强激励性的考核机制,主动拓展的意愿并不强烈,抑制了该项业务的发展。一是相较于大中型企业,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在利润增加值、风险管理、规模经济等方面处于劣势,银行更愿意服务大中型企业;二是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低,一旦出现不良贷款,客户经理责任重大,不仅要承担催收、起诉等繁琐事务,更要连带扣薪,如果发生了大额不良贷款,处罚更为严厉,所在管辖行也要受到牵连,这导致部分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和客户经理对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顾虑多、不积极;三是商业银行业务的突击考核现象较为普遍,而支持小微企业信贷是一项长期工程,若配套的激励措施期限不长,那么业务就难以持续发展。

(三)其他融资问题分析

1、不良贷款攀升。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宁波市企业经营能力下滑显现,对于银行信贷质量造成较大压力。2020年末,宁波市不良贷款余额405.9亿元,比年初增加171.6亿元,不良贷款率1.60%,比年初提高0.54个百分点。尽管宁波市不良贷款增长在正常可控范围之内,但银行业金融资产质量下降存在隐患,尤其是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较为突出。在不良贷款攀升、区域信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形下,政策导向宁波市的资金流可能会出现变化,影响到小微企业信贷资金的来源。

2、直接融资渠道狭窄。小微企业已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其融资渠道主要依赖银行贷款、民间借贷等间接融资。小微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获得资金的限制严格、条件要求高、周期长,长期以来直接融资渠道一直没有顺畅地打通,使得小微企业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进行融资的难度大,局限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宁波市作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建设者,应当积极探索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尝试培育可以发展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

四、推进小微企业融资的建议

(一)小微企业自身改进建议

1、提升管理水平与竞争力。小微企业主对创新发展、转型升级要有重要认识。对于宁波市大多数小微企业而言,需要改变传统的家庭式管理模式,注重创新文化建设,打造核心竞争力,避免低端同质化竞争与内耗。小微企业要学习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知识,实行制度化管理,让制度规范企业经营管理;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科学用人,让大量流入宁波市的外来人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帮助企业成长;善于联合行业间合作,协作创新发展,携手共度当前经济发展困境。

2、提高财务管理能力。小微企业虽然规模小、运营管理不够稳定,但经济管理工作不能疏忽,财务管理务必夯实。一是在发展初期对市场要有足够的了解,不盲目扩张,降低投资风险。二是制定合适的回款制度,重视应收账款管理,确保企业资金及时回流,减轻企业资金压力。三是在成本控制方面,对于各项费用开支要做到精准,不能含糊预估。小微企业要实施高质量的成本控制,必须要结合自身特点,多发挥自身长处,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四是可以借助宁波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政策红利,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二)银行信贷服务优化建议

1、优化贷款评价模式。借助金融科技,以低成本、高效的方式获得小微企业的贷款数据,是解决银行贷款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银行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筛选贷款信息,通过收集小微企业的现金流、物流、水电缴费清单、诉讼情况、纳税额等信息进行比对,为小微企业精准“画像”,客观评价客户。另一方面针对小微企业信息不完整情况,银行要优化信用评价模型,综合设计评价指标和合理设置评价参数。评价指标在重视小微企业营业额、利润率、现金流等财务信息收集的同时,也要收集小微企业主的资信情况、道德品行等非财务信息,以及所处行业状况、产品市场需求等市场信息。

2、优化贷款服务体系。通过优化贷款服务体系,降低商业银行贷款服务成本。一是贷款利率定价应结合风险、信用、负债、期限等因素以及普惠金融保本微利的原则,实施内部转移定价(FTP)优惠力度,给予小微企业利率优惠。二是设置专门的小微企业信贷审批系统,推行线上审批、专职人员审批、优先审批、线下快速跟进处理等举措,合理设置审批权限,提高贷款的审批效率。三是简化小微企业的贷款流程,通过缩减贷款环节、减少贷款材料、限定放款时间,降低贷款时间成本。四是针对小微企业到期贷款“转贷难”问题,推广无需还本的续贷方式,减轻企业续贷压力,对暂时遇资金周转困难但仍正常经营的小微企业,不盲目断贷,支持企业走出困境。

3、优化贷款考核机制。商业银行要完善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考核激励机制,强化对小微企业敢于贷款的内生动力。一是设立专营小微企业的分支机构或专业化团队,注重对小微企业客户经理的培养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对新入职的专职客户经理应适当延长考核宽限期,“老带新”帮助新员工适应小微企业的业务拓展。二是制定专项考核办法,加大激励力度,用强激励、重奖励调动分支机构及客户经理的积极性,引导向小微企业领域投放贷款。三是落实银保监会对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和尽职免责的相关规定。在“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内”,合理设置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贷款不良率考核办法。同时,制定有利于拓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尽职免责规定,对发生的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无违法违规行为的,予以免责。

(三)政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建议

1、健全融资担保体系。一是推进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通过新设、增资、参股等方式,扩大发展一批经营规范、影响力大的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作为服务小微企业融资的主力军,发挥代偿基金和再担保作用,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降低融资担保费率和反担保要求;同时,加强担保合作,分担小微企业贷款风险。二是探索发展银、保、担业务合作。“银担”“银保”“银政担”业务合作已有一定经验积累,下一步要积极探索发展“银保担”业务合作模式,由银行、保险机构、担保机构组成金融共同体,发挥各自在贷款利率、风险管理、担保费率等方面的优势,开展联合共担、收益共享、超额承保、业务合作等多种合作方式,形成有效的风险共担和闭环管理机制。三是防范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增长过快。宁波市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有所抬头,在大力推进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的过程中,需要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能力,提升信息监管水平,防止担保杠杆造成风险失控。

2、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一是加强宁波股权交易中心对小微企业的培育能力。宁波股权交易中心于2016年成立,2021年成为全国首批创新试点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宁波市要抓住此次机遇,加大宁波股权交易中心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出具有宁波市特色的创新改革政策,面向小微企业构建专项融资孵化体系,做好“价值发现、投融对接、培育孵化”,全面提升小微企业培育能力。二是发挥债券融资作用。结合宁波市区域特色,创新小微企业的债券种类,优化私募债、可转债、专项债发行条件;对资质优良、经营发展良好,但受疫情冲击较严重的小微企业可以申请发行专项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简化发行债券的流程,提高发行债券的效率。三是引导基金投资。通过投资税费减免、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财政资金专项支持等举措,鼓励引导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成功企业家对小微企业提供投融资服务,实现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进一步推动宁波创新创业活力。

3、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建设。一是加快宁波市普惠金融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协调推进各类信用信息采集共享。在平台2.0版本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平台服务功能,便于金融机构对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降低信贷服务成本和风险。二是推动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促进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科技,在安全合规的前提下,赋能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向智能化、快捷化方向转型,并积极推进股权、知识产权等抵质押流转平台建设,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三是推进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监管,引导金融机构应用数字技术构建风险控制模型,并建设社会融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监管系统,实现对风险的精准识别。同时,要加强信息监管,完善信息的网络安全和共享隐私保护。

猜你喜欢
宁波市普惠小微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小微企业借款人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宁波市采取“三学”“三访”“三个结合”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