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育为载体 交流多彩文明

2022-01-19 09:23夏一璞
今日中国 2022年1期

文|夏一璞

体育是超越国界和种族的,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习近平在各种场合对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文化的热忱与关心、解读与思考、参与和倡导,不但体现出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关注与回应,更凸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文明发展大趋势的高度认同与积极推动。

作为历史上唯一的“双奥”之城,北京即将于2022年2 月4 日迎来第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纯洁的冰雪上和世界人民携手“一起向未来”。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体育盛会,是“重在参与、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盛宴,亦是在“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价值观指导下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将“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作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体育盛会,是“重在参与、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盛宴,亦是在“卓越、友谊、尊重”的奥林匹克价值观指导下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

以体育锻造中国人的健康与自信

体育构筑了健康的基础,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在体育活动中发掘自身的力与美,增强体质健康的同时,也锻造了文化的自信,促进了精神的富足。1917 年,毛泽东以笔名“二十八画生”在《新青年》上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谈道,“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

体育建设从属于民生建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环节。随着社会物质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层面的民生需求也在不断增强。2013 年8 月31 日,习近平在沈阳会见参加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会、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会的代表时强调,“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立足体育发展本质,将人民健康置于首位,从构建健康中国的战略高度架构体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使人民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最终公平地分享体育改革发展果实。可以说,新时代习近平的体育思想从根本上回答和解决了“体育为谁发展”“体育发展依靠谁”“体育发展成果由谁分享”这些关乎体育发展本质和价值取向的根本问题,彰显了鲜明的人民性、民本性和普惠性。

体育是国力的重要呈现。近代以来,国门被迫打开,列强环伺,强取豪夺,中国人在救亡图存的艰难探索中,迫切渴望通过体育竞技的舞台展现中国自信与力量。1910 年7 月,有识之士在《申报》发表《中国运动大会之先声》一文,向国家发问:“试问中国何时能派代表赴万国运动大会?”“何时能于万国运动大会时独得锦标?”“又何时能使万国运动大会举行于中土?”此处的万国运动大会即为时人对奥运会的称呼。此事在历史上被称为“奥运三问”。1932 年,刘长春孤独地奔赴美国,进行“一个人的奥运”时,差点因经费不足滞留美国。经过一百年来百折不挠的抗争、发愤图强的建设、守正创新的奋斗,中国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大国”再到“体育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中国的体育发展深刻体现了历史性、政治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体育不仅是运动员个人价值的呈现,也是一个国家人民体质健康与精神面貌的写照,更是综合国力的充分彰显和民族振兴的强大诉求。2014 年,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看望参加第二十二届冬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深情地说:“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体育梦亦是强国梦,是解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把钥匙。

2021 年12 月6 日,北京,与北京冬奥相关的宣传图案、景观等元素遍及首钢园及周边,迎接北京冬奥的氛围日渐浓郁

2017 年6 月,习近平在会见国际足联主席因凡蒂诺时强调:“建设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是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2008 年夏季奥运会是中国回答“奥运三问”的完结篇,表达了中国主动融入世界、致力于开放包容发展的积极态度。2022 年冬季奥运会再次花落中国,集中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的大国,积极承担国际责任,积极倡导奥林匹克运动及其宝贵精神,与世界同频共振的自信与决心。“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新时代,要牢牢把握体育强国战略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主题的重要环节,紧紧锚定体育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科学定位,实现个人梦、体育梦和中国梦三者紧密统一,同向发力。

习近平说:“2022年冬奥会在中国举办将有利于推动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带动中国13亿多人关心、热爱、参与冰雪运动。”

以奥运精神引导人的全面发展

体育的功能是多维而丰富的。从行为角度考察,体育运动可以强健身体并使身体潜力得到开发;从文化的角度考察,体育不仅是使人类生物能量得到开发和释放的过程,更是人向自身或社会的回归过程。在此过程中,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乃至民族价值将在更高层面得到统一,并充分发挥。习近平将集中体现体育精神核心要义的奥林匹克精神概括为“重在参与、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并在许多与体育相关的场合都着重强调参与、拼搏与超越的品质对个人成长、集体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

我们都知道,奥林匹克运动不单单是体育盛会,也是一项社会运动,因此“重在参与”构成了奥运精神的首要内容。1919 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提出“一切体育为大众”的口号,在世界范围内号召和推广全民体育和终身体育。在他的努力下,“参加比取胜更重要”成为奥林匹克运动会深入人心的理念。顾拜旦说“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其精髓不是为了获胜而是使人变得更勇敢、更健壮、更谨慎和更落落大方。”对此,习近平秉持相似的体育理念。他在2016 年会见第31 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时强调,“我们不以胜负论英雄,同时英雄就要敢于争先、敢于争第一。在奥运会这样高水平的竞争场合,争第一、拿金牌奖牌很不容易,拿到金牌奖牌的,值得尊敬和表扬。同时,只要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即使没有拿到金牌奖牌,同样值得尊敬和表扬。”

竞技体育是典型的淘汰性活动,其固有的竞争残酷性一方面激发人的顽强斗志、磨练人的坚强意志、塑造人的健康心态;另一方面也容易在市场和荣誉的刺激下,放大体育领域功利化的问题,这样一来,竞技体育会将人带入只为争金夺银的狭隘视界,忽视了对人内在价值的挖掘。“重大赛事,最令人感动的未必是夺金牌,而是体现奥运精神。这正是中国人讲的自强不息”。习近平如是说。只有敢于直面成功之不确定性,敢于在失败后毫不气馁、永不放弃,才更显示挑战精神的难能可贵,而这种精神的力量和意义远远超出了名次和奖牌。

习近平对体育精神,尤其是奥运精神的阐发,使人们将对体育关注的焦点复归到体育运动本身以及体育价值的本源。体育最本初的意义是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延伸到精神文化领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进而扩展到社会领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

源于体育,超越体育;基于体育,不限于体育。北京冬奥会是中国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世纪盛会,更是一场以体育为载体、以促进人类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盛会。奥林匹克运动会不仅锻炼身心,提升技艺,磨炼意志,更能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的精神。通过体育精神的熏陶与塑造,引导人们关注金牌背后更高层次的价值,关注崇尚团结、注重友谊、公平竞争、积极进取的体育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

以体育交流促进文明互鉴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文化交流的盛会,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举的论坛,是向全人类传递积极进取、开放包容价值观的文化舞台。当今各国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的伟大时代,开放的市场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越来越频繁。但是传统的国家壁垒和文化上的先天差异,文化的跨国传播仍然是人类社会的焦点与难题。体育运动由于其特殊性,可以较好跨越文化、语言和意识形态的隔阂与界限。如1971 年中美“乒乓外交”实现了中美关系的突破,这表明体育成为中国“扩大对外交往、融解意识形态坚冰”,让西方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载体。在2014 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各国青年一代的运动员在互相了解、友谊团结、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价值观的引导下,加深理解,学会宽容,彼此欣赏。正如习近平在会见青奥会中国代表团时指出的那样,“大家都是本届青奥会的东道主,既是参赛运动员,也是中国青少年的友好使者”。“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是文化交流的旨归。以体育作为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中介,可在强化和平、友谊、进步等元素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从而在跨国家、跨文化传播中发挥独特优势。

2015 年7 月31 日,北京成功取得2022 年冬奥会举办权前,习近平亲录视频力挺冬奥。他说:“2022 年冬奥会在中国举办将有利于推动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带动中国13 亿多人关心、热爱、参与冰雪运动。”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是一种超越人为阻隔的世界语言,是打通各国民心的友谊桥梁。随着中国体育“走出去”步伐的加速,由其带来的文化与文明交流将随着各国之间持续加强的体育合作逐步走向深入。

体育促进文明互鉴,互鉴巩固文化自信。以体育等有效平台为媒介的中外优秀文化交融,不仅让中国走出去,也让外国人看进来。这与奥林匹克价值观倡导的不同文化与文明之间的和谐交流与对话有着内在一致性。中国以自立自强的姿态,以开放自信的胸怀引领中国体育发展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优越性与自信心。习近平指出,“我们讲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体育而言,就是自信的精神。”我们要对自己的体育文化充满高度的认同与归属,要对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体育历史、灿烂的体育文化充满自信。近代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历经百年浴血奋战、沧桑巨变,中华体育精神的火种保存、传承、发展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我们要对继承创新、发扬光大充满自信;要对体育在助力中国梦、推进健康中国,以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作用充满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深刻阐述,进一步深化了文明丰富多姿、和谐共存、开放包容的认识,引起世界共鸣,已成为当今多边主义和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支柱。体育是超越国界和种族的,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习近平在各种场合对奥林匹克运动和奥林匹克文化的热忱与关心、解读与思考、参与和倡导,不但体现出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关注与回应,更凸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文明发展大趋势的高度认同与积极推动。

《一起向未来》是北京冬奥会的口号推广歌曲,歌词琅琅上口,意蕴颇丰。“我们都需要爱,大家把手都牵起来”是对新的奥林匹克格言中新增的“更团结”的形象表达。“我们都需要爱,来把所有门全都敞开”是中国对这个开放的世界坚定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