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

2022-01-20 23:19
曲艺 2022年1期
关键词:和氏璧唱腔

稀世奇珍(呐)被土蒙,独有慧眼识玲珑。

庸才不辨真和假,昏君颠倒青与红。

风雨难摧匹夫志,只为胸中存至诚。

唱 一段楚国的卞和献玉璞,他罹重罪、遭酷刑、心不悔、志不更,

百折不挠觅求真情啊,使那美玉见光明。(甩板)

那卞和家住楚山茅草舍,自幼儿采玉慧眼神通。

忽一日发现山谷内,有一片土质迥然不同。

心 暗想,此地定然蕴宝藏,决不能让世间罕物长埋土中。

下决心,手持锹镐昼夜掘采,哪管酷暑与寒冬。

身体儿消瘦精神耗尽,草鞋儿踏破镐头磨平。

忽看见巨大的岩石被翻动,玉璞出土喜又惊。

那 卞和手捧玉璞心神动,总算我十载辛苦不枉费功(啊)。(甩板)

(白)提起这玉璞,此乃是带壳的玉石,是否珍宝

必须剥开细看。玉璞啊,玉璞!你生长在楚国之

地,我要把你献给大王雕琢成器,方算我卞和为

国效力也。

那 卞和欣喜若狂把楚厉王来见,怀抱玉璞跪倒在前庭。

“禀大王,小人前来献美玉。”楚厉王闻听喜盈盈。

忙唤玉匠来辨认,那玉匠一见玉璞双眉拧。

只 因他饱食终日不把心用,养成了自以为是武断专横。

瞧了瞧污泥秽土裹外壁,弹了弹沉闷喑哑无脆

?声,摸了摸芒刺粗糙硌人手,掂了掂着实坚硬体

不轻。

忙 奏道:“此乃是一块顽石也,那美玉岂能这样的形容?”

楚 厉王闻听冲冲大怒:“大胆的卞和竟敢戏弄孤家,来,把他左足砍下赶出前庭!”

那 卞和一腔热血惨遭横祸,好可怜,沉冤莫白,悲愤难平。(甩板)

这 一年楚厉王病死武王登殿,那卞和二次献玉仍落个欺君的罪名。

残暴的武王传圣旨,又砍下他的右足动酷刑。

那卞和双足被截终身残废,倒卧荒野孤苦伶仃。

困时枕着玉璞睡,醒来时相对玉璞诉曲衷。

这 一天,忽听得武王驾崩文王继位,那卞和躺坐在楚山老泪纵横。

哭一阵,山上青竹变黄叶,

哭二阵,百鸟入巢不作声,

哭三阵,黑云滚滚天地暗,

哭四阵,河水滔滔卷狂风。

只 哭得阵阵昏迷又苏醒(啊),只哭得眼眶儿塌陷二目红。

(上板)只哭得气息奄奄声嘶哑,只哭得泪水哭干

?鲜血涌。

哭声传到王宫内,楚文王差派大臣问详情:“老

?人家因何如此悲痛,莫不是双足被截痛残生?”

卞和抬头把话讲:“个人的伤残无足重轻。

我痛那正直子民反遭诬陷,

我痛那忠贞贤士蒙受不公,

我痛那庸才误国昏君短见,

我痛那石玉不分真理难明!”

大臣闻听回宫启奏,楚文王派遣车马把卞和接迎。

文 王传旨把玉匠唤:“快将那凿錾备好剥开玉璞,我要看分明。"

当 啷啷,见粗砂石片纷纷地落,霎时间露出美玉耀眼明。

晶莹无暇洁白如雪,恰似明月高挂夜空。

玲珑剔透光泽滑润,人间稀少价值连城。

楚文王命名“和氏璧”,收为国宝深藏内宫。

那卞和三献玉璞传佳话,刚强不屈坚韧不拔。

刚强不屈,坚韧不拔,万载留美名!

1980年,骆玉笙先生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表演了新编历史题材京韻大鼓作品《和氏璧》。

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玉璞,献给楚厉王,玉匠却认为是顽石,厉王大怒,砍掉了卞和左足。楚武王夺位后,卞和又献玉璞,玉匠仍认为是顽石,楚武王又将卞和右足砍下。卞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即位的楚文王奇怪,问他“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卞和则回答,“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楚文王遂命人剖开玉璞,终得和氏璧。

这是《韩非子·和氏》中的故事。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讲述这个故事,是将和氏璧比作治术,认为“主用术,则大臣不得擅断,近习不敢卖重”。但如此一来,“术”就会被“群臣士民”看作祸害,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术”加强了君主的权力,却损害了其他贵族的利益。所以,韩非子得出的结论“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独周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虽至死亡,道必不论矣”,其实还是在向战国时期的君王推销自己的法家思想,希望君王能有“(楚)悼王、(秦)孝公之听”,能有实践法家思想的魄力。实际上,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著书立说,游走于列国之间,所求和韩非子无二,是想要一个展露抱负的机会与舞台。就此而言,和氏璧的故事,可说能代表当时士人普遍的心声。见诸后世,怀才不遇者对卞和之遭遇也往往感同身受。

《和氏璧》的词作者是天津市曲艺团曲词作家石世昌,他准确把握住了这个故事的深刻含义,以简洁的手法打造出了一个出色的文本。5番唱词使用中东辙,开篇几句后就直奔主题,阐释卞和“使那美玉见光明”的坚持。第2番14句着重描写卞和发掘玉石的过程,第3番细述了卞和从献璞到被施以刖刑的过程。但第4番唱词没有详述“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这二次献璞的过程,而是一笔带过,重点描写卞和哭玉的过程,既做到了作品结构的详略得当,又为接下来的主题升华蓄势。第5番半说半唱,卞和诉说衷肠,楚文王终得美玉。但这却不是君王善识,而是卞和“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所致。

骆玉笙先生拿到唱词后,反复念诵后被卞和的精神所感动。怹认为,“卞和这个人能识玉璞,却遭不幸;虽被无知而残暴的楚王截去双足,乃至终身残废,可他大志不灭,坚持真理。这种精神对今天怎样识别人才、培养人才、提拔人才大有借鉴意义。国家正在用人之际,我要是把它唱出,让更多的人思考、受教育,这不是一件好事么?”可以说在演唱《和氏璧》时,骆玉笙先生跨越了时空,与古人卞和的精神共振。“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教训极其惨痛,骆玉笙先生也是受害者。但怹没有放弃希望,坚持到了冰河开冻、春暖花开的时候。为了准确把握住《和氏璧》中“刚强不屈,坚韧不拔”的精神内核,1980年全年,怹不论是开会还是演出,不论是身在天津还是外地,脑子里想的都是《和氏璧》的唱腔设计。

骆玉笙先生把感情、旋律、节奏融为一体,充分发挥了乐队伴奏的作用。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腔调时而如汹涌翻滚,时而如流水叮咚,时而如游丝一线、细而不断,时而如青烟袅袅、断而不绝,“瞧了瞧”“弹了弹”“摸了摸”“掂了掂”的一组排比句形象写出了宫廷玉匠之愚蠢武断,不求事实,更衬托出楚厉王的偏听偏信,残暴专横。当故事情节行进到楚厉王不辨忠奸砍去卞和左足时,一句“好可怜,沉冤莫白,悲愤难平”,突破了京韵大鼓原有的板式,用了类似于京剧的抒情散板,前7个字在中音区和低音区尽情回旋,一种悲怆之情油然而生,“悲愤难平”4个字是干板垛字,落腔又回到京韵大鼓,可谓水到渠成。

在用4个排比句形容天地自然之物为卞和的哭声所感时,骆玉笙先生经过苦思冥想,借用了京剧名琴师李慕良先生【二黄倒板】的行腔作为前奏。弦师演奏时,突出四胡和琵琶糅音,奏得低沉、缓慢、凄凉、哀伤,为演唱4个“哭一阵”在感情上做了铺垫,在音节上做了自然的衔接。“四哭”的唱腔起落各有不同,“哭一阵,山上青竹变黄叶”的起腔融入了京剧名家杨宝森先生《伍子胥》中的“爹娘啊……”的低嘎调“哭头”,给人以悲凉压抑之感,落腔用低音收尾。“哭二阵,百鸟入巢不作声”的起腔是“哭一阵”的移调,“百鸟入巢”融合了白凤岩先生创制的新梅花调。“哭三阵,黑云滚滚天地暗”中,“哭”字被拉长,仍是“一哭”“二哭”的“哭头”。而“哭四阵,河水滔滔卷狂风”中又融入了京剧名家李维康先生演唱现代戏《蝶恋花》中的唱腔,更显得缠绵悱恻,令人断肠。这“四哭”在音乐旋律上一浪高过一浪。骆玉笙先生曾回忆,“为了哭出唱腔,我让乐队把‘哭腔’‘亮’出来,我散着唱,不受任何拘束,让感情尽情发泄。”而细细听来,怹的“四哭”如同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没有江河直泻般倾吐卞和的苦闷,而是紧紧抓住他“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背后“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的心情,用“我痛那正直子民反遭诬陷,我痛那忠贞贤士蒙受不公,我痛那庸才误国昏君短见,我痛那石玉不分真理难明”这4句极富张力的唱词,映射出血泪也无法掩盖的热情和希望,力量和信心。就此而言,这4句唱词在悲苦如泣的底色上调和出了有力的抗争和不屈的呼唤,更让作品生发出悲而不伤的壮美与遒劲。

当楚文王闻讯派人来询问时,卞和收住悲情将他的赤子之心诉诸人主。骆先生在这里用京韵大鼓中的“上板”,半说半唱地再现了卞和的侃侃而谈,这时乐队尽量减弱,以凸显卞和的急切心情,在形成“長江三叠浪”式的高潮后,怹又在高潮处以极高极亮的“嘎调”变化出震撼人心的变调。结尾的“刚强不屈,坚韧不拔”,声彻云霄,与开篇的“稀世奇珍被土蒙”的高腔收尾遥相呼应。这句“嘎调”在前一句唱腔上又翻高了5度,极富气势,而后曲调向下折旋,以一个漂亮的收尾让整个作品的艺术效果更臻圆融。

在给《和氏璧》装腔的那一年盛夏,骆玉笙先生去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住在西苑饭店。怹放弃了中午的休息时间去琢磨唱腔。怕影响他人,怹躲到会议室琢磨唱腔,结果头昏脑胀,血压低压就有120mmHg,高压一度到200mmHg。医生和参加会议的京剧名家张君秋先生都劝怹马上休息,但怹吃点药还接着干。会议结束了,唱腔也设计好了。会后,怹马不停蹄地赶到白凤鸣先生家。当时白先生正在病中,听完之后深表赞赏,一再鼓励骆玉笙先生要把《和氏璧》唱好,为曲艺事业争光,为振兴曲艺奋斗。只是没想到,这竟是他们最后一次切磋艺术。不久后,白凤鸣先生辞世。以后每当演唱此曲,骆先生总会想起师兄的嘱托。

1981年9月18日,文化部在天津市科学会堂主办“全国曲艺优秀节目(北方片)观摩演出”。开幕式上,笔者有幸聆听了骆玉笙先生演唱的《和氏璧》,怹的演唱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观众的热烈掌声、喝彩声经久不息。

《和氏璧》是继《卧薪尝胆》等新曲目之后,骆玉笙先生表演的又一力作。那雄厚、深沉、动人心魄的唱腔,给人以优美的艺术享受和强烈的心灵震撼,让人们又一次欣赏到了怹精妙绝伦的京韵大鼓艺术。笔者认为,《和氏璧》是怹的艺术风格由豪迈奔放转向深沉遒劲的标志,更是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象征。骆玉笙先生在偌大年纪时还敢于挑战自我,这份敢为人先的魄力和胆量,和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进取的拼搏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赏析人:鼓词作家 罗君生)(责任编辑/马瑜)

猜你喜欢
和氏璧唱腔
“和氏璧”的故事
辗转相传
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
话说大秦腔和秦腔舞台美术
我演“七仙女”
关于秦腔须生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艺术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美玉和氏璧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芗剧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