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开展劳动教育应用研究

2022-01-21 14:52张金堆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劳动教育

张金堆

(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45)

1 研究背景

1.1 国家政策导向。习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地劳动”[1]。同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提出“要引导和支持‘VR+’的发展,推动虚拟现实技术产品在制造、教育、文化、健康、商贸等行业领域的应用,创新融合发展路径,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拓展虚拟现实应用空间”。紧接着在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该文件指出“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撑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深化产教融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2]。综上可知,我国对劳动教育以及虚拟现实新技术的高度重视,在国家政策层面上,“VR+劳动教育”的模式是值得实施以及探讨的。

1.2 时代发展需求。从《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7)》中可知,我国大学生中秉持“宿命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观点的人数分别占33.5%、32%、55.5%[3];近七成的青年学生表示愿意接受“一夜暴富”这种不切实际的幸运事[4];在网络上也随处可见“佛系”“丧”“命由天定”等字眼。种种数据都透露出当今学生奋斗意识薄弱的现象。因此,在教育实践中,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养成艰苦奋斗的精神,改变学生不劳而获的想法刻不容缓。新时代下,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开展劳动教育对于促进人的身心解放、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本质有着重要价值[5]。

1.3 教育体系完善。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2]。其中,德育能够为劳动教育提供行动标准;智育为劳动教育提供智力指导;美育能够铸就劳动精神;体育能为劳动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体力支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教育逐渐从“五育并举”向“五育融合”的新理念过渡。相比于“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更强调德、智、体、美、劳的有机融合。加强和推进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我们要找准劳动教育的结合点,通过推动劳动教育在大中小学的深入发展,积极完善新时代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

2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开展劳动教育的价值

2.1 有利于构建虚拟现实劳动学习空间。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思想的变化,许多不同类型的学习空间逐步出现。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孙志伟[6]提出虚拟现实学习空间,并表示该空间能够逐步构建面向技术应用的“学—练—用”的知识应用连续体。

首先,虚拟现实技术以其独有特性能够让学习者以第一视角来体验知识,在劳动教育中接受劳动知识,获得劳动感知。其次,根据虚拟现实技术创设出仿真环境,在学习者已有劳动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劳动项目体验或训练,能够提高劳动效率,培养劳动兴趣,避免真实劳动中产生的人身安全问题;最后,在前两个环节的铺垫下,学习者能够把获得的劳动技能运用到实际当中,爱上劳动,达到教学目的。

2.2 有利于拓展劳动教育形式。相较于国外的劳动教育,我国劳动教育内容较为单一。所以要开拓劳动教育形式,增强劳动教育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劳动的学习兴趣。

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开发不同情境下的劳动教育形式,创设不同的劳动情节。比如:上山砍柴、下田耕种、社区服务、游戏劳动等,将劳动形式与学生真实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学生通过佩戴设备沉浸劳动情境中,体验生活,获得感悟,培养正确的劳动观,避免了将劳动教育狭隘的定义为洗碗、拖地、打扫卫生等,也避免了实际劳动中所担心的安全问题,以及教学基地缺少、资源匮乏等问题。

2.3 有利于提升教育公平。“十三五”时期以来,虽然我国城乡经济差距的扩大有所减缓,但差距仍然显著[7]。经济的不平衡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所以城乡教育发展差距也仍然显著,尤其体现在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方面。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展教育有利于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的问题。首先,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开展劳动教育不同于传统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开放性的虚拟教学环境给予师生平等的交流对话的机会;其次,基于虚拟现实技术教学打破了时空界限,能够营造实时交流的环境,并通过网络整合各类学习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3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开展劳动教育的挑战

3.1 教师教学能力的高要求。研究显示,劳动教育开展的显著阻碍在于师资力量的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师量与质两大方面[8]。首先,虚拟现实技术融入劳动教育教学中,毋庸置疑是一种教育方式的革新,但是将一个新兴的技术应用到教育中,并不是简单的直接“拿过来”,还需要教师掌握其基本的技术原理并有效地融入教学中,从而达到技术促进教学、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其次,在信息时代下,学生获取各类信息的渠道各不相同,所处的学习环境也不一样,这使得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也较为显著,那么如何在虚拟现实技术下因材施教开展劳动教育,解决学生的差异性,是教师值得探究的问题。综上,如何让教学与技术结合,如何结合技术因材施教等等,都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教学能力,这也使教师需要承担更重的教学压力。

3.2 资金投入较大。虚拟现实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在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下,2016年成为虚拟现实的“元年”,它的应用价值在学术界以及科技界逐渐被认可,并将其应用到医疗、教育等领域。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完善,其被应用到劳动教育的课堂与实践活动中的潜力也日渐显著,目前的硬件条件足以完成劳动教育过程中对虚拟现实内容的需求。但目前存在普及性不强,技术研发、硬件设施采购所需资金较大等问题,所以基于虚拟技术开展劳动教育还需要承担较大的资金投入。

3.3 教育观念陈旧。在学校层面上,还存在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流于形式、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课程进行改进,但将劳动教育作为一个单独领域建设,不与其他学科教育进行联系,不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的融合,会造成学生认知的偏离,最终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劳动教育存在的困境。教师层面上,还是将侧重点放在语数英等重要学科上,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却忽视了学生在劳动方面的教育,最终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在家庭层面上,家庭是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但是家长的一些陈旧观念是实施劳动教育的极大阻碍。比如家长“唯分数”思想根深蒂固,过于溺爱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做任何事情等等。

4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开展劳动教育的路径思考

4.1 建立“虚拟现实+劳动教育”模式。建立“虚拟现实+劳动教育”模式,打造劳动技术教育金课,需要将虚拟现实技术贯穿于劳动教育教学的多个环节。首先,课前教师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个性差异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创设不同的虚拟教学环境,课中加深劳动知识记忆,并在仿真情境进行人机交互劳动体验,课后学生通过真实劳动完成学习实践。其次,根据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劳动学习状态以及学习效果反馈,对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进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期达到最好效果,探索出较为完善的“虚拟技术+劳动教育”模式。

4.2 打造“亲子互动”教学。家庭影响贯穿一个人的成长,家长思想对学生的一言一行都至关重要,因此,开展劳动教育需从根本思想出发,改变家长陈旧的劳动观念,使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利用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定期向家长推送劳动教育内容,通过资源库分享劳动教育的精品课程让家长进行学习,明白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家长学习中存在的疑问,教师在特定时间段一一为家长答疑,并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打造“亲子互动”环节,让学生与家长置身于虚拟的现实情境中,交互性进行劳动学习,共同获得劳动体验,增进家庭情感。

4.3 整合劳动教育资源。劳动教育资源主要是教师资源以及教学场地。为实现劳动教育教学效果最大化,在劳动教育中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其丰富逼真的教学场景,满足大多数地区无法实施的教学活动,借助其创设的交互环境,使教学打破时空的界限,让一些不发达地区的学生也能够享受到优秀师资的指导,获得劳动教育的亲身体验,进而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到劳动教育,使得教学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教育场所不再局限于学校环境当中,劳动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开放共享,进而使教学不再受到时间空间上的限制,从根本解决了有些地区师资力量薄弱、教学场地有限等问题。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劳动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虚拟现实,让学习更“沉浸”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虚拟现实技术不能根本改变新闻